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

第七章

    第七章
    事情很巧,也可以说是很不巧,就在赵士龙到京城的那天,刘瑾被捕了。
    他是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年轻时自己割掉了“那话儿”,投身在一个姓刘的太监名下,入宫当差,因而改姓为刘。那时是正德皇帝的祖父,宪宗成化年间。
    宪宗驾崩,传位孝宗,这是位好皇帝,可惜寿命不长,做了十八年皇帝,只活到三十六岁。太子即位,改元正德,那时只有十五岁。
    十五岁的正德皇帝,人极聪明,可惜童心特重,是天字第一号的纨绔子弟。陪着他玩的有八个太监,名叫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还有一个就是刘瑾。他的职司是专管鸣钟撞鼓的“钟鼓司”太监,地位极低,但因为得到皇帝的宠信,权势渐盛,外面把这八名太监叫作“八虎”。
    “八虎”每日陪着皇帝,不是调鹰走马,踢球角力,就是轻歌妙舞,讲求声色。少年皇帝不上紧念书,这样荒唐下去,必成昏君,因此朝中大臣,对“八虎”大为不满。于是六部九卿,联名上了一道奏章,细数“八虎”的罪恶,奏请皇帝“缚送法司,以消祸萌”。
    小皇帝对这八个人已有感情,想到他们送法司治罪,或则杀头,或则充军,于心不忍,而且没有这八个人陪他玩,他也不知道那种寂寞的日子如何打发,越想越害怕,竟致吃不下饭。
    当然,“八虎”害怕得更厉害,但是计无所出,臣下们又天天催请处置。皇帝无奈,只得派遣地位最高,可以代替皇帝处理政务的“司礼监”王岳、李荣、范亨、徐智等人,到内阁与大学士会议上奏。
    会议的结果是,请照原议办理,也就是将“八虎”送法司治罪。皇帝问到司礼监王岳,此人素性刚直,一向讨厌“八虎”引诱皇帝不务正业,所以支持内阁的决议。
    到了第二天,忽然传旨,召诸大臣入宫。这就表示内阁的覆奏,不曾批准,因为明朝的皇帝都是不大召见大臣的,覆奏上已说得很明白,若无疑问,只需批一个“是”,或者“依议”就可以了,不必传旨召大臣入宫。
    果然,一进宫门,司礼监李荣手拿着六部九卿联名的奏疏,宣达旨意。“有旨,诸大臣爱君爱国,所言甚是。不过此八人自皇帝在东宫,就已侍候起居,不忍即置之于法。希望大家不要逼得太紧,稍缓时日,皇帝自会加以处置的。”
    群臣相顾无言,只有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户部尚书韩文说话:“如今海内民穷盗起,天灾日增,这班小人还引导皇帝游宴舞庆,衰废国政,我们身列朝班,实在不能不说。”
    “是的。”李荣把手里的奏疏扬了扬,“诸公的话说得很恳切,皇上不是不明白,只不过希望大家缓一缓,让皇上办他们的罪而已!”
    “那么,”吏部侍郎王鍪接口问道,“万一皇上不办又如何?”
    “这在我!我是司礼监,对大家的奏章,当然会有交代。”李荣指着自己的颈项说,“我脖子上又不曾裹着铁,不怕砍脑袋?敢误国事?”
    这一下,就非办不可了!“八虎”大起恐慌,自己请求“安置南京”——这是贬斥的表示,而阁议不许。司礼监王岳、范亨、徐智等人,亦站在内阁这方面……因此,皇帝不能不依,就等第二天一早,便要降旨,将此八人逮捕下狱。
    谁知就在这夜,事情起了大变化,有个吏部尚书,名叫焦芳,是个无耻小人,他跟刘瑾交好,连夜跑去密告,于是刘瑾约集他的同党,深宵入寝宫,跪在御榻前面,一齐放声大哭,这一哭把皇帝的心哭软了。
    刘瑾看到皇帝的脸色,方始进言:“害奴才们的是王岳。王岳是宫里的人,反而跟外朝的内阁勾结,他要把奴才们八个人赶走,才好限制皇上的出入。再说调鹰走马,于国事何损?如果司礼监得力,外朝官又怎么敢这样子跋扈,一定要逼着皇上听他们的话。”
    皇帝原就觉得臣下逼得太厉害,一点面子都不讲,心里觉得异常委屈,此时听了刘瑾的挑拨,勃然大怒,当时便命刘瑾掌司礼监——司礼监的头脑;马永成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掌管皇帝私人的爪牙。这些爪牙亦随即奉了刘瑾的命令,逮捕王岳、范亨、徐智,发配到南京太祖陵寝服打扫的劳役。
    到第二天百官入朝,才知一夜工夫,整个局面都翻过来了。内阁大学士必须同司礼监合作才能处理大政,既然刘瑾掌权,原来的大学士都知道干不下去,纷纷辞官。皇帝听了刘瑾的话,只留下一个比较知趣的李东阳,另外“阉党”焦芳内阁拜相。焦芳得意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追上王岳、范亨,取了他们的命;徐智则被痛揍一顿,打断了一条手臂。
    刘瑾一掌了权,正人君子,大遭其殃。凡是言官上疏,规谏国是的,不是被杀,就是下狱。有个兵部主事,浙江余姚人,名叫王守仁,学者称“阳明先生”,因为上疏救一个姓戴的言官,惹恼了刘瑾,刘瑾便假传圣旨,杖责五十,打得死去活来,同时也降了官,调为贵州龙场驿驿丞,那是个有去无还的蛮瘴之地。但是刘瑾还觉得不解恨,派了东厂的“番子”跟踪,预备在路上找个方便之处,下手杀了王守仁。可知刘瑾当时已掌大权,治理天下事了。
    这时也正是赵士龙刚到京师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去见一个姓张的,名叫张文冕,是南直隶最富庶的松江地方人,本来是个市侩,因为犯了法,为南京兵部尚书何鉴抓住了要杀他,是卫虎帮了他的忙,找人埋伏在起解途中,半夜里偷偷把他放了出来,逃匿无踪。
    一连好几年没有消息,忽然有一天,卫虎家里来了两名鲜衣怒马的漂亮客人,看样子是生意人,但神气之间,颇有官派。一见卫虎,便送上八色土仪、一封书信,信是张文冕写来的,几年不见,他已经大为得意,投身在“刘公公”门下,掌理文书,不忘旧情,特地遣人致意。卫虎要走刘瑾的门路,就因为有张文冕这么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在那里。
    赵士龙人虽能干,京城里是第一次来,看见“天子脚下”人烟稠密,屋宇壮丽,有些自惭形秽。等在旅店里住了下来,找到掌柜上,怯怯地问道:“刘公公府里有位掌理文书的张先生,不知道住在哪里?”
    凡是太监,都称“公公”。宫里的太监光是有面子的,就上千也不止,所以掌柜的问道:“哪位刘公公,是哪一司,哪一局,还是哪座宫里的?”
    “是提督东厂的刘公公。”
    原来是刘瑾,掌柜答道:“现在又不是提督东厂了,是提督内厂。这位刘公公的府第,赛过王府,掌理文书的不知多少。张又是个大姓,客官,你光说张先生,只怕不容易打听!”
    “是这位张先生!”赵士龙就把信拿了出来看。
    “是这位张先生,嗳,客官,”那掌柜埋怨他,“你早把信拿出来,早就弄明白了,何必费话!”
    “是!是!”赵士龙引咎自责,“是我不好。”
    “不是这话,我不敢责备客官,不过就事论事。好了,闲话少说,你要问的这位张先生,是刘公公手下第一红人,住在西城山时雍坊,李阁老胡同,我派人领了你去就是了。”
    “好极,好极,谢谢,谢谢!”
    于是赵士龙恭具衣冠,带了礼物——只是一篓笋干,底下藏着二百两金叶子,跟了小二直往李阁老胡同而去。
    一进胡同,就看见有锦衣卫的番役,提着皮鞭,往来巡逻。店小二立刻站住脚说:“客官,回去吧,今天见不着了。”
    “怎么呢?”
    “一定是刘公公在张老爷那里。”店小二说,“皇上把圣旨交给刘公公拟,刘公公交给张老爷拟,此刻是正在忙着呢。”
    赵士龙一听这话,又是忧愁又是喜。愁的是照此光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见得着张文冕;喜的是张文冕有这么大的权势,一定可以救下卫虎。只要卫虎无事,连张华山在内,一起都可免祸。不但免祸,有这样一座靠山,以后升官发财,真正是前程无量了。
    眼前无法,唯有明天再来。第二天来了,门上看他小小一名巡检,连理都不理他。赵士龙卑颜好语,总算搭上了话,但是依旧归于无用,门上只说了一句:“今天没有,明天再来!”
    第二天再去扑了个空,第三天叫他候一候,第四天、第五天……每天都有话说,总而言之,要见张文冕一面,比上天还难。
    赵士龙有些气馁了,自然,更多的是着急,照这样子,不知哪一天才能把“意思”达得到刘瑾那里,说不定事情就能办成功,亦归于无用,因为夜长梦多,到那时候卫虎已经人头落地了。
    看他日日愁眉不展的样子,掌柜的忍不住来探望安慰。赵士龙略略说了缘由,提到见不着张文冕的事,掌柜的问道:“客官,你门包送了没有?”
    “门包,当然送了。”
    “送了多少?”
    “十两银子。”赵士龙说,“门上也收下了。”
    “收归收,办事归办事。十两银子是太少了点,至多说句把话——”
    “啊!”赵士龙大为诧异,“十两银子说句话?”
    “对了。”掌柜的把张家门口的“行情”告诉他,“十两银子至多说句把话;要想名字登门簿,至少得五十两。”
    “登门簿无用。”赵士龙说,“张先生不知道我的名字。”
    于是掌柜的指点了一番。
    “多承指点,真是顿开茅塞。我就照你的办法去做。”
    赵士龙说的倒是真话,经此一点开了窍,当时便盘算得妥妥帖帖,到第二天一早,赶到张家。门上的看见他已经讨厌了,自然没好脸色给他看。赵士龙赶紧从袖子里摸出一个沉甸甸的门包,送了上去。
    “大爷!”他很恭恭敬敬地说,“一点小意思,送大爷买双鞋穿!”
    这是识趣的,门上的脸色不同了,同时也知道他已经过高人指点,必已知道了这里的规矩,倒不便乱收,怕红包的数目与他的请托不符,收了下去,便费唇舌,因而先问一句:“你有什么事?先说与我听听!”
    “我有点菲仪,想请大爷递一递进去。”接着他把红包放在桌上,“五十两银子,小意思。”
    门上把红包掂一掂——多少分量一到手里就有数,五十两不错。
    “可以!”这下他说话很爽快了,“你把东西放下,等到晚上,我连门簿一起替你送上去。”
    于是赵士龙就亲自在门簿上登记,写了“宿迁卫虎”的字样,又把住处注上,然后把那一篓封缄得极严密的笋干留下,又说了许多好话,才回旅店。
    “办妥了?”掌柜的问他。
    “办妥了。”赵士龙说,“若非你告诉我,我瞎撞一辈子也无用。”
    “客官安心等着好了。只要你那会友跟张老爷真有交情,必有回信;回信一到,我就来通知你吧!”
    “好,好,拜托了。”
    赵士龙心想,回信最快也得第二天早晨。自到京城以来,心里没有一刻轻松过,所以哪里也不曾去得。此刻不妨忙里偷闲,去观一观光。
    于是,他一个人换了一身便衣,揣上几两碎银子,信步闲行,直逛到晚上才回店。一进门,就看见掌柜的如获至宝般抢上来拉住了他。
    “赵老爷,赵老爷,你真正叫我好找,你到哪里去了?”
    “怎么?”看他的神气如此急促,赵士龙心里有些发慌,“出了什么事?”
    “喜事!”掌柜的说,“张老爷那里派人来找会友,我告诉他卫老爷不曾来,来的是赵老爷,门簿上登的名字,就是赵老爷写的。来的那人便说:‘不管姓卫姓赵,府里有请。’”
    “啊呀!”赵士龙跌脚,“这,这耽误大事了。”
    “耽误是耽误了,不过不要紧,来人留下话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去。天色还不算晚,你就快去吧!”掌柜的倒很热心,推着他说,“快,快,快去换衣服,我陪了你去!”
    回到屋里,掌柜的帮着他加冠束带,七手八脚地穿戴整齐,雇了一辆骡车,匆匆赶到李阁老胡同。下了车一进门,门上的颜色又不同了。
    “赵老爷,你可来了!我们老爷问过好几遍了。来,来,有名帖给一张,我马上替你去回禀。”
    来得匆忙,不曾带名帖。这也不碍,门上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转身走了进去。不多一刻,又走出来告诉赵士龙说:“我家老爷,正有件公事在手里,教先请进去坐一坐!”
    于是把客店掌柜留在门房里,门上的将赵士龙领了进去。曲曲折折,不知经过几座厅堂、几道回廊,最后引入一座小院落,里面花木扶疏,庭院极大,向西一排精舍,垂着湘帘,廊上的八盏巧样宫灯都已点了起来,滟滟光晕中,照出门楣上一块绿地金字的小匾额,上面题着“晚晴轩”三字。一只绿嘴鹦鹉,娇声娇气地喊道:“有客,打帘子!”
    赵士龙平生第一次进入这样的豪门,目眩五色,心里又惊又喜,一个不当心,滑了一大跤,架上的鹦鹉便“格格”地笑了起来。
    “畜生!”里面走出来一个丫头,这样骂了一句,然后打起了帘子肃客。
    这时的赵士龙,已由门上扶了起来,替他擦擦衣服上的灰尘,带点调侃意味地笑道:“赵老爷这双靴子,想是刚上脚,所以走不大稳当!”
    “是啊!”赵士龙强笑道,“是‘十王府’前刚买的!”
    说着,那门上跟那名叫蕙香的丫头办了移交,赵士龙跟着走进屋,只闻得一阵阵似兰似麝的异香,细细看去,才发现屋角茶几上有只宣德炉,一缕极细极细的烟,似有若无,不知烧的什么名香,香味这样子厉害!
    光是这一点,便使赵士龙惊异不尽了。不过太监门下的一名宾客,既非名士,亦无功名,而起居服御,拟于王侯;那么刘瑾府里,更不知是如何的神仙宫阙!
    “请用茶!”蕙香捧了一杯银托盖碗茶,放在镶螺钿的紫檀茶几上。
    “多谢!”赵士龙不敢怠慢,欠身回答。
    “请用茶点!”蕙香又说,揭开桌上一个硕大无朋的漆雕果盒,里面分作八格,八样干果蜜饯。
    “多谢!多谢!”
    “赵老爷从南直隶来?”蕙香一面抓一把糖莲子放在他面前,一面问。
    “是从南直隶宿迁来。”
    那蕙香也不知是什么身份,又像丫头,又像主人,陪着赵士龙很应酬一会儿,听得有脚步声,才说一句:“我家老爷来了!”
    赵士龙赶紧站了起来,只听得脚步声,却不知声在何处,慌张地四面看着,看到一面西洋大镜子,煞是作怪,忽然移动,原来是一扇门,门里走出来的自然是张文冕了。
    看他不过三十出头年纪,极瘦削的一张脸,白得发青,只那双眼睛特别厉害,仿佛视线到处,便能看透人肺腑似的。赵士龙一接触他的眼光,不由便双膝一软,跪了下去,自己报名:“赵士龙!”
    “请起来,请起来!”张文冕很客气地说,同时还揖了一揖。
    彼此落座,赵士龙便说:“晚生得以谒见张先生,真是荣宠。”
    “好说!”张文冕自然没有工夫跟他应酬,开门见山地说,“那篓子里的‘东西’和信,我都看见了。卫大哥是怎么回事?”
    “是——”赵士龙想了想说,“按院刘大人为了一件案子,跟他作对,现在下在狱里,铐镣灌铅,把他当成死刑重囚办。总要请张先生恩出格外,怎么想办法救他一救才好!”
    “当然。我跟卫大哥的交情,总得救他。不过,南直隶巡按刘天鸣,却不好对付,他曾蒙先皇御赐尚方宝剑,所以当今皇上对他也另眼看待。”
    “跟张先生回话,”赵士龙说道,“刘大人的那把尚方宝剑丢掉了。”
    “噢!”张文冕很注意地问,“是怎么一回事?”
    赵士龙不便说明内幕,只这样答道:“不知怎么丢掉的。反正尚方宝剑已不在刘大人手里,那是千真万确的事。”
    “嗯,嗯!”张文冕想了一会儿说,“卫大哥的事,我无论如何要帮忙。明天刘公公也不得闲。等过了明天,我跟刘公公说了,马上就有办法。你先回去,听我的招呼!”
    “是!”赵士龙很知趣,起身说道,“有点孝敬刘公公的东西,我明天一早送过来。”
    “摆着!”张文冕说,“这是我的事,慢慢再说。”
    看样子不但替卫虎办事,而且还不要钱,卫虎总算交着这个朋友了!赵士龙这样想着,满心欢悦地回到客店去等消息。
    赐宴到深夜,皇帝的酒兴未阑,刘瑾却不行了!他的酒量不好,而张永借祝捷为名,拼命劝他,不能不喝,就这样把他灌得八分醉,加以精神不济,以致倦眼迷离,竟有些东倒西歪的样子了。
    “老伴儿!”这是皇帝对刘瑾的特别称呼,“你不行了,回去挺尸吧!”
    刘瑾巴不得这一声,伏身倒地,先磕了个头道:“老奴告退!”
    刘瑾一走,皇帝吩咐重新洗杯,撤下残肴,另摆酒果,要跟张永作长夜之谈,听他细谈宁夏。
    “万岁爷!”张永的神色突然一变,是万分严重的样子,脸上的表情好像是受了极大的惊吓似的。
    “怎么啦?”
    “老奴有密疏!”张永将一封拟好的奏疏,跪着呈与皇帝看。
    “谁耐烦看这个!”皇帝又说,“念给我听听,什么事?”
    “宁夏之变,是刘瑾激起的,有一通伪檄,数的都是别人之错。”
    “我不知道这回事啊!”
    “自然!”张永很快地说,“刘瑾欲谋反,岂会让万岁爷知道。”皇帝不响,眨着眼喝酒,“可是这对于他有何好处?”皇帝问。
    “是!正因为于他没有好处,而感很不安,怕万岁爷知道了要灭其族!”
    这是说刘瑾要谋反,皇帝始而失笑,“算了!”他说,“喝酒吧!”
    “万岁爷!”张永用哭音说道,“慢一步,老奴不能再见万岁爷了。”
    “咦?”皇帝问道,“刘瑾到底要做什么?”
    “取天下!”张永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孙和密造衣甲弓弩,送给刘瑾,刘瑾将之藏在家里。如果不是取天下,何以如此。”
    皇帝的神色有些不同了,很沉重地想了一会儿说:“他要取天下,就让他取了。反正现在也是他在治理天下。”
    “到那时候就不同了。刘瑾取了天下,置万岁爷于何地?”
    皇帝为之一惊,顿时又不肯相信,然张永收集之罪状齐全,似是真事,于是唤校尉,领禁兵,嘱张永指挥禁兵,连夜到刘瑾家搜抄,且令校尉捕刘瑾待讯。
    匆匆嘱咐数语,受张永指挥的禁兵,立即出宫,策马飞奔,直往刘瑾的府第——这天是中秋,本应该是极热闹的良宵,但以刘瑾下令禁宵,所以长街寂寂,明月孤圆,杂沓的马蹄声,也格外引人注意,多在门缝中向外窥望,怕的是传说了多少天的消息,刘瑾将在他哥哥下葬那天起事谋反,果然不虚。
    谁也没有料到冰山垮于俄顷!那时是三更天,刘瑾已经上床熟睡,不过他那豪奢非凡的府第,却是整夜都不闭门的。禁兵一到,门官出来一望,大咧咧地问道:“各位深夜到此何事?搅了刘公公的好梦,须不是耍。”
    校尉一听大怒,起手一掌,把门官推开,高声说道:“我奉旨宣召刘瑾。你什么东西?敢来拦我?”
    说完将手一挥,禁兵一拥入府。刘瑾住在后院花园一座阁子中,那校尉是早就把出入途径打听好的。当时转弯抹角,一阵风似的卷到后花园,假山上果然有座飞檐杰阁,走马回廊上悬着二十四盏细样宫灯,灯月辉映,景致极其清丽。然而煞风景的禁兵却顾不得那许多,四面八方上了假山,先包围了阁子再说。
    里面自然也听到了,门一开,出来一个绝色女子,发现四面禁兵,如临大敌,不免诧异,但并不惊慌,静静说道:“怎的许多兵在此?”
    “喂!”那校尉排众上前,说话声音很大,“刘太监可住在这里?”
    “刘太监是你叫得的么?真正好大的胆,无法无天!”
    校尉又发一场怒气,伸出毛毵毵的大手,就想一掌劈了过去,只是怜香惜玉的心人人皆有,那只手已伸了出来,却又垂了下去。
    “我不打你。”他问,“你是刘太监的什么人?”
    “你问他做甚?”那女子颜色虽娇,说话的语气却硬得很。
    “问都问不得一句?”那校尉气她不过,有意辱她两句,“你必是刘太监的小老婆,嫁了他守活寡,那滋味是好受的吗?”
    “放屁!放你娘的狗臭屁!”
    破口大骂,继之以砰然一声,阁子的门关上了。这一下把刘瑾惊醒了,在枕上问道:“干什么?”
    刘瑾虽是太监,一般也有娇妾美婢,而且每夜都有两名妾侍“当夕”,把他夹在中间,夏天替他打扇,冬天替他暖脚。也不知是听了哪个江湖方士的话,说挹取少女的精气,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当夕的都是十六七岁的处子。这时已听得外面的争吵,心里不免害怕,听刘瑾问到,便有一个怯怯地答道:“好像来了许多兵。”
    “来了许多兵?”刘瑾大为诧异,一翻身坐了起来。
    就这时听得擂门如鼓,接着是“嘭、砰”两声,校尉领着禁兵,排闼直入,把灯笼高高举了起来。当夕的两名少女,又惊又羞,一溜烟似的逃到了后房。
    刘瑾看这样子,情知不妙,把禁兵擅闯私室而引起的一腔怒火勉强按捺着问道:“你们是奉旨来召我?”
    “对了!”那校尉答道,“皇上立等,你快点儿!”
    “皇上在哪里?”
    “在豹房。”
    刘瑾不作声,一面穿衣服,一面寻思,禁兵归张永指挥,这自然是他在皇帝面前进了什么谗言,才有这样毫不留情的举动,只不知见了皇帝以后如何?
    他在想,皇帝最重情,不至于会令人难堪,即使听了张永的谗言,充其量交付法司问罪,而“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长官,都是可以讲得通情面的人,谅来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他根本未曾见着皇帝,就被关在皇帝私人执法机构之一的“东厂”。而且,京内京外的住宅,也就在这天夜里,由张永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分别查封。
    黎明早朝,有许多官员,已隐约得到消息,窃窃私语,却是不相信这事的居多数,因为四年多以来,每次多少人抨击刘瑾,结果谁想动他谁倒霉。而且事先亦毫无失宠的丝毫征象,何以一夕之间,竟生巨变?
    这个疑团等大学士李东阳及杨延和奉召入宫,便即揭破了。皇帝把张永的奏疏发了下来,其中告发刘瑾十七款大罪。皇帝同时降旨:刘瑾降为“奉御”,谪居凤阳。“奉御”也是太监中的高级职位,只不过是闲散人员而已。
    被监禁在东厂的刘瑾,立即就得到了消息。这虽是一个打击,但仍不失为一个大富翁,所以他也就甘心认命了。
    然而这不过是皇帝的初步处置——二十一岁的皇帝,具有一切纨绔的性格,其中一项就是好奇,他急于要弄明白,刘瑾究竟有没有谋反之心,因此亲自带着锦衣卫的官员,去抄刘瑾的家,要亲眼看清楚,刘瑾家中有没有逆迹。
    刘瑾的私财积蓄,殷厚得令人几乎不能相信,打开他家的库房一点,光是金元宝就有二十四万锭之多,其他珍宝细软,一时哪里点得清楚,然而这都不是皇帝所重视的。等搜到一方玉玺,事态便严重了!再仔细搜索,有五百面任何人可凭以入宫的“穿宫牌”和三千副盔甲,更是他准备遣武士入宫的证据。
    最后,搜到一把冬天所用、饰以貂皮的团扇,抽出扇柄,里面是雪亮的一把利刃,皇帝一见变色,原来自己亲信无比的太监,竟存着行刺的心!
    “这忘恩负义的奴才!”皇帝到此才有杀刘瑾的心,“果然有反心!”
    于是刘瑾由东厂移付锦衣卫监狱。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公疏上奏,弹劾刘瑾三十余条大罪。皇帝下旨,派三法司会同国戚大臣,在午门审问刘瑾。
    提审的那天,看热闹的人不计其数,但刘瑾把心一横,只作未见。进了午门,抬头望见给事中的首脑都给事中李宪,他轻蔑地笑道:“你也来审我?”
    李宪被他问得面红耳赤,因为他出于刘瑾的门下。
    于是,主审的刑部尚书刘璟,也不敢出声了,因为他也受过刘瑾的好处。
    一见这情形,刘瑾越发大言不惭:“满朝公卿,都出自我的门下,哪个敢来问我?哪个有资格来问我?”
    果然,一个个噤若寒蝉。这下恼了一个驸马都尉,名叫蔡震,尚英宗的第三女淳安公主,算来是正德皇帝的祖姑丈,在皇亲中行辈甚高,为人以谆谨著称,看大家都不敢说话,他便非说话不可了。
    “我是国戚,总不见得也出于你的门下,难道我也不能问你?”
    刘瑾没有发觉驸马在,这下子低头无言了。
    “替我掌他的嘴,等我问他!”
    于是先打了一顿嘴巴。刘瑾从未吃过这种苦头,凶焰顿挫,只是躲避告饶。
    “公卿是朝廷所用,”蔡震问道,“怎么说是出你门下?”
    “请驸马问问他们自己就知道了。”刘瑾指着刘璟他们说,“有的拜我做老师,有的给我磕过头,都靠我的提拔,他们方始有今天。”
    “那么,我再问你,你为什么收藏着三千副盔甲?”
    “这是为了急要时,可以护卫皇上。”
    “说得倒好听,既然是为了护卫皇上,为何是藏在你的家里?”
    刘瑾就被这句话问倒了。他做的罪大恶极的事还有很多,但比起谋反大逆,那些罪又不重要了,不论刘瑾承认不承认,都已是无关紧要。
    依旧把刘瑾关入锦衣卫监狱,会审群臣正在公拟覆奏的稿子时,皇帝派了一名太监到内阁传旨:“不必覆奏,立即凌迟处死,枭首。”
    京城里受到刘瑾所害、家破人亡的不知多少,听说刘瑾被诛,犹不解恨,预先跟刽子手商量,都要买刘瑾的肉吃。这下,刘瑾越发惨了。凌迟俗称“鱼鳞割”,用张渔网捆住全身,肌肉都从网眼里鼓了出来,一个一个网眼地脔切,这样才能把刘瑾的肉多卖几文。
    当然,刘瑾的亲属同党,亦都被捕,依罪各轻重判刑。张文冕是刘瑾的死党,自然论斩。
    这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把赵士龙惊得目瞪口呆。等静下来细想一想,总算不幸中的大幸,带来的大把银子,只去了一个小数,如果事情顺利,全数送入刘瑾府里,如今不但整个落空,而且说不定根据刘家的门簿收入捉人,自己还有牢狱之灾。
    不过,谋算的事却断了线了,卫虎的性命、张华山的前程、自己的身家福祸所关,一筹莫展,进退维谷,以致急得夜不安枕,通宵长吁短叹。
    掌柜的见多识广,这些事经验丰富,同时赵士龙得见张文冕,也是由于他的指点,当然能够了解他的心事,所以特地找了他去安慰劝导。
    “赵老爷,你总算运气!”掌柜说道,“不曾卷入漩涡去——”
    “是啊!”赵士龙懒懒地回答。
    “赵老爷,既然如此,我就不明白你何以愁眉不展?”
    “这——说来话长。”赵士龙说,“今天我精神不好,改天再谈吧!”
    改天也不会谈的!他的精神不好是托词,其实是有难言之隐。客店掌柜,遇着旅客为难的时候,当然不能袖手,他看出赵士龙的心意,觉得不妨追问一下,如果是要觅条什么求官的门路,自己还可以替他出个主意。
    “你老不要瞒我,明明是有心事,何妨跟我说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最懂轻重好歹,你请尽管放心,如果是有出入的话,我决不会告诉人!”
    说出来心里总好过些,赵士龙心想,宿迁在江北,天高皇帝远,就告诉了他,亦于大事无碍。于是把此来的目的,说了给掌柜听。只是“逢人只说三分话”,当然不会说卫虎如何作恶,只是攻击刘天鸣,说他作威作福,有意找卫虎的麻烦。
    “噢!”掌柜的点点头,“我懂了,赵老爷原来是想走刘瑾的门路,想个什么法子,叫刘巡按不能整姓卫的冤枉。现在一死,门路断了,在此发愁?”
    “是啊!”赵士龙说,“回去交代不了,在京里又走投无路。”
    “路子是很多。”掌柜的说道,“赵老爷,说句不怕你生气的话,从外路来,总不明白京里的情形。大内太监上万,有势力的不晓得多少,像你刚才所说的那档子事,根本就用不着麻烦刘瑾。”
    赵士龙把他的话,仔细辨了辨味,突然跳起身来,兜头一揖:“你老哥必有路子,无论如何请指点一条。”
    掌柜点点头:“赵老爷,你请坐,我们从长计议。”
    “是!是!”
    “你可晓得,‘八虎’是当今皇上初即位那时的事?如今得宠的太监,号为‘三张’,三个姓张的。”
    “噢!我不晓得。”赵士龙很恭敬地说,“请教。”
    “这三张,第一个叫张忠,是御马太监,第二个叫张锐,是提督东厂——”
    “那不是刘瑾以前的职司吗?”赵士龙打断话问。
    “不错!”掌柜又说,“不过提督东厂,权柄不及司礼监来得大。第三个姓张的就是司礼监,名叫张雄。这三个人结为一党,在‘豹房”当值,无法无天,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赵士龙就是要找有势力而肯做坏事的太监,因而问道:“噢,是做些怎样的坏事?倒要听听看!”
    “那说不尽了。”掌柜的略想一想说,“张忠认识一个大盗,名叫张茂,张茂把没本钱的买卖弄来的金银,送了张忠许多,两人就此结拜为兄弟,张忠居然敢把张茂带到‘豹房’,陪皇上去踢毽球。你想想,他的胆子大不大?”
    赵士龙把舌头一伸,“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强盗可以跟皇帝在一起玩儿!”他不断摇头,“真正旷古奇闻!”
    “你说旷古奇闻,我再说件空前绝后的笑话给你听!”
    这不是笑话,是荒谬绝伦的异闻。凡是太监得势,都要提携家人,夸耀乡里,只有张雄虽当到司礼监,却是孑然一身,什么亲属都没有。因为他是年轻无赖,被他父亲赶出门去的。
    忽然有一天,张雄的父亲,打听到了儿子既富且贵,特地到京投奔。张雄记起前嫌,拒绝不见。
    他的同事自然要为他们父子劝和。张雄恨恨地答道:“我都是因为我老子偏心,没有法子,只好投入宫中当差。现在富贵是富贵了,割掉了‘那话儿’,还有什么乐趣?这件事我想起来就恨,都怪老家伙不好!他不认我做儿子,我也不稀罕有这么个老子,不见,不见!”
    “算了!”张忠劝他,“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来,父子总是父子。”
    “父子之恩已绝,说什么也不行。”
    “那——”张忠用了激将法,“我就把他接到我家去住。莫非你也不到我家来了,尴尬不尴尬。”
    “你不要多这个事!”张雄摇着手说,“果然如此,我们的交情就到此为止!”
    “那可是没法的事。”张忠答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一天你要你老子了,就在我家,随时来接。”
    张忠这样够朋友,倒叫张雄没法子了,怔怔地望着他不响。
    看张雄的意思有些活动,张忠便乘机又劝:“算了,算了,你今天这样的日子,也都是割掉了‘那话儿’才有的,用不着怨你老子。卖我个面子,我叫你老子给你说几句好话,消你的气!”
    “唉!”张雄重重叹口气,“想想着实可恨!不打他一顿屁股,我这口气实在消不下去!”
    掌柜谈到这里,赵士龙怕是听错了,插嘴问道:“你是说张雄要打他老子的屁股?”
    “是啊!”
    “那么,打了没有呢?”
    “怎么没有打?那些大太监,要打个把人还不容易。”
    “真有这样的事!”赵士龙愣了愣问道,“张雄可是看了打的?”
    “自然是看着。不过挂了一道帘子,他老子看不见他而已!”
    “真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怪事!”赵士龙说,“只听见过垂帘听政,没有听说过垂帘杖父。”
    “妙事还在后面,打过一顿,张雄心里的气消了,良心发现,又抱着他老子哭得死去活来。他老子也哭得一塌糊涂。看他们父子当时的情形,哪个想得到,儿子刚刚请老子吃过一顿‘笋烧肉’。”
    “不可解,不可解!”赵士龙连连摇头,“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你老是不大在京,未免少见多怪。我们听得多了。总而言之,男人割掉‘那话儿’,性情就乖僻暴戾,不近人情了。”掌柜又说,“我有个亲戚,认识‘三张’,不妨替你引见。不过有句话,我得说在前头。”
    看他神色郑重,赵士龙也肃然相对:“请吩咐!”
    “吩咐二字,决不敢当,我是替赵老爷介绍。今天晚上我略备薄酒,做个小东。”掌柜说道,“我那亲戚是我表弟,名叫杨德三,是锦衣卫的副千户,跟‘三张’都说得上话的,有话你自己跟他谈!”
    赵士龙喜不可言,重重地拜托了一番。然后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静静地盘算了好一会儿,觉得还是应该先找掌柜,把事情说明白了,讨他的主意为妙。
    “掌柜的,”他说,“我的来意,你是知道的了。跟令亲初次见面,恐怕有些话不便说,我想不如跟你谈。”
    “好的,请先说了,再作道理。”
    “千言并一句,能想个什么法子,把刘天鸣整倒,我这里自有一份极重的谢礼。”
    听说是“极重的谢礼”,掌柜的心更热了。他也是做惯了这套拉线的勾当的,只是像这样以巡按御史为对手,要将他整倒,兹事体大,不知道杨德三能不能说动“三张”,所以显得有些踌躇。
    “掌柜的,”赵士龙又说,“那天我跟张文冕说了这件事,他表示只要跟刘瑾一回了话,马上就有办法。看来,只要肯帮忙,‘三张’的力量是够的。”
    “力量是力量,用得上,用不上,又是一回事。刘天鸣到底是代天巡狩的巡按御史,何况照你所说,还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
    “尚方宝剑这一层,不必愁,他的宝剑丢掉了。”赵士龙说,“听说有人盗走了他的尚方宝剑,他不敢说破,弄了把假的在装幌子。不过谁也不便去查他。”
    那掌柜足智多谋,听得赵士龙这一说,立刻有了好法子。事实上这个好法子已到了赵士龙嘴边,不知他为何没有想到。一句话的事,说破了很容易,但不值钱了,所以掌柜的先要把谢礼弄清楚。
    “赵老爷,你的那份重礼是怎么个重法?万把两银子恐怕打不倒噢!”
    赵士龙计算了一下,珍异珠宝连金叶,约莫还值一万八千两银子。但不能实说,须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以及意外的用度,所以略略想一想答道:“这份礼,总值一万二千两银子。”
    “说起来这个数目也不算少了。不过京里的大太监,眼孔太多,能不能讲得下来,可不敢说。也罢,且等我表弟来了再说。”
    等杨德三一到,辟室密谈,赵士龙对于整个案情,自然毫无保留。那杨德三却真是足智多谋,当下说了个办法,与掌柜的所见略同,而赵士龙却如梦方醒,拍案叫绝。
    “准定拜托了!”赵士龙说,“事情还得快。费心,费心!”
    “这件事做起来不难,难的是力量够不够大。够大,拿御玺来盖一盖,真正叫一举手之劳,不过——”
    杨德三故意停下来,看着他表兄。赵士龙很了解他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杨兄,明人不说暗话,我带了重礼来的,可惜送张文冕的,是丢在水里了。如今还有一万二千两银子的东西,统统包在里面,如何?”
    杨德三沉吟了好一会儿,口中念念有词,手上细细盘算,最后答应了下来。
    “赵兄,痛快还痛快,就这么办。不过有句话,我不能不说在前面,相信我,东西给我;不相信,一切拉倒,不必再谈。”
    这下,赵士龙不免踌躇。他当然也想过“过付”的办法,应该先付“定金”,事成补足;但像这种没有凭证,私下“交易”的行为,对方会怕他事成不买账,不会答应。如今果然猜对了。
    到底一万二千两银子,一两条性命,好几顶纱帽寄托在上面,不能萍水相逢,凭人家一番说辞,就交了过去,所以左思右想,始终下不了决断。
    “也难怪你!”杨德三说,“我有个办法,你看行不行?”
    “请说、请说。”
    “第一,我带你到司礼监府上去一趟,让你亲眼看一看张公公。”
    “可就是‘垂帘杖父’的那位张公公?”
    杨德三笑了,“原来你也知道这个笑话!”他说,“正是他。”
    “是令亲告诉我的。”赵士龙说,“既有第一,必有第二,请说下去。”
    “第一还不曾说完。见了张公公,你先付一半!”
    赵士龙咬一咬牙说:“好!”
    “第二,让你亲眼看到圣旨,盖了玉玺的圣旨。那时候,你全数付清。”
    赵士龙再一次咬一咬牙说:“就这么办!”
    告卫虎的三十四张状子,审结了三十三张,其中最重要的一案,勾结海盗黄甲山,亦已获有实据。如今只剩下朱青荷“杀公公”这件“逆伦”重案了。
    这件案子,亦近尾声。除了卫虎,刘天鸣将朱、陈两家有关系的人,都传来问过,全案曲折,了然于胸。可是使得原被告两家及听审的百姓困惑不解的是,巡按大人为何始终不传全案最主要的人物朱青荷到堂?
    刘天鸣有刘天鸣的打算,第一是尊重朱青荷身份,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且又经过这么一场平常女子所无法忍受的灾难,等闲不肯教她抛头露面。
    第二是卫虎罪大恶极,此人的明正典刑,必得哄传四方,教人人知道世有王法,不论如何奸狡凶恶,终必难逃法网,才足以昭炯戒。为了这个缘故,刘天鸣决定最后传朱青荷到堂。真相大白、是非分明之时,随即便是恶人定罪授首之日,则奉公守法的警惕,更能深入人心。
    这准备结案定谳的最后一审,公堂移设之处,更令人大感意外,竟是在卫虎的家中。何以有此一举?连孙老师都忍不住要发问了。
    “老年兄,何以看中了这么一个地方?实在有点莫测高深。”
    “这是我考虑了好些日子才决定的,绝非轻率之举。”刘天鸣微笑答说,“选在那里设公案,易于定谳。”
    “何以呢?”
    “那里是个很要紧的地方,我原该去勘验的,顺便就把公堂设在那里,求其方便。”刘天鸣又郑重其事地说,“老年兄,明天一早务必屈驾陪审,因为审问中途,或者有事奉托。”
    “是,是!遵命奉陪。”
    孙老师赋性忠厚谨慎,第二天一大早便到了卫虎家中。其时何清已率领皂隶差役在伺候;而屋外来看热闹的人,亦已拥挤不堪。很艰难地分开一条路,进门入厅,只见公堂已布置得整整齐齐。孙老师左右望了一会儿,不由得有所感慨。
    “想那卫虎,不过一个捕快头,竟住这么大一座房子!不说别的,单是前后打扫的人要多少?他哪里来的钱?”孙老师指着厅堂正中高悬的那方黑漆泥金匾额说道,“亏他还题名‘守拙堂’!果真抱朴守拙,又何至于有今天?”
    “回大老爷的话,”何清低声说道,“刘大人已秘密交代下来了,今天怕就要出‘红差’。”
    不一会儿,刘天鸣由李壮图、林鼎护从,鸣锣喝道而至。一片人潮中自动地开出一条路。等轿子到门口,孙老师与宿迁县的属官,以及书办何清一字排开,躬身迎接。
    下得轿来,刘天鸣面色凝重,跟孙老师等人见过了礼,就站在大门口喊道:“何清!”
    “何清在!”
    “公堂可曾铺设妥当?”
    “是!铺设好了。”
    “一干人犯,可曾提来?”
    “早已提来。”
    “证人呢?”
    “亦已传齐。”
    “朱青荷可曾通知?”
    “通知了!朱青荷跟她父亲在一起,静候大人传问。”
    这时有那耳尖的,听得朱青荷亦要过堂,更为起劲,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告,人丛中起了骚动。刘天鸣少不得回身去看,他那不怒而威的脸色,着实使人敬惮,顿时便又肃静无声了。
    老同年有此威望,孙老师觉得与有荣焉,满脸飞金地拱拱手说:“大人请升堂!”
    “老年兄请陪审!”
    “遵命。”
    于是孙老师前导,引刘天鸣进了守拙堂,正中落座,左手方另设一张椅子,请孙老师坐定。何清便上前屈一膝禀报:“提何人犯,请大人示下。”
    “不提人犯,先传证人。传朱青荷上来。”
    “是!”何清站起身来,转脸向下喊道,“传朱青荷!”
    这一喊不打紧,大门口顿时拥进好些看热闹的人来。差役执着皮鞭子便待上前弹压,却为刘天鸣喝住了。
    “不得鲁莽!”他大声说道,“让百姓进来看,能容纳多少就容纳多少。”
    于是,片刻工夫,一个大天井中都挤满了人。而朱青荷就在千目所视之下,稳稳重重地上堂,跪在预先替她摆好的红毡条上。
    “民女朱青荷,叩见青天按院大人!”
    “你就是朱青荷?”刘天鸣和颜悦色地说,“你把头抬起来!”
    妇女上堂无不是低着头的,而问官却必得先命她抬头,因为妇女的贞淫善恶,在明眼人一望而知。刘天鸣看这朱青荷幽娴贞静,而且一脸的坚毅正气,不由得暗暗佩服,心想案子在这天是一定可以了结的了。
    “朱青荷,我问你,你到这个地方来过没有?”
    “来过的。”朱青荷垂着眼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是卫虎家里。”
    “你当初是怎么来的呢?”刘天鸣说,“朱青荷,你要知道,本院今天特地安排在这里设公堂,为的是一切易于印证。你不可瞎说,不然,谎话一拆就穿。”
    “民女决不敢有半字虚言。”
    “那么,你说,你是怎么来的呢?”
    “是误上了轿子,阴错阳差,入卫虎口——”
    由此而始,青荷将当初如何花轿遇雨,发现盗踪,如何匆忙上了花轿,发觉有错,如何在轿中先惊慌,后沉着思量补救之计,如何到了卫家,发觉一切情形,与想象完全不符。
    “怎么个与想象不符?”刘天鸣打断她的话问,“你想象中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大人,喜酒谁都喝过,一堂喧哗,笑语不断。在我想象中,纵然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家,必是安分良民。哪知不然!客人中开口就骂,动手要打;出言吐语,不但下流,而且凶恶!”
    “噢,你倒举个例子我听。”
    青荷觉得很为难,因为那些下流的话,实在羞于出口,但不说不行,只好硬起头皮答道:“记得有个叫大柱子的,跟人吵架,彼此对骂的话——”她还是无法举舌,“大人,不说也罢,说了有污清听。”
    “不然!如今是问案,不是闲谈。事事要真,字字着实。”刘天鸣开导她说,“你不必怕什么难为情!不然就跟讳疾忌医一样了。”
    “是!”
    青荷异常为难,但逼到这个地步,不能不说,要说却又说不出口。一急之下,倒急出一个计较来了。
    “回大人的话,可否赏给纸笔,容民女写下来。”
    “你会写字?”
    “只怕白字连篇。”
    “有白字也不要紧。骂人的话,原有许多字是写不出来。”
    于是何清取来一副笔砚,而刘天鸣为了敬重其人,不教她像画供一般,伏地执笔,命何清引她到录供的座位上,坐着书写。
    写完呈上,青荷又说:“民女只写一段大柱子与人吵架的话。”
    刘天鸣接纸看过,喊何清问道:“大柱子是谁?”
    “是一名捕快。”
    “此刻可在这里?”
    “书办去查问。大概在伺候。”
    “好!你去找!”刘天鸣说,“除了大柱子,另外找两个言语粗暴的人。本院要验一验朱青荷的话,是真是假!”
    何清有些莫测高深,但一时不便请示,只下了公堂到门口去问,幸喜大柱子一找就着。另外又挑好两个满嘴村话的捕快,方始上堂复命。
    于是,刘天鸣吩咐,当堂试验青荷辨声可能知人。法子很容易,竖起一道布帷,大柱子与另外两人,照青荷笔录的对白,学说数句,青荷隔帷听辨。
    一切都布置好了,刘天鸣却又将何清唤到面前,密授机宜。及至帷后发声,第一个不是,第二个不是,到第三个,青荷不免着慌了!
    “怎么?”堂上问说,“因何不开口?”
    这话不但堂上,堂下也在问。人人看到,供试验的一共是三个人,前面两个不是,最后一个就必定是了。然则何以迟疑?
    迟疑了一会儿,青荷断然决然地说:“也不是!”
    此言一出,堂下交头接耳,相顾诧异。刘天鸣拍一下惊堂木,大声说道:“朱青荷,你再说一声?”
    “不是!”
    刘天鸣面有笑容:“将布帷撤去!”
    布帷一撤,三名彪形大汉,豁然呈现。青荷定睛细看,叫一声侥幸,心里不免有些怨刘天鸣,考验太苛,如果不是自己主意拿得定,一声说错,全局皆危了。
    堂下自然莫名其妙,明明有大柱子,怎么一下子变过了?刘天鸣当然有解释,不过不必他亲劳唇舌,可命何清代言。
    “奉巡按大人面谕,”何清走到檐前宣布,“为防朱青荷侥幸认对了人,考验从严,特意将大柱子换了下来。朱青荷果然不错。”
    这一下,堂下对朱青荷越有信心,认为她的话一字不虚,因而也就越发屏息侧耳,一句话都不肯错过。
    “朱青荷,”刘天鸣接着问,“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
    “民女不识人心险恶,听得有人在说‘头儿的喜事’,猜想必是捕头。公门中人,自知王法,只要多送谢礼,自肯将民女送回家。哪知不然!”
    “以后呢?拜堂了?”
    “没有。”
    “没有拜堂?”
    “是!”
    “那是何道理?”
    “照民女想,自然是卫虎知道弄错了。”
    “那时候你已经知道是卫虎了?怎么知道的呢?”
    “民女听得有人在叫‘卫头’,才想起他是卫虎。”
    “卫虎的为人,你知道不?”
    “知道!”朱青荷说,“宿迁小儿啼哭,只说卫头儿要来抓了,可以止哭。民女何得不知?”
    “既然如此,你慌不慌?”
    “不慌!”青荷答说,“只是有些发愁。”
    “是何道理?”
    “民女在想,这卫虎的贪残是有名的。寒家谬称首富,卫虎一定狮子大开口,民女的父亲,只怕要割去负郭的良田,才能换得民女回去。”
    这几句话,完全是富家之女的口吻,但措辞文雅,并无骄矜之气。刘天鸣不免替她惋惜,如此佳人,偏偏命运多舛,等官司了结,倒要好好安慰她一番。
    这是题外之话,不暇多想。他顺着当时的情势问道:“那么,你莫非始终并无畏惧之心?”
    “不是!到后来,到底怕了!”
    “是什么时候?”
    “卫虎进来的那一刻。”青荷答说,“一看他那奸恶的相貌,民女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
    “是因为——”
    “因为相貌生得奸恶。”
    “卫虎进来以后便如何?”
    “把伴娘和几位女客都送走了。”
    “以后呢?”
    “以后——”青荷把头低了下去,开不得口。
    刘天鸣是看过全卷的,知道她难以启齿的缘故,便提醒她说:“这不是害羞的事,如果你不肯多说,反而会生误会,以为当时的情形暧昧不明!”
    听到最后这一句,青荷惊出一身冷汗,同时由衷地感激这位巡按大人,能够为保全她的名节着想,开导其中的利害,给她表白的机会。如此盛情,怎好辜负。
    这样一想,便不觉得羞于出口了,略略提高了声音说道:“当时民女还在心中嘀咕,那卫虎一伸手便来摸民女的脸。民女闪开了,一面跟他答话,一面抓了把剪刀在袖子里——”
    “慢着,”刘天鸣问,“你跟他说了些什么?”
    “民女首先揭破他的真姓,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请他弄一顶小轿送民女回家,必有重酬。”
    “他怎么答你?”
    “回大人的话,由卫虎答的那句话,便知他伤天害理,神鬼不容,他竟说:‘明天送你回去!’民女一听这话,才真的怕了,眼前金蝇乱飞,话都听不清楚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捏紧了那把剪刀,如果卫虎真的敢近民女的身,拼着与他同归于尽。”
    “嗯,嗯!”刘天鸣连连点头,“以后呢?”
    “总算命中有救,就在卫虎脱靴子的时候,窗外有人在喊:‘头儿,头儿!’卫虎出去以后,民女又听得来人说了一句:‘大事不好!’再往后就听不见了。”
    “那时候是几更天?”
    “二更已过,三更不到。”
    “卫虎这一夜可曾再回来过?”
    “没有。”
    “那么,你是什么时候再见到卫虎的呢?”
    “第三天下午。”
    “第三天下午?”刘天鸣问,“这么说,你在卫家待了差不多两天了?”
    “是。”
    “这两天里面,你在做些什么?”
    “头一天,什么也不做,民女一天一夜,不敢合眼,水米不曾沾牙——”
    “没有人管你?”刘天鸣打断她的话问。
    “是!房间里根本就没有人。”
    “既然没有人,你倒不想法子逃?”
    “门外有人看守,是个瘸子,姓张,看得很紧。”
    “嗯、嗯!再下一天又如何?”
    “再下一天,到了日中时分,民女实在撑持不住了,当然也睡不安稳,醒了睡,睡了醒,到黄昏时分——”
    这就迫得青荷不能不回忆那令人心悸的一幕——卫虎在她睡梦中偷袭逼奸的情形,无论如何说不出口;自己咬了卫虎的舌头,说了连泼辣妇人都不会说的糟蹋自己的话,使得卫虎懔于怨毒之深,已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方始知难而退的经过,更是死也不肯出口。
    可是不说不可,不然就会引起无可辩解的严重误会,以为卫虎已得了手,自己的清白已经不保。因此,她噙着眼泪,高声说道:“到得黄昏时分,卫虎淫贼,竟有不逞之心。民女受尽侮辱,拼死力拒,才能保得清白之身。其中细节,求大人不必再问,民女断不敢欺天,故意讳饰。”
    “不错,不错!我知道你贞烈刚强,倘或受了不堪忍受之辱,必不苟且偷生。这一节,本院可以不问,只问你,卫虎逼迫不成,可有什么报复的手段?”
    “自然有的。报复的手段,恶毒无比,打算将民女推入万劫不复的火坑中。请大人传问我家老管家朱才,便知详情。”
    “好!”刘天鸣向何清问道,“朱才可在?”
    “已传到,伺候在那里。”
    “传上来!”
    于是白发苍苍的朱才,缓步上堂,跪下磕头。刘天鸣看过全卷,敬他是个义仆,更看重他处变不乱,能从暧昧混沌、重重悬疑的一件奇案中,找出可以着手之处,终于救出了青荷。说起来这件伤天悖理的奇案,不致成为冤沉海底的疑案,朱才实在应居首功。因此,从座位上欠一欠身,是有着还礼的意味在内。
    这个举动,在刘天鸣出于不知不觉;朱才正低着头,亦不曾看到,正所谓“当局者迷”;而旁观者看得清清楚楚,无不大为惊奇,因而对朱才说些什么,亦就格外注意了。
    等朱才磕过了头,刘天鸣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在朱家多少年了?”
    “连头带尾三十五年。”
    “朱家待你如何?”
    “主人家向来宽厚,再好不过了。”
    “怪不得!”刘天鸣略停一下问,“你家小姐是你救出来的?”
    “这话,小人不敢冒功。不过,我家小姐的踪影,是小人发现的。”
    “你倒把发现的情形说一说!”
    朱才略想一想答说:“祸事出了之后,小人心想,其中情节,种种奇怪。我家小姐绝不会杀人的,何况公公?所以杀亲家老爷的,绝不是青荷小姐。那么,小姐到哪里去了呢?”
    由此开始,谈到如何上陈家祭吊;如何开诚布公,商量怎么样求得青荷的下落;如何与杨大壮定出价格找那天抬花轿的人来指认;以及如何城里城外,明察暗访,希冀误打误撞能够发现青荷。
    “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在城外看到孤零零一座大宅出来一个瘸子,这人认得,是卫虎的跟班。心想张瘸子怎么会在这里?后来才晓得这座大宅,就是卫虎的家。”
    年纪大了,一口气说到这里,已很累了,朱才不能不歇下来。刘天鸣等他喘息略定,继续问道:“你怎么又知道你家小姐在卫虎那里呢?”
    “先是猜想。”朱才答说,“因为陈家的护院杨师父打听到,卫虎逼娶尤三嫂,可见得花轿坐错了的一定是这个人。尤三嫂到了陈家,我家小姐当然到了卫家。”
    “不错!”刘天鸣点点头,“你再说下去。”
    “小人心想,卫虎不是好惹的,打草惊蛇,千万动不得,小人跟杨师父商量,他到济南府去搬救兵,小人就乔装改扮,到卫家附近去打听。这么做法,只有小人与杨师父两个人知道,小的连主母面前都不敢提起。这样子到了第八天,有结果了。”
    “是发现了你家小姐?”刘天鸣问,“是怎么发现的呢?”
    “先是看到卫家停在河埠头的一条船,忽然张起竹篷,下了行李,竹篷遮得很密。小人心想,这么热的天,为什么遮得密不通风?必有不能让人见的堂客要出远门。这个念头一动,小人就不肯放松了,等到太阳下山,两个老妈子搀扶一位蒙着帕子、好像生病了的堂客下船。小人一看就知道,是我家小姐!”
    “当然,你是他家几十年老管家,自是一望而知。”刘天鸣问到这里,转脸喊一声,“朱青荷!”
    “民女在!”
    “当时你在卫虎家,被监禁了几天?”
    “约莫十来天,不太记得清楚了。”
    “这十几天之中,见过卫虎没有?”
    “没有。”青荷答说,“不过听见他的声音。”
    “他说些什么?”
    “不甚听得明白,只听说‘扬州’,又是什么‘翠香院’。后来才知道那是个火坑。”
    “照这样说,卫虎把你弄上船,是要卖你到扬州的妓院?”
    “大人明鉴!”青荷不作肯定的答复。
    刘天鸣点点头,“事实俱在!”他又问,“你下船的时候,看到朱才没有?”
    “看到的。”
    “当时你头上蒙着帕子?”
    “是的。”青荷略想一想说,“民女先还不曾注意,听得一声苍老的咳嗽,声音极熟。刚要抬头去望,蓦地里想起,是我家老苍头的咳声,因而格外小心,偷觑了一眼,果然不错!当时心里七上八下,不过到底想通了。”
    “你怎么样想?”
    “心想,家里一定在找我,找到卫虎这里,不敢造次。如今既然看到了我,自然要来相救。为此,我上跳板的时候,装得走不稳,将左手往后伸了出去,以三指示意,果然来救,三更天我会接应。”
    “到了三更天呢?有动静没有?”
    “有的。”青荷一面回想,一面答说,“民女先还是存着侥幸之心,姑且一试,原不承望我家会来相救。实在是怎么样也想不出可以救我的法子。哪知到得三更时分,邻船上有孩子的哭声,紧接着,又听见哄孩子的童谣,这一听,民女完全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
    “是朱才来相救了。”
    “何以见得?”
    “因为那首《耗子娶亲》,是民女小时候听朱才唱习惯了的。更以词句中略有改动,将‘三更’的字样嵌在里面,更见得已有默契。”接着,青荷便低声唱起当时所听到的歌声,“白天相亲,黑夜迎娶,三更启程,顺风顺水到家门。”
    “嗯!嗯!”刘天鸣颇为赞赏似的,“以后呢?”
    “以后,民女便悄悄出舱,邻船有条竹篙伸过来,民女再无迟疑,大着胆到了邻船上,有人将民女推入舱板下。只听‘扑通’一声,接着就听得有人在问:‘人呢,人呢?’一个说:‘怕是跳河了!’一个便骂他胡说:‘必是失足落水。’随后便是乱哄哄地救人,民女发觉船身在动,知道可以脱险了。”
    “然则脱险了没有呢?”
    “脱险了。”
    “你倒把当时的情形说一说。”
    “船走了不知多少时候,好像也不太远,民女不大分辨得清了。只知道是到了极静的地方,停船上岸,岸上有一辆马车,另外三个陌生男子,朱才也在。一见亲人,民女悲从中来,放声大哭,为人喝住了,后来才知道是杨师父——”
    “那个杨师父,叫什么名字?”
    “是民女小叔陈家 练武的师父,名叫杨大壮。另一个陌生男子,便是家 。再有一个是陈家家人。一车三马,连夜奔向睢宁县。车子里,朱才略略说了经过,原来是到睢宁县去告状。”
    “你是宿迁人,为何到睢宁县告状?”刘天鸣提高了声音说,“你倒说个缘故看!”
    “朱才告诉我说,本县张大老爷只听卫虎指使,一去告状,等于羊落虎口;睢宁县的马大老爷是响当当清官,只有靠这位大老爷,才能昭雪沉冤。”
    “那么,你的状告准了没有呢?”
    “告准了——”
    “何能告准?”刘天鸣故意打断他的话,“隔县递状,例不受理。你能告准,又是何道理?”
    “这是杨师父的功劳。”青荷答说,“请大人问杨大壮便知究竟。”
    “说得不错!”刘天鸣问何清,“杨大壮可曾传唤?”
    “是!”
    何清便将与林鼎、李壮图在谈论的杨大壮找到,通知上堂。行完了礼,刘天鸣问道:“杨大壮,你以前可曾见过本院?”
    “奉睢宁县马大老爷之命,南京投书,曾蒙大人接见。”
    “不错!”刘天鸣说,“当时不曾问你,朱青荷隔县告状,何能见着马知县,朱青荷说要问你。你说个缘故我听。”
    杨大壮不便明说曾行贿,想一想答道:“是运气好!值堂的差役与小人同姓,行四。小的与他攀交情,他指点小的到大堂下击鼓鸣冤。若是递了状子,因为隔县的缘故,反到不了马大老爷的手里。”
    “那么,马知县怎么又受理了呢?”
    “是小的教了朱小姐几句话,只说卫虎在宿迁县衙门,一手把持,状子递不到张大老爷手里,马大老爷才准的状。”
    “原来如此!”刘天鸣又问,“马知县命你到南京来向本院报信时,是怎么个说法?”
    “马大老爷传小的到后堂,交下来一封信封上没有字的信,又问小的可识得字。当面试了小的,才细说缘由。”
    “这又是何道理?”
    “因为空白信封中,除了呈大人的信以外,另有一道手谕,指示如何投信。这道手谕不能为第三者所见,所以小的如果不识字,就不能干这桩差使。”
    “噢!”刘天鸣问,“你可还记得马知县的那道手谕?”
    “容小人想一想!”杨大壮细想着,口中念念有词地默诵了好一会儿,欣然答说,“都记起来了!”
    “好!”刘天鸣说,“你且高念一遍。”
    “是!马大老爷的手谕是这样写的,”杨大壮念道,“字谕杨大壮知悉:汝到南京,即往巡按御史衙门,先觅按院林、李二家将投信,听候按院刘大人传询。此事务须机密,不可令人知闻,否则不但朱、陈二家之案,不能昭雪,即本县前程亦恐不保。此函封面,故意不着任何字样,即恐汝沿路不谨,无意间有所泄露,或口头说出去时,遭人中途劫持故也。慎之,慎之!阅竣销毁。知名不具。”
    他念得慢,声音又高,所以堂下听审的人,大致都能明白,怪不得巡按大人来得这么快!原来其中有此一段曲折。大家对睢宁知县马昭贤无不由衷地钦佩;相形之下,又不由得自怨运气不好,一县之隔,别人那里有“青天大老爷”,本县何以偏偏是个既不清、又不廉的贪官来当父母官?
    “老年兄,”刘天鸣问到这里,向孙老师征询意见,“照你看,案情隐微,是不是都很清楚了?”
    “是的!应该是很清楚的。”
    “然则如今是不是该提卫虎上堂?”刘天鸣略略放低了声音,“一堂审结,大家会不会心服?”
    “百姓自然会心服。不过,其中有一段情节,虽于案情没有什么大关系,却似乎应该有个交代。”
    “是,是!”刘天鸣急忙问说,“旁观者清!请老年兄指教。”
    “不敢当,我亦是求全之意。”孙老师说,“朱青荷一状告到睢宁县,马知县派杨大壮星夜到大人那里投书,照规矩说,要等有了覆示,再发落朱青荷。何以忽又解回本县?这一层,只怕听审的人,茫然不解!”
    “见教得是,见教得是!”刘天鸣想一想说,“此案当初是张华山,派巡检赵士龙到睢宁去,硬将朱青荷要了回来的。赵士龙不在县里,张华山想来不肯说实话。我想,有位证人能请了来,十分有用。”
    “哪一位?”
    “睢宁县的巡检鲁一帆。当时马知县是派他解送朱青荷回宿迁的,其间首尾,他应该很清楚。”
    “这个办法高明之至!不过,鲁巡检不在这里。”
    “不妨连夜派人把他请来作证。”
    刘天鸣在想,类似情形,照常规是行文睢宁县查询,等覆文到达,据以为证词。但那样一来旷日持久,案子不能即时便结。
    照孙老师的建议,将鲁一帆请了来,当堂作证,说起来便是“对簿公堂”,有损鲁一帆的身份,亦颇不妥。这样想着不由得有些踌躇了。
    孙老师询知他的难处,又提一个建议:“这也不妨。鲁一帆来了,只是片面陈述,并非与赵士龙对质,不算‘对簿公堂’。大人如果再给他一个座位,便像我一样,等于陪审,礼节上亦无缺失。”
    平时老老实实、拿不出主意的孙老师,权署了几天县官,不想大有办法。刘天鸣惊奇之余,欣然接纳,当即宣布退堂,明日再审。
    听审的百姓,正觉得案情峰回路转,到了热闹的时候,忽然听说退堂,就如好戏看到一半,突然打住,令人牵肠挂肚,心痒痒得好不难受,但亦无法,只有暗暗打算,明日破工夫早些来。
    到了第二天,晨曦初上,便有人来赶热闹了。卫家后门便是一条河,所以还有人坐了船来的。卖零食的小贩,亦闻风而至,将卫家门前那片广场,当作市集场,扰扰攘攘,好不热闹。
    正午时分,只见远远来了几匹快马,正是李壮图陪着睢宁县的巡检鲁一帆到了。
    在大门口照料的何清,便将他先请到厢房休息,随即往另一面去通报请示。刘天鸣吩咐,即时升堂。
    不过,这天升堂的规矩与平时不同,并非一出来就升公座,而是站在公案前面,等候鲁一帆“堂参”。
    那鲁一帆干的虽是缉捕盗贼、除暴安良的职司,却生得清秀文静,上得堂去,向上长揖,口中说道:“睢宁县巡检鲁一帆奉召参见按院大人!”说着,便待磕下头去。
    “少礼,少礼!”刘天鸣急忙将他扶住,“奉屈老兄来此作证,辛苦了!”
    “原是公事,何敢辞劳?”鲁一帆说,“大人请垂问。”
    “且慢!”刘天鸣喊道,“何清,鲁老爷是客,你在公案面前设三个座位,我跟孙大老爷一面,鲁老爷一面。”
    何清依言布置,彼此对坐而谈,不像长官僚属,是像宾主相晤。堂下因为公堂上从无这样的局面,都不免觉得新鲜,因而越发拥挤上前。何清是受了指示的,只要不踏入厅堂,不加禁止,便任由听审的百姓布满了廊上窗下。这一来光线甚暗,但肃静无哗,所以虽看不清楚,却能听得明白。
    “一帆兄,”刘天鸣很客气地问,“你跟赵士龙可相识?”
    “邻县同寅,做的又是一样的官,如何不识?”鲁一帆答说,“那天赵巡检到敝县,第一个就是找我。”
    “噢,他怎么说?”
    “他说,奉了张县令之命,赉带公文,来提逆伦要犯朱青荷。”
    “逆伦要犯?”
    “是的!赵巡检是这么说的。我回答他说:‘什么逆伦要犯,我讲件新闻你听。’赵巡检似乎颇为困惑,大有闻所未闻之感。”
    “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帆兄,你的意思是,赵士龙对全案的真相,似乎并不了解?”
    “朱青荷并未到案,自然谁都不知道真相。”
    话中略有顶撞之意,而刘天鸣丝毫不以为忤,连连点头,“是极,是极!”他问,“我所不解者,马县令清慎廉明,既知朱青荷并非逆伦要犯,亦知她落入酷吏之手,结果不堪设想,又何忍将朱青荷交出去?”
    “大人这话责备得是,不过,其中实有不得已的缘故——”
    于是,鲁一帆将如何带赵士龙去见马昭贤;马昭贤如何峻拒交人;赵士龙如何出言威胁;而他——鲁一帆如何发觉事态严重。
    “赵巡检的话很厉害,他说朱青荷有她夫婿具呈指控,而在睢宁县所供,不过是片面之词。睢宁把她当作原告,并不收监,万一出了岔子,或是自尽,或是有了其他意外,请问睢宁县可担得起这个责任?”鲁一帆一口气说到这里,略显踌躇,而终于还是说了出来,“当时我心里在想,卫虎结交江洋大盗,无人不知,现在听赵巡检的口气,大有派人暗算朱青荷的意思,一则灭口,再则嫁罪于睢宁县,这样一来误人误己,万万不可。所以我劝本县正堂,将朱青荷交回宿迁。”
    “是一帆兄你送回来的?”
    “是!”鲁一帆答说,“除了人,还有全部案卷。”
    “此外呢?马县令想来总还有话,要请你转告张华山?”
    “是!本县正堂告诉我说:‘你见了张县令,把话交代明白,人是移给他了,全案要另行申详上台。’又说:‘话不妨说厉害些,让他知道一手遮不尽天下耳目。’”
    “那么,这些话,你跟张华山说了没有呢?”
    “自然说了,我很劝了他一番。劝他不可一意孤行,更不可受人蒙蔽。”
    “他怎么说?”
    “没有说什么,苦笑而已!”
    鲁一帆作证,到此告一段落。刘天鸣拱拱手表示道谢,然后起身相送。虽未送到檐前,但在鲁一帆已觉得面子十足,意气扬扬地回睢宁复命去了。
    这里刘天鸣重新升堂,一声“带卫虎”,堂下顿时起了骚动。林鼎、李壮图、何清三人,相当紧张,怕人群中有卫虎的死党埋伏着,乘机闹事,搞得秩序大乱,什么意外都可发生,所以如临大敌,格外戒备,指挥皂隶差役,尽量将听审的人往后压,空出极宽的通路,容铁索锒铛的卫虎上堂。
    “卫虎!”刘天鸣问道,“你知罪不知罪?”
    “小人不知犯了什么罪。”
    “哼!”刘天鸣冷笑,“今日之下,你还敢狡赖。莫非本院所传人证,所说的种种情形,都是子虚乌有之事,齐了心要诬害你卫虎不成?”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卫虎答说,“小人听说大人传朱青荷来问过,说到过小人的家,就是在大人坐堂的这个厅上下的花轿。这倒是闻所未闻的新闻,请大人传朱青荷与小人对质,便知真相。”
    如果传朱青荷与卫虎来对质,确是揭露真相最好的办法。以朱青荷之冷静灵敏,对质时在口舌上亦不会输于卫虎。可是,这样做法,对朱青荷是一种屈辱,更要顾虑到卫虎辩不过时,索性糟蹋青荷,说是已如何如何破了她的身子。那一来,青荷的名节无端被污,要洗刷都难了!
    一想到此,断然拒绝,“何用对质?朱青荷已说得明明白白!只看你如何解释?”刘天鸣喊道,“何清,你把朱青荷的证词念给他听。”
    证词很长,等何清念完,卫虎知道死定了。为今之计,只有尽量拖延,拖到赵士龙“搬兵”来救。主意打定,他朝上说道:“回大人的话,小人像在梦里一样,完全记不得这回事!”
    “完全记不得?”刘天鸣问道,“你的意思是,根本没有这件事?”
    “小人娶来的是一乘空花轿。当初举了王狗子做证人,不想让大人一顿板子,当堂打死,变成死无对证了。”
    这几句话,把刘天鸣气得只是咬牙。他意思中竟似刘天鸣是有意打死王狗子,灭了他这个有利证人的口。用心之毒,饰词之奸,真该千刀万剐!
    一念未毕,旋即自责,何可如此动意气?定定神,把口气平下来,方始问道:“想你那天的贺客,总不止王狗子一个,你倒再举个证人看!”
    “贺客虽有,赌钱的赌钱,聊天的聊天,空花轿不见得人人看得见。小人只记得王狗子在身边,还说了句:‘人呢?’此外,不知道哪个看见了空花轿,不敢瞎说。”
    说罢两眼上翻,人跪得比刘天鸣低,视线却比刘天鸣高,大有藐视之意。连孙老师都大为不平了,便俯一俯身子说道:“大人何不传监视朱青荷的人来问?”
    这一点刘天鸣自然也会想到,而且可传来作证的人,不止一个。原是想抽丝剥茧般,一步一步问,现在空花轿一事既然不着边际,则照孙老师的话做也不错。
    于是,他点一点头,提高了声音说:“带张瘸子!”
    “是!”何清趋前两步,一面向刘天鸣使眼色,一面问道,“是不是对质?”
    刘天鸣一时不明他话中用意,但看到他眼色,便不即回答,凝神一想,顿时了然。他这一问的用意是,如果不是对质,不妨先把卫虎押下去,因为有他在场,张瘸子心存恐惧,会不肯说实话。
    “不必对质,先把卫虎带下去。”
    一个去,一个来,都以行动不便,走得极慢。擦肩而过时,卫虎站住脚想给张瘸子一句话时,机警的何清,横身挡住,张瘸子连他的眼色都不曾看到。
    “你叫什么名字?”刘天鸣问。
    “小人没有名字,就叫张瘸子。”
    “你抬起头来我看一看。”
    张瘸子一抬头,突然又再往上抬一抬,然后很快地又落下来,看着刘天鸣。一旁观审的林鼎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心里奇怪,这是什么道理?
    刘天鸣却不曾发觉他的表情有异,细看一看,张瘸子不像王狗子那样满脸横肉,是老实无用的那一类人物,便决定用好话抚慰。
    “你跟卫虎做什么?”
    “跟在他身边打打杂,有时候也跟他出门。人家都说我是卫头儿的跟班,实在不是,他不会用小人这个瘸子做跟班的。”
    话很噜苏,遇到有脾气的问官,便会喝住,刘天鸣却等他说完了才说:“你跟他几年了?”
    “十来年。”
    “怪不得他很相信你。”刘天鸣说,“张瘸子,你没有什么罪名,将来我会从轻发落,看你身有残疾,照例的一顿板子都可以免掉。不过你要说实话。”
    “是!小人有一句说一句。”
    “那天卫虎续弦,花轿是空的不是?”
    “小人没有看见。小人的腿不方便,不大去挤热闹的。”
    “你的意思是,新娘子是有的,不过你不曾看到。是不是?”
    张瘸子很老实,不解刘天鸣问这话的用意。事实上,连他自己都不能分辨,他所说的话,是不是这个意思。因而期期艾艾地,语不成词。
    于是何清从旁解释:“按院大人在问你,是不是那天大家都说去看新娘子,你因为腿不方便,自己知道挤不上去,所以没有去看。”
    “是的,是的!”张瘸子连连接口,“一点不错。”
    “这样说,花轿不是空轿。”刘天鸣又问,“事后你听人谈起过新娘子没有?”
    “谈起过的。”
    “人家怎么说?”
    张瘸子突然警觉,这话说不得。不过,他不善于搪塞,急得满头大汗,只是“嗯、嗯”地,不知说什么好。
    “张瘸子!”刘天鸣开导他说,“你应该有一句说一句,从实答供。你是奉主人之命,身不由己,本院能够体谅。可是,你如果不说实话,无罪变成有罪,本院可就想开脱你也不能了。”
    “听见没有?”何清提醒他说,“你只要有一句说一句,大人绝不难为你。”
    “你要知道,”刘天鸣又说,“这一案的案情,就是你不肯说实话,也很清楚的了。如果你说谎对你主人有好处,能够脱他的罪,也还罢了,可又不能。既然如此,何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话说动了张瘸子的心,但怕自己还没有弄明白堂上的意思,便向何清问道:“何书办,卫头儿是一定要定死罪的了?”
    “你看新娘子像不像大家小姐?”
    “像。”
    “如今再让你看,你认不认得?”
    “怎么不认得。小的跟她一起好几天,连背影都认得了。”
    “你知道那个新娘子是什么人?”
    “她跟小的说,姓朱,是东村朱百万的小姐。”
    “噢,你还跟她说过话?”
    “说过。”张瘸子答说,“说过好几次。”
    “一共几次?”
    “记不得了,大概总有七八次。”
    “你还记不记得,朱小姐跟你说了些什么?”刘天鸣先加抚慰,“你慢慢想,不要紧!”
    于是,张瘸子一面想一面说:“第一次是朱小姐来了以后的第二天,托小的送个信,答应送到她家,送小的一百两银子;又有一次劝小的带她逃走,说愿意养小的老;再有一次跟小的哭,小的心里难过,跟她说,你跟我哭也没有用,我救不得你!”
    刘天鸣点点头又问:“卫虎调戏朱小姐,你看见了没有?”
    “没有!新房里面的事,我不知道。”
    “以后呢?”刘天鸣很缓慢、很清楚地问,“你知不知道卫虎打算把朱小姐送到哪里去?”
    “我不清楚。”
    “不清楚,意思是,稍微有点知道,是不是?”
    “是!小的听人说起,头儿打算把新娘子弄到扬州,卖到窑子里。”
    “你跟上船没有?”
    “没有。”
    “是哪些人跟了去的?”
    “不十分记得。”
    “把你记得的说出来。”
    “有,有王狗子,还有小癞子。”
    又是王狗子!逼娶有他,盗尸有他,卖良为娼又有他!这样一个全案关键所系头号帮凶,偏偏让卫虎指使陈大麻子,一顿板子打死了。想想实在可恨。然而死无对证,少了一个人证,由此可见卫虎的狡狯,这也是自己操之过急所致。
    这样想着,悚然憬悟:自己十年养气,仍不免求功心切,好胜心强,处事不够沉稳实在,致有此失。前车可鉴,想在这里结案的想法,真是错了!
    事实上,亦无法在这里一两堂便结案,因为案内人犯越牵越多。有些人,譬如尤三,踪迹不明,可以不必访求,否则便是株连。但小癞子照张瘸子所说,就是逼良为娼的从犯,自然应该提案细审。
    “何清!”
    “在!”何清闪出身来应声。
    “张瘸子所说的小癞子是谁?”
    “是快班上的。”
    “是捕快?”
    “算是捕快。”何清答说,“不过,在名册上没有他的名字。”
    “反正是执役的差人。”刘天鸣说,“即刻传案。”
    “回大人的话,”何清答说,“小癞子跟人出差办案去了。”
    “哪天才得回来?”
    “这很难说。他们拿的是‘海捕文书’。”
    所谓“海捕文书”,是一通文书,行遍天下,访缉要犯。到处皆可凭海捕文书,请当地衙门协助。不过,发到海捕文书,是极罕有的事,因而刘天鸣大为疑惑。
    “是什么案子,要发海捕文书?”
    “是——”何清答说,“一名江洋大盗。”
    见此光景,刘天鸣心里有些数了,故意逼着他问:“是你手里发出去的?”
    “是!”
    “你觉得有发海捕文书的必要吗?”刘天鸣加上一句,“你把案情说给我听听!是怎么一件了不得的大案?”
    一听巡按大人打官腔,何清便屈一膝答说:“大人明鉴,书办是奉堂谕办理。”
    “是面谕,还是条谕。”
    “是面谕。”何清答说,“张大老爷把书办喊了去,当面交代了的。书办想说,此案发海捕文书,于例不合。张大老爷不容书办开口,实在是莫可奈何!”
    “噢!”刘天鸣问,“这是哪一天的事?”
    “大概是大人驾到的前一两天。”
    显然的,这是有意叫小癞子避开。若论此案,该避的人还多,何以独独不让小癞子在此地?看起来,其中还有别情。
    这只是心里的一个想法。眼前的处置,只有两个办法,择一而行。一个办法是小癞子既然未能到堂,另传别人来审;一个是退堂。
    刘天鸣想了一下,决定退堂。因为他觉得这件案子相当复杂,要做到“毋枉毋纵”四个字,并不容易。倘或操之过急,不是失出,就是失入,所以要静一静心,做个彻底的思考。
    夜来孤灯独对,凝神静思,他觉得自己办此案的缺失很多。
    第一,当然是忽视了卫虎的潜在的恶势力,以至于竟能假手于自己而灭了王狗子的口。这亦就是操之过急而生的流弊。其次,有件事应是更大的疏忽:尤三嫂的尸首何在?应该把它找出来!否则,这件案子,会被刑部所驳。因为卫虎一口咬定是空花轿,换句话说,两乘花轿,只有一个新娘。这话怎么说得过去?唯有两乘花轿,两个新娘,才会有这么一件离奇的案子发生。然则另一个新娘何在?既是误杀之后自刎了,那么尸首何在?
    一想到此,有如芒刺在背,当时便将林鼎、李壮图找了来,说知自己的感想。
    “是!大人。”李壮图答说,“我杂在听审的百姓中听大家的议论,亦多以为这一点很可疑。”
    “还有呢?”刘天鸣很注意地说,“我微服私访,即在勤求民隐。你们能博采舆论,可以补我的不足。凡是听到什么,哪怕是批评我的话,都不必顾忌,尽量告诉我。”
    “还有,”李壮图又说,“很多人说是,尤三不能传案细问,逼娶这件事终究不明白。”
    刘天鸣不作声,细想了一会儿问道:“尤三是案外之人,而且其人懦弱,亦是可想而知的事。如果我一定要传他到案,传而不到,派人去找,尤三会吓得不敢露面,逼急了,甚至出事,岂非无端又害一条命?舆论虽应博采,是非还须细辨。这一点,我觉得我的想法不错,要证明卫虎逼娶,并不是非传尤三到案不可,你们说呢?”
    “是!”林鼎答说,“不过找尤三嫂的尸首这件事,确是该办。不瞒大人说,我亦下了一点功夫了。”
    “好啊!”刘天鸣很高兴地说,“有结果没有?”
    “稍微有点收获。”林鼎紧接着说,“有件事,我要跟大人回禀,这几天仍旧要在卫虎家设公堂,而且请大人多传张瘸子来问。”
    “这,”刘天鸣困惑不解,“是为什么?”
    “请大人暂不必问。”林鼎垂手赔笑,“也许是我想偏了,不过请大人就听我一次。”
    “好!我听你的!”
    接着又谈访寻尚方宝剑的事,刘天鸣颇为不安。因为失落御赐宝物,不仅是一项大罪,而且自觉有欺君罔上、品格不端之嫌,受了良心责备的缘故。
    这就近乎迂腐书生之见了,林鼎心里不以为然,只是不好驳他。“大人,”他说,“事有经权,此事不能不从权,因为尚方宝剑遗失的消息传出去,等于就是大人自己剥夺了自己的权柄。皇上付托很重,大人没有权柄在手里,想上报皇恩也办不到了。”
    “这话倒也是!”刘天鸣说,“不过还是应该上紧去找。”
    “是!”林鼎答应得很响亮,“大人请宽心,如果时机顺,运气好,两三天之内,便有分晓。”
    听他这么说,刘天鸣胸怀为之一宽。他也不去问他,何以谓之“时机顺”,只点点头说:“但愿如此!”
    为了有许多事要商议,林鼎约了李壮图,夤夜去访何清。白天大家都忙,尤其是何清,既要伺候公堂,又要整理供词,一直忙到二更过后,才能歇手。
    林、李二人去访候时,也正是二更刚过。何清一个人在灯下小饮,打算喝到微醺,上床寻梦。此时还来打搅他,似乎太不体谅,所以两人都有歉疚不安之感。
    不过,何清很爱朋友,他的妻子尤其贤惠。虽是书办人家,毫无一点霸道嚣张的味道。何大嫂半老徐娘,荆钗布裙,大大方方地招待客人,将林、李二人当作丈夫的兄弟那样看待,这使得客人心里比较好过了。
    “菜是没有啥,酒刚开了一坛。”何清说道,“两位宽饮一杯。”
    “洋河高粱太凶。”林鼎笑着摇手,“我可不敢碰。”
    “既然如此,”何大嫂说,“请两位喝黄酒吧!我还存着一小坛,打算泡药的,也有七八年陈了。”
    何大嫂一面说,一面不顾客人拦阻,去开了一小坛黄酒,又将现成的风鸡腌肉,煮了出来待客。
    “倒不好辜负她的诚意,”何清殷殷劝酒,“我们边吃边谈。”
    酒边叙交,感情益厚。林鼎向何清说道:“老何,有句话我摆在心里好久了。你管刑房,而张大老爷有那么多见不得人的事,莫非你就一点都没有沾惹?”
    何清不答,神情很沉着,想了一会儿答说:“在两位面前,我不能不说实话。天下的刑房书办,就没有哪个是没有做过违法之事的。不过国法以外,还有天良,伤天害理的事,我没有做过。”
    “既然如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倒不如放开手来干,就算有点过失,功劳抵过有余,仍旧可以巴望出一个好结果。”
    林鼎这话,说得何清矍然动容。“请问,”他说,“怎么叫放开手来干?”
    “我看卫虎人在‘笼子’里,威风好像还在。好多地方有顾忌,吞吞吐吐地不敢多说多动。”
    “是的。”李壮图接口,“我亦觉得不大对劲。”
    何清的脸色又变得严肃谨慎了,“两位是在说我?”他一个字一个字地问。
    “不,不!”林鼎不安地答道,“老何,你完全误会了!只怪我话说得太急。”
    “那就是了!”何清的疑虑来得快,去得也快,“既不是说我,我无须多心。我们把话拉回来,只请你说明白些,如何放开手来做?”
    “一句话,把卫虎的影子,一扫而光。”
    何清不语,慢慢喝着酒,夹块鸡肉在口中,一面咀嚼,一面剥指甲,好整以暇得令人莫测高深。
    “我们先说件事,”何清突然开口,“尤三嫂的尸首,我可以找。不过,找到了,不必相验行不行?”
    林鼎与李壮图都不知他这话是何用意,互相对看了一眼,仍旧由林鼎作答。
    “只要说得出道理,上头不会不准的。”
    “道理虽有,于律倒不合,要刘大人有担待才行。”
    “这,你请放心!”林鼎立即接口,“我们大人最有担待。”
    “好!那么,我说道理。第一,天时炎热,尸首早已腐烂,挖出来重新相验,不说仵作的这份罪不好受,在场的人,只怕谁也受不了。当然,这个理由不够。那么,第二,尸首腐烂,验不出什么来了。还有,第三,尤三嫂虽是凶手,实在也是欺侮得她忒甚,性情又格外刚强,才有这么件案子。说起来也可怜,如今入土为安,又拿她挖出来,赤身裸体验一验,有点于心不忍。”
    “说得对!”林鼎大为赞成,“不验的好,我跟刘大人去说。”
    “如果不准呢?”
    “一定会准。”
    “真有把握?”
    “有!”这一次是李壮图开口,“刘大人最肯服善,最有担待。”
    “好!”何清深深点头,“能这样,我们才可以放开手来干。两位说吧,说了我去做。”
    这一来,林、李二人才明白。先提不验尤三嫂那个要求,只是一种试探,看刘天鸣有无担当而已。
    正谈到这里,忽然有何家的一个小厮,神色紧张地奔进来说:“爷,爷!有人来通知,巡按大人得了急病!”
    听得这话,林、李二人大吃一惊。何清却还沉着,知道他这个小厮有“拿着鸡毛当令箭”,轻事重报的毛病,便即喝道:“别胡说!人在哪里?”
    人已经进来了,是刑房的一名书手,特派在刘天鸣那里,司抄缮之役,名叫邵仲文,此时走进来说道:“请快回去吧!巡按大人忽然上吐下泻,不知是中了暑,还是中了毒。”
    一听“中毒”,满座色变。林鼎一把抓住邵仲文问道:“你看刘大人是怎么个样子?”
    “我没有见着按院大人,是里头派人出来传话,教我赶紧来请何大爷。不想两位也在这里。”
    “请了医生没有?”
    “大概请了。”
    “他弄不清楚。”何清匆匆说道,“我们赶紧走!”
    “走,走!”林、李二人同声回答,往外就奔。
    何清落后一步,有话关照邵仲文,“你赶紧到西关,请张老先生。”他说,“就说是我着你去请的,无论如何要请他劳驾。你就陪了张老先生一起来。”
    原来这“张老先生”名叫张慕景,是位名医,真有着手回春的本事,而且内外妇幼诸科,无不擅长。一次有富家请他去看三房合一子的幼儿,张慕景这一天腹泻,神气委顿,便即辞谢,请病家另请高明。
    谁知病家执意要请张慕景,而张慕景腹痛如绞,坐在便桶上起不得身。就因为这一耽延,急惊风成了不治之症。这原怪不得张慕景,而病家仗财恃横,痛惜爱子,竟在县衙门里告了一状,而且在张华山前任的县官那里使了银子,眼看要落个“庸医杀人”的罪名,多亏何清替他多方斡旋洗刷,从轻发落,杖责二十,易科罚金,总算不曾受辱。
    经此一番意外的打击,张慕景气恼之下,摘下招牌,亲手劈碎烧掉,从此杜门,不再悬壶,甚至好友至亲登门求教,亦拒而不纳。唯一的例外是对何清,只要是他家的人有病求诊,仍旧照看,亦仍旧看得极好。因为张慕景虽不行医,却有传世之志,闭门撰写医书,医道反而更有进境了。
    话虽如此,张慕景从未为何清出过诊,所以听得邵仲文带来的口信,虽有踌躇,而终于毅然地说:“也罢!看按院是位青天大人,我就破一次例。”
    张慕景年近七十,矍铄胜于壮年,牵出骡子来,跨上就走,害得背药箱的书童,气喘吁吁,几乎跟随不上。
    到得行辕,何清在门口迎接。见面一揖,何清别无多话,只说得一句:“张先生,你就好比救我的命。”
    张慕景答得妙:“既来了,我就如救我自己的命一样。”
    于是何清亲自掌灯领入上房。室内由于吐泻之故,气味恶浊,张慕景吩咐,将门窗尽皆打开,秋风入户,令人一爽。病榻上的刘天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精神仿佛一下子就好得多了。
    “大人,”何清上前说道,“特为请来一位张先生给大人看病。张先生华佗再世,着手就会回春,请大人放心。”
    “心感之至。”刘天鸣看着张慕景说,“恕我少礼。请坐!”
    张慕景点点头坐了下来,先细看刘天鸣的脸色,如罩着一层灰土,十分难看;又看了舌苔,扒开眼皮察视眸子,心中已有七分数了。
    “怎么起的病?”他问。
    “傍晚还好好的。”服侍刘天鸣的小厮答说,“晚饭吃了一碗粥,顿时就不舒服了。大人肚子轰轰地响,接着‘哇’地吐了,又要上茅房,拉了一阵又一阵,手指头都瘪了下去。”
    “别人吃了粥怎么样?”
    “没有人吃,一小锅粥是专为大人熬的。”
    “噢!”张慕景拉过刘天鸣的手来切脉,然后一言不发地起身出外。
    “张先生,”何清跟过去问,“怎么样?”
    “我只当暑邪扰人的霍乱来治好了。”
    说罢提笔便写,用的黄芩、栀子、半夏、蚕沙、鲜竹茹,等等,一共是十味上药。
    “这方子叫作黄芩定乱汤。”张慕景说,“用阴汤水煎服,一帖药就可以好。”
    “好,好!”何清很高兴地说,“太高明了!”
    “当心,什么都不要吃,饿一饿不要紧。”
    “是!”何清问道,“明天是不是请张先生再来复诊。”
    “那要看情形。病好治,病源难觅。”张慕景说,“撮药、煎药,最好挑靠得住的人。”
    话外有话,何清想到“我只当”什么病来治的说法,更觉疑惑。看一看左右,放低了声音说:“请张先生说明白些!”
    “很难说。”
    “是不是饭菜里面有毛病?”
    “大概是。”张慕景说,“最近时气不好,西乡一带,霍乱流行。只要病人用过的东西拿了来给别人用,立刻就会传染。”
    这话未免武断,何清问道:“不会是无心传染?”
    “也说不定。”张慕景说,“你要不怕,不妨将刘大人的剩粥,吃上一碗。”
    听得张慕景的话,何清惊疑不定。果真有人想谋害巡按,必是卫虎所指使。因而又想到林鼎与李壮图所劝他的话,心中大起警惕,看来卫虎不除,大家都会提心吊胆,说不定自己亦早就为卫虎看中了,不定哪一天如巡按一样,也会突然中毒。
    于是等送走了张慕景,一面亲自监视煎药,一面派心腹家人,以照料巡按为名,在行馆中暗地侦察。幸喜张慕景的手段,真个高明,一服定乱汤下肚,刘天鸣顿时就觉得舒服得多了。
    不过,精神自然很委顿,迫不得已告知来探病的孙老师,须停审两天,言下还颇有不安之意。
    “政躬违和,是没法子的事,大人不必烦心。倒是有件事——”
    孙老师突然顿住,因为他忽然想到,刘天鸣既在病中,不宜有让他烦心的事。可是,语气已很显然,无法再掩饰了。
    “老年兄,是有什么意外之事?不要紧,请你据实见告。”
    孙老师无奈,想一想答说:“有件事,也是道路传闻。说京中有个太监下来,是专为,专为对付大人来的。”
    其实他原来想说的,不是“对付”,是“逮捕”,道路流言,确是说的这两个字。而所谓“对付”是怎么回事?刘天鸣亦能想象得到,心里虽有些嘀咕,表面却很泰然。
    “我不知道是谁要对付我。”他说,“道听途说的话,做不得真,老年兄不必替我担心。”
    “是!”孙老师停了一下说,“大人总还是小心些的好!”
    “自然,自然!多承关照。”刘天鸣拱拱手道谢。
    等他告辞离了病榻,一出中门,林鼎向他兜头一揖,口中说道:“请孙大老爷留步。”
    “噢,”孙老师问道,“你有话说?”
    “是!”林鼎低声问道,“孙大老爷刚才跟我家大人说的话,是哪里来的?”
    “是我的长随所说。”
    “那就一定不会错的了。”林鼎又问,“只不知京中来的太监,叫什么名字?此刻人在何处?”
    “听说姓牛,此刻大概已过徐州了。”
    “已过徐州了?”林鼎心想,人还未到,怎会有此流言?
    孙老师看出他心中的疑惑,便为他解释:“那牛太监坐的轿子,走得极慢。在徐州听他口发狂言的人,早就到了宿迁,所以才有流言。”
    “原来口发狂言!请孙大老爷说明白些。”
    从孙老师口中得知其事,林鼎大为不安,他一直在担心,卫虎诡计百出,赵士龙忽然进京,必是有所图谋。如今说是派太监来逮捕巡按,则必是为尚方宝剑遗失一事来问罪——除却这个罪名,他想不出刘天鸣还有什么可以招致被捕的过失。
    “这一着很毒辣。”林鼎对李壮图说,“总是我们保护不周,才会把一把尚方宝剑都弄丢了!如今害大人落得这么一个结局,我觉得死亦不足以赎辜。”
    “是啊!”李壮图紧皱着眉说,“我也是这么想。不过急也无用,趁火还没烧到眉毛,得赶紧想法子对付。”
    “法子当然要想。”林鼎答道,“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得把老何请来商量。”
    何清的话很干脆,“只有把剑找出来!”他说,“此外,什么话都是白说的。”
    “提起找剑,”林鼎被提醒了,“我倒想起一件事来了,张瘸子上堂时,老看悬在厅上的那块匾,我疑心那后面有花样。”
    “你是说,尚方宝剑是藏在那块匾后面?”
    “对了,我是这么疑心。所以我请大人仍旧在卫家开审,而且多提张瘸子上堂,为的是想看明白些。”
    “似乎不必这样子费事。”李壮图的办法很简单,“不是搜一搜,就是把张瘸子私下找来问一问,不就都明白了。”
    “这也是个办法——”
    林鼎的话未说完,何清已抢着说道:“这个办法不妥,把张瘸子找了来问,未见得有结果,反而打草惊蛇;至于那块匾后面,我听人说过,好像卫虎安着什么机关,危险得很。”
    听得这话,林、李二人都有同感,也都兴奋异常,不约而同地说:“尚方宝剑一定在那里!”
    “在那里或许不错。可是,卫虎之毒是大家都晓得的,说不定那个机关是个陷阱,不动还好,一动把剑毁掉了。”
    这一说又使得林鼎与李壮图毛骨悚然了!面面相觑地沉默了一会儿,李壮图说道:“老何,你亦足智多谋,不输于卫虎,莫非就想不出一个拿回剑来的法子?”
    这话近乎激将了。何清忽生争强好胜之心,攒眉苦思,往来蹀躞,终于想出来一计。
    “我这一计,做起来不容易;不过,做好了一定成功。”
    “只要成功就好!”李壮图说,“不容易可以把它变得容易。”
    “李爷,若是你做得到三件事,要找尚方宝剑就容易了!”
    “好吧!老何,你说来听,哪三件?”
    “第一,要请巡按大人不承认尚方宝剑是丢了!”
    第一件事便是难题。刘天鸣为人方正,不肯说假话是其一;已经出奏,未便否认是其二;假剑可充得过?是其三。
    见李壮图发愣,何清便又说道:“是不是?我说不容易不是?”
    “你先莫管,且说第二件。”
    “第二,要劝得巡按大人托病不见客,由孙老师出面应付。”何清紧接着说道,“第三,就是要能说动孙老师放出胆子来硬挺。”
    “慢慢!”林鼎插嘴,“为何谓之‘放出胆子来硬挺’?”
    “硬说尚方宝剑是真的。如果对方不信,拿证据来!拿个证据来证明真假!”
    “这话,”林鼎很深沉地说,“只要你的办法行得通,孙老师的胆子是有的。莫看他忠厚无用,发起书呆子脾气来,天塌下来都不怕的。倒是刘大人那里,只怕难!”
    “不!”李壮图说,“只要动以利害,刘大人也肯从权的。果然就凭卫虎那两个血腥钱,买通了太监狐假虎威,将个人人皆曰可杀的大奸大恶,救出法网,想来刘大人亦不甘心!”
    “对!”林鼎矍然而起,“我想到一个说法了!但是,老何——”
    “林爷,”何清断然将手一挥,“你不必说下去!我告诉你,只做到这三件事,除非来人见机知趣,不为已甚,否则尚方宝剑一定可以找回来。”
    “我可有点不大相信!老何,请你把其中奥妙说一说。”
    “当然!”
    等何清将他所设想的一套做法,细细讲明,林、李二人愁怀一去,笑逐颜开,不约而同地竖起拇指,齐声称赞:“好计、好计。”
    这条好计,果然如所预料的,刘天鸣不能同意。
    “大人坐得正,行得正,自然觉得这样做法,有欺君罔上之罪。可是顾全了大人自己的声名,宿迁的百姓可就遭殃了。大人是只想顾自己呢,还是要顾百姓?是只想自己博个方正的名声呢,还是要执法如山,不让恶人漏网?这里面的关系轻重,请大人自己斟酌!”
    这样的说法,有如“《春秋》责备贤者”。刘天鸣人虽方正,究竟不是中了道学家遗毒,滞而不化的腐儒,到无话可说时,就只有同意了。
    这一点同意,第二点托病不理事、不见客便是必然之事,因为办法是一整套下来息息相关的。不过,刘天鸣有一层极大的顾虑,不能不郑重其事地提出来。
    “要我暂时隐居幕后,是件很容易的事。”他问,“你们想过没有?拿孙大老爷推到幕前,去挡京中太监的气焰,他行吗?”
    “这,原有些难处。”林鼎不敢说满话,因为他亦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有跟孙大老爷谈起来看。”
    “好吧,你们去谈!一切等跟孙大老爷谈妥了再说。”
    事情到此非常明白了,整个计划的关键,是在孙老师身上。不但要他肯担当,而且要他能担当得起来。想想,孙老师实在不够格,但却非他不可,因为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出面。
    “只好赶鸭子上架了!”何清说道,“这件事做起来很吃力,我们三个要先商量好才行。”
    等商量停当,连番去见孙老师。门上通报进去,孙老师颇为重视——两个巡按亲信的家将,一个如今正在管事的书办,约齐了来见,这件事在他这个冷官,就太不寻常了。
    因此,孙老师神态郑重,十分客气,一再让坐,而林、李及何清谨守本分,一再谦谢,站着说话。
    “今天来见孙大老爷,是奉了巡按大人之命。”何清从容说道,“如今有件大事要做。这件大事,关乎朝廷的纪纲,官场的风气,百姓的祸福,还有一位清官的前程。巡按大人说,这件事做得成,做不成,全看孙大老爷一句话。孙大老爷说声我做,就做得成,不然,一切都不必谈。为此,巡按大人吩咐我们三个来请孙大老爷的示。”
    听得这话,孙老师岂止受宠若惊?心都跳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有这样子的重大关系,因而反有不信之感,张大了眼问:“巡按真的说过这话?”
    “这是什么事!岂可瞎说?孙大老爷不信,问他们两个。”
    等孙老师看到林鼎、李壮图脸上,只见神态肃然地微微颔首,那就不必问了,确是刘天鸣有这样的话。
    “好!”孙老师大声说道,“我做!”
    何清见他如此痛快,又喜又愁。喜的是孙老师真有担当;愁的是,他连什么事都还不知道,就会一口答应,这样冒失的人,世上真还罕见。由此可想,应变的才具,实在差了点,只怕难任艰巨。
    因此,何清很费了一番精力与工夫去教导孙老师,一方面要让他了解整个计划的细节;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他正确的应付态度,既不可畏怯,更不可掉以轻心。
    等将整个情况弄清楚,孙老师才发觉自己遇到了生平最艰巨、最棘手的一个局面,心里自不免怯怯地缺乏自信,但想到这件事关系重大,而且慷慨之言在先,只有硬着头皮去挑这副异常吃力的担子。
    于是,到得第二天,孙老师便以署理宿迁县令的资格坐堂,提出卫虎来问了些与案情并无太大关系的细节,顺便宣布:巡按忽患重病,暂停问案,被告还押;一干人证,暂且饬回,但须随时听候传唤,切切不可走远了。
    京里派来的太监到县了,事先有前一站的“滚单”通知,奉旨查案的太监名叫秦一明,随带小太监及东厂校尉各四名,在宿迁有多日勾留,须准备宽敞的公馆。
    显然的,说要在宿迁有多日勾留,是因为刘天鸣在这里的缘故。衔旨而来的太监的名字,传说有误,但秦一明此行,专为对付刘天鸣而来,似乎传说是被证实了。
    “头一个就是难题。”孙老师说,“滚单上说,要准备宽敞的公馆,我就觉得不妥。第一,民脂民膏,须当爱惜;第二,太周到了,好像有点巴结他似的,只怕越助长了他的嚣张之气。”
    “不然!”何清率直答说,“唯其尽了礼遇,公事上跟他硬争,才显得不是故意跟他为难。再说,他是奉旨来的,就是钦差的身份,应该尊重。至于多花些公款,只要把事情办通也值得,不会有人说闲话的。”
    “你如此说,倒也罢了。”孙老师又说,“如今要赶快通知刘大人,请他避一避。”
    “刘大人已经搬了,搬在——”
    “你不要告诉我,你不要告诉我!”孙老师连连摇手,“我是不知道的好!”
    何清愕然,怎么样想也想不明白。“大老爷,”他说,“怎可不知道按院大人的下落?”
    “为什么要知道?”孙老师说,“我有自知之明,只要秦一明逼得紧了,我没法儿不说;索性不知道,就让他逼死我也无用。”
    何清暗暗叹口气,世上有如此懦弱的官儿!“大老爷,”他说,“你老胆子这样子小,这出戏怕有点唱不下去了。”
    “不!不!”孙老师说,“我的胆子,大的时候很大,你放心,不会误事。”
    话虽如此,何清又何能放心得下?尤其是听说来查案的那个太监,外号“鬼见愁”,更觉忧心忡忡,怕孙老师应付不了,那就输了面子,又输里子,全盘尽输了。
    “老何,你亦不必过于患得患失,愁得觉都睡不着,那就真的要输了!”林鼎劝慰他说,“你跟孙大老爷算是打头阵,万一接不下来,还有我家大人跟我们弟兄呢!”
    听得这话,何清略觉心宽。“事已如此,唯有尽人事听天命。”他说,“如今最要紧的一件事是,监视卫家,务必请两位不可放松!”
    “鬼见愁”的容貌,一望而知是属于阴险一路。太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长膘的居多;而这“鬼见愁”瘦刮刮的一张脸,棱棱角角,锋芒毕露,真是俗话所说的“面无四两肉”,看上去只是一张皮包着一副骨头。
    接官亭见礼,见那“鬼见愁”腰系无花的素银带,官服上是直径一寸的杂花,孙老师知道品级相等,便以平礼相见,长揖不拜,口中说道:“内相辛苦!请里面待茶。”
    那“鬼见愁”斜睨着他问:“足下何人?”
    “敝姓孙,署理宿迁县令。”
    “署理?”鬼见愁装作不解,“我出京的时候,行文吏部,问起宿迁县令的职名,道是姓张,哪里出来一个姓孙的署理?”
    那副派头倒像个入阁拜相的大学士,令人齿冷。孙老师一下子发了书呆子脾气,仰着脸硬着脖子答说:“你要见姓张的也容易!他贪污有据,如今被按院派人看管着。你要见他,我派人领了你去!”
    听得这话,“鬼见愁”的脸色,益发阴森可怕,连连冷笑。“哼,哼!按院!”他说,“刘天鸣也太跋扈了!我倒请问,他人呢?”
    “按院刘大人,冒暑巡行,日夜辛劳,如今病倒了,正在延医调治。”
    “你可知道,我是奉旨按问,关防严密,公馆可曾备下?”
    “自然预备了。”孙老师答说,“前县的滚单下来,说预备的公馆,要大要宽敞,大概可以让内相满意。”
    “鬼见愁”的脸色缓和了些。“那就请引路!”他说,“到了下处,我们再细谈公事。”
    孙老师不作声,掉头在前引路。不一会儿进了公馆,由何清上下招待,孙老师抽空溜回衙门。到得傍晚,只见门上匆匆来报:“钦差太监来拜访了。”
    主客之礼,不可不顾,孙老师随即全副公服,开中门将“鬼见愁”接了进来,在花厅落座。
    行礼既罢,孙老师问道:“内相见访,有何指教?”
    “我来问刘巡按的下落,到底住在何处?”鬼见愁说,“这样子行踪隐秘,旁人又这样子讳莫如深,莫非真有什么隐情不成?”
    “隐情?”孙老师抬眼看到在鬼见愁身后,仿佛在执役伺候的何清微微摇头,知道该如何回答,“按院有何隐情,我不知道。”
    鬼见愁所说的“隐情”,亦指孙老师有牵连,听他这样回答,便即冷笑说道:“这隐情,莫非身当其事的都不知道?”
    “谁身当其事?”
    看他有些装糊涂的样子,鬼见愁不客气了。“说的就是足下!”他的声音毫不含糊,“刘巡按不知为什么躲了起来,你又帮他隐瞒行踪。你能不知道其中的隐情吗?”
    “我确是不知道!也谈不到帮他隐瞒。”孙老师往上一指,“我可以发誓给你听,如果我知道按院此刻在何处,教我身首异处,神人共殛。”
    发到这样血淋淋的重咒,鬼见愁可真发愁了,但乐坏了何清!不想孙老师看来窝囊,而这份窝囊恰恰对症下药,专治鬼见愁的阴险凌厉。见他自己生闷气的阴郁脸色,与孙老师毫不在乎的神情,他觉得可以放心了。
    “请问内相,”孙老师不但已能招架,而且还能向前迈步了,“这样子急着觅按院,究竟为了何事?”
    “我有旨要宣。”鬼见愁说,“足下身为地方官,何能连巡按的行踪都不知道?”
    “这有个说法:第一,我这个地方官是暂时署理的,说实话,只光身一个人来到县衙,什么都不清楚;第二,按院住鲁肃庙,关防严密,有时微服私访,他的行踪,我亦不便问,不敢问。”
    这第二点答得极好,解释他不知刘天鸣行踪的理由,毫不牵强。鬼见愁有些信了,烦躁地说:“那么,我衔旨而来,该怎么办呢?”
    那样厉害的一个人,说出这样没气力的话来,连孙老师都知道,自己占了上风,把他摆布得动弹不得了。因而信心大增,思路也灵敏了。
    “内相衔旨而来,自然是公事。既是公事,我亦不能袖手。再说,接旨遇到特殊情形,亦可变通办理,何妨跟我说说?”
    “你能代刘巡按接旨吗?”
    这一问,孙老师要考虑了。通常降旨臣下,而接旨之人身染重疴,有两种处置办法。
    一种是皇帝的恩旨,必得让本人知悉,便在病榻宣旨,当事者伏枕作为磕头;再有一种是由亲族代接。孙老师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作为刘天鸣的亲族。
    偶尔抬眼,发现何清微微颔首,孙老师解决了难题,顿感轻松,立即大声答说:“我替按院代接就是!”
    接旨就得陈设香案,何清的动作很快,顺手就端来一张高脚茶几,一面喊道:“快拿香炉来!”
    语声未终,鬼见愁摇手阻止。“慢!慢!”他说,“这个旨不是这么接法。”
    孙老师愕然问说:“该怎么接?”
    “你替刘巡按接旨,就得替刘巡按办事、担责任。这一层,足下先要弄明白了。”
    孙老师心想:早就明白了!点点头说:“理所当然!”
    “好!那么,我把旨意告诉你。”
    “慢!慢!”孙老师听出话中有蹊跷,“请问内相,到底是圣旨不是?”
    “皇上的意思,你说是圣旨不是?”
    “是的。”
    “那就行了。”鬼见愁从随带的护书中,取出一封帖,递了给他,“你看!”
    孙老师最大的本事是一目数行,所以接过来略微一看,便已记得,却特意做作。“何清!”他说,“我的眼力不济,你来替我看一看。”
    这是求援的暗示,何清当然明白,看完了说道:“回大老爷的话,这是司礼监奉旨,查验先皇御赐按院刘大人的尚方宝剑,司礼监通知这位公公来查验的公事。”
    “是圣旨不是?”
    “不是!”
    “怎么?”鬼见愁大怒,“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说不是圣旨!”
    “怎么是圣旨?”何清立即反驳,“虽说是皇上的意思,但降旨给司礼监,不是降旨给按院,亦不是降旨给公公你。中间隔着好几层呢!”
    其实只要出于上意,便是钦命案件,怎么不算圣旨?!理应照办的一件事,只为鬼见愁故弄玄虚,想以声势压人,结果被驳得哑口无言,因而折了锐气,反倒弄巧成拙了。
    “那么,”他无可奈何地问,“你们是不是替按院担责任呢?”
    “不知道是什么责任?”孙老师说,“能担当然担。”
    “尚方宝剑!”鬼见愁又神气了,“拿出来查验;拿不出来,嘿嘿!”
    “原来是这个责任!”孙老师说,“尚方宝剑供在按院行馆,昨天我还看见的。不过,内相,不能拿给你!”
    “为什么?”
    “尚方宝剑,先皇御赐,又不是寻常一把剑,怎能随便拿来拿去。再说,也不能查验,除了皇上,谁也不敢查验御赐之物。”
    这一番义正词严、咄咄逼人的指责,将鬼见愁的气焰又折了一大截,脸色就很难看了。何清心想,孙老师这一天的言语,如有神助,料他自己亦一定很得意,但得意忘形,不知收敛,就会激出意外,不可不防。
    念头转到这里,随即便出声了。“这位公公,”他很客气地说,“今天鞍马劳顿,而且天色也晚了,暂请休息,明天一早到鲁肃庙去瞻仰尚方宝剑。不知尊意以为可行否?”
    鬼见愁也很见机,见何清打圆场,虽觉小小一名书办亦来插嘴,真个不成体统,然而毕竟是有个台阶可下,面子不致撕得太破,已是件求之不得的事了。
    于是,他仍旧虎着脸说:“好!明天一早,鲁肃庙瞻仰尚方宝剑!”
    说罢掉身就走。何清向孙老师努努嘴,示意孙老师以礼相待,送到大堂滴水檐前。鬼见愁头也不回,由两名小太监、四名校尉簇拥着,扬长而去。
    第一关是过去了,而且也占了上风,但重头戏还在后面。孙老师当夜又召集何清与林鼎、李壮图密谈,先研判情势,再商量对策。
    “有一点先要弄清楚。”林鼎首先提出疑问,“尚方宝剑遗失,刘大人曾奏报过的,何以鬼见愁的公事上没有提到?”
    这就只有熟于律例案牍的何清才能够解释了:“这有两种情况:第一,刘大人奏报尚方宝剑遗失的奏疏,没有发到司礼监,或者司礼监记不得有这回事了;第二,是故意装作不知道刘大人曾奏报失剑,因为既知遗失,又来查什么、验什么?”
    “不错,不错!”孙老师领会了,“如果已知剑已遗失,则查剑之举,师出无名。”
    “他那面的情形我懂了。”林鼎问道,“我们这方面呢?亦应该自圆其说,明明已经奏报遗失,何以此刻又出现了呢?”
    “那是以后的事!”何清答说,“只要把真剑找到,一时权宜之计,皇上一定体谅的,就算刘大人自请处分也不会重。”
    “对!如今只要把真剑找到,其他都非所计较了。”李壮图这句话,是一个一致同意的结论。
    接下来便将明日一早,鬼见愁到了鲁肃庙以后,所会发生的事,拟想了一遍。依照何清原定的计划,改正了几个细节。都觉得考虑周详,虽非万无一失,至少也有七八分把握,可以过关。
    哪知第二天事情有了变化。当何清去接鬼见愁到鲁肃庙时,他表示身子不爽,要休息一天再说。可是行馆中人却说鬼见愁毫无异状。派去的厨子是何清的远房表弟,更说鬼见愁善饮健啖,饮食比谁都多。
    这就很明白了,鬼见愁是有意不去鲁肃庙。本来急如星火,仿佛即时就能验剑,而临事之际忽又退缩,其故安在?
    困惑的何清,感到这不是好兆头,立即返回鲁肃庙。孙老师与林、李二人,看他只身而来,形色亦显张皇,都不免诧异,彼此目语警戒,随着何清到隐秘之处去密谈。
    “要打听!”听罢经过,林鼎首先开口,“好在行馆中都是我们的人,总有什么迹象可以看出来。如今最要紧的是,看有什么人进出。”
    “是的。”李壮图也说,“这鬼见愁秦一明,既是卫虎招来的鬼,想来该有联络。这一点务必要弄清楚。”
    “公然来往是不敢的。”何清说道,“要防他暗中传递书信。”
    “慢来,慢来!我们从头研究。”
    孙老师到底是两榜进士出身,看人料事,有时还不免迂阔,但却是正本清源之计,像这件事,实在是非从根上探究不可,所以大家都住了口,听他的意见。
    “我想,秦一明忽然打退堂鼓,必是由于昨天一到的遭遇出乎他的意外。第一,他总以为一说奉旨查剑,我们这里必会惊惶失措,哪知事并不然。第二,他既是来查剑,忽而不查了,当然是因为已了解到,查剑二字,已不成威胁。换句话说,他已知道,查不出什么名堂来的。”
    “于是乎,”林鼎接口说道,“就要另想足以成为威胁的招数了!”
    “是啊!他以为我们害怕剑是假的,谁知居然不怕。既然我们不怕以假作真,就要另找一样我们所怕的花样!”
    “是了!”何清忽有意会,“看来孙大老爷的顾虑倒真有道理了。”
    “你是说,”李壮图问,“拿刘大人曾奏报失剑这件事来做文章?”
    这一说,无不恍然大悟,亦无不同意,秦一明看以假作真无计可施,必然质问既无忽有的原因何在。
    “事情弄清楚了,必是如此!”孙老师问道,“我们该怎么说?”
    “没有第二个说法,只说又找到了。”林鼎断然决然地说。
    “对!”何清附和,“我亦以为只有这么一个说法。”
    “你呢?”孙老师问李壮图。
    “除此以外,似乎没有理由可以解释。”
    “大家都这么说,我也只好这么说。”孙老师说,“就是不知道这个谎怎么才能撒得圆?”
    细细想去,事实上亦非做此失而复得的说法不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回到何清原定的步骤上来。整个事态,不过多一层曲折,结果是不变的。
    商量既定,以逸待劳,心境都大不相同了。当然,行馆的动态是绝不会放松的。到夜来汇集几方面来的报告,不曾发现卫虎有与秦一明搭线的迹象,只有一名校尉自北而来,驰马甚急,想来是有紧急信送来。
    这是无从猜测之事,只有置之度外——这一着是卫虎厉害,使的一条瞒天过海之计,居然能在狱中指挥,派人通知赵士龙在徐州坐守,居中联络。秦一明要跟卫虎通信,先送至徐州,再返回宿迁;同样的,卫虎亦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有一点:为秦一明来送信的,是预先派在徐州待命的东厂校尉;而送信给卫虎的,是赵士龙的亲信。
    这样做法,自然费事,但连何清都可瞒过,十分稳妥——秦一明之所以不到鲁肃庙查剑,是因为孙老师说得那样斩钉截铁,不似失剑的模样,感到万分困扰,特意前一天连夜派人送信给赵士龙,查问究竟。此刻复信到了,除了断定鲁肃庙所供的是一把假剑以外,还教了秦一明一套说法。
    下一天,秦一明未到鲁肃庙,但到了宿迁县衙门。孙老师本在鲁肃庙等待,得到通知,由何清陪着,回衙相见。
    “昨天接到京中的文书,有件奇事,要向贵县请教。”
    “不敢!”孙老师很谦恭地说,“不知是何奇事?”
    “文书中说,刘巡按曾有奏报,说御赐尚方宝剑居然失窃了,所以又交了一桩差使给我,命我彻查失剑详情。”
    果不其然,是拿这个漏洞为题目。孙老师心想,下一步必是查问:尚方宝剑既已遗失,则在鲁肃庙中所供的那把剑,又是怎么回事?这就不必等他问出口了!
    “好教内相得知。尚方宝剑曾经被盗,确有其事,不过已经找回来了!”
    这个回答,大出秦一明的意外。
    而且看孙老师神态从容,丝毫不像撒谎的模样,越觉困惑,竟不知下面该怎么说。
    想了好一会儿,方始问道:“是哪一天找回来的?”
    “好几天了。”
    “是怎么找回来的?”
    “其实不是找回来的,是有人自己送回来的。”孙老师答说,“大概盗剑的人,知道尚方宝剑盗了去,既不能变卖,又不能使用,藏在家里反倒是个祸水,所以悄悄儿送了回来。”
    秦一明开始发觉,所见所闻,都出乎常情常理,而最不可解的是,完全无视乎宦官的势力。那孙老师莫测高深,而又带点书呆子的味道,虽不知他何所恃而敢如此,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用势力压他,绝不会屈服,压力愈重,反抗愈大!
    当然,势力只要够,一样无坚不摧。但宦官的势力,只有在京里才施展得开;到得此地,唯有用虚声恫吓,吓不住不如“识相”为妙。
    这样一想,得之而后快的决心是添了几分,浮躁之气却减了几分。冷静地思考下来,觉得刘天鸣这一面,情理上交代不过去的地方很多,抽丝剥茧,一层层驳得他无话可说,那时再运用势力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打定了主意,态度一变。“我一路而来,却听说刘巡按除暴安良,颇得民心。不过,功是功,罪是罪,将功折罪,免于处分,唯皇上有此大权。”他紧接着说,“至于我,此来并未奉旨考查刘巡按的政绩,只是来查查尚方宝剑。现在又奉新命,彻查尚方宝剑失落的经过。谁知尚方宝剑说是失而复得,而失是怎么失,得是怎么得,一概不知。似此情事,过于离奇。请贵县替我设身处地想一想,我回京怎么交差复命?”
    这番平心静气的诉说,孙老师颇感意外,何清亦觉棘手。正在为难的当儿,突然有一个人,大踏步闯了进来,很鲁莽地问道:“孙大老爷,秦公公要来看剑,已经伺候多时。到底来不来看,请吩咐下来,免得大家苦苦等待。”
    这是林鼎眼看势成僵局,效此张飞闯帐的行径,来替孙老师解围。何清是等他一开口,便知来意,所以桴鼓相应地说:“请大老爷陪着秦公公去看剑吧!看到了尚方宝剑,秦公公自然就可以交差复命了。”
    “不错!”孙老师也领悟了,拱一拱手说,“内相,请!一切都等到了鲁肃庙,看了尚方宝剑再说。如何?”
    “好!”秦一明沉静地答说,“正该如此!”
    于是两人都上了马,直奔鲁肃庙而去。林鼎抄近路先赶了回去,将经过情形告诉了坐守的李壮图,各怀小心,谨慎应付。
    秦、孙二人到得庙中,烛火已燃,进殿仰视,神龛前面已遮了一张红布幕,幕前一座去了轿杠的“龙亭”,其中供着一把制作精美的宝剑,而且尺寸特大,入眼令人起敬。秦一明倒真有些困惑了。
    此时孙老师已有了动作,尘扬舞蹈地往上便拜。三跪九叩既罢,站起来退在一边,是静待秦一明行礼。
    礼是照行了,秦一明站起来却不看剑。原来一路上想了又想,他觉得还是应该先问一问为妙。
    “请借一步说话,我有几件事要请教。”
    忽然变卦了!孙老师看了何清一眼,答一声:“好!请过来。”
    “这尚方宝剑的离奇行踪,如何失去,如何复得,来龙去脉,非弄清楚不可。”
    仍旧是这一问,问得孙老师很伤脑筋,皱起眉头,细想答语。但有个旁观者清的何清在,看出秦一明改变了策略,心想言多必失,何况本是件破绽百出的事!真应了一句俗语:“若要盘驳,性命交脱。”孙老师绝不可以跟他细谈细讲。
    于是,他咳嗽一声,微微摇首。孙老师自能会意,慢吞吞地回答秦一明:“这尚方宝剑的失是如何失,要问刘巡按;得是如何得,我刚才说过了!”
    这两句话听来乏味,但能将秦一明话锋中的劲道,轻轻易易地卸掉。何清不由得暗中好笑,原来老实无用的人也有用处,宜于用来对付锋芒毕露的人。
    秦一明真的怔住了!原以为孙老师必有辩解,便好抓住他的错处,一层一层逼得他开不得口。不想所得的答复,是如此差劲。软硬两不受,倒真有点伤脑筋了!
    “那么,照贵县所说,我该怎么彻查失剑得剑的经过呢?”
    “这是个难题!”孙老师说,“依拙见,常言道得好:事缓则圆。内相先耐耐心,等刘巡按病好了,当面细问,不就都清楚了吗?”
    “哼!”秦一明冷笑,“贵县说能代刘巡按担当。这就是担当吗?”
    “内相要查失剑、得剑的经过,我并没有表示能代刘巡按担当。”
    “此外呢?”
    “此外?”孙老师问道,“是指查看宝剑一事?”
    “是啊!”
    “这,我说过,我有担当。”
    “你的担当是什么?”
    “是——倘有疏失,甘与刘巡按同罪。”
    “这话当真?”
    “当真!”孙老师加重了语气说,“我说了的话,决不赖。”
    “好!”秦一明狞笑着说,“此事前后支离,情节诸多不符,我倒要查看一下,尚方宝剑是真是假。”
    “什么?”孙老师故意吃惊地问,“内相,你说供在外面的,是把假尚方宝剑?”
    “很可疑。”
    “这就不对了!”孙老师说,“内相先存了成见在心里,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真是真,假是假,我不能以真为假,你可也别指望能够以假作真!”
    孙老师故意偏着头想了一会儿说:“好!我陪内相去看个明白。我倒真想不懂,怎能以真为假?”
    于是何清引路,孙老师陪着秦一明,复又来到大殿。只见林鼎、李壮图二人,以及县衙门的差役人等,一字排开,肃然传音,这是“站班”致敬,但也等于示威,好替孙老师壮胆。
    见此光景,孙老师便从容不迫地喊道:“林鼎、李壮图!”
    “在!”林、李二人齐声答应,嗓音十分洪亮。
    “秦内相奉司礼监之命,来此查看尚方宝剑。你们俩好生把剑请下来!”
    “是!”
    随着这一声,预先备好的一张小条桌,自一旁抬了过来,放在正中,铺上黄布,以便置剑。林鼎上前,先行了礼,然后双手伸入龙亭,将剑抱了下来,恭恭敬敬横置在条桌上。
    “请查看!”孙老师摆一摆手。
    秦一明点点头,脚下不动,却先开口:“请贵县派人将条桌抬到廊上,容我细看。”
    于是连剑带条桌抬出殿外。秦一明走到桌后,正待俯身细看,不道孙老师发言拦阻了。
    “内相,”他说,“此处不是内相宜站之处。”
    这个指摘是无法辩驳的,因为他站的位置,在尚方宝剑之上,是很显然的僭越。但光线自前而来,非要站在桌子后面,朝南的方向才看得清楚;面南朝北,自己的身子先就挡住了光线,如何看得清楚?
    于是,条桌再搬,索性搬到天井正中,光线是够亮了,却以剑鞘擦得极亮,剑鞘上嵌着各种宝石,闪光耀眼,五色迷目,反又不大看得清楚。
    秦一明无奈,只好用手遮着直射的阳光,慢慢地从头看到底,看了一面,再看一面,看完了,抬起头来,面有得色。
    “何以剑上无御赐的字样?”
    “本来就没有的。”孙老师接口就答,面无表情。
    秦一明一愣,想出一句话来驳他:“你怎么知道本来没有?”
    “是听按院所说。”
    “不对!”秦一明厉声说道,“真剑必有御赐字样。”
    “不见得!”孙老师将手一伸,“请内相举证。”
    “证据在礼部。”
    “那……”孙老师笑笑,“那就说不清楚了。我倒有个法子,可以验剑的真假。真剑乃是宝剑,削铁如泥,内相何妨试上一试。”
    秦一明未置可否,主要是因为他对真剑是否具此性能也并不清楚。何况,即使真剑具有削铁如泥的性能,但是具有此种性能的剑,并不一定就是钦赐的尚方宝剑呀!
    “内相钧意如何?”孙老师又逼了他一下。
    “这个……咱家以为不算得充分的证据!”
    秦一明推托着。
    孙老师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冷笑一声:“内相!”
    “啊!有何指教?”
    听得孙老师语气中的森冷,秦一明内心一震,连忙向孙老师望去。
    孙老师整了整神色,又咳嗽了一声,清清喉咙,然后才向秦一明拱拱手:“内相是为鉴定尚方宝剑真伪而来?”
    “是啊,咱家迢迢千里,远从京师而来,就是为了要鉴别宝剑的真伪回报!”
    “圣上指委内相,自然是因为内相对钦赐尚方宝剑十分熟悉,具有鉴别的能力……”
    “这个……这个……咱家虽是见过几次,但是时日已久,有些地方已经不太记得了!”
    秦一明听出了对方口气的严重性,不得不打起精神,圆滑地敷衍着。孙老师的神情却更为峻厉了。
    “内相这话应该在受命之初就向圣上禀明,现在说这话似乎已经太晚了。”
    话是不错,但是口气太叫人受不了,秦一明干脆沉下了脸,准备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因此他将脸一沉,也摆下一副怒容来。
    “阁下的意思是认为咱家不够资格?”
    孙老师哪里会上他这个圈套,笑了笑。
    “内相是朝廷委派,这够不够资格,学生无权置喙!”接着孙老师的声色更厉了,“内相既然无法做一个明确的甄别,回朝恐怕也无法复旨吧!”
    这的确是很严重,秦一明只得改缓了脸色道:“是!是!多承指教,尚祈孙先生有以教我!”
    孙老师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学生以为内相若无更好的办法,还是照先前所说的,一试剑锋,以识真伪!”
    秦一明亦觉得舍此别无他法。但他的心机亦很深,心想,尚方宝剑不真,是确然无可疑之事。孙老师明知是假剑,却一再提出一试锋利与否的建议,不外两种想法:一是故意把话说得硬,作用是想唬人;再是这把剑虽假,却假得好,故而有恃无恐。
    这容易试得出来!如果是想唬人而不受他唬,则唬人之人,色厉内荏,立刻就会色变。于是他点点头说:“当然要试,而且要好好试一试!”
    一面说,一面偷觑左右,孙老师、何清及林鼎、李壮图的脸上,都平静得很。其余的差役人等,则都睁大了眼睛,一副急着看热闹的表情。秦一明可以意会得到,有的是要看他如何试法,有的则只是想看看尚方宝剑是什么样子而已!
    这样想着,已伸手将剑拔了出来,寒光闪闪,逼人毛发,这样锋利的兵器在手,孙老师与何清未免胆寒,不自觉地退了一步。倒是林鼎、李壮图仍然保持着平静。
    秦一明持剑在手,心中踌躇,因为一时真还想不出什么法子可以试剑。好在他有个随从,小零碎的鬼花样最多。秦一明到得没法子时,总要找他。
    “朱季!”
    “朱季在!”
    朱季是二十来岁的小太监,等他闪身出来,秦一明问道:“你会试剑不会?”
    朱季不能说不会,但实在是不会,略想一想答说:“这还用得着你老亲自动手吗?喏,”他指着林、李二人,“不现成有练武的把式匠在这里。”
    林鼎还好,李壮图一听称他“把式匠”,不由得心里冒火,念头一转,计上心来,毫不考虑地踏出来躬身说道:“李壮图候会!”
    “好!”秦一明说,“就看你试一试!”说着将剑递了给他。
    李壮图恭恭敬敬地双手接住,先将剑横置在条桌上,然后招招手把他带在身边的小厮找来,吩咐他说:“庙前有剃头担子,你跟他去要一绺铰下来的头发,不宜太短。”
    “是了!”那小厮飞奔而去。
    李壮图便又将剑取到手中,割下一幅衣襟,先将剑从把手到剑尖,很慢很周到地擦拭了一遍,然后说一声:“请秦公公细听!”
    说完,将拇指扣着中指,轻轻一弹,只听“铮”的一声,有如霜弦初发,余响悠然,真仿佛大海龙吟,似有若无,令人意远。
    “好剑!”孙老师脱口赞道,“要找这么一把剑,还真不容易!”
    这话露了马脚,秦一明越发深信不疑。尚方宝剑绝未失而复得,只不知何处“找”来了这么一把能够冒充得过的好剑而已。
    然而他不知道,这是何清的设计,欲擒故纵,有意露口风给他。
    他只是认定了假的,便专从找作伪的证据着眼,因而对试剑的结果,亦就格外留意了。
    此时李壮图的小厮,已找来些剪下来的碎头发,寸把长的一撮,是一剪刀下来的,黏附在一起,虽碎不乱。李壮图用右手三指捏住,左手持剑平端着,有意无意地取个与朱季面对面的部位,然后将三指捏住的那一撮头发,靠近刃口,说一声:“看仔细了!”
    语声甫落,一口气从丹田中喷了出来,一撮头发着刃断为两截,纷披飞舞。睁大了眼在看的朱季,发觉不妙,急忙退避,已来不及,好些碎头发被吹入眼中,掩面疾走,痛不可当,吃了个大苦头!
    孙老师恍然大悟,惊喜地说:“怪不得形容利剑,叫作‘吹毛断发’,果有其事!”
    “秦公公,”李壮图又说,“吹毛断发不足为奇,要削铁如泥,才真的是好剑。若非如此,这把剑就不切实用了。”
    “削铁如泥”这句话听过,却未见过,秦一明倒有些不信:“真能削铁如泥?”
    “自然!”
    “如果削不下来呢?”
    “削不下来,便是硬碰硬了,非搞个缺口不可。”
    御赐之剑,搞个缺口就是毁损法物,其罪甚大。秦一明心中好不欢喜。“试、试!”他说,“是真的尚方宝剑,一定没有对头。”
    何清已经看出,秦一明不怀好意,巴不得能在剑刃上搞出个缺口来!他怕李壮图会上当,便插嘴说道:“宝剑不比士兵用的大砍刀,不是在阵前当兵器用的!只好偶一为之。”
    这一说,李壮图会意了,“是的!”他向秦一明说:“虽说削铁如泥,用的次数多了,刀口也会受伤。只试一次好了。”
    “自然!”秦一明知道诡谋已被识破,别人不会再上当,落得大方,“怎么叫试呢?自然试一次。”
    于是李壮图抬手吩咐小厮:“来呀!把试剑的铁条取上来!”
    小厮答应了,呈上一支通火用的细铁条,不过才只比麦秆儿略粗一点,小厮还故意在地上拖得叮当直响,表示这是货真价实的铁条,要交给李壮图。
    李壮图却一指秦一明:“先呈给公公过目!证实之后才能用来试剑。”
    小厮很乖巧,走到秦一明面前跪了下来,双手捧上那根铁条,恭恭敬敬地说:“请公公过目!”
    秦一明拿起了那根铁条,拗一拗倒还很韧,费了好大的劲,才扳得弯了一点。
    于是他装模作样地先轻哼了一声。
    “铁条倒是一根铁条,只不过太细了一点,像这么一根东西,何必要宝剑呢,寻常刀剑也一样能砍断的吧!”
    刚才被李壮图吹了一眼碎发的朱季,满怀不甘,这时也趁机会上前说:“公公!这根铁条还用得着用刀剑吗?小的一肉掌也能把它砍断了!”
    朱季有多大的本事,从刚才试剑断发时,李壮图已经了然于胸了。
    假如这是一根初铸成的铁条,的确是相当脆的,两头架空,一掌下去,寻常人也能将它折成两段,所以朱季敢这样说。
    哪知李壮图竟微微一笑:“少相能有如此的功力,倒是请亮一下,给我们开开眼界了!”
    秦一明听了这话,心中有点狐疑,看了朱季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朱季,现在是试验尚方宝剑真伪,不是叫你在这儿练把式胡闹,下去!”
    嘴里在斥责,眼睛却在打暗号。朱季跟他久了,自然摸得清他的意思!
    “禀公公!如果小的用肉掌都能砍断的东西,又何从去试出宝剑的锋利?”
    出身内廷的小太监,除了心思灵活,还得口舌伶便,所以朱季这番话,倒是说得有条有理,连何清与孙老师都不禁点头。
    秦一明含笑问何清:“贵县以为如何?”
    何清在李壮图的眼中也得到了暗示,知道他必然有了安排,但是却不作肯定的回答,于是笑笑说:“这自然该公公卓裁!”
    秦一明摇着头,一派傲然:“不然!咱家虽是奉旨来查验宝剑真伪的,但贵县是地方,也该表示意见的!”
    何清也不会被他套上的,躬躬身子说:“下官位卑言轻,只是来供公公驱策,一切当以公公为主!”
    看来何清是不会有何担当的了,秦一明才向朱季一摆手:“那你就试一试,别把牛吹豁了,又招人笑话,连带着咱家也丢脸!”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则表示朱季是自己带来的人,朱季的一切,自己都可以替他担当;一则表示如果朱季把铁条用手劈断了,就是你们存心想捣鬼唬人,咱家可没有这么好唬的。
    朱季得了指示,兴冲冲地拿起了铁条,吩咐拿来几块砖,两头架好,把铁条搁在中间,还装模作样地运了一下气,然后吐气开声,一掌朝铁条的中间砍下来!
    每个人的心都随着他的手掌向下落去,只有李壮图神色如旧。
    那根铁条并没有如朱季所想的应手而折,只是弯下去了一点,而朱季却抱着手,痛得几乎跳起来,眼泪在眶中直转,要不是秦一明恶狠狠地盯着他,他很可能就大声喊了起来。
    秦一明的脸色的确很难看,冷冷地哼了一声:“没用的蠢材,只会丢人现眼!”
    朱季忍住了手掌边上火辣辣的疼痛,屈下一条腿:“启禀公公,这是小的一时没留神,掌落在砖头上,所以才没能砍断!”
    做太监的耍赖皮是一等一的天才,他明明是落掌在铁条中间,却偏偏赖到砖头上。大家都明白,却也没人去说破他。
    秦一明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嗯了一声:“那就再试一次,小心点,这次可看准了!”
    朱季答应了一声,再度走到铁条面前,却又犹豫了,他自己知道刚才那一掌是用了多大的劲儿,也知道没有落错部位,可是那韧性的铁条传来的弹性也相当惊人了,再来一下,加把劲固然可以,拼着再受一次罪好了,但是否真能斩断这根铁条?要是铁条仍然不断,这个苦头就吃得太冤枉了。
    当太监的多半具有一种爱占便宜怕吃亏的性格,如朱季这样的人,自然很难例外,所以他想了一下,回身又对秦一明打了个躬。
    “朱季!你这兔崽子又在玩什么花样?”
    秦一明脸上泛起了愠色,他对这个手下有点不满,原本是因为他生性伶俐,鬼点子多,带出来可以作个帮手的。哪知道这小子当不得世务,尽干了些丢人现眼的事。
    “启禀公公,小的刚才不小心,把手给扭伤了,如果再试的话,手使不上劲儿,小的想这是关系朝廷的大事,可不能儿戏!”
    “少废话,说你究竟想要怎么个样吧?”
    “是,公公,小的若是为了公公,就把这只手废了也是应该的,就怕糊里糊涂地试上一下,使公公判断错误,小的可就罪该万死了!”
    秦一明知道他又有什么鬼点子,催促着他说:“咱家是奉旨出来查验宝剑的真伪,要是咱家落了个不是,你这狗头也好不了去!”
    “是!是!所以小的认为应该用金试!”
    “金试?那又是怎么个试法?”
    秦一明很高兴,晓得朱季果然又有了新点子,所以追着问下去。
    “金试就是小的用身边的刀,先在铁条上砍一下试试!”
    “我还以为你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呢,弄了半天,敢情还是这么一个馊主意呀!”
    秦一明难抑失望,朱季却不慌不忙地笑着向前凑了一凑:“公公!小的这把刀只是普通防身之用,绝对不如宝剑锋利,如果小的用刀也能斩断铁条,那就证明了这根铁条,并不能表示出宝剑的与众不同,公公以为如何?”
    秦一明点点头,他本来就是觉得铁条太细,怕被人唬了去。
    而且,他的目的是来验明尚方宝剑的不真,回报后好究治刘天鸣欺君之罪。
    只苦于自己出来时过于匆忙,没有把有关尚方宝剑的一切详细资料了解清楚,叫人堵住了嘴,又不能说出自己不太清楚的话,所以任何能改变一下现势的提议,他都是极力赞成了。
    朱季虽然出了不少小漏子,但是最后这句话却是大合他的心意。
    因此他含笑问何清:“贵县以为如何?”
    何清已经从李壮图的眼中得到了暗示,自然是十分放心,连忙道:“自然是公公做主!”
    秦一明冷冷地道:“虽说是咱家做主,但也要叫大家口服心服,咱家现在要问贵县的是朱季这个办法有没有道理?”
    朱季的话不能说是无理,何清只有回答:“少相供职大内,自然见多识广!”
    “好!贵县也认为有道理,我们就可以照样子一试了,免得回头又有人说闲话!”
    他这话是针对着孙老师而说的,这个倔老儿,每到重要关头,问他的话时,口风很紧,不落一句口实,但是有时又会冒出一两句话,却能叫人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秦一明很想抓住机会,给他点颜色瞧瞧。
    可是孙老师此刻竟像是涵养到了家,一副不闻不问的样子,气得秦一明恨不能给他一脚!
    秦一明回过头来向朱季哼了一声:“小心去做,这次可别丢人现眼,又弄个灰头土脸了!”
    朱季打了个躬,答应下来,抽出自己的腰刀,在李壮图的面前晃了一晃:“你可要验看一下咱家这口刀?回头别说它是什么宝刀!”
    刀虽然不是宝刀,却也是精钢所铸,刀上一片寒光,李壮图只看了一眼,微微一笑:“世间哪得如许宝器,否则这御赐尚方宝剑就不值钱了。虽说尚方宝剑的珍贵处并不在乎其利,但出于钦赐,总不能过于草草,让寻常的刀剑比下去了。”
    言下之意,好似表示上面供着的那柄宝剑,比这柄刀珍贵很多。
    朱季对这一点并不争论,这时他倒希望别人对他的腰刀评价越低越好。
    所以朱季很高兴地直点头:“说得是!说得是!咱家的若一刀砍断了这根铁条,你就得换根粗点的铁条来,才能试剑了。”
    这次他非常仔细,唯恐铁条悬空,不易受力,特地把铁条平放在砖块上,然后双手举刀,用力地砍了下去。
    “铮”的一声,火星四溅,刀反弹上来,差一点跳脱了朱季的手去,可是那条顽铁仍是好端端地横在砖块上,只是被砍的地方,凹下了一条白白的割痕,反倒是朱季手上的刀崩了一个黄豆大的缺口。
    这一来朱季不禁直了眼,连秦一明都有点不相信,李壮图却笑笑道:“铁就是铁,不是每把刀剑都能削铁如泥的!公公现在对这根铁条的硬度,该是没有疑问的了。”
    秦一明再也无可挑剔了,只有恨恨地看了朱季一眼。朱季自觉无趣,可是他又实在难以甘心,沉思了一会儿才疾然地说:“这只证明了我的刀砍它不断!”
    李壮图一笑说:“当然,这根铁条就是用来试剑的,自然要把它砍断了,才能现出宝剑的锋利与不同凡铁之处!”
    秦一明哼了一声,不耐烦地用手一比:“别废话,试剑!”
    李壮图答应了,恭恭敬敬地走到铁条面前,锵然声中,寒如秋水的剑锋再度出鞘!
    可是在他还没有举剑下砍时,孙老师忽地开了口:“且等一下!”
    秦一明显得颇不耐烦:“孙先生又有什么高明指教了?”
    孙老师慢条斯理地吹了一下胡须,然后才说了一声:“指教不敢当!只是学生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于此时提出来!”
    看了孙老师那种慎重的态度,秦一明也感觉到此老的来意不善,心中先着实地做了番防备,才徐徐地说道:“请先生明教!”
    “内相,适才尊座试刀时,刀上崩了个缺口,内相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只是一柄凡铁,自然无法有斩金之利!”
    “钦赐尚方宝剑,自非凡铁所能比,吹毛可断,方才内相已经面试过了,其利可知,但是否能具斩金之坚,只是传闻而已,内相以前也没有试过吧?”
    秦一明怫然不悦:“钦赐御剑失落的事,也不是常常发生的!”
    孙老师不愠不火地笑笑:“宝剑在此,并无失落之事!”
    “但是有人告到京里,所以才派咱家前来查证,孙先生究竟有什么话还请爽快地说了!”
    孙老师点点头:“就是回头试剑的时候,万一也崩了个缺口,这损毁圣器的责任,不知该由谁负?”
    “这个——试剑之法,是由你们提出的,总不能由咱家来负吧!”
    秦一明实在恼火,觉得这老家伙实在可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才冒出这个问题来,不是存心在捣蛋吗?不过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想了半天才悻然地道:“如果宝剑是真的,就绝不会毁损!”
    “内相!这只是一个传言,究竟是否如此,却是无人能保证的,因此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万一圣器受损,即使学生等拍下胸膛来,怕也负不了责任!内相也不能说全无干系!”
    “这……先生的意思是要如何呢?”
    “学生只是把后果的严重性提供给内相参考,究竟应该如何,还是要内相做主的!”
    秦一明恨不得一拳朝他的鼻子上打去,只有冷笑一声:“依先生如此一说,这剑就不必试了?”
    “内相如果能证明此剑是真,自可不试!”
    弄了半天,原来这老小子打的是这个主意,秦一明在心中暗笑:“你们想在咱家面前,耍这个过门,未免太瞧扁咱家了!”
    秦一明的心中更为踏实了,他知道宝剑是假的,但是真剑何在,却是个大问题,虽然胸有成竹,只是不到必要的时候,还是不用到那一招,目前是等于无法确切地证明他们拿出的剑是假的。
    试剑之说是孙老师提出来的,当时的确也使秦一明为难了一阵,如果这柄剑真能斩铁如泥,那么要证明它是伪剑,就得另费周章了,或者要动用到最后那一绝招,不过能够用别的方法,还是上策。
    吹毛可断,其利已知,现在要试的是削铁如泥之坚,秦一明在开始时就有个想法,认为孙老师是故意提出试剑之法来唬人,是以虚为实,以进为退之法,现在再听孙老师的话,他心里就更有把握了,于是他故作沉吟地待了片刻,然后才郑重其事地说:“试剑时,宝剑如有损缺,咱家愿负全责!”
    孙老师慢条斯理地说:“内相,这口说无凭!”
    秦一明愠然:“莫非还要咱家立下字据不成?”
    孙老师从袖口里摸出一张字据,双手交了给他:“兹事体大,学生唯恐有所闪失,故而早已将一应注意事项,写就在此,内相真肯负责,则不妨在这儿画个押,学生等就没有责任了!”
    字据上写得明白,内容无非也是要求在试剑时,如有损缺之时由谁负责的话。
    如若在平时,或是不知道那宝剑的真伪,谁也不敢在这张字据上画押的,弄不好,这很可能会掉脑袋的。
    可是在秦一明的眼中,却是另一种想法,这分明是想搪塞过去,阻止试剑之举,因此他冷冷一笑:“孙先生倒是准备得周全!”
    孙老师这次倒是当仁不让地回上一句:“学生为人别无他长,就是小心!”
    “我叫你小心去,回头就有你好看的了!”
    秦一明在肚子里暗暗地咒着,也故意沉思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咱家既然是主其事的,少不得只有担待些责任了!”
    他说了,痛快地在那张字据上画了押,还亲自递给了孙老师,笑吟吟地说:“孙先生,这下子总该没什么周折了吧!”
    看了他的态度,大家心里都有数,他早知道是假剑的了,所以才敢如此大胆地担待,既惊于此人的深沉,也惊于卫虎的神通广大,以一名捕头,居然能上通内臣,外通强寇,则此獠不除,更不知要害多少人!
    孙老师收下了字据,含有深意地看了李壮图一眼,意思是说:老夫的帮忙只能到此为止,一切都要看你的了!
    李壮图居然也十分沉着,不动声色地过去,恭恭敬敬地请下了尚方宝剑,然后把铁条放好,高举起剑,一剑斩了下来!
    锵然一声轻鸣,那根铁条固然断为两截,而且底下填着的砖头也被削成了两截。
    断处有如刀削,十分平整,端的是好剑!
    何清与孙老师都欣然色霁,连声叫好。李壮图把剑双手捧着,向前一躬身:“请公公验剑!”
    这一请实在多余,谁都看得出,那剑锋仍然亮如秋水,一点缺口都没有!
    孙老师一脸肃容,捻着长须说道:“御赐宝剑,果然非同凡响,学生倒是白担了半天心事!”
    他把秦一明画过押的字据取出来,当面撕了。
    秦一明的神色却很难看,望着朱季,似乎要他再想个什么点子出来。
    朱季只得道:“这把剑果然不错!只是未必见得一定就是钦赐的尚方宝剑!”
    秦一明故作愤然地道:“混账东西,你先不开口,这会儿又来说风凉话了!”
    朱季连忙作了一躬:“公公,小的话也不是胡说,这只证明了这柄剑很锋利,但不见得就是御赐的天下第一利剑!”
    秦一明故意哦了一声:“那么你说,该要如何才能证明呢?”
    “这个——小的一时还没想到,请公公宽限一天,明日这个时候,小的一定能想出办法来!”
    “这可是你说的,明天要是没有办法呢,又推后天?咱家可是有皇命在身,没空儿跟你这样泡蘑菇下去!”
    “回公公的话,明天要是没办法,您就打断小的狗腿!”朱季似乎很有把握。
    “打断你的腿就行了?耽误了一天,要是还没个明白交代,咱家要你的脑袋!”
    “任凭公公处置好了!”朱季仍然很笃定。
    于是秦一明向着何清跟孙老师微一点头:“明天看这奴才搬出什么花样来!”
    秦一明也没有做明确的交代,就带着朱季走了。这边的何清与孙老师却做了个会心的微笑,李壮图更是长长地吐了口气,向何清与孙老师拱了拱手道:“多谢二位鼎力赐助,在下代敝上向二位致谢了!”
    何清忙道:“哪里!哪里!刘大人心在君国,不避权势,惩奸除宄,书办沐受恩泽多矣!这是应该尽力的,何况事情发生在本地,书办只有对刘大人感到莫大的歉意!”
    孙老师却笑道:“李护卫,当朱季要求试刀时,老朽真捏了一把汗,看来他的那柄刀也相当锋利,而你拿出来的这根铁条实在太细!”
    李壮图笑笑道:“好叫先生得知,这根铁条是在下特选的!”
    “哦!这倒要请教了,难道铁条上也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特殊之处是没有,这只是一根普通的通火用的铁条,从县衙门的厨房里拿来的,不同之处是它的用途。因为每天都在烧得通红的煤炭中煅烧,热了又冷,冷了又热,早已把前面的大半截,煅成百炼精钢了!”
    何清大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那朱季震伤了手掌,崩缺了刀口,也无法把它砍断了。可是护卫最后用来试剑,却应手而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壮图笑笑,取过斩断的铁条解释给他们听:“这握手处,因为距火较远,尚未受到煅烧,质地较脆,所以较易折断,而在下找来的这把剑,也较为坚利,所以才应手而断。真要砍前面的部分,在下也不敢保证准能应手而断,削铁如泥了!”
    大家这才明白,一面称赞李壮图,一面却又感慨着,尤其是孙老师,更是叹息着说:“这个卫虎确实不得了,居然能够交通到内廷宦官,胁及巡按大员,而他只是一县的捕头,此人若不除,地方上日受其害,将永无天日了!”
    何清忙接着道:“孙先生说得是,书办也深以此事为忧,无论如何,要请各位协助,共除此害!”
    李壮图道:“卫虎并不足虑,目前只是为了巡按大人的尚方宝剑失落的悬案未了,只要此案结清,请出尚方宝剑,立斩此獠。”
    何清苦笑道:“问题就在此了!”
    李壮图道:“敝上失剑,本是极为秘密的事,居然会传到京里,派人前来查验,可知泄密之人,必是盗剑之人,也一定与卫虎有关……”
    孙老师皱皱眉:“虽然吾等俱知此事,但真剑未获,却又待如何呢?”
    李壮图慨然道:“敝上已知卫虎罪大恶极,私设一品衣苛刑之具,鱼肉乡里,决心不计任何后果,必除此獠以安百姓……”
    这话听在何清的耳中,虽感欣慰,但也不无愧意,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李壮图指指那柄剑又说道:“明天如果秦一明无法证明宝剑是伪,敝上打算即用此剑,先斩了卫虎以除害!”
    何清道:“就怕他们真有什么鬼办法,找出剑上不实之处,那就麻烦了!”
    李壮图却意味深长而又像卖关子似的道:“好叫公祖大人放心,据愚意揣测,他们已经是黔驴技穷,大概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来了!再说在下的这柄剑上,也不曾有太多的毛病……”
    孙老师清了清喉咙才说:“李护卫,不是老朽多嘴,此剑虽利,然而你我都知道,它究竟不是真正的钦赐御剑,假若给他们找出什么破绽,那可是非同小可!”
    李壮图笑笑说:“孙先生大可放心,即使被他们瞧出破绽,先生与公祖大人都未曾见识过真剑,无从甄识,在情在理,都不会有太大的干连的!”
    孙老师正容道:“贵上刘大人是老朽的同年,文章人品,素为老朽所敬重,自受命巡按江南以来,力疾从公,发民之隐,造福黎庶,口碑载道,老朽亦与有荣焉,就是受点干连,老朽也是心甘情愿的,老朽顾虑的不是这个……”
    看他情真意挚,李壮图着实感动,于是也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多谢先生,敝上对先生的清望也是十分钦敬的,在下不妨说出一个小秘密,也是关于这柄剑的!”
    他指指那把剑道:“当敝上拜剑受命出巡之初,在下已经顾虑到或恐宝剑有失,特地私恳一位铸剑的朋友,觅得极佳的钢母原料,会同巧匠,比照御剑而铸就了一柄,原是聊备一格,想不到果真用上了!”
    他又顿了顿,吸了口气:“这把剑的外形与真剑大致相似,除非对真剑有详细认识的人,否则是极难辨别的,所以秦一明今天看了半天,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要想证明此剑非真,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何清与孙老师同时问出了口。可是李壮图却笑笑说:“这正是在下希望他做的一件事!”
    究竟是什么办法,李壮图显然无意说出,孙老师与何清自然也不便再问了。
    李壮图显得很忙,把那柄所谓尚方宝剑收了起来,然后就匆匆地告辞走了。
    何清跟孙老师谈了一下,而后孙老师也告辞走了,他对老同年倒是十分关切,立刻又去找了林鼎,再三要求请见刘天鸣。林鼎感到十分为难,孙老师坚执地说:“林护卫,老朽与贵上的交情你是知道的,我也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所以他发放四方巡按御史,来到敝处的时候,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我不便去看他,现在他有了困难,我虽然帮不上什么忙,却因为适逢其会,不但参与其事,而且还有一些细节之处,一定要跟他说个明白!”
    他这么一开口,林鼎感到十分难以答复,支支吾吾地道:“孙先生对敝上的古道热肠,敝上一直耿耿于怀,十分感激的。敝上也不是摆架子,实在是因为染患在身,无法见客,万请先生见谅!”
    孙老师坚执地道:“病情究竟如何?”
    林鼎忙道:“已经略有起色,只是身体很虚弱,四肢无力,还不能行动。”
    孙老师叹了口气:“我知道他得的是很重的病,但只要他不是立刻要死,明天他就一定要出来当面做个解决。秦一明是由朝廷派出的钦差,贵上一直避不见面也不是一回事!”
    林鼎忙道:“先生误会了,敝上的确是身患重恙,而且大夫说敝上的病有传染性,不宜会客,这也是为了……”
    孙老师微有愠意地道:“老朽年逾半百,已经不在乎生死,为了老友,更不怕什么传染,只是既为同窗,就有诤过劝善之责,不能陷友于不义!”
    这句话重了,使得林鼎感到吃不消,正待辩解,孙老师一摆手说:“贵上的为人我很清楚,我也相信避不见面绝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不过我相信他的确是病很重,否则谁也无法叫他藏起来,他一向勇于任事,绝不会因失剑而诿避!”
    “是!是!先生明鉴,敝上的确是病重!”
    “但是明天不管他生了什么病,有多重,都要出来跟秦一明见面了,在他没跟秦一明见面之前,我一定要先见到他,问明一些细节,才好决定明天如何为他尽力。现在林护卫无论如何要带我去见一见,假如我确知他是无法任事,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会替他担当起来,但是在没有见到他本人之前,我是不会作什么表示的!”
    话等于已经摆明了,林鼎叹了一口气:“孙先生,敝上对京中派有钦差来查证宝剑的事,详情还不知道。因为他的病很厉害,我们不敢让他加深刺激!”
    孙老师的脸沉下来了:“林护卫,这是你们太过分了,如此大事,岂是你们可以擅自做主的?你们虽是一片好心,却是在害他,从前你们要让我知道,我却不想来,现在事情紧急,我必须见到他,我不知道你们如此是为了什么?”
    林鼎一听事态严重了,只得道:“孙老师,实不相瞒,对方也鬼得很,很可能也在到处寻找敝上的下落,万一被他们跟着去找到了,敝上的性情,先生是知道的,他一定会立刻承认宝剑失落之事,当场认罪,那就什么也无法补救了。”
    孙老师想想也是,气总算是消了,不过他还是坚执地道:“今天验剑的情形,李护卫是否已经向你说过了?”
    林鼎道:“还没有,他没来得及说就匆匆地布置了,验剑的经过究竟如何?”
    孙老师摇摇头说:“今天算是搪过了,但是明天就要做个决定了,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在宝剑真伪的甄别上很有把握,因此不会再极力找人了!所以我才要求跟贵上见一面。”
    林鼎再也没有理由推托了,却也非常小心,特地雇了一乘轿子,让孙老师坐了,自己换了一身便服,跟在轿子后面,行有两三里,才在一所精致的小别院前停下。
    那是张慕景的一所私人别业,平时只有几个下人在照管着,果然是十分隐蔽。
    张慕景对刘天鸣倒是十分尽心,每天早晚都要来看视一遍,而且亲自配药煎好了,服侍刘天鸣喝下后才离去。
    刘天鸣在他细心的调理下,果然已颇有起色。他们到达的时候,张慕景也还没走,忙迎了出来,亲热地握着手道:“孙老先生大驾莅临,实在很难得!”
    孙老师摆摆手说:“慕景,我们是老朋友了,别来客套,我是来看天鸣的,事情很重要,你这个大夫在很好,我需要你一个答复,他的病情究竟如何?”
    张慕景道:“病是好了一点,但是身子还是很虚弱,他是得了近于霍乱的一种传染病,那是最伤人的!”
    孙老师点点头道:“我不清楚你们医家的话,我只问他明天能不能起来视公?”
    张慕景道:“那恐怕还不行!”
    孙老师立刻说:“那你就要想个办法,今天用点什么药,提一提他的精神,无论如何要他明天出面跟京中来人见一次面。”
    张慕景皱皱眉道:“一定要强自振作一下,自无不可,只是这一来就要大伤元气,又将耽误了复原的时间了!”
    孙老师做了一个苦笑:“事情不容许慢慢地拖了,明天如果能顺利解决,他可以慢慢地休养,如果不能解决,他恐怕要换个地方休养了!”
    张慕景一听事态竟如此严重,不由也着慌了问道:“孙老,究竟怎么样?”
    “我现在就要见刘天鸣,你也一起听吧,好在你也不算外人,听了也没关系的!”
    于是张慕景把孙老师引进了内屋。刘天鸣形容槁瘦,倚着床斜坐着。
    张慕景一见忙道:“大人怎么坐起来了呢?你应该躺下休息的。”
    刘天鸣轻叹一声:“张先生,我怎么能静躺下来呢?没关系,我自己觉得还能撑得住。孙老哥,为了小弟的事,多让你费心了,小弟实在非常感激!”
    孙老师见故友委顿若此,心中不免也恻然,和声安慰他说:“天鸣!你我相知多年,不必说这些客气话了!照理我今天不该来吵你,但是我知道你不是那种诿过逃避的人,所以我才来跟你说一下!”
    刘天鸣点点头:“老哥在外面说的话我已经听见了,老哥放心,我对于富贵前程,一向看得很淡。这次出来,只是想为百姓们做点事,一尽绵薄而已。只要问心无愧,穷通荣辱,我都不放在心上,老哥尽管把今天的情形说出来好了!”
    于是孙老师把今天验剑的经过情形说了,别看他平时言语木讷,但是记性极好,不仅是经过的一点细枝末节不曾遗漏,甚至于每个人说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因此这一席话,倒也说得相当引人,自然也相当费精神,在一边侍候的林鼎接连给他添了四次茶,他都不觉得。
    听完了孙老师的叙述,刘天鸣的精神似乎振作了一点,低头沉思不语。
    张慕景是不便插嘴,这时候他又感到不能不说,也琢磨了一下才说:“如此说来,似乎也并非一定要大人出面!”
    孙老师道:“不!慕景,事前我也不知道他们究竟了解多少,只是来查验一下,还以为可以搪塞,现在看秦一明的光景,他根本已经知道了宝剑是假的,只是一时找不出确切的证据而已,但是从朱季的神态看,那家伙似乎真有把握能证明宝剑是假的!这一来就要大费周章了!”
    张慕景道:“那与刘大人的出面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因为天鸣究竟是御点的巡按御史,即使因为失剑而获罪,那罪却不是秦一明可擅定的,天鸣还可以做很多事,甚至可以问问他们,如何得知宝剑是假的,当面请问失剑的详情,当时压一压秦一明。如果天鸣不出面,别的人就无法对秦一明提出什么太强硬的责问!”
    刘天鸣道:“宝剑失落,我的罪是无法推诿的,不过孙老哥说得对,我至少还可以运用我这个巡按御史的职权,对一些奸恶之徒,施以严惩!”
    张慕景道:“大人的意思是要除去卫虎?”
    刘天鸣坚毅地点点头,瘦削的脸上泛起一阵红色,沉声道:“不错,此人罪大恶极,如果不除掉他,天理难容!”
    张慕景苦笑道:“大人,如果证实了尚方宝剑不真,大人就没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又怎能奈何卫虎呢?”
    刘天鸣道:“我用不到尚方宝剑,卫虎的罪证俱全,已经呈报在案,可以定谳了,我纵然不能够将他斩立决,至少可以在公堂之上,严加杖责,毙之于杖下!”
    孙老师也为之一愕说:“天鸣,这似乎于法理不合,你自己会受牵累的!”
    刘天鸣慨然道:“我宁可受连累,也不能让这种人逍遥法外,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国法本乎天理人情,只要于天理无亏,人情兼及,纵然不合于国法,吾亦行之无怍!”
    孙老师肃然道:“好!天鸣,只要你决心如此做,我会连同地方士绅,以及在县的生员等,联名上书京中,为你作后盾,必要时,我可以为你叩阍申辩!”
    刘天鸣心中着实感动,连忙说:“孙老哥,这可不敢当,而且万万不可,如此一来,事情就闹大了,说不定会连累到很多人!”
    孙老师固执地说道:“天鸣,你自己刚才还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我们读书人的责任,也是要做到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意思,无论如何,断不能叫宵小得志,忠良受谗!”
    刘天鸣拱了一拱手说:“有老哥这番话、这片心,我就已经很安慰了,何况事情未必就如此严重。壮图做事很细心,说不定他还有什么妥善的安排,反正明天我一定出面,到时再说吧!”说时看看张慕景。
    张慕景连忙道:“大人尽管放心,现在看大人的气色,似乎已较早晨好得多,等一下晚生再为大人配一剂提神的药,今晚服下,明日虽不能使大人康复如初,至少能有精神行动了!”
    刘天鸣轻叹了一声:“张先生也是的,既有这个方法,何不早两天就使用,我也可以早点起来理事了!”
    张慕景苦笑道:“刘大人,医家有一句话,说是病每加于小愈,越是到了病情好转的时候,越要小心摄养,以免转成别的病。对大人的这种方法是揠苗而助长,只有万不得已时才偶一为之,对大人的身体却是有害无益的。再说照昨天的情形,晚生还是不敢下虎狼之剂。不过照大人此时的情形看来,倒是不妨了!”
    刘天鸣笑了一笑:“我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无法闲得住,只要有事情,我就会精神振作起来,不管是好事坏事,我都有劲。”
    孙老师也笑着向林鼎说:“如何?我对贵上的认识比你们深吧!我知道他有承当逆境的胸怀,所以才认为你们凡事不该瞒着他,如果你们把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他,说不定他的病还会好得快一点!”
    刘天鸣侧头问林鼎:“又有什么事情在瞒着我?”
    林鼎连忙躬身道:“回大人!没有了,就是孙老师今天坚持要见大人,小的是为了其他的原因才延误了一下!”
    刘天鸣问道:“是什么原因?”
    林鼎嗫嚅不敢说,还是孙老师笑着道:“林护卫说的原因,倒也颇有道理,只是他不知道事情的紧急缓慢!”
    孙老师也不说什么原因,刘天鸣倒是颇能体恤下情的,也不再追问了,点点头说:“林鼎!你跟我也有一段时间了,对我的为人处事多少也该有点明白,我向来是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别说孙老哥是我的知交好友,就是个不相识的,若有事专程来找我,你们也不该推辞,这样子最能误事,你难道不知道?”
    林鼎只有道:“小的知道!小的知道!”
    刘天鸣叹了口气:“你的确是知道,只是有时候知道得太多了一点,所以才擅作主张。林鼎,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怕我在病中受到干扰。其实你对我还不够了解,要知道我只有闲了才会生病,事情越多,我就精神越佳,这一次有幸代天巡按江南,我正高兴能为百姓们做点事,若是你们像这样七拦八阻,岂非大违我的本意!”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刘天鸣似乎略有倦意,可是他的兴致很好,想要再说什么,可是孙老师已经很识趣,立刻接口答说:“天鸣,我要走了,还有很多人那儿要去联络一下,明天好为你声援。”
    老友如此热心,刘天鸣十分感动,在床上拱拱手:“孙老哥,太费神了,其实也不必太勉强,我们行事但求无愧于心,生死荣辱,都不必去计较的!”
    孙老师慨然地说:“没什么,我有把握提到一批人出来的。你为地方除奸招致小人之嫉,我们本地的士林清议如果不表示一下态度,岂非让别地的人骂我们皆昏愦不仁,我这个学师更是无颜去对学子了。你放心,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让那些奸邪小人知道一下读书人的气节的。”
    孙老师对刘天鸣的事的确十分关心,从那栋养病的小院出来,立刻叫轿子抬着去拜访一些当地的士绅。
    第一个,他造访了本地的名士王湘和,诗文俱佳,资格很老,还是孙老师的前辈,只是生性怡淡,不慕荣利,乡试以会文论魁后,居然绝意仕进,家道殷实,所以生活很逍遥。年轻时四处游历以广见闻,老了在家中修心养性纳福,是士林领袖,极为当时所重,只是脾气刚愎,最看不得做官的人。
    对孙老师,他倒是很敬重,他认为学官品清而职重,薪俸不丰,却负有承先启后的重任,非有绝大怀抱者无以任之。
    明天能够请得他去,自然有相当的作用,只是孙老师很担心,因为刘天鸣是官,虽然是个好官,但是未必能入王湘和的眼中,孙老师只有硬着头皮一试了。
    门上往里一报,立刻就叫请,才在客厅中坐下,王湘和已经衣冠整齐地出来了。
    此老为人行事都很方正,虽然他的诗文很洒脱,但做人却是另一番态度,毫无时下名士那种放浪不羁的习气,因此现在是晚上,又是在家中,他也不肯便衣见客的。
    见了孙老师,他先拱手说:“失礼!失礼!小弟是因为天时已晚,平时没有外出的习惯,所以才躲个懒,推说身子不舒服,没有到明伦堂应召,哪知道竟烦劳座师亲临,实在惶恐之至!”
    一番话把孙老师听得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他说完了,忙问道:“湘老!你是说今天有人来邀你到明伦堂去?”
    王湘和道:“是啊,来的人姓李,叫什么李壮图。却是以座师的名义,说要邀请小弟到明伦堂去议事,小弟心想晚上会有什么事呢?所以就推托了!”
    孙老师一听,不禁诧然道:“奇怪了!李壮图,他在捣什么鬼?”
    王湘和也为之一怔道:“难道说座师也不认识这个李壮图?”
    孙老师点头道:“认识!是巡按御史刘天鸣的护卫,倒还是个很忠心实在的人。”
    王湘和却很精明,请问道:“然则适才见召,座师似乎还不知情?”
    孙老师点头道:“是的,不仅小弟不知情,刘巡按也不知情,但是小弟可以保证,他的目的倒是与兄弟不谋而合,需要借重湘老。”
    王湘和沉吟道:“座师的廉风亮节,兄弟一向是十分钦佩的,座师也跟兄弟一样,从不趋炎附势,虽然听说来到此地查案的巡按御史刘天鸣是座师的同榜,但是座师想不会去夤缘趋附的吧?”
    这一来孙老师倒感到难以开口了,半晌后才道:“湘老是斯文前辈,与小弟相知亦非一日。小弟的为人心性,湘老既有所知,小弟就不必自己说什么。”
    王湘和一听倒是连连地道歉:“是!是!兄弟失言,兄弟失言,兄弟只是觉得刘御史的护卫冒了座师之名前来相邀,使兄弟深为诧异,所以才诸多冒犯!”
    孙老师叹了口气:“湘老,李壮图来邀湘老为的什么,小弟不知道,但小弟却是来邀湘老明天为地方上的士子出个头的!”
    听口气,王湘和对李壮图冒名相邀的事已深感不满,连带对刘天鸣也有了点误会,所以他把重点放在本地的士林上。
    这一说果然引起了王湘和的重视,连忙问道:“座师,本地出了什么大事?”
    孙老师不敢再兜圈子了,直率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然后就等着看他的反应。
    良久后,王湘和才算冒出了一句话:“从一般人的口碑中听来,这刘天鸣还算是个肯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官!”
    等到了这句话,孙老师总算舒了一口气,连忙道:“是的,小弟与刘天鸣在未仕前就已相识,深知他的为人,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个性情中人。不然的话,小弟也不会不避嫌地为他奔走呼请了!”
    王湘和轻叹了一口气:“像这种官场中的事,你我本应该不加置理的!”
    孙老师毫不气馁地道:“是的!但是这件事不同,第一,刘天鸣是为了朱青荷刺杀夫翁的案子而翻出卫虎的劣迹,卫虎却又是本地的大恶吏,这是为我们地方除害。”
    王湘和笑笑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只是为民牧的本分而已!”
    这老头儿脾气耿介果然不错,任何事他都分得清清楚楚!孙老师苦笑道:“话诚不错!不过刘天鸣也是因而获罪权贵而陷致困境,他表示不避斧钺,宁可事后因为获罪断首,也要先除了卫虎,以免奸人得逞,正义不张!”
    王湘和只点点头道:“好官,此人能够如此,的确是难得!”
    口气仍是没有松,孙老师只得道:“朱青荷的夫家与母家俱是本县斯文士绅,湘老为斯文领袖,小弟为学中座师,在情在理,我们都无法置身事外!”
    王湘和有点动容了。孙老师看在眼中,喜在心里,加重语气道:“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弟想到了一句话,是文天祥衣带偈的最后一段: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如果我们不闻不问,而只听奸小得逞,正义消沉,而今而后,我们是否能够对子孙、对百姓、对天下的读书人无愧呢?”
    最后的这一席话,使得王湘和悚然动容,避席而起,迎头一揖,肃容道:“兄弟愚昧!以为洁身自爱,远尘俗即为自守之道,却忽略了斯文一辈的责任了。座师教训极是,明日兄弟一定赴召,而且兄弟现在就与座师一起出去,分头邀集人来。座师可以把那些无深交的人都交给兄弟,明天准把他们都约到了!”
    孙老师这才深深地吐了口气,对王湘和倒是更增了一番钦敬,因为他不失为一个性情中人。在大道理之前,义无反顾,表现出书生的凛然气节!因此连忙拱手道:“湘老肯如此鼎力相助,小弟十分感激,小弟也正怕时间仓促,来不及去通知,而且有些人较难说话,能得湘老前去,想必再无问题了,只是有一点,此事究竟要担些干系……”
    王湘和笑笑说:“座师放心,兄弟也有分寸的,非吾道中人,兄弟也不会前去的!”
    一句话就够了,于是两个人又拟定了一个名单,决定了分配的人名。孙老师连晚饭都顾不得吃,又匆匆地走了。
    来到第二家,是位退致的翰林吴月衡,才知道已经被李壮图先一脚邀走了。
    因为在王湘和那儿心中已经有个底子,所以知道李壮图把人接去明伦堂了。
    那是县学所在地,明伦大堂,是祀祭至圣先师以及县中士子有重要事情集会的地方。
    其实一县的士子,也不会有什么太重大的事情的,至多像要重修孔庙,或是两造士人发生争执,闹上公庭,于斯文颜面有关,多半就在明伦堂公开辩论,邀请友好同人与会,最后请座师加以仲裁。
    孙老师虽然不知道李壮图是为了什么要邀请大家去,想来总是与自己的目的差不多,心下微有不快,觉得事情本无不可,但至少应该知会自己一声。
    转而一想,则又感到李壮图毕竟年纪轻,头脑灵活,自己一直跟刘天鸣谈过后,才能决定要如何办,李壮图却早已想到了,而且他把人约到明伦堂,自己就住在学馆中,可能已经去过了,只是自己没回去而已。想到这里,他心中就较为释然了。再想到差不多的人,李壮图一定邀齐了,倒免得自己再跋涉辛苦,转觉有点欣喜了。
    倒不如一脚回去,看看情形,有哪些人缺漏未到的,再叫他着人去请,自己加上个帖子也就够了,一些较为难以说话和架子大的,都由王湘和去代邀了!反倒省事不少,因此不再嗔怪李壮图,吩咐轿子,兴冲冲地回到了明伦堂。
    哪知到了堂里,竟是静悄悄的,只有一个小厮在扫地,里面零零乱乱,门外车马痕迹凌乱,倒像是有不少人来过。
    孙老师又弄得迷糊了,忙把那个小厮叫来一问。小厮说:“李护卫是先来找过先生,因为先生没回来,李护卫就叫我开了明伦堂,说先生约了几位老爷回来议事,过了不久,果然来了十几位老爷!”
    “是哪些人来了?”孙老师急急地问。
    那小厮摇摇头说:“小的也不知道,反正都是先生认识的,也是常来的,一个个都是衣冠楚楚的大老爷!”
    孙老师连声骂道:“糊涂!糊涂!你是管门的,我不在,连来了哪些人都不知道?”
    小厮呆着脸道:“他们都有帖子来的,小的又不认识字,怎么会知道呢?”
    这小孩儿是从乡里出来的,人很愚钝,只能扫扫地,做做粗便工作,孙老师觉得也不能太苛责他,于是问道:“帖子呢?”
    小厮到屋里抱了一堆帖子出来。孙老师接过就着灯光看了,倒是呼了一口气。
    一共有十一位客人,虽然并没有把自己所要约的人都算全了,但重要的人已经全部在内,算来也差不了太多了!
    他发现了这十一个人的一些共同之处,就是大部分是入仕为过官而退隐的,在地方上素有清望,而且讲话都很有分量,其中有几个的子孙还在为官出仕的。
    虽然这是很有力量的一批人,却不是孙老师心目中的理想对象。
    因为这些人的地位较为崇高,他们或能说句公道话,但是要他们在刘天鸣失去了御赐宝剑之后,仍然对执法杖毙卫虎之举加以支持,他们未必会同意。
    因为他们都做过官,对事情的看法是法重于情的,李壮图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那么把他们邀了来,其目的可能就与自己的不尽相同了。
    孙老师着实为这个问题思忖了良久,最后才问小厮:“现在他们是不是散了?”
    小厮怔怔地说:“人是走了,但是好像并不是回去,因为小的看见他们把乘来的车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跟着李护卫去了!”
    “哦!他们到哪儿去了?”
    小厮摇头说:“不知道,他们走的时候,显得很机密。李护卫还叫小的到门外去探看了一下,知道没有人的时候,才由东边大街走了,大家都是走着路去的!”
    孙老师更为不解了,幸好在拜帖的下面看见了一张李壮图的字条,才算解了一半的谜!为什么说是一半呢?
    因为李壮图只说为了重要的原因,不得已假冒了孙老师的名义,与刘天鸣共同出名,邀请了一些人来,作一次重要的聚会。因为孙老师不在,要争取时间,来不及等孙老师回来禀明才行,只请原谅云云。
    至于是为什么却没有说。
    所以这只能说是解了一半的谜,因为帖子上有些人,凭他一个学师的身份还请不动,凭王湘和士绅领袖的身份,也不一定请得动,倒是刘天鸣的面子,或许可以搬得动他们的大驾,因为刘天鸣是官,他们也不能算是势利,但官只与官来往,这是个微妙而又难以言喻的现象。
    分析了半天李壮图邀请这些人的原因,却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孙老师决心不去想它了。自己分内要做的事还没有完,好在重要的人物都已经跑过了,还有些人原本是他的学生,倒是不必太客气,干脆叫小厮去把他们叫了来,当面吩咐一番也就行了。孙老师的年纪并不太老,但是由于平日缺少活动,经过这一阵的奔波劳累,也有吃不消的感觉。
    第二天,到了约定的时刻,县衙里可热闹了,三班衙役早就在侍候着。
    客人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分别由何清与孙老师接待了。因为按院大人今天也要出堂,所以又增加了一番气象。
    大牢里的卫虎也显得特别有精神,脸上现着笑容,因为一大早,牢子就给他端上了一份较为丰盛的酒菜,而且笑着向他道喜说:“恭喜,卫头儿,您今天说不定就可以出去了,小的特给您贺一贺!”
    卫虎居然也大言不惭地道:“哪里!哪里!不过是我在京里的朋友出了力,使了人情,把我身上的冤情洗清了而已。出去是迟早的事,不过不会有这么快,总还得等两天,只是今天可以定局就是了!”
    牢头也不知是真懂了,还是装糊涂,啊啊地没搭腔。卫虎又笑笑道:“前些日子多承照应,我出去后一定要好好谢你!”
    牢头连忙道:“应该的,应该的!”
    卫虎在牢里的确没有太受罪,因为他的势力很大,多年积威多少还有点慑人的作用。
    牢子明明知道他犯的是大辟之罪,却还担心他总有反复的日子,所以对他还颇为优待。何况代理县政的何书办也交代过,对卫虎必须小心看守,严加防范他越狱,但是不能为难他,有人要探监,还特别辟了一间静室,作为他们谈话之用。
    连何书办都如此了,牢子们自然更乐得做顺水人情了。只有牢头是清楚的,因为每当有人来探监,移送到那间静室中去密谈时,李壮图或林鼎两个人,总有一个会在屋顶承层上,秘密地听他们的谈话。
    昨天下午,京里跟钦差秦一明下来的小太监朱季来探监,是李壮图监视的。
    离开的时候,李壮图向牢头拍拍肩膀说:“明天给他吃顿丰盛一点的早餐!”
    牢头心里已经明白了,而且这两天有关巡按大人卧病,以及京中来人查验尚方宝剑的风风雨雨,在衙门中也传得很快。
    这个牢头自然很明白,今天应该是决定之期了,如果不能保全巡按大人的纱帽,这个卫虎只怕是真的要出去了!
    因此无论如何,这顿酒是万万省不得,做好做歹都是一番人情。
    等卫虎舒舒服服地吃了一顿,牢头又拿了一套衣服来给他换上。
    卫虎心里也有数,笑笑问道:“怎么!今天又要过堂?”
    牢头笑道:“是的,上头交代说今天是京里来的钦差秦公公要跟巡按刘大人会同过堂,所以要给卫头儿穿得体面些!”
    卫虎笑道:“不是听说刘大人病了吗?”
    牢头道:“病是病倒了,只不过今天情形不同,刘大人抱病也得出堂!”
    卫虎哈哈大笑道:“老实告诉你吧,这位内相秦公公是司礼监刘瑾刘公公手下的亲信,所以才点了他的钦差,刘公公在朝中的势力,想必你也听说过的!”
    牢头不敢多说,只得敷衍道:“小的整天窝在这个圈子里,就是本县的事,小的也未必能清楚得知,更别说是京里的事了,不过听人说过,那位刘公公很当势!”
    卫虎大笑道:“岂仅是当势,朝廷里的事他可以做八分的主,朝廷以外的事,他也能做一半的主!”
    牢头道:“这个小的倒不懂了,怎么朝廷的事管得多,反倒是地方的事管得少了?”
    卫虎道:“刘公公当权在朝,所以朝廷的事管得多一点,地方的事因为距离太远,刘公公要知道了才能管,否则只有听由地方自理了!”
    “敢情是这么回事啊!卫头儿的这件事,一定是已经传到了刘公公的耳中,所以刘公公才插手管了!”
    卫虎大笑道:“我要是能搭上刘公公的路子,早就飞黄腾达了,何必还窝在这个穷乡僻野里做个捕快头呢?不过前两年我跟刘公公的一个远亲搭上点关系,受了他一次交情,他还记着,这次我出了事,着人向他通了个信儿,他倒是不忘旧,为我在刘公公那儿说了话。”
    “原来卫头儿还有这么大的后台,难怪县太爷对卫头儿一直很客气了!”
    卫虎笑道:“那都不算什么,这也是凑巧,主要是刘公公对刘天鸣很不满意,他们虽是本家,刘天鸣对刘公公很不给面子,好几件事情都让刘公公下不了台,刘公公也想给他点厉害瞧瞧。借着我这个题目做文章,所以京里的钦差才来得这么快。到了这里后,那位秦公公立刻叫人来看我,商量妥当了,今天过堂后,很可能回来的不是我,而是那位巡按大人了!”
    牢头到此是不敢再多嘴了,反是卫虎兴致勃勃地道:“借着这次扳倒刘天鸣的事情,刘公公对我也一定会另眼相看,所以我这一出堂,倒是大有发展呢!”
    牢头道:“那就恭喜卫头儿了,往后还望卫头儿多多提拔!”
    卫虎把胸膛拍得震天价响,笑着道:“没问题,这一阵子多承你老哥照顾,而且也给了我许多方便,我姓卫的记在心里,一定会对你老哥有所报答的!”
    牢头觉得谈话已经差不多可以到此为止了,于是道:“卫头儿请休息一下,准备上堂,我还得到前面等候着,上面随时都会有吩咐下来,看见我在这儿可不太好!”
    卫虎笑道:“其实也没多大关系,今天之后,这县里仍然是我卫虎的天下,谁还敢怎么样。不过你去候着也好,我恨不得早一脚出去呢,虽说在这里没受委屈,但一向是关人的,现在被人关在这里,究竟不是滋味!”
    牢头道:“卫头儿,这要多请你原谅,我也是上命在身,不得而已!”
    卫虎笑道:“你老哥说哪里话,我也是吃公事饭的,岂有这点道理都不明白的,老哥在我进来后对我的种种,我已经十分感激了,不耽误你了,你先去忙吧!”
    牢头离了死牢,赶到了前面班房里,因为大牢离公堂不远,是为了提审人犯的方便。牢头也很关切公堂上的情形,虽然他两方面似乎都做足了人情,无论是哪一方面得了利,对他都有好处的,只是在私心之中,他仍然是希望卫虎能够伏法的,这也是人心中一种天然的是非之辨。
    大堂上现在已经十分紧张了,刘天鸣已经来了,但是因为病体未愈,暂时在后堂休息着,在必要时再行登堂。
    现在的重点似乎仍是尚方宝剑的真伪之辨,秦一明还没有来,只有他的跟随朱季来晃了一晃又走了,大概是看看情形,确知刘天鸣已经露面了,赶紧去通知秦一明!
    果然没多久差役高喊:“钦差大人秦公公到!”
    像王湘和等一干清高的名士本来是不必搭理的,但因为秦一明究竟是朝廷的钦差,为了表示对朝廷的敬意,大家无可奈何,极勉强地站了起来!
    秦一明穿着官服,神气活现地进来了,他的消息倒颇为灵通,对于堂上这些地方上的名士十分客气,拱拱手道:“各位请坐,咱家对各位仰望已久,只是为了钦命在身,不便前去拜访,等此间事了后,咱家再跟各位好好地相聚一下!”
    他也很识本分,大堂上的主位虽虚,他却在旁位上坐了下去!
    想是知道刘天鸣已经来了,虽然他是为查证尚方宝剑之事而来,如果查得尚方宝剑属伪,就可以飞奏入京,革去刘天鸣的前程而下于狱中,但在事态未明之前,刘天鸣仍然是钦命的巡按御史。
    大堂的主位仍然该是刘天鸣的,而他脸上的表情却像是这主客易势已成了定局,不过他却仍然假惺惺地道:“可以请刘大人来升堂议事了!”
    孙老师在下首站起来道:“刘大人病体未愈,现在后堂休息,然必要时,他会升堂的,现在似乎无此必要!”
    秦一明笑道:“说得是,说得是,刘大人为国操劳,抱疾赴公,在下是十分钦佩的,好在现在只是为辨钦赐宝剑的真伪,有诸位明公在此为证,他来不来都没关系的,只是等到宝剑真伪辨定后,他出头一下就是!”
    这倒是很奇怪,他本来是坚持要刘天鸣出面的,何以一夜之间,态度转变如此之快呢?!秦一明说话的态度倒像是很诚恳,绝无虚假的样子,因此在后堂养息的刘天鸣也感到十分不解地道:“这家伙究竟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变得如此通达人情了!”
    林鼎在旁边侍候着,闻言冷笑一声道:“大人!他想必已经知道大人染病是中了一种病毒,而这种病毒是很容易蔓延给别人的,他怕自己也染上,才乐得做好人了。”
    “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毒是卫虎派人下的,跟卫虎串通一气,卫虎自然会告诉他,怎会不知道呢?”
    刘天鸣怔了一怔后,怒上眉色道:“你们说我是被人下毒所陷,我还一直不太相信,总以为是自己不慎饮食所致,现在看起来,倒是真有此事了!”
    林鼎道:“大人居心仁厚,对许多魑魅伎俩,不愿相信是出于人为,但卑职等却见过多了,知道人心的险恶。”
    刘天鸣恨恨地道:“我非杀此獠不可,这倒不是因为他算计我,而是为了他这种行为。一个县衙的捕头,居然敢唆使手下,加害上宪官员,似此大逆不道之举,若不彰之以法,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
    林鼎道:“大人且稍息怒,据李壮图的侧面了解,似乎盗取尚方宝剑的也是他,通知京里在这上面做文章的也是他,所以连孙老师都大为愤慨,出头来要为地方除此恶吏!”
    刘天鸣闷道:“壮图这一天去忙什么了,怎么一直不见他的人影?”
    林鼎道:“他是为侦查失剑去了,好像已有了结果,他为了怕事机外泄,派人来也没有说清楚,但是请大人宽心,不久之后,必有消息,这一次他为了要落实证据,做得很秘密,务必要使京中的来人无言而退!”
    刘天鸣轻叹道:“宝剑找得回固好,找不回也没关系,反正我已经准备自承过失,请圣上降处,但是我一定要在行前把卫虎绳之以法!”
    林鼎由于事情尚未得到确实消息,不敢多说什么,只有婉言劝慰。
    这时前面大堂上已经由寒暄进入到正题了,只听见孙老师向秦一明道:“内相,今天应该对御赐宝剑的真伪做一番甄定了!”
    秦一明很从容,笑笑道:“是的,咱家昨天回去后,详细地查访了一下,竟然在一家旧货摊上看见了一柄剑,形式与供在上面的这一柄御剑极为相似,只是不知道锋利的程度如何。”
    孙老师道:“御赐宝剑乃在其意义上的珍贵,并不见得就是天下最利之剑!”
    秦一明微笑道:“这个咱家也知道,世上的名剑很多,像龙泉、太阿,等等,但是形状俱载于剑谱,不会跟这一柄御赐的宝剑相同,孙先生以为然否?”
    孙老师只有点头道:“自然,自然!”
    秦一明道:“咱家找来的这把剑,形式却与御剑一般无二,这就颇有推敲之处了!”
    何清忍不住道:“内相应该把那个旧货摊的主人抓住,问问他该剑的由来!”
    秦一明笑道:“这个自然,咱家问过了,他说是一个汉子典卖给他的,一共卖了二十两银子。”
    何清道:“御赐禁物,民间何得私相买卖,内相就该穷究下去。”
    秦一明微笑道:“只有宫中的人以及受赐宝剑的巡按大人才见过那柄剑,剑上又没有刻字,想那普通百姓如何识得?咱家觉得不必再为难生意百姓,只是把那柄剑拿来,跟这柄剑比较一下,便知孰真孰伪了!朱季,把剑拿出来!”
    朱季笑吟吟地打开了随身的布包,取出一柄亮晃晃的宝剑来。
    堂上诸人见了心中都为之一凉,这柄剑虽然没有鞘,可是寒光照眼,锋锐逼人,一望而知是柄绝佳的宝剑!
    朱季到架上去捧下了那柄剑,抽出鞘来,放在他拿来的剑旁边一比,一左一右,谁也看得出,原先那柄在左边的剑虽是形式铸饰都与后一柄相同,但是剑身的宝气却逊了一筹,真伪之分,几乎立辨。
    孙老师没想到秦一明把真的剑找来了,顿感大事不妙,暗自着急。
    朱季分左右手,各执一剑,正准备互相砍击,孙老师忙道:“且慢!”
    秦一明不怀好意地道:“孙先生,又有什么见教?”
    孙老师吃吃地道:“御剑真伪未定,如果毁了真的御剑,这责任非轻!”
    秦一明笑道:“这个无须先生费心,咱家昨天不是已经立下了文书,担负一切的责任了吗?这自然都由咱家负责了!”
    孙老师再无话说,在内室的刘天鸣却也看得清楚,心知宝剑是真的,虽不知秦一明由何处得到,心中明白这一次是叫人抓定了把柄了,暗中已经做了个决定,一言不发,静候事机的发展。倒是林鼎十分紧张,不停地在室中绕来绕去,口中喃喃地,埋怨着李壮图不来通个信息。
    朱季拿着两柄剑,得意地晃了一晃,然后双剑猛地交击,只见一点火星迸散,锵然如龙吟声中,一剑安然无恙,一剑却断下了半截。在公堂上观看的人却一齐变色!
    朱季把两柄剑都放在秦一明的面前。秦一明还装模作样地把那柄断剑拿起来看了一下道:“希望这一柄不会是真的御赐圣剑,否则咱家担的责任就大了!”
    朱季屈了一腿道:“公公!想那御赐尚方宝剑是何等珍贵之物,又岂是民间凡物所能比拟的,这断去的一柄,单独看上去,还能鱼目混珠,但是跟真剑一比,优劣立分。您老人家看这锋口,丝毫未损,这才是肉试断牛马、金试斩铁石、吹毛可断的神奇利器,也只有圣上钦赐之物才得如此!”
    秦一明道:“朱季,你可曾弄清楚了,哪一柄剑才是咱家找来的?”
    朱季道:“自然是这完好的一柄,一直执在小的右手,大家都看得的!”
    秦一明道:“会不会是你忙乱中不小心拿错了,要知道这关系着巡按大人的前程,可不能开玩笑的!”
    朱季道:“公公请放心,小的绝不会弄错了,在未试之前,小的就是怕有错误,特地在咱们的这把剑上,用红线扣了几道,作为记号。另一柄剑一直在刘大人的护卫处保存,小的就是想做记号也没法子。”
    他把剑柄处的红线记号指了出来。秦一明看了一下笑骂道:“你这兔崽子,倒还有点小聪明,把这记号拿给大家看看去!”
    说完又对堂上众人道:“列位明公,请各位都过目一下剑柄的记号,将来如果有人要提出反复辨异,列公都要作证的。”
    朱季把那柄剑捧着,到每人面前转一圈,那几匝红线系得很紧,绝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做到的,因此每个人都无言地看过了。
    孙老师心头更凉了,他觉得这帮家伙实在太厉害了,本来还可以赖赖皮,说是他们在试剑时动了手脚,调过了方向,反正两柄剑的外形相似,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区分,一口咬定是他们弄错了倒也说得过。
    如此一来,连那个赖皮的可能都不存在了,刘天鸣这一阵是败定了,现在只有寄望于他自己出来,做一个交代了。
    因此他黯然地道:“这两柄剑中,总有一柄是真的,这方面敝人也无从辨识,好在巡按大人就在后堂,请他自己辨认一下吧!”
    其实不等他说这句话,刘天鸣也已经吩咐林鼎,着令公役喊出了:“巡按大人升堂——”
    在喊堂声中,刘天鸣身着官服,带着病容,在林鼎扶持下进了大堂。
    大家都站了起来,秦一明居然也客客气气地站了起来。刘天鸣坐下后,摆摆手道:“各位请坐,秦公公请坐!”
    秦一明拱拱手道:“刘大人贵恙如何?”
    刘天鸣道:“多劳公公垂询,现在已经好多了,公公初来之时,下官正值病重,未能面诣,非常抱歉!”
    秦一明笑道:“哪里,哪里,咱家对刘大人力疾从公,十分钦佩,这次是有人告到京里,说刘大人的御赐尚方宝剑遗失,圣上遣咱家来查勘一下!”
    刘天鸣道:“公公奉的是廷谕还是口谕?”
    秦一明道:“圣上因为刘大人自己没有申奏失剑之事,唯恐有人诬告,所以未发廷谕,只下了一道手谕给咱家!”
    刘天鸣道:“那公公只是来查访了?”
    秦一明道:“是的!不过咱家来到之后,却因为贵护卫所提出的御剑真伪莫辨,一时尚未能取决,刚才试剑之后……”
    刘天鸣道:“刚才的经过,下官在后面看得清清楚楚,公公不必再转述了!”
    秦一明笑道:“那好极了,刘大人,咱家虽然想为大人开脱一下,怎奈皇命在身,不敢徇私,再者一切经过,都有列位明公在场共睹,咱家只能照实陈奏,不知道大人对这两把剑的真伪有何高见?”
    刘天鸣毅然道:“这柄剑是真的!”
    堂下一片哄然,刘天鸣这一句话,无疑是承认了自己的失剑之罪了。
    秦一明则故作讶然:“刘大人,这柄剑是咱家从一个旧货贩手中取来的!”
    刘天鸣道:“不管公公从何取来,它确是真剑。”
    秦一明道:“既然大人也认为这一柄剑是真的,那么另一柄断剑……”
    刘天鸣道:“这个问题现下暂且不谈,圣上御赐尚方宝剑是当着大小群臣颁赐的,这一点公公想必是知道的!”
    “那是当然,刘大人蒙此殊荣,京中人谁不在为大人庆幸!”
    刘天鸣道:“下官蒙圣上降恩,赋予重寄,只想由此兴利除弊、照惠百姓,来报答圣上之重寄,从未虑及个人荣利!”
    “是!是!刘大人忠心为国,朝野同钦,有口皆碑,咱家虽在内廷也有耳闻!”
    刘天鸣微微一笑道:“公公说得客气,下官受赐宝剑,公公既然知道,但是公公到现在可曾有圣上追回御剑的旨意?”
    秦一明道:“这个还没有,因为究竟是怎么个情形,尚待咱家回报。”
    刘天鸣道:“那么下官这个巡按御史的身份,此刻还不会成问题吧!”
    秦一明道:“那是自然,但是对这一柄断剑,大人似乎也应该做个交代!”
    刘天鸣道:“钦赐御剑此刻就在堂上,下官为受明令可用此剑的人,这两点只要公公没有疑问就行了,其余的下官自会容后交代!”
    秦一明道:“话是不错,可是咱家……”
    刘天鸣沉下脸道:“林鼎,请过尚方宝剑来,本座要立刻升堂断事,如果再有人说话,就以扰乱公堂的罪名,以尚方宝剑立斩无赦!”
    林鼎应了一声,由朱季手中取过了尚方宝剑,抱在右腕中,肃立在刘天鸣的身边。秦一明想不到他会来上这一手,一时倒不知如何是好。
    刘天鸣却朝下看了一眼道:“提卫虎!”
    堂上立刻一声声地传了下去,声音拖得很长、很远,听了使人有一种汗毛凛凛的感觉。卫虎倒是很快被押了上来,一身新衣,显得很神气的样子。
    可是到了堂上,他一看情形,发现刘天鸣高坐堂上,秦一明愕然地坐在一边,就感到有点不妙,不过他还是有恃无恐地跪下了一条腿道:“卑职……”
    才说了这两个字,刘天鸣将惊堂木一拍喝道:“卫虎,你只是个因罪待决的囚犯,先前所担任的县衙捕头职务,早已革除,在本座面前,何得再称卑职!”
    卫虎看看秦一明。秦一明忙用眼色叫他暂时忍耐一下。卫虎很见亮,将双膝跪下,老老实实地叩了个头,改口道:“犯民卫虎,叩见巡按大人,愿大人公侯万代。”
    刘天鸣笑了一笑道:“卫虎,你不必给本座上什么颂词了,只要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本座给你的处分就行了。”
    卫虎道:“只要是犯民的错,犯民绝对接受,但如若犯民是冤枉的,也望大人做主!”
    刘天鸣道:“这你可以放心,本座行事一向毋枉毋纵,你犯了罪,想赖都赖不掉;你没犯罪,绝不会冤枉你。请县地方呢?”
    何清连忙道:“卑职在此伺候着!”他原是本县书办,说不上话的,但是知县因朱青荷一案,贪赃枉法,被刘天鸣查证属实,革职候参在狱,何清颇为能干,为人也尚方正,所以刘天鸣着令他代署县务,日后也准备保举他真除本缺!
    他对刘天鸣自是十分感激,对卫虎的案子以及刘天鸣的失剑等事,更是十分热心。李壮图在私下开玩笑,已经叫他为公祖大人,连孙老师也戏称他为父台了。
    不过现在是在公堂上,他却规规矩矩,仍是以书办的身份协同审案。刘天鸣道:“把卫虎所犯的各项罪名,以及一干人证的供词,逐条念给他听。”
    何清躬身行过礼后,捧起一大沓的卷宗,打开来一张张、一条条地念下去。
    一条条念完,就把证人、证物以及证词有关事项都提出详细的交代。
    堂上陪审的本地士绅很多,每个人都在听着,越听越心惊。他们起初只以为卫虎是在朱青荷一案中出了岔子,当然也知道一些卫虎平时的不法情事,但都是道听途说,没有确实证据,不能以之为凭的。
    哪知道现在一听,卫虎所犯的恶迹,竟比他们所知的还要多上几十倍,而已全部都有确实的证据,凿然在案。
    堂上的何清才念完,堂下已是一片愤然之声。王湘和代表当地的士绅,起身长揖道:“巡按大人,地方不幸,出此恶吏,乡民百姓,受其鱼肉荼毒,直如水深火热之中。湘和等实在惭愧,竟然听任地方上出此恶獠而未曾闻问……”
    刘天鸣道:“卫虎身为捕头,乃地方执法司吏,知法而犯法,自然易为掩护,诸公若非身受其害者,很难洞悉其奸!”
    王湘和再度长揖道:“巡按大人既然明察秋毫,洞悉其奸,务请贯彻始终,立诛此贼,以孚民望,以安民心,以平民怨,亦以慰那许多为其所陷的屈死冤魂。”
    他这儿才说完,后面跟着起了一片附和之声,都是要求立诛卫虎的。
    卫虎这下子可吓傻了,他着实没想到情势会一下子转为如此的,只有连连叩头道:“钦差大人明鉴,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在平时,卫虎不会做这种笨事的,现在大概是吓糊涂了,才做了一件最笨的事。
    目下,在堂上审判他的是刘天鸣,他却对着秦一明叩头喊冤!
    秦一明顿时感到很不自在,自己不便说什么,只有用眼睛向朱季打了个眼色。
    朱季自然明白,上前一步道:“卫虎,你自己做了这么多的错事,而且证据齐全,还有什么冤枉?难道巡按大人还会故意跟你为难不成?”
    一面说,一面用手指了一下刘天鸣。卫虎这才明白自己的失态。
    秦一明即使有意开脱自己,也只能在暗中着手,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公堂上,表示跟自己有关系的。卫虎到底是做过多年的捕头,人情世故经历得多,应变也快,连忙道:“小人身为捕头,为了缉捕奸宄,维持地方安静,自不免要得罪很多人,这些都是挟嫌诬告。”
    刘天鸣冷笑道:“卫虎,你倒是会狡辩,刚才列举了你的十大罪状,每一条都足当以大辟之刑的,就算有十桩是诬告,只要有一条属实,你就犯了死罪,而且受你陷害的重要人证,多达两百余人,难道这两百多个人全都是诬告的吗?”
    卫虎不敢再说话。刘天鸣道:“别的不说,单以你私设刑具一品衣一案来说,就有干国法。五刑之设,乃朝廷明令所定,你只是一名小隶,居然敢另设苛刑……”
    卫虎叩头道:“大人恕罪,那只是小人为了惩治奸徒,以儆其余……”
    刘天鸣将惊堂木用力一拍喝道:“住口!是何人授权你私设那种苛刑的?”
    卫虎道:“没有人,是小人自己!”
    刘天鸣道:“这就好,你是捕头,想必也知道干越国法、私设刑具犯的是什么罪。”
    卫虎一听就知道要糟,别的可以赖,这一桩罪名却赖不掉,而且从律法上来推定,那是一个死罪。
    强辩也没有用了,他只有暂时认罪,反正等刘天鸣失剑之事揭开,势非去官不可,那时自己还可以再动人情,以求反复。此时如果再逞口舌之利,那是自讨苦吃,一顿板子打下来,还是脱不掉罪名的。
    因此他叩头道:“小人无知……”
    刘天鸣道:“你身为捕头,怎可以无知二字为推托。知法而犯法罪加一等,惩治你这种万恶之徒,若不加明正典刑,难以平天下人之怨,刚才宣布过你的罪状之后,你自己也听见了,有多少人要重惩你!”
    卫虎只有在地下连连碰头道:“大人饶命,小人知罪,小人知罪。”
    刘天鸣道:“你知罪也已经迟了,依你所犯的罪名,罄竹难书,万死不足以谢天下,真该是凌迟碎剐,但本座以天心为本,不忍心要你多受活罪,判你一个斩立决。来人,把卫虎推出去,立刻斩首示众!”
    卫虎先听着还不怎么,听到后来,才知道事情不对,连忙叫道:“刘大人,小人即使犯了大辟之罪,也该等朝廷秋决之期,此时秋天已过,要斩小人也必须等到明年的秋天了!”
    刘天鸣一拍惊堂木道:“卫虎!你是说本座此时斩不得你?”
    卫虎道:“不错!朝中现有钦差大人在此,大人可以问问钦差大人!”
    刘天鸣转头道:“内相可曾听见卫虎说的话了?”
    秦一明到了这个时候,不能不说话了,可是他看看眼前的情形,实在也不好说话,想了一下才道:“刘大人,咱家这个钦差只是为查验尚方宝剑真伪而来,照理不应干预到大人的政务,可是这卫虎的话也不无道理,朝廷定秋为决期,是本着上天好生之德,刘大人勤政爱民,上体天心,这卫虎固然该死,刘大人也不必为了他而坏了大人仁民之声。”
    刘天鸣道:“本来是可以到明秋再杀他的,可是此人恶性重大,而且据说在朝中颇有一些人为其缓颊,如果时间拖得久了,万一被他又使弄什么手法脱了罪,则朝廷威信何在?所以今天非杀他不可!”
    秦一明一听这话有点刺耳,冷冷地道:“刘大人只要担待得起,自无不可!”
    刘天鸣道:“本座虽是钦差巡按,却也没有权力任意杀人,不过圣上御赐尚方宝剑时,倒是赋予了本座先斩后奏之权,既是一般律令不适用于今日,本座可以请下尚方宝剑来,立斩卫虎。林鼎!”
    林鼎抱剑而出道:“卑职在!”
    “把卫虎押赴门口,以尚方宝剑立斩,提人头回报!”
    卫虎一听要糟,再也顾不得了,在大堂上跳了起来就想要挣逃。林鼎哪里容得他脱走,上前一脚踢在他的腿弯上,跟着用剑柄击在他的头顶上,一下子把他敲昏了过去,随即吩咐两边的衙役道:“架出去!”
    两边衙役过来,一人架住一边,拖到大堂外面县衙门外,轰开了围观的百姓,把卫虎压成跪姿,手起剑落,一颗人头立刻身首异处,滚落尘埃。
    县衙外的百姓们立刻哄起一片喝彩之声,跟着爆竹连天价响!
    林鼎捧着人头进堂,跪下道:“启禀大人,犯人一名卫虎斩讫,敬请查验。”
    刘天鸣只随便看了一下道:“交付地方,号令示众十日,并将罪名书明条款,公告示众,以儆其余!”
    林鼎答应后起立,自有衙役等人把人头接了过去。堂外依然欢呼之声不绝。
    刘天鸣问道:“外面是什么事如此喧闹?”
    林鼎道:“回大人,是本县民众,听说斩了卫虎,都夹道欢呼庆贺,还有许多受他陷害的苦主家属,要进来向大人叩谢,是卑职将他们劝退了下去。”
    刘天鸣显得很疲倦,轻叹了一口气道:“血刃加于血肉,本是极为残酷之事,居然有这么多人为之欢呼庆贺,可见此人已经到了国人皆曰可杀的程度了。内相,这件事本座虽然处置得独断一点,但是问心无愧,好在一切情形,内相都是在场目睹的,回京之日,内相据实而言,后果如何,本座一概承担起来。”
    秦一明见已经杀了卫虎,自然大大不是滋味,好在他的目的只是要扳倒刘天鸣,现在已经掌握了刘天鸣失剑的证据,足可把刘天鸣拉下台来,别的事就懒得管了,因此道:“这个,咱家只是对宝剑之事做一交代,其他的不在咱家管的范围之内!”
    王湘和却起立道:“刘大人今天斩了卫虎,大快人心,生员等感激万分,有关卫虎种种劣迹,生员等可以联名上表朝廷,以为大人的声援!”
    刘天鸣谢道:“多谢王老先生,这倒不必了。卫虎为官府司隶,鱼肉乡民,作恶无比,有司未能及早加以惩处,而为其蒙蔽,是牧民者失察之咎,愧对地方父老,好在为恶者终受报应,略可慰告百姓矣!”
    他一拍惊堂木,正式宣布道:“有关卫虎一案之其余各案从犯,改日再行审处,退堂!”
    于是大家都站了起来,准备要退下去了,忽然李壮图进来了,大声道:“大人请等一下,卑职尚有下情容禀。”
    在他的后面,还跟着另一堆人,也是本地有头有脸的士绅生员等,大大小小有十几个人之多!
    林鼎首先抱怨道:“老李,你到哪里去了?怎么这个时候才来?案事已经过堂了!”
    刘天鸣也道:“李壮图,你怎的不懂规矩,我已经宣布退堂了,怎么又来噜苏?”
    李壮图道:“大人容禀,刚才大人是为卫虎一案登堂的,卫虎伏诛,那一案结束了,现在卑职则是为了大人的御赐宝剑遗失之事,来加以说明的。”
    刘天鸣道:“失剑之事,本座已有声明。”
    李壮图道:“有人谎报大人丢失了御赐尚方宝剑,故而才惊动了圣驾,派遣秦公公前来调查此事,卑职已经调查明白,这是卫虎的党羽故意造谣,以图打击大人!”
    秦一明道:“什么!那是造谣?刚才……”
    李壮图道:“秦公公,这是卑职的调查报告,您请先过目再说!”说着拿了一份纸卷,双手递给了秦一明,然后退了下去。
    秦一明将信将疑地展开了纸卷,先是匆匆地看了一遍,已变色道:“这是什么人胡说八道?”
    李壮图道:“这是卑职调查属实,请内相大人把后面的节略详细看一遍。”
    秦一明翻开到了后面,另有一篇密密麻麻的字迹。秦一明这次看了后,才真正地变了神色沉吟不语了。
    李壮图道:“内相,这十一位证人的详细履历以及家世都载明在上,内相也可以知道他们的作证是绝对可信的!”
    秦一明气得哼了一声,但是慢慢地脸上堆下了笑容,向刘天鸣一拱手道:“刘大人,钦赐尚方宝剑遗失之事,只是刁民诬告,咱家已调查清楚,就此回奏,大人为国珍重,咱家也不多作打扰了,告辞!”
    这个转变是谁都没想到的,刘天鸣大感愕然,可是秦一明已经叫着朱季走了。
    一直等他走出了门外,李壮图才屈膝向刘天鸣道:“恭喜大人,满天云雾散清,总算雨过天晴了!”
    刘天鸣道:“壮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壮图道:“宝剑失落后,小的一直认为是卫虎所盗,苦于没有证据,直到京里来人,小的更认定了是他遣人去密告走门路,且幸小的已先有准备,在狱中另辟一室,每次有人与卫虎接头,小的都在一旁暗中监视。
    “昨夜卫虎果然告诉了朱季藏剑的所在,小的早料及此,乃请了这些大人先生们帮忙,密密侦伺,看着朱季去取下了真剑。”
    “他把剑藏在哪里?”
    “在卫虎家中大门的横匾后面!”
    刘天鸣叹了口气:“秦一明又怎么低头的?”
    “小的把他与卫虎勾通的种种情形做了一份详细附录,而且他派人悄悄去取剑的情形都有人目睹,列名作证,如果真要闹开来,他自己也要掉脑袋,故而在附录上,小的要他承认系为诬告,宝剑未失,而真剑也已经回到大人手中,大家就此互相挡过,他还能不同意吗?”



上一章
返回

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