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今商王

第二百一十一章生财之道

    精裱的宣纸上,题目的字是馆阁体,字体如同印制般映入眼帘。
    “生财之道!”
    若是一个人穷疯了,还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嘉靖竟然在殿试直接询问如何弄钱。不过这也反映了如今国家财政的窘迫,国库肯定是没有钱了,嘉靖帝现在的日子不滋润了。
    从嘉靖十年开始,嘉靖帝就变了,为了表示对玄修的虔诚程度,不借动用国库修建各种道家建筑。只是修这些殿堂、庙宇、祭坛,都要花钱,国家的财政收入根本跟不上这种花费速度。
    现在不少官员的俸禄不仅拖欠着,有些地方还将税赋征收到了嘉靖四十五年。而去年秦西省的干旱,今年年初的雪灾,东南的抗倭,福建的平定……这些通通得得花钱。
    倒不知这位皇帝是为没钱安置流民着急,还是为了没钱修道家建筑而犯愁,或许是两者皆有。
    不管如此,从这题目可以看出,嘉靖帝现在很需要钱。
    但针对这个问题,其实《礼记大学》中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话的意思是:国家增加物质财富有一个基本准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增加得快,耗用得慢,这样国家的资财就会经常富足。主体意思就是讲述开源节流,多挣钱少花钱。
    正统的答卷之法,无疑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要么就重点大谈如何开源,要么就侧重讲怎么去节流,然后洋洋洒洒就是一篇锦绣文章,这次殿试就算过关了。
    叶无尽的脑海闪过一篇文章,但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吃着桌面上放的早点。这毕竟是殿试,这吃的并不需要他操劳,而他也第一次享用了宫廷的美食。
    当吃过早点,正准备下笔,突然间微微一动。
    一个鸿胪寺官员在经过严格身边时,挠了挠额头,这本是很正常的举动,但叶无尽却看到严格的宣纸上多了一段小草根。很显然,这是有人在给严格的一种提示。
    草根?
    叶无尽微微微着眉头,再扭头望东边的严世藩。他正坐在桌前,左手端着茶船,右手捏茶壶拨动茶汤,喝茶时用茶盖遮住鼻嘴,轻吹细吮着茶水,动作显得很是优雅。
    原来如此!
    叶无尽很快就看出了玄机,那放下的茶没有重新盖上,这结合刚刚丢下的草根,显然是指要侧重“开源”。这儒学其实偏重的是帝王节流,所谓的“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不过如今不是讲大道理辩论的时候,关键这题来自于嘉靖帝。若是普普通通蒙混过关,那倒没有问题,但想获得状元之位,恐怕要按着嘉靖的意图去作策。
    很显然,嘉靖并不喜欢玩节俭那一套,他想要在开源上提些建议的人。
    虽然长得帅,但我还是太年轻了!
    当叶无尽将事情理清之后,暗暗地拍了拍英俊的额头。
    只是这么一来,却是让他感到犯难了,问题就变得比较棘手。
    用那些儒学的方法,什么减税,大力发展经济,君自富于上,这肯定不能让嘉靖帝感到满意。嘉靖要是真吃那一套,不然早就听那些大臣的了,根本不会在这个殿试中出这么一道题。
    从整个王朝来看,目前土地生产是最大的财富积累方式,这是由农耕社会所决定的。
    要想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加更多的国家税收,那就需要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一方面改进农具,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开拓出更多的田地,增加更多的产出。
    只是历史早有记载,这已经不是王朝初期地广人稀、人人有田产的时代。由于官僚阶层的强大,大量的田产已经流向了官僚阶层,他们掌握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普通百姓却很窘迫,甚至到了无田可种的地步。
    土地的生产效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在不断地下降,这才是目前王朝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这些官僚阶层将土地还给贫民。土地得到合理的分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再加上适当的水利建设,那整个社会的财富会得到提升,国家的财政自然就会得到增长。
    但叶无尽清楚地知道,这条建议不能提,不然会死得很惨。
    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
    在建国之初,太祖将天下的0.89亿亩田产归为国有,用于养军队,这些田产称之为“军屯”,全部交由军户耕种。这0.89亿亩的价值就暂时不提了,哪怕以下等田3两换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若一年收取2.5斗田租,一年就可以收取2255万石米,相当于一千多万两白银。
    但是这项国有资产,已经慢慢被强大的官僚阶层侵占和瓜分,而很多军户变成了流民。
    刘瑾发现了这一个问题,意识到这是他留名青史的好机会。当即奏请正德皇帝——整理军屯,他告诉正德皇帝朱厚照,整理军屯可以增加国家收入、可以改善军队给养、可以减少流民、可以保帝国的长治久安……。
    正德皇帝龙颜大悦,当即欣喜地准奏,让他放手去干。
    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在幻想着建功立业时,一场浩劫已然朝他迎面而来。
    官僚阶层可以容纳一个贪得无厌的权监,可以容纳一个祸国殃民的党首,但却容下去一个要做实事的良臣。
    正德五年八月十六日,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跟刘瑾同为宫内“八虎”的太监张勇,突然在宫廷御宴后向正德皇帝呈上了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的奏折,状告刘瑾谋反。
    谋反,这个事任哪位皇帝都不会轻视!
    次日,京城六部九卿、全国十三布政司同时上书,一致弹劾千古罪人刘瑾。给刘瑾足足罗列了十九条罪名,内容倒不全是杜撰,毕竟刘瑾确实干了不少的坏事。
    只是谋反,还真有街商榷。
    正德其实还是挺相信刘谨的,但为了查证刘瑾的罪行,还是将刘谨的家抄了。而在第二次抄家时,终于在一个房间里找到了证据——上千幅铠甲和一把带匕首的扇子。
    最终,经正德皇帝裁定,刘瑾谋反罪名成立,凌迟处死,并籍没全部家产。
    权倾朝野的刘瑾都是如此的下场,若是让那些人知道他有这个改革的心思,这个状元就算拿到了,而他的官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虽然这个办法相当好,但却不能提,哪怕长得比刘瑾帅上一百倍。
    另外,征收工商税也不需要再提!
    尽管这时代已经出现了资本萌芽,工商业发展得不错,而工商税却不到总额的1%,但这个提议早被文官阶层所反对。理由是有违重农抑商的祖制,说对商人征税会提高他们的地位云云。
    只是依叶无尽看来,这是因为征收工商税会动了官僚阶层的蛋糕。首辅严蒿在全国经营当店,而次辅徐阶从事纺织,如今的官商早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谁都不愿意到手的蛋糕要分一块出去。
    “臣闻治天下者,莫不以民为先,……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若此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朝廷兵饷……”
    叶无尽没有提议征税,也不想在工商税上做文章,而是直接提议国家进行对外贸易。他希望皇帝能够带领这些官僚阶层,从掠夺国内,转而掠夺海外。
    如今的王朝拥有绝对的贸易优势,艺术品领域有陶瓷,纺织业有高档的丝绸和棉布,高档饮料有茶叶……这些其实都可以换来银两,拥有这么强大的产品技术优势,完全可以由这方面来创造财富。
    唐朝为什么要空前强盛,这跟自由的经济环境和对外贸易有关,特别是开设的市舶司,让到封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中心。
    洋洋洒洒地在纸间挥洒,几乎没有停顿。
    他发现这朱朝的条件确实是好,这贫穷完全是自找的,拥有这么多的先进技术,结果却搞个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最终导致成了周围国家中的肥羊,连不远万里的小日本都要来咬一口。
    有时叶无尽都在想,若由他来主政这个国家,他肯定要将日本的公主打包买回来做女仆。
    虽然在胡思乱想,但他写得极是认真,悬腕弄笔,笔尖在洁净的白纸上飞舞,将他那颇有个性的书法展露出来。整篇文章很快呈现,可堪称是完美。
    这殿试跟以往不同,试卷会直接呈现主考官,所以书法占了很大的印象分。
    大殿中的书生都在奋笔疾书,将他们节俭良策,治国之道和爱国之心,通过一篇锦绣文章写在了试卷上。或许是题出得不难,很多人脸上都流露着淡淡的微笑,对文章显得颇是满意。
    特别大家都知道如今国家财政窘迫,皆由皇帝的修玄所造成的。如今若是劝阻皇帝“回心转意”,不仅解决了帝国的问题,还可以赢得一个好名声。
    很快,午时已到!
    严格的答卷几乎是最后完成的,但他却是颇是得意的模样,望向叶无尽的眼神带着几分不屑。大概是看着叶无尽早早完成试卷,所以误以为他是选用了中规中矩的解题方法。
    状元是我严格的了!
    严格在交卷的时候,嘴角微微翘起,显得是自信满满。
    当日黄昏,红霞满天,西苑的宫门徐徐打开。
    一群书生从里面走出,虽然脸上有倦容,但显得异常兴奋。寒窗书剑十年苦,终到蟾宫折桂时,三天后便见分晓,而他们的科举之路如今已经功德圆满。
    不管最终的榜单排名如何,他们必然会在榜上,而他们将以进士的身份迈入官场中。


上一章
返回

古今商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