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今商王

第九十八章染布坊

    整个朱朝纺织最发达的地方是江浙,只是这个时代的染布业都是珍藏工艺,根本就没法流传。
    叶无尽打算是亲自操刀染布,这种手艺在现代世界根本就不算秘密,连染色的处方他上网都能轻易地弄到了几份。他也不打算染得惊天地泣鬼神,只需要比这西南省持平即可。
    这段时间,寨里像是过节一般。
    胡巴绝对是打猎的顶级好手,这弄野猪跟打兔子似的,隔三差五就能弄来一只。而山羊、野鸡和兔子几乎是天天有。当然,他其实不是一个人在狩猎,好几次都遇到他的帮手,而且经常换面庞。
    从老族长那里得知,叶无尽接触的应该是一支逃进大山的村民,人数说不定有好几十号人。这里背靠着大山,附近一些不堪税负的村民逃往大山深处,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叶无尽不管胡巴是几个人在帮他们弄猎物,反而大家只是一个交易,互惠互利。胡巴从他这里获得生活物资,而他得到猎物分给寨里的人吃,仅此而已。
    天天从山中带回猎物,这帮工人也是吃得大呼过瘾,老族长说这日子简直就在造孽,在他看来日子过成这样就是造孽。每次弄到野猪,都会叫上寨里的所有人,从镇上拉回酒,大家再度欢天喜地地吃喝起来。
    仅是小半个月,一座简易的染布坊就耸立在晒谷场旁边。
    既然是要染布,自然是需要布料,经过二婶等人的赶工,终于是赶出了两匹素绸。这两匹素绸看似不多,但已经算是难得的了,可不能跟现代的工艺相比。
    从蚕茧到素绸,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首先是煮茧,这让蚕茧的丝胶膨胀,然后方便抽丝;其次是抽丝,一颗蚕茧的丝长能达到一千米;然后是脱胶,需要再用辅料去煮,去掉胶质;最后晒干才开始纺织。
    而纺织才是最耗时的流程,制造一匹素织丝绸至少需要两个熟练工人,工作五天。
    在五月初的这一天,叶无尽要染布了。
    他事先找来了紫甘蓝,挤压成黑紫色色汁液,把纸放进去,后晒干。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这就是ph试纸的原理。
    丝绸的染色工艺最重要的是酸碱性的掌握,然后是温度的控制,只有将这两项控制得好了,再加上染布的技巧,并不需要太过于复杂的东西,色牢度就能达到2-3级。
    在温度问题上,作为现代人的优势就呈现出来了。像是染布在某个时间段控制是50摄氏度,这在古代根本就没有这么深的温度概念,师徒间这个问题甚至都不能说得清楚,毕竟每个人对50摄氏度的体验是不同了。
    叶无尽则完全不同了,50度跟51度的水温,他都可以慢慢地在现实中用温度计去进行体验和区分,这大大地降低了温度的误差。
    当然,除了酸碱性和温度外,则是要一点染色的方法。
    若是采用两种不同的染料的时候,会显出第三种颜色来,这时就要注意了。由于颜色的遮盖作用以及染料、媒染剂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不同染料套染也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淮南子说山训》曾经记载:“染者先青而后黑则可,先黑而后青则不可。”,而又有古书记载:“青黄为绿,今以藤黄合靛青即为苦绿”,这就是运用到了三色原理。
    以青黄为绿为例,这其实是很复杂的,采用不同的染料,则会得到不同的绿色。而染色的先后很是重要,如黄檗中所含小檗碱是碱性染料,如果和其他染料相混,就要产生沉淀而失去染色效果;如果先用黄檗染,那其他染料也无法再染。
    叶无尽按着从网上学来的知识,在确定染布池没问题之后,就让人将素绸放进染池中,开始掌握酸碱性和温度。在寨里一共挑选了五个人,而他成为了五人的工头,不断指挥大家控制架柴添火,添加染料,搅拌布料。
    从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几个人的人生追求来了,阿牛跟二工人听着指挥埋头干活,而阿武在空闲时会稍微注意了一下流程,叶二虎则是有不懂就笑呵呵地向请教叶无尽,一张二皮子脸。
    没过多会,那架起的竹架子就挂起了两条长长的布匹,在太阳底下晒着,大家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对于叶无尽能否成功染布,寨里的人是复杂的。一方面叶无尽考取了童生,无疑是整个寨子最聪明的人。但另一方面,青叶镇的大青叶虽然是染料的原材料,但整个青水县都没有人能弄明白染布这种高深的学问。
    陈村,陈府。
    赵管家刚收完蚕茧回来,又是小小地捞了一笔,脸色显得红润。这在陈府他是个家奴,但出到外面他就是爷,这蚕茧没有人跟陈府竞争,他几乎是想多少收就多少收。
    哪怕是将附近的村民都得罪光了,那又如何,还不是要老老实实地贱卖给他。
    至于陈府这边,根本不会过问这种事,他只要稳定地将蚕茧运回来,而且收取的价格又不高,不可能有人查他做账的事情。除非突然收不上蚕茧了,这种事才有可能会暴露,但他怎么可能收不上蚕茧呢?
    “赵管家,你回来了!”
    一个家丁正在扫地的家丁看着他进来,当即恭敬地向他打招呼。
    赵管家轻轻地点了点头,站在那里打量了一下前院的布局,突然指着旁边的一个盆栽让人来移走。这老爷马上就要回来了,而他是信道教的,这桂花的香气过于浓郁,会犯忌讳。
    “谁敢动我的桂花?”外面传来了一个傲慢的女声,一个丫环掺着一名贵妇走了进来,俏脸微寒。
    赵管家回头看到是三少奶奶,急忙躬身跟她打招呼。这三少奶奶本是一位省城的千金大小姐,由于有了身孕,所有送回老宅这边待产,但是性子极为傲慢。
    “赵管家,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三奶奶的桂花放在这怎么了,我院子有个老鼠洞,叫你多少回了,还不去熏一熏?”从里面又走出一名身穿绫罗绸锻的妇人,眉间有一颗黄豆大的痣。
    赵管家迎着大少奶奶凌厉的眼色,当即连忙称是,这陈府的暗斗远比外人想象的还要凶险。
    三少奶奶却是没有半点察觉,得意地指着丫环手上的两匹丝绸说道:“姐姐你看看,这丝绸可好?”
    “还真是不错,色彩纯正,光泽度很高!”大少奶奶摸了一下,当即也是点头称赞。
    三少奶奶听到这话显得更开心了,得意地说道:“这丝绸我也是极为满意,打算给娃儿做衣服,你觉得怎么样?”
    “自然是好,小婴儿皮肉嫩,当是要用丝绸!”大少奶奶点头回应,二人如同姐妹般要往屋里走,结果赵管家急忙追问了一句:“三少奶奶,这……这丝绸是哪来的?”
    “还能哪来,自然是买来的,难道还是强抢的不成!”三少奶奶拉起脸,不过似乎觉得到了什么,喃喃地道:“说来也奇怪,在村口竟然有人拿这么好的丝绸出来卖,我在省城的布匹店也是很难遇到!”
    “是……是谁卖给你的?”赵管家打起了结巴,脑子不再敢往深处去想。
    自从上次给叶无尽又摆了一道之后,他一直关注着龙虎寨的动静,知道那小子异想天开般想要开染布坊染布,他这些天可是一直等着看那边的笑话呢!
    “这我哪里知道!”三少奶奶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倒是她旁边的丫环知道些情况,当即回应道:“我认识那人,是龙虎寨的?”
    龙虎寨?
    赵管家愣在当场,嘴唇微微地哆嗦,一股莫名的恐怕涌上心头。若真是那人染出了布,而那座染坊真的建了起来,那一切将不堪设想,他极可能会遇到一场大麻烦。
    龙虎寨,旧竹楼。
    一个书生站在书桌前,双肩平立,眼睛静静地盯着桌面上的白纸,突然捻袖挥毫,落笔入纸如刀锋入骨,手腕微动,纸上则出现饱满的一横。这一横粗墨如若成铁杵,钉在那张白纸上,桌面承受更重的重量。
    随着这重若千斤的一笔,他的笔势接连挥出,如同一幅自然之境行于纸上。
    这些天来,叶无尽在龙虎寨除了忙染布坊的事之外,可没少花时间在书法上。得到了《沈山诗帖》,他简直是如获至宝,几乎天天都要进行临摹一番。
    “哎!还是不行!”
    只是写到一半,他再度连连摇头。哪怕那诗帖具体到每一个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之中,只是在挥笔间,总是无法达到那一种风韵,缺失那股充满着自然的生气。
    “无尽哥,我爷爷叫你过去。”就在他将纸张揉成一团准备丢掉的时候,一个瘦小的小女孩站在门外,朝着里面探头张望,那是一双充满着好奇的大眼睛。
    叶无尽原本还有些沮丧,看着小丫出现,笑着说道:“小丫,进来我给你糖!”
    “你骗人!阿牛和阿武今天没有到镇上,你没有糖!”小丫脆脆地回答,显得很是聪慧。
    “那我给你讲故事好了,你不是很喜欢听我讲故事吗?”叶无尽笑着从里面走出来,打量着这个原本家里来客会躲到门后面的小丫头,这些天倒神奇地敢在寨里到处跑了,连老族长都觉得这个转变有些不可思议。
    小丫仰着脸,期待地望着他:“讲丑小鸭!”
    “今天不讲这个了,来,我给你讲讲聊斋!”叶无尽将她抱起,笑得如同一只大灰狼。
    今天又是一个欢声笑语的日子,倒不全是叶无尽又杀猪宴请全寨人,还是因为叶无尽能够将布染好,而且那两匹丝绸送到陈村的村口就顺利卖掉了。
    阿武描绘着下午到陈村卖丝绸的情景,大家边是吃着肉,听得津津有味。先前对染布坊的忧虑,在这一刻都是一扫而空,同时真心为着龙虎寨能出这么一个能人而高兴。
    叶无尽本来不想喝酒的,但是一个接着一个要敬他,而且都是带着一种崇拜的眼神。不管相识的不相识的,这时都格外的热情,年轻人都直接称他为尽哥。
    对龙虎寨很多人而言,叶无尽考取童生,有些意外和遥远。但是叶无尽将布染好,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本领,而且能将本领换成了钱,还能经常请大家吃肉,那更是了不起。
    老族长今天似乎格外的高兴,喝得酩酊大醉,最终给大家抬了回去。其实这阵子以来,他一直在忧心着税费提升的事情,如今他终于能将压在心头的大石微微放下了。


上一章
返回

古今商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