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奉旨吃糖

第32节

    秘葵轻轻地笑了,她原本声音就端庄雅致,就像个贵妇一般,此刻更是多了几分利落。
    “有用。”她说,“曾有用过,便够本了。所以我才说,若是换我也是可以的。”
    许久未开口的小白突然说道:“小孔雀,永别了。你走了之后,姝姝最喜欢的瓷罐子就会是我,我会替你好好装糖的,放心吧。不过要是我走了,你以后可别恃宠而骄。”
    “唉!罢了罢了!就把我给他吧,只怪我太过迷人。”青瓷虎子长叹一声。
    荀翊看不清眼前的人,他只能看见地上的影子,一对儿影子。
    灯火斜照,将一高一矮的两个影子合到了一处,好似依偎在一处。
    “人都是要找个伴儿的,喜欢着,把人搁在心里,就能把心窝子捂暖。”太后的话不知怎得便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
    类似的话他听过无数,朝臣的,太后的,好似有了人陪伴他就能变成另一个人。
    但皇上,原本就是孤家寡人。而他,也一直都是一个人。
    说到底,是他不愿意,也没办法去相信别人。
    谁都不行,太后不行,戴庸不行,介贵妃不行,秦王也不行。
    各在其位,各司其职罢。
    可不知为何,他看着这一对影子,心里绵绵密密的像被针扎一样疼。
    想闭上眼睛视而不见,却又害怕真的再也不见。
    “秦王殿下。”宁姝清脆的声音响起,“秦王殿下若是不介意,姝姝拿这个跟秦王换可好?”
    她走到院中树下,冲荀歧州招了招手。
    “姝姝想,秦王殿下在外面行军打仗,应当喜欢喝酒。外面的酒大多是米糟所制,香味虽足,但劲道乏缺。姝姝送秦王殿下两坛好酒,下次大捷之后,饮尽助兴。”
    荀歧州听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朗声问道:“何处有酒?”
    宁姝指着树下:“挖开就有。”
    “你藏的?”荀歧州问。
    宁姝颇有些骄傲:“我自己酿的。”
    “好!”荀歧州颇为赞赏的点头,将手中孔雀蓝釉罐轻轻放到宁姝手臂当中,“下次若大捷,请你一同喝酒。”
    青叔叹了口气:“这酒是我看着她学着酿的。她那时候方从病里出来,宁家的人也不管她,她自己找事情做,日日都不肯闲下来。好不容易得了点酒曲酿好藏在树下,说是日后成婚的时候拿出来喝。”
    他沉默片刻,又说:“咱们都魔怔了,姝姝怎么会把咱们送给别人?”
    宁姝将两坛酒挖出来,送过荀歧州,这才回到房里。
    她一进屋便对着满屋瓷器说道:“你们方才是怎么回事儿?怎得就突然一个个生死离别似的?”
    秘葵有些不好意思:“昨晚酒劲儿没退。”
    其实她知道小孔雀对宁姝有多重要,虽他甚少说话,但却像是宁姝的主心骨。
    秘葵看过了大唐那段日子的风云,她只知道人不能没有主心骨,但朋友但亲人却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渐渐疏离。
    小时的玩伴,长大后各自有志分道扬镳,她见过太平公主和韦氏;挚爱的亲人,哪怕是母子哪怕是夫妻,在选择面前不堪一击,她见过武后。
    兴许后来甚少有那般家族血腥之事,但时间,但距离会使人莫名的疏远,在对方生命中所占的分量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淡然退场,连位鼓掌的观众都没有。
    而人对此早已经习惯,更别提对物件了,这便是生活当中的无情。
    说什么天哪儿不能聊,去哪儿不行,说不定还有新的邂逅,不过是秘葵用来安慰自己的话罢了。她只是不想让宁姝难做。
    宁姝用指腹轻轻敲了敲秘葵的碗沿:“别想那么多呀秘葵。就算我没有这两坛酒,还有别的东西,秦王殿下不过就是那么一说,并不会指望我给他什么价值相同的东西的。”
    “嗯。”秘葵的声音有点闷。
    小八这时又问:“姝姝,那姝姝的活够本是什么啊?”
    “我?”宁姝深吸了一口气,思忖片刻,笑了起来:“我很没出息的,如果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和他一起把这世上所有好吃的糖都吃一遍,我觉得就够本啦。”
    “姝姝你要记得刷牙漱口,不是都已经有一颗虫牙了吗?”秘葵登刻化身管事婆,“小孔雀你也是的,姝姝晚上吃糖,你就不能管着点?”
    小白插科打诨:“其实姝姝也快嫁人了,日后总有夫君来管就是。小孔雀到时候连床边都沾不了了。”
    瓷器们从方才惆怅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再度恢复了往日的欢乐,唯有荀翊每听一句话心里便莫名的不舒服几分——是不是方才秦王拎罐子的时候又磕磕碰碰到哪儿了?怎得如此不舒服?
    “对了!”宁姝突然说道:“今日说起初七女眷要入宫见太后娘娘的,好久没见娘娘和柳非羽了,有点想她们!”
    荀翊闻言眉间一跳:初七女眷要进宫?那岂不是太后赐婚最好的时日?
    秘葵笑道:“原本咱们还想着找个合适的郎君让太后娘娘赐婚呢,赶在宁柔前面,也省的被她惦记姝姝的嫁妆。但今日有了这事儿,便无需着急了,宁府里的人看着秦王殿下,也不敢对姝姝苛责。”
    宁姝喜滋滋的,新年刚开,她便走了大运,怎么也要庆祝一下。
    她低头看了眼孔雀蓝釉罐里,撅了下唇,有些懊恼,“宫里的饴糖都没了,那就只能吃颗以前的了。”
    宫里那些花花绿绿各有千秋的饴糖,不但模样好看,味道也是一顶一的,是她最近的最爱。
    “都说了少吃糖!”秘葵教训道。
    宁姝偷瞄了秘葵一眼,像个犯错的小朋友,“不,不是我吃的。”
    “这院子里就只有你一个,难不成还是桐枝吃的?!”
    宁姝眼睛转了几圈,认真回道:“一定是那个戴面具的男子,汝奉说他敲小孔雀来着,说不定就是在吃糖。然后糖太好吃了,他就都拿走了!”
    秘葵:“……你觉得我们会相信吗?”
    ——
    荀翊渐渐醒来,低唤了一声:“戴庸。”
    戴庸连忙赶来:“皇上,奴才在。”
    荀翊微微舒了口气,右手搭在自己的胸口:“传太医来,朕心头有些痛。”
    戴庸一听连忙去请太医,可太医把了脉又不觉得哪儿有异样,这便问道:“皇上是近日才疼的吗?”
    荀翊想了片刻,答道:“不,以前也有段时日,但前不久好了,这两日却又突然复发。”
    “可频繁疼痛?”
    荀翊答道:“倒也并不。”
    太医:“那是……?在做什么事亦或思考什么的时候会痛?”
    荀翊仔细回想了一下,好似碰上宁姝才会这般,便说道:“好似每次想到特定人的时候便会如此,如细针绵密,酸楚万分。”
    太医:……这个病症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不知皇上是想到何人?”
    荀翊扫了一眼太医,摆了下手:“若是无妨便回去吧。”
    太医连忙提了药箱就跑,临走前戴庸将他拦在外面,仔细问了一遍,再回去看荀翊的时候眼神便有些不对。
    “皇上,早些歇息吧。”戴庸说道,“太医说是思虑过重,肺气滞塞所致,奴才安排了煎药,明日皇上醒来喝一剂。”
    荀翊微微点头,突然又像想起了什么,说道:“戴庸,明日去太后娘娘那儿一趟,便说太后娘娘身子不适,今年初七女眷入宫免了。”
    戴庸午后还看见太后娘娘精神奕奕的在御花园里溜达,如今突然就身子不适?
    戴庸应道:“是。”
    “还有,”荀翊想了片刻,说道:“参知政事这案,牵扯甚广,需得稍缓一缓。”
    戴庸束手听得仔细:“是,皇上。”
    “上次内务府的糖可还有?每样各挑几粒包好。”
    第39章
    太后娘娘不开心,非常不开心。
    原本想着好不容易当上太后,和过往心惊胆战的日子说再见,自此可以过上舒坦的退休生活,含饴弄孙,后宫夺宠她也能看个热闹,结果什么都没有!
    好不容易心心念念大年初七女眷入宫,自己舒坦坐在上面听人讲些趣事,还能看见小姝姝,谁知道一早戴庸带着太医跑来,硬是说自己病了!皇上孝顺,为让太后安心养身子,初七女眷入宫免了。
    哀家没病!
    哀家好着呢!
    但毕竟是皇上的意思,太后也只能认了。
    午憩过后,袁嬷嬷给太后捏揉肩膀,见她无精打采的,开口调剂道“娘娘,皇上也是担忧您劳累,这宫里每每都闲,唯有过年几日鞋底都不落地似的。”
    太后低“嗯”一声,“哀家这是想着,秦王在京里还不知道能待多长时日,看他那副样子也不是个能自己讨媳妇的。当年后宫闹成那样,也多亏了镇远大将军府还时时想着来看一眼,如今这家里就只剩秦王一个外孙,老将军若是泉下有知,总也想看他有个着落。”
    “娘娘是看准了宁姝姑娘,那也当真是她命好,入了娘娘的眼。”袁嬷嬷说道。
    提起宁姝,太后心里又觉得不舒坦,“袁嬷嬷你说,若是秦王和姝姝成亲了,漠北那头风吹日晒的,好好个姑娘娇客可别给糟蹋了。能不能让姝姝就留在京城,时不时的来宫里陪哀家坐坐?”
    袁嬷嬷尴尬笑笑,手上的力气恰到好处,说道“娘娘,秦王三年才回京城这么一次,若是宁姝姑娘成了秦王妃,总不能让人家小两口三年见一次啊,想来总是要去漠北的。”
    “也是。”太后幽幽吐了口气“不然孩子都不认爹了。”
    “娘娘若是真不舍得宁姝姑娘,大可以给她赐个旁的婚事。”袁嬷嬷提议道“离的近些也好。”
    太后听了这话,又在心里头把年纪合适的青年才俊们扒拉了一遍,“袁嬷嬷你看,状元郎乡里有原配,在家中供养父母,哀家赐婚,一年后就是话本子上棒打鸳鸯的坏人,连姝姝都要被拎出来骂;鸿胪寺卿家的大儿子,听说最爱寻花问柳;群牧司家的听说马味儿太重;晋国公府的眼睛瞎;柳府的听说是个混不吝,到时候可别给姝姝气受。还有几家早就定下了,就剩一个秦王了。”
    两人正说着,荀翊来了,太后连忙让人去准备些甜糕,笑道“皇上小时候最爱吃甜的,今日他们做了这道蜜枣芙蓉糕来,倒是不腻,皇上试试。”
    “母后有心。”荀翊只看了那甜糕一眼,并没有动手。“儿臣见母后方才聊的正开怀,可是有什么趣事?”
    太后叹了口气“能有什么趣事?不过就那么几件事儿翻来覆去的想呗。”
    袁嬷嬷连忙在旁混合“方才娘娘在说宁姝姑娘的婚事,娘娘是将宁姝姑娘当成自己掌上明珠似的帮着选呢。”
    荀翊听了这话,眼底有些沉色。
    “这姑娘可怜,但又是个好的,哀家喜欢。”太后娘娘说着,“哀家喜欢的人,便应当给些优待。”
    荀翊明知故问“母后心中可有了人选?”
    “有了。”太后说道,“数来数去便也只有秦王了。这孩子原本脾性就好,哀家知根知底的,到了这个年纪也未婚娶,也实在是让哀家惦念。”
    说罢,她便去看荀翊面色,荀翊倒是不言语,面色一如既往的冷清,可站在一旁的戴庸却略带担忧的看着他。
    “皇上有烦心事儿?”太后关切问道。


上一章
返回

奉旨吃糖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