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千禧时代

第四百四十章 小农思想(第一更)

    周正其实已经设想到了想要搞高端农业。
    肯定要和各个部门争相缠斗。
    因此在农业消息传递和传播的过程中,他希望能够介入农业部的力量,当然他不想要看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力量而变得有一些散漫。
    农业经济可能在他手里面成为波澜不惊,或是扬帆起航的巨舰。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农业发展和20年后的农业之间所差距的,无非是技术。
    至于说选种之余的一些农业计划,反正国家在10年左右,以后会对农业发展进行一个较大程度的改革,所谓的三农是重点,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在学校念书的日子是尴尬的,是悲催的,当然,周正在学校念书的感觉,并不是和那些学生们一样。
    这具体反映在周正的生活和作息环境中,自从解锁了毛概老师的强大天赋之后。
    周正的实力就开始不断的被这些老师们的一些手段开始慢慢的翘出来。
    自此之后,所有老师们,几乎都已经知道了,周正能够把他们的知识理解的特别透彻。
    除此之外,甚至能够和他们一起探讨其中比较尴尬或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些老师们理解起来都很困难,或者说是有些不太能理解的问题,都会向周正询问。
    周正虽然不是说每个问题都能回答出个所以然来,但都能从不同的方面,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这从他的角度上来说,他希望能够让老师们知道自己的天赋,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强大的地步。
    是能够带领着学校的这帮人,进行曙光计划的培养和培育,能够将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来。
    另一方面也是在造势,外界不是都说他周正是个大伙捧出来的窝囊废嘛,既然是窝囊废的话,接下来他就要对付的不仅仅只是传媒行业的这帮人了。
    当他涉及农业方面的改革创新的同时,就是在和所有和农业有关的人站在了同一个阵营里面。
    当然这个所谓的阵营里面,肯定也有各种小阵营的划分,周正希望,他能够站在广大的平民百姓的身边。
    就这样,整件事大概酝酿了三四天的时间。
    一天中午,周正正悠悠哉哉的吹着口哨,提着刚从食堂打过来的卤肉饭,琢磨着节目拍摄,是不是应该也要提上日程。
    啪的一下,这门刚一打开吧,就看到老刘坐在那里。
    “哟,刘哥回来了,怎么,事情办妥了?”
    “呼,老周啊,老周,我真是佩服死你了。
    这个甩手掌柜当的可真好,知不知道,兄弟这几天真的快要跑断腿了……”
    说这话的时候,刘云栋真的是一把眼泪流了出来。
    这段日子,为了能够给他们的这个京都农味寻找到优异的农产品代表。
    他简直把京都周边的这些,只要有农业特产,只要有一些名气的农产品,地方几乎都跑了一遍,从中筛选出了28种农业发展下的一些特色产品。
    这种手段费时费力不说吧,而且有时候还是吃力不讨好的,比如说你过去在人家的那些地方跑,给大爷大妈们说这些好事儿,有些人基本都听不懂。
    到最后,老刘只能把大把大把的钱撒出去了,这多多少少才算是有些效果!
    “所以呀,你知不知道老朱这段时间我真的是风餐露宿的,你看到没有?我都晒黑了,饿瘦了,真的,这比我在咱们这边跑公关跑业务都要累的多啊,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你有着抱怨的功夫,为什么不找个人过去啊?”周正满脸笑意看着他。
    “开玩笑嘛,3000万的单子,3000万的业务,这是放给别人做,我可不放心,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有我这么好的朋友?”
    “行啦,你就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啦,这种事情你去做那是真的大材小用了,而且你就算去做的话,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装成要收购他们当地农产品的老板啊……没必要用别的方式!”
    “哈?什么意思啊……还能这么干吗?”老刘瞬间懵逼了,他不知道,居然还有这种骚操作。
    “对呀,你多多少少参考一下咱们京都这边对于港商的态度,应该就能猜测出他们的想法了吧?”
    眼下2000年左右还好,一些放在90年代中后期那段时间,从国外来的那一帮洋鬼子还有港商,那帮人操着一口大家听不懂的话,但就是特别洋气。
    而且一般他们在京都这边还行,但是越往一些内陆城市走那帮父母官,就琢磨着想把这一帮人留下来。
    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带着手里的资金,去投资他们当地的发展。
    毕竟,如果能在当地投入个几百上千万的,那就是辉煌的政绩,到时候升官发财呀。
    “那到时候要是被戳穿怎么办?”
    “你老刘这么聪明的人,公关这种事都能干得来,还怕忽悠那帮农家人?”
    “这话也是啊……”
    “行啦,你这次过来,该不会就是因为这个事情抱怨才特地来找我的吧?”
    老刘没说话,肚子咕噜一下就响了起来。
    结果这小子就笑嘻嘻的盯着周正手里的卤肉饭,也不说话,就这么一直盯着。
    “行了行了,我不吃了总行吧,你吃说吧,什么事儿……”
    老刘大口的嚼着饭,嘴里呜呜的说:“系着亚滴,唔搞肃呢……”
    “你给老子把饭咽下去再说!”周正虽然嘴上这么说,却还是去桌子那边,把老刘的杯子拿了出来洗了洗,给这家伙倒了一杯白开水。
    好不容易把饭咽下去,刘云栋这才有些兴奋的说:“我和袁氏集团那边已经谈好了,他们愿意追加五百万的投资,具体应用在这次关于《京都农味》这个项目上的宣传工作。
    当然,他们的意思是,除了宣传这个高端农业之外,连带着也要对他们袁氏集团做一个正面宣传。
    我和他们已经谈过了,宣传力度不用多大,就在咱们的一个板块的过程中,提他们一嘴就行了……”
    听老刘这么说,周正还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老刘本事挺大的嘛,轻飘飘的把这件事情就拿了下来。
    那这么说的话,他就能腾出钱来,去支援京都生活报了。
    这段时间,京都生活报虽然在顽强的生长,但是野蛮生长的时间尚且没有过去,再加上他们的成绩这么好,在这些新报纸里面,那都是出类拔萃的,当然不会少了,有一些老报纸利用一些明面上报社习惯用的那些手段压制他们的销量。
    这些事周正没办法管。
    毕竟,这牵扯到正当经营和非正当经营的一个灰色地带。
    他就算是打官司去告人家,估摸着越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就算是官司打了,到时候双方对峙公堂,说不定,也压根没有办法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既然如此的话,时间成本这么多,周正就没工夫和他们在那里耗了。
    “那感情好啊不过老刘你既然能够给他们拉来这么大的项目,那我这边还有个工作想让你过去专门给咱们搞一搞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什么事啊老周,有事儿你就说嘛,你现在在学校这一边没时间出去,那哥们我就是你的左膀右臂,有事你尽管告诉我!”
    眼看着老刘搓着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周正就知道这哥们肯定是希望要和他周正一起混的。
    那感情好呀,这边刚好有个事情非老刘莫数了。
    “就是我琢磨着,咱们的《京东农味》能不能搞成一个纪录片的模式。”
    一个农业方式的纪录片,国家这会儿应该已经开始搞了。
    但是国家性质搞的这些纪录片,要不然就是不专业,要不然就是太过于弘扬上层领域和机构的那些文化性质了,就是说实在是不能算是能够贴近于民众的这种生活方式。
    其实这么做,周正觉得不怎么好。
    他原本是希望能够通过《京都农味》,将这些农民的思想拉回来。
    毕竟,他父亲的父母就是农民家里辛辛苦苦的把儿子供上大学了,要不然,父亲也不会回去。
    要说拍农业纪录片,周正曾经遇到过一个专业人才。
    那老兄是川蜀地区的人,当年毕业于他们当地的一所211大学,学的是农业发展。
    大学结束出来了之后,去各大农业所,科学部,也算是呆了好几年。
    就和几乎很多大学生一样,初出牛犊不怕虎,心里想着自己有一腔热血雄心壮志,琢磨着自己也能搞,就想着好好去搞。
    琢磨着,他就盯上了他们那边的眉山挤橙,说白了就是很有名气的一个橙子。
    可是他自认为自己在农业方面学习了很多知识,掌握了比普通的农民更多的一些专业素养,然后报了大棚就能去创业。
    结果呢?
    创业5年时间,身上背了几十万的外债。
    自己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所谓的产品,卖不出去不说,所有的货物几乎都压在了他的身上,把他搞的是焦头烂额的。
    好在,10年那个时候。
    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逐步产生也开始使得他手头上的橙子能够卖得出去。
    这也得亏是他有学计算机的同学他就琢磨着和人家合伙一起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了一个账号。
    也是那会儿。
    周正和他见面的时候,那哥们已经是个身价千万左右的小富翁了。
    周正和他见面时,还曾经笑谈过他挺厉害的嘛,和人家褚佬差不多。
    结果这家伙洋洋得意,也跟着点了点头,似乎对于周正的夸赞很得心。
    然后等到再一次见面,其实就是这哥们好像转型了,去当了纪录片的导演。
    很神奇吧,一个搞农业的去拍纪录片了?
    而且居然还获得了国外的奖项。
    周正曾经和他聊过,这哥们拍的就是他们当地的那些农业发展。
    两个人聊天,周正向他请教是怎么说通那些人进行拍摄,对方给出的回答很长。
    “这俗话说啊,说产业先看人,你看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嘛,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主力军,按照人口比例来说的话差不多占到了六七成,而六七十岁往上的人则占据了大概两三层。
    除此之外剩下的才是30岁左右的那些零散的农活,不过,这个年龄的他们一般都想要出去打工。
    所以,我当初拍摄,其实就是找了一部分能够接受新思想的人。像四五十岁的那帮农民,其实思想能够说说开放一些,同时也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能够接受新事物新生产方式。至于你说的那些六七十岁往上的那帮老年农民,他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于保守,在农业生产成本上的态度是能省则省,而且劳动力也跟不上要求,到时候种出的农作物在市场环境中,就基本上没什么竞争力了。
    到时候,他们大多数人手里的那些农产品,会因为品质不合格,不过关,就这么被卡住!”
    周正记得自己当时问过,“那三十岁左右的那些人呢?”
    “他们呀,其实30岁左右的青年农民是两个极端,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勤快,有文化有知识,他们按探索爱钻研,敢做第1个吃螃蟹的人,这种人的年收入至少能够和那些公务员媲美。
    比那些工人要赚的多一些。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好吃懒做得过且过,他们是因为在城市里发展。
    但却没有办法立足。
    所以,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当农民,这帮人其实是被市场所淘汰掉的,因此,回来了之后整日里就是喝酒打牌,基本上是无所事事。”
    周正:“那既然如此的话,你是怎么改变他们的想法的?”
    “所以说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因为思想观念在作祟,可以说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而且他们大多不以理性看待问题,而存在了太多的感性。
    你是搞传媒的,应该知道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吧?正所谓一个集群就是没有思考性的,从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所从事的农业资本行业是一种最严谨的田间实验,他们有科学化的管理数据的对比,向农户推广产品,这应该是我们这些搞农业的人基本上要做的。
    可是,你知不知道,你一年的辛苦劳作,尝试摸索数据统计,却比不上别人一场促销推广会的成果,那个时候,你心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上一章
返回

重生千禧时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