书名:攻玉

第162节

    他盯着那花瓣瞧了又瞧,也不知费了多大工夫才把视线挪开,一抬眸,又开始打量装点心的锦盒。
    长安和洛阳的贵要人家为了彰显身份,用妆花锦包裹漆盒是常事,眼前这锦盒却不一样,因为无论是漆盒上的螺钿还是外头的妆花锦,用的都是茱萸纹,不能算独一无二,但也极少见。
    花瓣他没法确定是不是同一堆,这锦盒他确定跟那日送到青云观的几乎是一样的。
    接着,他又把视线挪向庭前,那帮仆妇每人怀里都抱着不同的物件,有锦盒、有画轴、甚至还有鞋袜……
    管事说,这些东西都是倾慕皇叔的小娘子送来的,兴许是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爱意,看着大多是亲手做的。
    是的,都是亲手做的。
    那盒鲜花糕也不例外。
    他迟滞地收回目光,顺手端起茶盏心不在焉喝了口,然而连茶汤是什么滋味都品不出来了。
    绝对是巧合,他这样告诉自己。
    但理智告诉他,就算是巧合,能巧到这个地步吗。
    前脚滕玉意搜集梨花瓣,后脚这梨花瓣做的鲜花糕就送过来了,鲜花糕本就不算常见的点心,用梨花花瓣做点缀的更是闻所未闻,所以这已经不能用巧合来形容了。
    而且锦盒也对。
    何况,上回在乐道山庄,滕玉意因为算计不到他的浴汤,转头就让姨父替她向皇叔讨浴汤。
    她绝对早就打听过皇叔的脾性了,这一点他很肯定。
    如果她对皇叔不好奇,为何要打听皇叔?
    他知道,皇叔历来招小娘子喜欢,单看郡王府总有收不完的礼就知道了,滕玉意这样的小娘子,说不定也喜欢皇叔这种类型的郎君。
    那么这盒点心真有可能是她送的,如果不是,没法解释这么多的巧合。
    可她这算什么,才喜欢他没多久就要变心了?
    而且她送他的只是两瓶好酒,送给皇叔的却是亲手做的梨花糕。两份礼物的份量孰轻孰重,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茶汤突然变得又涩又重,一口都喝不下去了。
    要不要马上到滕府当面问滕玉意?
    问题他应该怎么开口?
    当面拆穿她偷偷给皇叔送礼的事,然后问她为何明明喜欢他却又给皇叔送礼?
    万一她承认了,他该怎么接话。
    “我就是随便问问。好了,既然你喜欢皇叔,那就祝你们——”
    不可能!
    这也太窝火了。
    “你去喜欢皇叔好了!往后别再来招惹我。”
    对!就该这么对她说。
    念头一起,他几乎遏制不住要起身,好在脑中最后一丝理智拉住了他,假如真是巧合呢?他没弄明白原委就不管不顾质问她,岂不是会把滕玉意大大地惹恼,以她的性子,说不定会当场跟他决裂。
    不成,不能去,这一问,无论答案是什么,对他半点好处都没有。
    再说了,他根本不信滕玉意会是朝秦暮楚之人。
    那么这件事现在只有两个可能:这鲜花糕不是滕玉意送的,世上真就有这么巧的事。
    另一种可能当然就是:鲜花糕就是她送给皇叔的。
    如果真这样,那就说明,说明………她原本就只喜欢皇叔?那她对他又是怎么回事?
    蔺承佑摩挲着茶盏,面上还算平静,心里却很乱,不,何止是乱,简直酸胀得要炸开。
    不成,他一定要把这事弄明白。要不先回一趟青云观吧,起码把两个盒子放在一起比一比,倘或只是面上像,细节处却不像,说明压根不是滕府的锦盒。
    这样想着,脸色才稍稍好看些了,但理智虽在,心里依旧乱糟糟的,耳边明明听到皇叔和太子说话,全如飘风过耳,一句也没听进去。
    ***
    滕玉意把酒盏递给小涯:“这个人你也见过,就是李三娘,她阿爷当年是我阿爷的副将,所以她小时候常到府里跟我玩耍。我记得她那时候比现在腼腆多了,但是这回一见她,她无论学问还是见识都远胜从前,这也就罢了,上回在玉真女冠观,她那手箫技更是让我刮目相看,从技巧上来听,少说有十年之功。小涯你说,一个人原本是这样,突然变成那样,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蹊跷?”
    小涯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好多酒,放下酒盏惬意地咂巴嘴:“听上去是有点古怪,但也许人家原本就懂这些呢,只不过你前世长大后跟她接触得不大多,所以没机会了解这些。”
    滕玉意暗忖,倒也是,前世她来长安后的确没什么机会接触李淮固,不像今生常跟李淮固打照面。
    琢磨一会,她又摆摆手:“不对不对,我奇怪的不只这个,我更奇怪她阿爷的事。记得前世直到我死的那一年,李将军都还只是阿爷淮南道辖治下的苏州刺史,今年一见,李将军不仅擢升了杭州刺史,还兼任浙东都知兵马使,那日听程伯说,朝廷还有意让李将军升任江南东道节度使,这可跟我记忆中完全不一样了。”
    小涯眨巴两下绿豆眼:“还有这样的事?”
    滕玉意点头:“据说李将军之所以连得擢升,是因为他成功治理了浙东的水灾和蝗灾,这两种天灾不来则已,一来往往祸殃千里,可李将军像是提前预知了似的,次次防灾有功,加上吏治精明,这些年将江南一禺治理得民安物阜,有人说,这都是因为李三娘能预知灾祸,所以能及时提醒他父亲早做防范。当然——”
    她目光飘向对面的小涯:“依我看,这也可能是有人嫉妒李将军擢升得太快,故意编造出这样的谣言来诋毁他的才干,但万一是真的呢?”
    小涯捋了捋须:“欸,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可疑。”
    “所以今日我才把你叫出来问一问,除了李三娘,还有几件事让我觉得奇怪,比如前世阿姐在竹林里是被人勒死的,今生害她的却变成了树妖,再就是那个黑氅人,上回耐重一现世,黑氅人就故意出现在端福面前,好像料定自己能把端福引走似的。小涯你说,会不会除了我,还有别人知道前世的事?”
    小涯抱起胳膊,大剌剌帮滕玉意分析起来:“黑氅人那个事呢,或许只是凑巧,之前我们也不知道静尘师太跟那帮人是一伙的,现在想来,说不定他那日不是冲着你们来的,而是骤然得知耐重跑出来了,怕静尘师太在你们面前露馅,所以赶紧跑到观中去提醒她,结果反倒被端福盯上了,至于你说的这个李三娘么……倒真可能不大对劲,对了,你前世听说过她会预言吗?”
    “没有。”这个滕玉意很肯定。
    小涯露出思索的表情:“这就奇怪了。”
    “你想想,什么样的人能够预知灾祸?如果她也是借命而活,为何不见那些妖魔鬼怪去找她。”
    小涯瓮声瓮气地说:“人家未必是续命,说不定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提前知道了点天机。我早说了,你这种情况跟别人不一样,你身上冤孽太重,连命格也因为这个改变了,本来依照命格你是活不过十六岁的,是有人强行给你续了命,这本就是逆天之举,当然会引来邪祟。”
    “冤孽太重?”滕玉意出奇道,“你上回可没说过这话。”
    小涯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一个鹞子翻身,忙要往剑身上跳:“哎哎,天机不可泄露,别问了,我一个器灵知道的也有限。”
    滕玉意用手捂住剑身:“不成,你把话说完再走,我又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哪来的什么冤孽?”
    “反正该知道的时候会知道的。你再问下去,说不定老夫会剑毁人亡的。真的,老夫不是威胁你。”小涯一边说,一边乘隙钻入剑身,接下来无论滕玉意拿酒诱,抑或是拿话激,反正赖在剑里不出来。
    不一会春绒和碧螺进来了,两人各自抱着一叠绣娘新裁好的衣裳,喜滋滋地对滕玉意说:“这次新做的衣裳真好看,娘子快过来瞧。”
    滕玉意这会儿哪有心思挑衣裳,随口说:“搁那吧,回头我再瞧。”
    春绒说:“娘子现在就瞧吧,明日成王府那样热闹,与其挑旧衣裳,不如直接穿新衣去,提前挑好了,明日出发时也能从容些。”
    碧螺也接口:“没错,衣裳选好了,婢子们也能早些帮着娘子配首饰。”
    两人边说边把滕玉意推到榻前,滕玉意随便瞥了瞥,都是些月华锦、醒骨纱、雨丝锦之类的轻软料子,层层叠叠,轻薄如云,颜色则是湖蓝,银红,桃红之类的鲜亮色彩。
    本来觉得乏腻,结果春绒当她面挑起衣料露出底下几条罗裙,的确让人眼前一亮,滕玉意这才来了兴趣,坐下来兴致勃勃挑了起来。
    ***
    次日滕玉意穿戴好,就与姨母和阿姐一道去了成王府。成王府门口珠鞅栉比,贵人们的车马几乎把整条街堵得水泄不通。
    下车之后,自有下人们领她们入内,府内笙鼓鼎沸,处处都灯火荧煌,杜夫人微笑颔首:“想来长安城有头有脸的人家全都来了,瞧,那边还有胡人呢,估计是哪个蕃国的王子。”
    滕玉意在心里琢磨,看成王府这风流景象,今晚不知有多少珍奇宝物会送进来,要不是提前跟绝圣和弃智打了招呼,她的紫玉鞍就没法亲自送到蔺承佑手里了。
    还好她早有准备。
    结果在人群里找了半天,没看到绝圣和弃智,倒是意外看到了今晚的寿星蔺承佑。
    蔺承佑身边全是权豪子弟,说笑着穿过前庭,路过时瞧见滕玉意,视线忍不住停留了一瞬,顾及左右都是人,又把头转过去了。
    第86章
    蔺承佑今晚穿一件月白地蛟龙入海纹金宝地锦襕衫,衣袖和前胸暗嵌暗银色团花纹路,衣裳针黹堪称巧夺天工,有种流光溢彩的明耀感。
    他这样说笑着走过人群,连庭前的花树刹那间都暗淡了几分。
    路过的宾客们纷纷驻足回望,花荫前几位夫人忍不住边打量边道:“得亏这孩子模样好,很少看男人压得住这样工巧的衣裳,光这浅蓝的底子就够挑人了。”
    “也不知是织染署做的,还是成王府的绣娘做的。”
    杜夫人也跟着远远望了眼:“阿玉,你不是发愁你阿爷衣裳的针黹纹路吗,瞧,只要把花纹挪到衣袖上去,再繁复也不怕打眼了。”
    滕玉意暗觉有理。
    那回她花重金在西市买了一块佛头青的上等好料子,打算亲手给阿爷裁件衣裳,前几日一从大隐寺出来,就跟姨母讨来了桂媪,桂媪的针黹堪称一绝,唯独在选纹样的时候迟迟拿不定主意。
    今晚再看蔺承佑这身衣裳,倒叫她生出不少巧思,只不过阿爷穿衣裳才不会像蔺承佑这样花里胡哨,到时候衣袍上的暗纹还要再减些。
    杜夫人又道:“话说回来,今晚成王府再热闹也是应当的,我听老爷说,清虚子道长回来了,成王夫妇虽没来得及赶上儿子的生辰,但也在回长安的路上了。”
    杜庭兰疑惑:“阿娘,成王世子还好说,阿芝郡主那样小,成王夫妇出外游历,为何不把阿芝郡主带上?”
    三人并肩在墁砖上漫步,道边栽着垂柳,迎面有柳条拂到脸上,杜夫人随手将其拨开:“听说成王夫妇年年都会带郡主出游。去年许是郡主到了要启蒙读书的年纪,怕耽搁孩子念书才把郡主留下了。不过无论怎样,成王夫妇出外游玩的时候,总会留一个孩子在长安。”
    滕玉意早觉得这事奇怪,忍不住问:“为何不把几个孩子都一同带上。”
    杜夫人摇摇头:“大约是孩子们还小,路上又颠踬,怕孩子带多了路上照看不过来吧。”
    滕玉意不由想起那晚阿爷说起的关于圣人的秘密。
    圣人的怪病每三年发作一次,发作时必须由成王帮忙合阵,成王夫妇一家离开京城,即便圣人和皇后不猜疑,那些知道这秘密的股肱大臣也会寝食难安。
    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成王夫妇外出归外出,但每回都会留一个孩子在宫中陪伴圣人皇后。这样做可以不动声色打消所有的疑虑,还不至于太溺爱子女。
    既然阿芝郡主年年都同爷娘出门游玩,那么往年留在长安的,想来不是蔺承佑就是他二弟吧。如今蔺承佑已经可以独撑门户了,所以除了他,今年又多留了一个孩子在长安。
    又听阿姐道:“久闻清虚子道长的大名,不知今晚能不能见着他老人家。”
    杜夫人:“恐怕见不着,听说道长脾性孤拐,今晚这样喧闹,他老人家嫌吵未必肯露面——哎,我说玉儿,你打从进来起就一直左顾右盼的,忙着找什么呢?”
    “哦,找两位小道长呢。”滕玉意随口应道。
    杜庭兰怕妹妹有什么急事,忙也用目光帮忙找寻。
    找了一晌没找到,沿路倒是碰到了不少熟识的女眷。目下尚未开席,各府的夫人们或结伴在花前徜徉,或倚着画阑悄声说笑,也不知谁提到了一句“香象书院”,那头玉簪花丛前的几位夫人就顺势聊起来了,看到杜夫人,忙笑着邀她过去说话。
    杜夫人冲那边点点头,离开前满含爱意地对身边两个孩子说:“那几位夫人都是礼部官员的女眷,正好我去问问香象书院何时开学,过些日子开学了,你们姐妹俩正好一起结伴进书院念书。”
    杜庭兰一听这话就在心里叹气。
    虽说圣人和皇后并未像当年的云隐书院那样限定学生父亲的品级,但因为书院重新选址了,学生定额也有限,那些想送女儿入学的人家,最近都铆足了劲想法子。
    争夺如此激烈,以阿爷现在的官职和阿爷的臭脾气,第一批入学的名额论理是轮不到她的,结果她上回为了帮阿玉谋夺玉颜丹拟出来的“香象”二字恰投了皇后的所好,皇后第一个就把她的名字写上了。


上一章
返回

攻玉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