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唐天下

第59章 流言之后果

    “就算独孤家、杨家有记载又如何,这也不能说明行乾就一定是静乐公主后人吧?”
    马文豹皱眉,有些疑惑不解,随之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看着裴仲德的眼神不同了。
    果然……
    裴仲德随意说了一句。
    “独孤家、杨家有记载,既然确认了静乐公主有后,而这传言不可能会没有一点根据乱言的,若此,想来李行乾就该是静乐公主的后人了。”
    事情还能这样?
    裴仲德站起,想了想又坐了下来。
    董昭却开口道:“大人,是不是到李行乾那里亲自确认一下?”
    “不行!”
    “这是为何?难道与皇亲国戚有干联不好么?这应该对李行乾有利吧。”
    裴仲德看向马文豹。
    马文豹想了想说道:“以小生对行乾的了解,他还真不一定喜欢与皇家有干联。”
    董昭皱眉不悦道:“这是为何?”
    “行乾看似温和,本性却极为刚烈,更相信手里的刀。朝廷能给他什么?钱?权?亦或是你们所说的名望?”
    马文豹轻声说道:“辽东连续作战,一年内大小战了十余场,其中最大的有三场,战幽州,战河东,战契丹八部,或许河南以南知他甚少,河北之地却无人敢小视,名望不弱其他节度使,需要静乐公主这些名望吗?”
    “朝廷自己还缺钱粮呢,更不可能给辽东,再说能送到关外吗?”
    “权利就别说了,那些行乾若喜欢,幽州早就是他的了,也不会有什么政务院之事。”
    “唉……”
    裴仲德无奈叹了口气,他能感觉到李思钰不想掺和朝廷之事,从他的行事中,裴仲德更希望他能借兵。
    董昭道:“难道就没一点办法?”
    马文豹有些不喜董昭,说不上来的原因,好像从见面的第一面他就有些不喜此人,他只是不愿意表现出这种不喜。
    “办法也不是没有,但要符合两个条件……”
    “哦?哪两个条件?”
    董昭急忙问了出来。
    马文豹看了一眼董昭,继续说道:“以小生对行乾的了解,第一要让他感觉到朝廷不是把辽东军当成替死之人,要有足够的尊重。”
    “行乾看似平和,却是个高傲之人,数千人马他是不可能随意损失的。”
    听了此话,裴仲德两人点了点头,他们能感觉到李思钰心中的骄傲,对此没有异议。
    裴仲德说道:“这个条件应该不难,朝廷想来也会善待辽东将士的。”
    马文豹点头道:“第二个条件是朝廷需要出足够的价码,能够让行乾心动的价码。”
    董昭疑惑。
    “价码?”
    “是的!”
    “可……可朝廷哪有钱粮运送给他们,官职李行乾又不在乎。”
    “朝廷有的!”
    “有?”
    董昭更加疑惑。
    马文豹点头道:“朝廷有。”
    “李行乾从幽州除了购买粮食物资,还有工匠和船匠……”
    马文豹很有深意看了裴仲德一眼。
    裴仲德若有所思。
    “小友的意思是登莱那些船只和工匠?”
    “嗯。”
    董昭大惊,脱口而出。
    “这怎么可以?若是得到这些,辽东军岂不会做大难制?”
    马文豹静静看了董昭一眼。
    “行乾的根基在辽东,且不说他没有吞并幽州,有没有争夺天下之心,纵然他有,那又如何?”
    “辽东军南向,首战幽州,之后呢,辽东军就会被河北、河南、河东各军联手围攻,战后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会实力大损。”
    “想来这对朝廷没坏处吧?”
    “再说……行乾是皇室宗亲!”
    裴仲德猛然抬头,死死盯着马文豹。
    良久……
    “可行!”
    谈话到此,双方都心知肚明。
    裴仲德喝了一口茶水,看向马文豹,瞳孔显得极为深邃。
    “仲安如此大才,待在小小的奚族有些可惜了。”
    马文豹不置可否,微微笑了笑。
    裴仲德看到他如此这般,心中再次把他拔高了一个档次。
    “仲安如此大才,以行乾之能,不可能不心动,为何仲安不留在营州?”
    这句话好似刀子一般,马文豹叹息一声。
    “难啊!”
    “哦?可否说上一二。”
    “唉……,家父功利心太强了……”
    有些话不宜说太多,一句话就可说明问题,裴仲德二人不是傻子,在官场厮混了这么久,这一句话就够了。
    事实也是如此。李思钰清楚马家也就马文豹可用,是辽东难得的人才,但却不好使用,马文豹的因果太多,他不想干涉政务,以马文豹只能,一旦参与政务,想来一个院正是跑不了的,可以后会如何?
    马芳岂会甘心?
    奚族呢?
    这些都没法子让他使用马文豹!
    裴仲德很是惋惜,最终也只能心下感叹一句。
    裴仲德很快抛下此事,笑道:“行乾这小子就是个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也只有仲安才能搬得动啊!”
    “要不咱们去拜访一二?”
    马文豹笑了起来。
    “自然可以,过两日就要回转奚族,多见几面也好,以后若成了行乾阶下囚,还可放过我等!”
    “哈哈……,正是如此!”
    两人把臂前往李思钰住所,董昭则留在酒楼,他需要确认一下静乐公主之事。
    两人来到李府,递上名刺。
    守在门外护卫守卫认识马文豹,向他拱了拱手,说了句“公子稍候”,急匆匆进府去汇报。
    裴仲德看到李府门外有个棚子,下面有个大木箱,木箱旁还有一个老书生模样坐在桌案前,不时会有人上前低声说着什么,书生听完后,会在纸上写写划划,随后把写好纸张丢进木箱中。
    看到这一幕,裴仲德有些好奇,上前看了一会,这才明白,原来是百姓把遇到的困难或不平之事写下来,塞进去,与武周的登闻鼓和肺石差不多。
    面色有些不悦。
    身旁的马仲安看到裴仲德脸色,微笑道:“先生可是觉得这会出现冤假之事?”
    “难道不是?”
    马文豹摇了摇头,解释道:“辽东与武帝略有不同。”
    “哦?还请仲安请教一二,有何不同?”
    “武帝设置登闻鼓和肺石,可直达帝闻,虽有些瑕疵,但本意是好的,都是想要平冤屈之事,只是下面酷吏肆意而为罢了。”
    “武帝设立铜匦,以不记名状告官吏,这容易造成酷吏肆意作为。”
    “但行乾这个箱子却是记名的,百姓不一定非冤屈之事可投,一些生活困难之事亦可。”


上一章
返回

北唐天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