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民国大文豪

第81章 文坛琐事

    林子轩回来后就从平禁亚那里了解到了情况,连那位污蔑他抄袭《桃花扇》的人也查清楚了,是鸳鸯蝴蝶派中一位老资格的作家。
    即便此人用了笔名,可那文笔和嘲讽的风格大抵相同。
    平禁亚又出身鸳鸯蝴蝶派,在圈子里一打听就知道了,所以说,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林子轩颇为感慨。
    他知道这些攻击他的人无非是心生嫉妒,不愿意看到新人出头,来和他们抢饭碗。
    这和当初《寻秦记》的遭遇何其相似。
    然而,此时的林子轩已经不是刚回国的时候了,他手里有自己的报纸和杂志,有自己的喉舌,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只要把《乱世佳人》刊载到报纸上,读者自己就能分辨出和《桃花扇》的区别。
    谣言不攻自破。
    原本林子轩还担心国内的读者看不惯外国小说,可经过国内报纸的炒作,读者对《乱世佳人》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阅读的基础。
    他还把在邮轮上写的《笑傲江湖》和《寻秦记》的稿子交给了平禁亚。
    平禁亚摩拳擦掌,终于可以大干一番了。
    在林子轩离开的这三个多月里,万象书局旗下的报纸和杂志销量都很低迷。
    好在他费尽心力的拉来了一名叫做张痕水的小说家,写了几篇颇为出彩的言情小说,才勉强支撑下来。
    这还是当初林子轩给他的一张纸。
    上面写着不少名字,有真名有笔名,让他四处找找,把这些作者挖到万象书局来。
    平禁亚很是怀疑,这些名字在文坛上没什么名望,有些根本就没听说过,有些刚刚开始写作,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潜力。
    不过大老板吩咐了,他也只好照做。
    张痕水是鸳鸯蝴蝶派圈子里的作家,只是名气不大,写过《青衫泪》和《南国相思谱》等小说,以描写痴爱缠绵为主要内容。
    他刚入文坛的时候有件趣事。
    当时张痕水十九岁,在苏州蒙藏垦牧学校上学,他试着写了两篇短篇小说投寄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编辑部。
    《小说月报》可是非常著名的文学杂志,在上面发表文章的都是文坛名家,张痕水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投稿。
    没想到的是《小说月报》的编辑恽帖樵先生给他写了回信,信上说:稿子很好,意思尤可钦佩,容缓选载。
    这让张痕水很高兴,认为自己有写作才华,从而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然而有意思的是,他等啊等,一直等了好几年,他的那两篇小说都没有在《小说月报》上刊载。
    1919年,张痕水在芜湖的《皖江报》任总编辑,除了编辑和新闻写作工作以外,他同时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初步展露了他的才华。
    他后来前往北平发展。
    他一家16口人,自从其父去世后,就全靠他一支笔维持生计,芜湖虽好,毕竟还是养家更重要。
    他本来抱着半工半读的想法,不过到北京后,迫于生计,他一头扎进新闻界,再也没有余暇想着读书了。
    平禁亚给张痕水写了几封言辞恳切的信件,又开出了千字五元的高价,这相当于文坛名家的稿酬了。
    对此时为生计奔波的张痕水而言,没有拒绝的理由,这是雪中送炭的事情。
    林子轩听到此事,夸奖了平禁亚一番。
    张痕水可是一颗摇钱树,想想《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只要和他维系好关系,不发生金钱上的纠纷,就不怕此人另投别家。
    在文坛上讲究知遇之恩或者提携之恩。
    如果有作者在一家杂志发表作品出名了,那这家杂志对这位作者就有知遇之恩,两者的关系一般不会闹僵。
    作者有新作品会首先考虑这家杂志,而杂志也会对这位作者的作品进行优待。
    比如,郭沫偌刚入文坛的时候就得到了《学灯》主编宗百华的提携,所以郭沫偌的文章大多都是在《学灯》上发表。
    如果一名新作者刚出名就和原来的杂志闹翻,那名声在业内就坏掉了。
    在二十年代的文坛,名声是很重要的。
    林子轩还把《白马啸西风》的稿子送给严独贺,并承诺之后还会写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在《快活林》上刊载。
    他是打算把《天龙八部》写出来了。
    原因无他,就是为了报答严独贺的知遇之恩。
    在《老人与海》的事情上,《新闻报》为什么力挺林子轩,还不是因为严独贺的关系,而《射雕英雄传》也是因为严独贺才能在《新闻报》上刊载。
    在文坛上,这就是知遇之恩。
    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做事先做人。
    林子轩要还这份人情,这份人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以他的名义在《快活林》上发稿子是最好的方式,也会成为文坛上的一桩佳话。
    因为《笑傲江湖》断更事件,上海文坛都知道了他就是《射雕英雄传》的作者。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他又有了一个武侠小说大师的头衔,可以说在通俗小说的领域具有了权威性。
    除此之外,林子轩还要安排明星电影公司的事务。
    《津门大侠霍元甲》这部电影已经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电影公司开业几个月还没有电影制作出来,这可不是好现象。
    他还要准备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道格拉斯希拉不能一直呆在中国。
    一方面道格拉斯自己不愿意,另一方面这家伙的薪水太贵了。
    按照签署的合同,道格拉斯一天的薪水是八美元,一个月是240美元,折合大洋408块钱,比郑证秋的薪酬高出了180块。
    谁让人家懂得技术呢。
    林子轩要赶快拍摄一部有声片,让明星电影公司的职员在实践中学会使用有声电影机,学会录音技术,如此就能把这家伙赶回美国了。
    不过在剧本的选择上他有些犹豫。
    把《日出》改编成电影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把殷明竹拉过来就行了,可殷明竹还在拍摄但杜予的《海誓》,而且《日出》是个大悲剧,可能会影响到票房。
    他还有另外一个想法,既然是第一部有声电影,不如拍摄一部经典影片。
    林子轩想起在后世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经典的电视剧,几乎每个暑假都会重播,不由得怦然心动,这可是老少皆宜的一部电视剧啊。
    他可以选择电视剧的一部分来拍摄,比如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上一章
返回

民国大文豪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