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宋大丈夫

第1251章 中兴之名臣(为白银大盟‘奣临天下’加更,10,加更完毕)

    大名府就是大宋在北方的中心城市,也是汴梁在北方的最后一道防线。
    高越先是送走了沈安率领的前锋,接着又送走了富弼率领的主力……
    “沈安是名将,不会错,但富弼……”
    在私下时,他和亲近的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最怕的就是富相刚愎自用,如此此战胜负难说。”
    “只是知府……”他的幕僚笑吟吟的道:“您想想沈安的性子。”
    “他的性子啊!”
    高越想了想,越想越神色古怪,“他的性子不是那等循规蹈矩的。若是关键时刻富相想胡来,某觉着沈安会直接打晕他。”
    幕僚笑道:“富相是文官,您想想……当初包相和韩相,还有曾相,他们都是掌总。何为掌总?就是掌控大军,可指挥呢?他们却很聪明的听从沈安的安排,这便是有自知之明。富相若是聪明的话,自然会萧规曹随,所以您无需担心。”
    高越摇摇头,“这个倒是。不过……富相的性子,当年他可是以敢言著称。若是他那个……某当然要弹劾他。”
    “您……那是相公呢!”幕僚觉得自己的东主有些痴,就笑道:“您在大名府好好的,犯不着和他较劲。”
    “此战关系到大宋的国运,若是因为他富弼而败,某……”高越正色道:“某弄死他!”
    幕僚心中一凛,仔细看去时,发现高越并非玩笑。再联想一下大名府官员最近几天的焦躁不安,幕僚知道,这是在期盼着好消息,但更担心坏消息。
    这股子力量之强大,富弼怕是扛不住啊!
    “去打探打探。”高越的嘴里起了个泡,很难受。
    “知府,晚饭吃什么?”这时有人来问。
    “吃吃吃,败了还吃什么?”高越恼火的舔舔那个泡,说道:“不吃了。”
    “哦。”
    随后消息传去后厨,大家都知道知府不高兴,晚饭都不吃了。
    厨子指指那一大块羊肉,得意的道:“知府不吃,正好咱们弄坛好酒来如何?”
    好啊!
    于是厨房一干人,加上一个小吏,围着个小炉子就把高越的晚饭给吃了。
    “羊肉真是美味啊!”
    吃完后,众人心满意足的收拾了。
    城门缓缓关闭,城头突然有人喊道:“有人来了,别关,停住!”
    数骑一人双马疾驰而来,背上的小旗被风吹的猎猎作响。
    近前后,城门的军士喝问道:“哪里来的?何事?”
    那些骑兵并未减速,当先一个喊道:“大捷……唐县大捷!”
    “闪开!”
    挡在路中间的军士被拉到了边上,几个骑兵冲了进去。
    “别挡报捷的军士,否则撞死你都是活该。”
    众人一阵那个啥……接着面面相觑,喜意渐渐洋溢起来。
    “大捷了?”
    “大捷!”
    骑兵在城中减缓了速度,奋力嘶吼着。
    “富相和沈县公领军于唐县和辽皇大军激战,我军获胜!”
    “大捷……”
    暮色中,那些百姓都站在边上,听到这话时,许多人都蹦了起来。
    “胜了!竟然胜了!”
    “某听闻是辽皇领军前来,还担心败了,竟然胜了?”
    有人喜极而泣,“大宋胜了呀!”
    这次传言很多,但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个调子,那就是辽皇耶律洪基亲率精锐大军来袭,这便是宋辽之间的决战。
    这一战的意义和当年的澶渊之盟前的大战相差仿佛。
    那一战大宋扛住了,虽然签订了盟约,虽然每年都得给岁币,可却赢得了长久的和平。
    而这一战同样是如此。
    大宋一战逆袭,从此宋辽两国才是真正的肩并肩。
    哥不怕你了!
    渐渐的,那些百姓往府衙跑去。
    正在煎熬的高越听到了喊声,几乎是飞也似的冲出了府衙,半点矜持都无。
    几个骑兵冲到府衙前,有人把他们扶下马来。
    “快,换马,准备吃食!”
    府衙里有经验丰富的小吏去安排,军士喊道:“谁是知府……”
    “某是。”
    高越走了上前,“说清楚。”
    他的心跳速度开始直线上升。
    骑兵喘息了一下,接过温水喝了一口,说道:“辽皇夜袭唐县,我军早有准备,随后凌晨我军出城和辽军决战……此战历时一个时辰不到,辽军死伤惨重,最后辽皇收兵败退,当日就撤离了大宋境内……”
    “这是……这是大捷啊!”
    神经一直紧绷的高越忍不住热泪盈眶,“竟然击败了辽皇亲领的大军……沈县公……果然无愧大宋名将啊!”
    他的幕僚也激动不已,往日智囊的那种形象荡然无存。
    “竟然胜了吗?知府,赶紧……上奏疏啊!”
    你刚才可还在抱怨富弼来着,现在赶紧上个奏疏,为富弼美言几句,这就是人情啊!
    为官为官,不就是为人吗?
    宦途宦途,不就是旅途吗?
    咱想早日进京,那就得抓紧宰辅们的大腿啊!
    高越点头,幕僚心中欢喜,说道:“某这里有了些腹稿……”
    这等文章不需要太多文采,幕僚自然能代劳,而高越最后抄一下即可。
    “你不错。”
    高越欢喜的道:“去吧,赶紧。”
    最好是让报捷的信使一起带回京去,这样效果最好。
    幕僚飞奔进去,而外面的报捷军士们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肥肉。
    这一路依旧寒冷,不喜欢吃肥肉的熬不过来。
    肥肉加大饼,最后一碗温水灌下去。
    “来了来了。”
    幕僚拿着奏疏来了,高越接过准备去抄,结果一看就傻眼了。
    “你这个……错了呀!”
    “错了?”幕僚一脸懵逼,高越叹道:“晚了晚了,罢了罢了,拿纸笔来。”
    幕僚赶紧拿了纸笔来,那边的军士已经上马了。
    “高知府,我等告辞。”
    这等关系到国运的捷报不能停,他们将会一路疾驰到汴梁。
    “且等等。”
    高越想了想,最后就写了一行大字。
    “沈安,大宋中兴之名臣也!”
    他飞快弄了封口,然后递给军士,“还请一起送进宫中,多谢了。”
    马蹄声远去,幕僚说道:“知府,不该是富相吗?”
    咱要拍马屁也该拍富弼的马屁啊!沈安的马屁拍了有屁用!
    高越摇头,“沈安……此后注定将会成为大宋的名臣。”
    “大宋名臣很多……”幕僚随口就能说出几十个来。
    高越皱眉道:“那些大多是吹嘘出来的,算什么名臣?某上次得了沈安的开导,一朝顿悟,如今处置政事得心应手……此后某要和他多亲近亲近才是。”
    幕僚不禁目瞪口呆。
    他当然知道高越的大彻大悟,可感激就行了啊!
    你竟然……这是什么意思?
    近乎于吹捧的让信使带去那句话。
    沈安,大宋中兴之名臣也!
    这是在为沈安背书,顺带也是表态。
    某高越,此后和沈安就是一伙儿的了。
    “知府……”
    幕僚苦笑道:“轻率了呀!”
    这等站队的事儿要谨慎,可高越却顷刻就决断了。
    “此战一胜,某告诉你,以后大宋就要开始看着北方了。当年沈安说北望江山,无数人嗤之以鼻,可今日呢?”
    高越兴奋的道:“此战之后,大宋就在北望江山!”
    他抬头看着苍茫的暮色,说道:“这等年轻人以后会做成什么?他支持出海贸易,支持新政……某有预感,在以后的岁月里,大宋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沈安,他将会是这些变化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这样的一个人物,某不亲近他,难道要矜持的站在边上看热闹?”
    “不!”高越振奋的道:“这个大宋在不断前进,某要跟上,而不是呆在原地,更不是成为反对者。某要和他并肩而行,哈哈哈哈!”
    “疯了!”
    幕僚觉得踏踏实实升官最好,什么新政,想想当年的范文正吧,很危险啊!
    “大军定然在凯旋,明日令人准备粮草,还有美酒,某要和沈县公一醉方休!”
    “是。”
    “某的晚饭呢?”
    后厨一阵沉默,墙边有狗在啃羊骨头,而那原先该是高越的晚饭……
    “……”
    ……
    报捷的军士换马不换人,每日歇息的时日很少,当冲进汴梁城时,树头的嫩绿正好。
    “大捷!”
    “宋辽在唐县大战,我军大胜!”
    骑兵冲进了内城,留下了一片欢呼。
    “万胜!”
    一张张笑脸上都是自信,偶有几个外藩人见了,不禁暗自嘀咕。
    “宋人……十年前的宋人好像没这么自信吧?”
    他的同伴点头,“十年前的宋人有些怯弱,可如今却不同了,你看看他们,连孩子都在欢呼,连妇人都在大笑,这个大宋变了。”
    内城更繁华,捷报传来,众人站在街道两边欢呼着。
    报捷的骑兵冲了过去,一直到了皇城外。
    “大捷!”
    守门的军士赶紧冲上去,一边一个把信使扶下来,然后验证身份后,就架着往里跑。
    “捷报!”
    他们一边跑一边欢呼,枢密院的人出来了。
    “是哪里的大捷?”
    “是……是唐县,富相和沈县公领军大胜耶律洪基!”
    轰!
    瞬间枢密院的人都炸了。
    “是富相!”
    富弼率领主力出发许久了,大家都在担心,一旦败了,枢密院上下将会灰头土脸的。
    政事堂的人也出来了,韩琦喊道:“可是大胜吗?”
    军士止步,喘息道:“是,辽军战死一万三千余!”
    包拯等人也出来了,众人一边跟着信使走,一边问问题。
    欧阳修老眼昏花的喊道:“来个人!来人呐!”
    可此刻大伙儿都兴奋不已,没人顾上他,最后只得寻了个内侍扶着自己跑进去。
    赵曙已经得了消息,竟然站在殿外等候。
    信使行礼,大声的道:“陛下,富相和沈县公领军于七日前在唐县遭遇辽皇耶律洪基亲率的大军,辽军尽数是精锐……”
    “辽皇亲率大军夜袭,我军早有戒备……”
    “好!”韩琦不禁欢喜的喊了一嗓子,被众人皱眉看了一眼。


上一章
返回

北宋大丈夫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