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夫君他人傻银子多

夫君他人傻银子多 第4节

    南隐寺香火旺盛,台县的百姓大都去那里敬香拜佛,又逢端午节日,张氏没有不允的道理。
    曹氏听闻自然也不会错过,便带着儿女和明蓁一家同行。姚老爷子和张氏年事已高,这么热的天也就不跟着出门了。
    姚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门也没有那些丫鬟婆子跟随伺候,大家不过是回房换身衣服,很快就又都聚在大门前。
    明蓁走出院门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不自觉地都落到了她身上。
    今日明蓁的打扮并不过于隆重,娇颜未施粉黛,着一件浅粉绣莲纹锻衫,艾绿色的罗裙。乌发挽起,只簪了一支玉簪,耳间一对小巧的玉坠,浑身上下没有多余的饰物。
    微风拂过,衣裙飘动、楚楚动人。纵然是日日相处的亲人,众人也难免看呆了一瞬。
    恰在此时,明珠也梳妆打扮好赶了过来,曹氏见到自己女儿立刻回了神。
    “珠珠,快一点,咱们该走了。”
    话音落下,曹氏看清楚明珠的装扮就皱起了眉头。
    “珠珠,你怎么回房换了衣衫,姑娘家穿得鲜亮些才好看呢!”
    一旁的刘巧娘也在偷偷打量着两个小姑子,她知道明珠平时惯爱和明蓁比较,事事总想着压过明蓁,穿衣打扮上也是一直喜欢比明蓁更艳丽。
    可是今日明珠不仅和明蓁一样穿着同色的粉色衣裙,甚至就连发饰也同样简单。
    明珠难得没有把她的首饰都戴在头上,只和明蓁一样在发间两侧簪了两朵小巧的珠花,头顶插着一支银钗。
    刘巧娘看傻了眼,明珠这一身打扮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在模仿明蓁呀!
    第5章
    当年说亲的时候,刘巧娘听媒人提到过小姑子明珠的美名,夸她不仅貌美,更是心灵手巧温柔知礼。
    可是嫁进姚家以后,刘巧娘才知道姚家真正貌美知礼的姑娘另有其人,明珠的容貌虽然不丑,但是和明蓁一比,就逊色了不少。
    就好比现在,同色的衫裙分别穿在两人身上,明蓁即使不施粉黛,一举一动也是淡雅脱俗,顾盼生辉。而明珠却显得有些寡淡,甚至有矫揉造作之感。
    明珠并不理会她娘和大嫂,反而亲热地走到明蓁身边。
    “明蓁姐,等到了县城,我们两个一起去游玩好不好?”
    这几日明珠经常到明蓁房中和她一起做绣活,态度比以前不知亲近了多少。明蓁虽然疑惑她怎么会转了性子,但毕竟是一家的姐妹,明蓁也是想和她好好相处的。
    明蓁微笑着点了点头:“好啊,到时候叫上明谦和明官陪着我们一起。”
    除了明泽,姚家其余几个兄弟都在县城的书院读书。二房的姚明举是兄弟中最大的,明蓁的亲弟弟明谦行二,二房的姚明官是老三。大哥姚明举自然是要陪着大嫂的,其他几个弟弟倒是可以陪着她们。
    人都到齐了,大家登上马车往县城赶去。
    明泽坐在车厢外面跟着父亲和二叔一起赶车,看到沿途的美景不忘提醒姐姐看一眼。他年纪小,能出门游玩自然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明蓁被弟弟的兴奋感染,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倒是明珠有些让人意外,曹氏一路上说个不停,她却颇为安静,一直老老实实在马车里坐着,对外面的风景丝毫不好奇。
    马车行了半个多时辰,便到了县城的东门处。
    说起来,他们台县的繁荣也不过是近几年的光景。
    隆成十一年,因为黄河淤塞,工部上书朝廷将运河改道流经他们这里的昭河,官府在河道修建船闸,方便南北的船只通行。
    因着来往商船频繁,客旅云集台县才成了远近闻名的兴盛之地。
    台县的知县姓何,自从他上任以来,就忙着修县衙、砌城墙。直到今年,台县的新县城才初具风貌。
    东门是去年年底重修过的,城门上书着“安县”两个大字。巍峨的城墙上矗立着一座阁楼,两侧旌旗招展。护城河上的吊桥已经放了下来,马车缓缓穿过桥面驶进了城。
    今日的县城果然热闹非凡,街道两旁的商铺都早早开门迎客。路边随处可见摆摊的商贩,南北货物应有尽有,各种叫卖声汇聚在一起,一派繁荣的景象。
    时辰还早,龙舟赛还没有开始。马车顺着街道向南行,不多时就停在了宜山书院前。
    明蓁坐在马车内,就听到外面明泽欢快的声音响起。
    “二哥、三哥……”
    车内众人都有些坐不住了,曹氏扭着肥胖的身子最先钻出车厢。刘巧娘和姚明举是新婚,自然也着急见到他,她跟在婆婆身后就往外去。
    蓝布车帘被挑起,就见身着儒衫的少年立在车前,果然是姚家兄弟。端午节书院放假一日,他们提前收到了家里托人捎来的口信,一大早便等在了书院门口。
    明谦比明蓁小两岁,十四岁的少年,面如冠玉、仪表不凡,一副翩翩美少年的模样。
    见明蓁和周氏从车厢里走出来,他赶紧上前一步,伸手把她们扶下马车。
    一家人互相请安见了礼,周氏看着儿子满脸都是笑意:“天这么热,你们等很久了吧?”
    “我和三弟估算了一下时辰,也是刚从书院出来,没有等很久。”
    曹氏下了马车就在四处张望:“你大哥去哪了?”
    姚家三兄弟都在宜山书院读书,现在却不见老大姚明举的身影。
    明谦的眉头轻皱没有开口,姚明官满不在乎的回复曹氏:“娘,我大哥今日和几位友人有约,一早就去了茶楼,大哥让我跟你们说一声。”
    跟在曹氏身后的刘巧娘神色黯然,一脸的失望。她和姚明举成婚才三个多月,姚明举在书院读书,原本他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今日她特地赶来县城,没想到依旧没有见到人。
    姚思信有些不悦:“家里早就给你们送了信来,明知长辈要来他怎么不早来拜见,还要和友人相聚?”
    姚明官赶忙替大哥解释:“爹,今日高县丞家的大公子举办诗会,大哥受邀总不好推辞不去。”
    曹氏一听儿子是和县丞家的公子有约,眼神立刻就亮了。
    “还是做正经事要紧,高公子邀请怎么可以不去呢。”
    明蓁就知道二婶会是这个反应,当年她爹在安县做知县的时候,二婶在老家就爱和县里的那些官夫人们来往交际。
    后来她爹辞官回乡,那些官夫人也就不会再理会姚家,二婶为此还失落了许久。现在听说大哥和县丞家的公子有交情,自是欢喜。
    可是明蓁却记得她爹曾经说过,因为运河漕运的关系,本县的官场很是错综复杂,所以他一直约束家人不许和官衙的人来往。大哥和县丞家的公子相交,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心思。
    姚思信的面色也和缓了些,他看向姚思礼:“大哥,你看这……”
    姚思礼的神情却很严肃:“送你们兄弟几个来书院读书之时我嘱咐过你们的话,你们可曾记得?”
    “儿子谨记!”
    “侄儿谨记!”
    姚明谦兄弟几个赶忙躬身回复,神色间不敢有丝毫怠慢。
    姚思礼点了点头,“那就好,今日是端午节,原本大家就是出来散心的,明举的事情改日再说吧!”
    姚明举不在,对姚家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只除了刘巧娘。这毕竟是她嫁到姚家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日,还是希望自己的夫君可以陪在身边的,她脸上的失落是显而易见的。
    曹氏不喜儿媳这般模样,教训她道:“你哭丧着脸是做什么?明举是要考功名做大事的人,你是他娘子,什么事也帮不上他还在这里拖他的后腿。”
    刘巧娘一脸的惶恐:“儿媳不敢。”
    曹氏教训自己的儿媳,别人自是不能说什么。明蓁体谅大嫂的不易,不忍见她被二婶为难,赶忙开口对她娘说道:“娘,我们现在去南隐寺上香吗?”
    周氏也不喜曹氏的做派,只是她如果替刘巧娘解围的话,曹氏只会更记恨,越发为难巧娘。
    “时辰不早了,我们现在就过去吧!二弟妹,你们也一同去吗?”
    南隐寺香火旺盛最是灵验,曹氏自然也想去讨个吉利。她也顾不上训斥儿媳妇了,招呼着二房的人往南隐寺去。
    “珠珠,你看什么呢,快点走!”
    明蓁也跟着看过去,眼中有一丝疑惑。明珠立在众人之外,目光一直凝视着书院门口,对曹氏的呼喊恍若未闻。
    不止是明蓁,曹氏也疑惑得很,她看了一眼从书院大门走出的蓝衫学子皱眉又叫了两声,终于让姚明珠回神了。
    “娘,我来了!”
    姚明珠盯着书院门口,是想看看能不能见到孟玉堂。在她的记忆里孟玉堂容貌不凡很是斯文俊秀,更是在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一想到这样一个男子曾经向她提过亲,明珠心里就忍不住激动。
    她后悔上辈子听了她娘的话,因为孟家家贫拒绝了他,从而让堂姐捡了便宜。明珠想要早一些见到他,可惜的是这半天从书院里走出的几名书生都不是他。
    明蓁不知道明珠心里的纠结,这会她正和两个弟弟商量着游玩的事情。
    “大姐,我们去庙里上过香先去街上转一转好不好?我刚刚看到街上有好多好玩的。”
    明泽年纪小,看到街上的东西什么都觉得好奇,恨不得立刻就去游玩一番。
    明蓁心疼弟弟平时念书辛苦,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好啊,待会我们请示了娘就让你二哥陪我们一起。”
    明泽高兴坏了,不住地点头。明谦板着脸,一副老成的样子。
    “就知道在这里闹大姐,今日街上人多嘈杂得很,你可要机灵些……”
    明泽很不服气:“知道了,知道了,二哥,我一直都很机灵的……”
    姐弟三人一路说笑着,很快就到了南隐寺。
    南隐寺不愧是台县第一大寺庙,虽则才刚过辰时,来上香的人就已经挤满了大殿。姚家众人排在人后,等了许久才进到殿中。
    明蓁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在心底祈求菩萨保佑家人顺遂安康。明珠就跪在她的身侧,口中念念有词。
    她也祈求菩萨保佑她能顺利嫁给孟公子,保佑孟公子早日高中保佑她能得封诰命,荣华富贵一生。
    捐过了香油钱,周氏带着明蓁走出了大殿。明蓁和母亲说了姐弟几人想要去街上转一转。
    难得来一趟县城,几个孩子想看热闹,周氏并没有反对。
    “去吧,只是小心一些,不要往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我和你爹在鸿运茶楼等着你们。”
    明珠在一旁也笑吟吟地开口:“明蓁姐,我和你们一起去好不好?”
    明蓁自然不能说不好,就连明官也兴趣盎然地要一起去。
    刘巧娘跟在曹氏身旁服侍,一脸羡慕的看着明蓁姐弟五人,想到自己的夫君心情更加低落。
    明蓁也注意到了刘巧娘的失望,心里有些不忍。
    “大嫂,你也和我们一起去吧!”
    “啊?”刘巧娘的眼睛亮了一下,她也只比明蓁大一岁,今日县城这么热闹,自然也想好好游玩一番。
    但刘巧娘也只是心动了一瞬,公公已经去会友人了,只留下婆婆一人,她必须要跟着服侍。
    “妹妹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明蓁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女子嫁人后日子过得实属不易。若遇到夫君不体谅,--------------丽嘉婆母不喜的人家更是艰难,竟是事事都不能自主的。
    眼看着时辰不早了,大家也不再耽搁,出了庙门各自往感兴趣的地方奔去。


上一章
返回

夫君他人傻银子多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