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之纵横四海

第600章 茫茫雪原何处寻

    第二天上午到中午,派出去的四组探子,回来了三组。只剩下焦利、刘福山和米天赐这一组没有回来。
    回来的人,说法不一。
    米天宝这一组,什么消息也没打听到。阿拉木的两个手下,一个说志愿军北面三百里,一个说在南边二百里。
    仔细询问他们,原来他们也是道听途说和猜测的,这些消息,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
    现在,也就只有等焦利回来再说了。
    对此,宝钗等人是既期待又担忧。
    此时,焦利、刘福山和米天赐正在距离卧牛岗东北大约二百八十里的蘑菇沟。
    这里名字叫蘑菇沟,其实跟一般山区的山沟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只是因为处于草原上的一片低矮凹陷地带,加上这里盛产蘑菇,故而得名。
    以前米天赐曾经在这里一户人家做过皮匠活,相处的非常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米天赐就带着焦利和刘福山来了。
    那户人家对于米天赐的到来,非常高兴,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焦利给上了两瓶烈酒之后,户主就更加热情了。
    晚上,焦利他们就留在这家住宿,户主趁着晚上,出去挨家打听,终于在一个老人那里,得到了一条线索。
    回来跟焦利说了,焦利又去仔细询问了一下。
    原来老人昨天出去打野兔,曾经遇到一支兵马,有千八百人的样子,穿着和身上携带的武器,正是志愿军的样式。
    在这里的草原上,是不可能有别人是如此装束的,焦利断定,那支队伍就是北海志愿军。
    今天一大早,老人就领着焦利几人到了他遇见那队兵马的地方。
    这几天没有下雪,兵马走过的痕迹还在。焦利仔细地查看了马蹄印,断定这就是北海志愿军留下的。
    北海志愿军的马掌,跟别的马掌不一样,有自己特别的标记,从马蹄印上,就能分辨开来。
    现在,焦利三人就正在顺着这些痕迹向前走,只要近期不下雪,总会找到北海志愿军。
    一直走到下午两点多,终于见到前方一支队伍过来。速度不快,队伍也不甚整齐。
    焦利几人急忙闪到边上的几丛沙棘林里,小心的观察着。
    待到队伍走进了,才发现果然是北海志愿军。
    焦利几人这才出来了,原来这队人马,正是第三旅史柳的部队。
    “焦军需长,你怎么会在这里?”
    史柳自然大吃一惊。
    “谢天谢地,总算是找到你们了。我们来给你们送弹药了。”
    “送弹药?太好了,正好弹药都打光了。如今我们就跟莫古人拼马刀呢。”
    “珉长官在哪里?”
    “应该在土龙梁子,我们准备在那里与莫古人决战。此时已经有不少莫古人赶往那里。弹药在何处?”
    “在卧牛岗,因为不知道你们在何处,只好先在那里等待,出来打探消息。”
    “卧牛岗,很远啊,离土龙梁子足有三百里。至少要三四天才能到,加上你们回去送信儿,怎么也得五六天,就怕赶不上决战。”
    “这里距离土龙梁子还有多远?”
    “也有二百五六十里。”
    “你们怎么会到了这里?”
    “我们团是在敌后骚扰,牵制敌人的兵马,不让他们赶去土龙梁子,今儿个刚刚跟莫古人打了一仗。”
    “你们团?”
    焦利看了看队伍,史柳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没有弹药了,只能跟莫古人拼弓箭和马刀。弓箭都是缴获的,不如咱们以前的好。莫古人也挺有本事,此战我们战损也比较大。虽然获胜了,自己也折损了三百多人,这一仗打得惨啊。目前珉长官那里也没有多少弹药了。”
    “天赐,从卧牛岗到土龙梁子的路,你走过么?”
    “倒是没走过,不过,大致的方向倒是知道。我兄弟天宝走过。”
    “好,史团长,我立刻返回去,回去之后昼夜行军,尽快把弹药送到土龙梁子。”
    “焦军需长,不如我跟你一块儿过去,到那里补充了弹药,再赶往土龙梁子,你们随后再过去。”
    “也好,补充了弹药,你就是一只生力军了,走!我们连夜赶路。”
    史柳留下了三十人,按照原路前进,赶回土龙梁子跟贾珉报信儿,其余人马则跟焦利一起,赶往卧牛岗。
    因为带着辎重车行军慢,史柳决定抛弃车辆,把马卸下来,民夫骑上马,只带着弓箭和必要的粮食,轻装行军,以加快行军速度。
    焦利几人已经出去四天整了,仍然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此时,是继续在卧牛岗等待,还是启程,就成了这里争论的焦点。
    宝钗这边认为,应该继续等待。
    长安和曲参将认为,应该启程,一边走一边寻找贾珉他们。
    他们的理由有两点,一是这么长时间没回来,焦利几人可能遇难了,也许在这里永远也等不到他们回来。
    二是时间已经这么长了,贾珉的处境可能越来越艰难。等到将来打听到消息时,可能就晚了。
    妙玉的观点是,现在根本就没有目标,若是盲目地走,很可能离贾珉他们越来越远,背道而驰。
    双方的理由都很充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无奈,就达成妥协。如果焦利今天晚上不会来,明天就启程前往红山。到那里再四处打听。
    卧牛岗则留下几个人,等待焦利回来,若是焦利三天以后再不回来,就当他已经死了,不再管他。
    很快,一夜又过去了,焦利还没有什么动静。
    早晨吃过饭,就下令拔营起寨,准备赶往红山。
    “薛姑娘,已经准备完毕,可以走了。”
    不用刘成说,宝钗也早就看见队伍准备好了。长安那边的兵马,已经开始出发了。
    “薛姑娘,东北有一队兵马过来了。”
    “来者何人?”
    “还没看清,那里正有人在观察。”
    “再探,速速回报。”
    “是!”
    “我们暂时走不了了,准备战斗吧。”
    长安那边也得到了探报,停止开拔,准备迎敌。
    这边刚拉开了阵势,就有几骑飞奔而来。
    “焦军需长回来了,找到志愿军了,是我们的兵马,史团长来了。”
    离老远,探子就高声喊着,声音都变了调,极为亢奋。
    宝钗、妙玉、刘成等人听了,几乎不敢相信,直到几人到了跟前,看清了本人,这才相信。
    一瞬间,这些人就热泪盈眶。
    此时相见,自然格外亲热。不过,也来不及说更多,就急忙交换情况。
    长安和曲参将过来,于是众人就在一起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
    自从焦利跟史柳汇合后,这一天两夜根本就没扎营休息,只是在走得疲惫之时,暂停一会儿,给战马喂些草料,歇歇脚力,人也趁机休息一下,啃个冷馒头,然后就一直行军。
    在跟焦利会和前,他们就已经两天一夜没有睡觉,又跟莫古人打了一场恶战。此时无论人马,都已经疲乏至极。
    所以史柳部就留在卧牛岗,留下了弹药,在这里休息一天再走。
    长安率领本部人马,即刻开拔,尽快赶往土龙梁子,增援贾珉。
    宝钗则跟原来一样,押送弹药等辎重车辆,昼夜行军,尽快赶往土龙梁子。
    漫长而艰难的一夜,终于过去了,天亮了。
    茫茫的雪原上,一列队伍在艰难地跋涉。从远处看去,就像一条河流,在缓缓地流动着。
    这就是宝钗的辎重队。
    这些人,从昨天早晨出发,已经走了一天一夜。除了中间停下两回喂马吃饭,各停留了一个半小时外,就一直在行军。
    由于长安的队伍在前面,已经把路面踩开了,所以车辆走起来,多少省了些力气。
    长安的队伍是轻装前进,把车辆和一些辎重留了下来,跟着宝钗的车队走。所以长安他们现在已经把辎重队甩开了。
    虽然有马,虽然他们都穿着从北海带来的棉衣、棉鞋、棉帽,但是,在寒冬腊月的夜晚,仍然冻得厉害。
    到了后半夜,有马也不能骑了,只好牵着马不行,活动着身子,才堪堪抵挡住严寒。
    焦利从前面回来了。
    “薛姑娘,前面有条河,可以在这里歇息了。”
    “好,就在这里歇息两个小时。”
    队伍停下来,焦利带人去凿冰取水,刘成则带人去砍沙棘树。
    这里的草原上,几乎没有其他树木,只有这种沙棘林几乎随处可见。
    沙棘树都是湿的,下面用了炭火,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火引燃。
    五大堆沙棘树点着后,人们围着火堆,开始烤火取暖。
    由于火堆很大,已经难以靠近,所以就只好等火烧的没多少的时候,才凑近火堆,开始烤馒头。
    馒头一人两个,一个烤着吃了,一个烤软了,藏在身上,待到中午的时候再吃。
    这一路上也不能埋锅造饭,菜自然是免了。至于茶和热水,更加不用想了。渴得受不了,顺手抓一把雪吞了,就当喝水了。
    “焦利,肉干还有多少?”
    宝钗一边啃着莺儿刚给她烤的馒头,一边问道。
    “倒是还有一些,原本是给珉长官他们准备的。”
    “拿出一些来,给大伙儿分了,走道也好有些力气。连民夫也给到。至于珉长官那里,他们打仗,战马什么的,损伤总会有的。”
    “好,吃点儿肉,也好有点儿咸淡儿。”
    “还是我去吧,焦军需长多歇息一下。”
    刘成起身走了。
    “焦利辛苦了。”
    “薛姑娘客气了,昨儿个在路上的时候,在车上睡了些时候,也就行了。倒是姑娘们从未吃过这样的苦。”
    “是啊,倒是挺苦的,不过,这是咱们自己家的事儿,那么多士兵都能任劳任怨的跟着咱们,咱们自己家人还能说些什么呢。再苦再累也得挺着。”
    “打完这一仗就好了。莫古人一败,天下大势就定下来了。”
    说话间,后面一阵喧闹,原来是史柳率人赶上来。
    见了面寒暄几句,史柳也不停留,队伍就超过了辎重队,向前奔去。
    歇息时间到,宝钗的队伍也启程,继续艰难的行军。


上一章
返回

红楼之纵横四海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