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之纵横四海

第324章 弹劾的事儿怎么办

    打败了四大部落,双方又达成了新的盟约,从此,卜奎就可以跟四大部落和平相处了。
    这一点,对于卜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此以后,人们就可以安心的在这里生活了。
    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对于发展卜奎的经济,也是十分有利的。否则,这里随时可能被草原铁骑踏为平地,谁还敢到这里来做生意?
    所以,这两天,卜奎的各界人士,都处于欢乐之中。
    但是,也有人处于忧愁之中。
    典型的代表,就是钦差大人姜明前。
    忧愁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自己前几天发出的那道弹劾贾珉的奏折。
    如果贾珉这仗打败了,自己弹劾贾珉,即使不立功,至少也没有多大责任。
    但是,现在贾珉打胜了,自己那道弹劾折子,可就是个大问题了。
    贾珉收上来六十多万两的贡赋银,即使留下来一半儿,交到皇上那里,还有三十多万两。从此以后在这里设立府县,又可以安置一大批官员。
    再加上贾珉在流人事务上的改革成就,这样的功劳,放眼当今朝廷,也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
    别人来恭喜贾珉还来不及呢,自己却要弹劾贾珉,这不就是自己找死么?
    将来回去了,必将成为满朝文武大臣的笑话。即便是皇上,至少也是要训斥一番的。
    有了这个不良记录,自己以后的仕途,可谓暗淡无比。
    问题还不仅仅是弹劾的事儿,自己离开卜奎,逃到了马庄,最后躲进草垛里,这件事儿,也是个硬伤。
    光是奏折的事儿,自己还可以推脱是错估了形势。毕竟在那种情况下,看走眼了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贾珉带了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之时,连贾珉家里的那些女眷们都在街头安抚人心之时,自己却跑到马庄躲了起来。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就要启程回帝都。无论怎么说,都是说不过去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贪生怕死,临阵怯战。
    有了前面的弹劾折子,再加上这一条,自己可就是彻底完了。即便是不革职查办,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在同僚面前立足?
    到时候,请乞骸骨,皇上让自己回乡养老,都是格外开恩了。
    唉,当了一辈子官,临老了,怎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呢?
    可是,换做了别人,又会怎么做呢?
    在那种情形下,有谁会认为贾珉能取胜了?
    满朝文武大臣,包括皇上都不认为贾珉能取胜,都叫他安分守己,不要好大喜功,谁来到这里,不都得象我这么做吗?
    “师爷,想出什么办法了么?”
    “世翁,为今之计,也就只好找怀远好好谈谈了。”
    “怎么谈?谈什么?去跟他说,我已经上了折子,弹劾你了?他若是问一句,你为何弹劾我?我怎么说?”
    “此事也确实棘手,但是,如不能取得怀远的谅解,他一怒之下,把我们到马庄的事情捅了出来,可就大祸临头了。即便我们说是到那里巡查的,也是瞒不过人的。”
    “我不是也正愁此事嘛。”
    “所以,如今就只有找怀远认个错,以诚相待,求得他的谅解了。”
    “即便是他谅解了,也是于事无补,折子已经发了出去,追不回来了。”
    “我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只要跟怀远好言相求,事情或许会有转机。怀远为人大度,想必会理解世翁的难处的。”
    “你有何计策?只要是能求得怀远的谅解,叫我做什么,我都是愿意去做的。”
    “大人须得如此这般行事……。”
    王师爷起身,看看外面面没人,回来小声地跟姜明前说出了一个主意。
    姜明前听了,又叹了口气。
    “唉,也只有如此了,但愿此计能够凑效。”
    八月二十六,为了感谢贾珉对自己的热情招待,也为了庆祝卜奎跟四大部落达成新的盟约。钦差大人姜明前私人宴请贾珉和他的随行女眷。
    这次宴请,比较特别。没有在驿馆,也没有在卜奎街里的酒馆举行,而是选在了甩湾子官庄,也就是卜奎的实验农场举行。
    据王师爷说,选在那里,是为了体验卜奎的乡野风情。况且那里距离松花江很近,可以就近打鱼,吃的新鲜些。
    这个理由虽然勉强些,但是,钦差大人请客,人们也懒得去猜测更多。
    虽然没请别人,只是请了珉长官和他的家眷们,人们也感到高兴。毕竟钦差大人请客,也是间接给了他们面子。
    钦差大人请客,是真的私人宴请。
    狍子肉、鹿肉、沙半鸡、野鸡、猴头、蕨菜、大叶芹、大耳毛等山珍,都是自己买来的,在这里加工的。
    只有鱼是杜青山派人带江里现打上来的。
    山珍野味摆了满满一桌,香气袭人。
    姜侍郎在主位上就坐,依次是宝钗、妙玉、平儿、沈冰衣、晴雯。
    征得姜侍郎同意后,贾珉还邀请了实验农场的副厂长塞万特夫妇来参加酒宴。
    实验农场场长杜青山作陪,伺候酒局。
    塞万特夫妇为人和善,作风严谨,做事专注。他们负责的驯鹿繁殖、水貂驯化、烟草扩繁和烟叶烤制项目,进展的速度很快,已经取得了超出贾珉预期的效果。
    把他们请来,既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对于两人的罪名,贾珉其实是比较怀疑的。他曾经跟他们深入地交谈过,了解了两人的定罪以及流放的经过,心里已经判定,两人是冤枉的。
    叫他们来,也是借此认识一下姜侍郎,希望将来在为他们平反时,姜侍郎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因为有了卜奎大捷的话题,所以谈起话来,气氛就很轻松。
    姜侍郎先是大肆夸赞了宝钗等人那天跟玫瑰花在大街上吵架和打架的英勇壮举,然后又委婉地表达了歉意。对于那天宝钗训斥自己的事情,也是夸奖了一番。
    结果把几女夸的有些找不着北了,心道:不过就是当时看不下去了,才出面而已,哪里就有那么多的意义了?
    不过,钦差大人的夸奖,还是让她们很高兴的。晴雯当场就表示,以后若是再遇上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个出手。
    几女如今已经跟着府兵团开始领兵,陈也俊专门派李贵来训练他们,每天虽然辛苦,倒也是咬牙坚持着。
    一顿饭吃了一个半小时,宾主尽欢后才散席。众女对塞万特夫妇很好奇,于是就去跟他们参观聊天。
    贾珉则和姜侍郎走出官庄,来到江边散步。
    此时已是晚秋,天渐渐凉了。远处的田地里,还有农夫们在收割庄稼。呈现出一副田园景象。
    走到江边,见四处无人,姜侍郎突然给贾珉跪下了。
    贾珉大吃一惊,急忙要扶姜侍郎起来。
    “姜大人何故如此?还请起来说话,如此可折煞贾珉了。”
    “老夫做了对不起怀远的事情,心中愧疚,唯有如此,才能心安。”
    “姜大人何出此言?又有哪里对不起下官了,快快请起,有话好好说。”
    说着强行把姜侍郎拽了起来。姜侍郎还要再跪,贾珉只好让他坐下,自己也坐下来。
    姜侍郎这才不跪了,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即便贾珉见惯了风云,听了之后,也感到大为吃惊。
    “唉,姜大人何必如此心急,即便是想弹劾我,何不多等上几日,或者回去的时候,也是来得及的。”
    “实在是惭愧啊。当初只是为了撇清自己,后来又贪生怕死,所以才有眼无珠,错判了形势。终究还是老夫为了一己之私,才铸成如此大错。”
    “唉,算了。此事大人虽然做的心急了些,但是也有情可原。在下发起对四大部落之战,我虽然是心里有数的,但是,外人确实是没人看好的,对此不理解,也属正常。”
    “如今已经铸成大错,还请怀远帮忙给圆了过去,大恩大德,老夫必定铭记在心。”
    “大人要我如何帮你,但凡是能做到的,下官自无不从的。”
    “其实也简单,只要你我联名上奏,陈述此次大捷之时,把那弹劾的折子,说成是你我事先商量好的,也就行了。”
    我跟你事先商量,弹劾我自己。我是不是有病啊?
    “至于理由嘛,则说是我俩演的一出苦肉计,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四大部落的,叫他们以为你就要被革职查办了,所以就生出了轻敌之心,于是你在暗中准备,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唉,就这馊主意,我打他们,还用费那么大劲儿?还弹劾自己,我这是自虐啊?
    “姜大人,我应了这个名儿,倒也没什么。只是此事斧凿痕迹太过明显,怕是糊弄不过明眼人的。”
    贾珉如此说,倒不是想推脱。只是因为这个理由,实在很难令人信服。
    “我也知道此事有些勉强,但此时你我挟卜奎大捷之威,皇上和文武百官高兴还来不及呢,想必不会斤斤计较,来深追细究的。我们打了如此大胜仗,自然是怎么说怎么有理了。”
    仗是我打的,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了?你贪生怕死跑到马庄去躲了,若是我再晚一天获胜,你就溜了。
    唉,算了,何必跟他计较呢,不妨就成全他一次。将来也好相见。有了这个人情,将来有些什么事情找到他时,想来他也会掂量掂量的。
    “姜大人若是觉得此事可行,就依你的主意做了。到时候我联名就是。若是有人问起,下官也就应承下来此事了。”
    “那就谢谢怀远了,如此大恩大德,必定铭记于心。以后但有驱使,定效犬马之劳。”
    “姜大人言重了,我也要感谢大人当初抓我的差,否则,哪里会有此机会,立下如此功劳。”
    “呵呵,怀远,当初我就看你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所以才向李尚书极力举荐你的。现在看来,我当初可谓是慧眼识英雄了。”
    姜侍郎见贾珉答应了自己,心情大好,不经意间,就又露出了虚伪的本性。


上一章
返回

红楼之纵横四海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