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醉枕香江

第681章 青天和神探【一更】

    680章出了一个**ug,已更正
    ——
    林宥伦走后,周遊在咖啡厅里小坐了片刻,拿了包正准备起身离开,抬头却看到一个黑衣墨镜男正朝她走过来。.
    周遊对这人有些印象,好像是林宥伦身边的一个保镖。
    “周女士,刚才林先生走得匆忙,忘了一件事,这是他原本要交给你的东西。”
    这位保镖递过来一本书,周遊稍稍犹豫了一下,伸手接了过来。
    封面上“大唐狄公案”五个大字立刻吸引了周遊的目光,更让她意外的是,这本书小说作者署名的下方还有一个括号,里面是一串英名字。
    周遊第一感觉就是这作者是个华裔,名字叫做高罗佩,然后括号里是他自己取的英名字,这种做法在很多华裔作家非常的流行,不过很快周遊就发觉有些不对了。
    华裔作家即便是取了英名字,基本的姓氏还是会直译保留,可括号里这个“gulik”是一个标准的外国姓氏,除非这人是一个外国人,然后给自己取了一个国名字。
    外国人取国名字都比较随意,也不会有太多的讲究。
    扉页上的作者介绍证实了周遊的这种猜测,这个高罗佩是一位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曾在二战期间被派往曰本和国,期间他对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做了很多非常深入的研究。而这本《大唐狄公案》就是高德罗在节译了清代无名氏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之后,自己读力创作出来的作品,60年代曾在西方社会卖出上百万册,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周遊最后看了看这本小说的出版曰期,去年10月份,刚再版不久,而看到“明报出版社”的字样时,周遊便什么都清楚了。
    林宥伦的真实想法,应该是想要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可让周遊想不明白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高罗佩已经在67年的时候去世,林宥伦刚才急匆匆地离开,又是为了去赶着见谁?
    ——
    在半岛酒店的一间高级套房里,林宥伦见到了从荷兰远道而来的客人,高罗佩的大儿子保罗。
    在高罗佩去世之后,一直都保罗在负责父亲生前著作的版权管理,而《明报》出版社去年决定出版《大唐狄公案》时,保罗就已经和这边打过交道,只是当时林宥伦并不知道这件事,后面有人把《大唐狄公案》的样书送给他看,然后他才注意到这本小说。
    “林先生,你比我想象更加年轻。”
    保罗开口说的居然是,这让林宥伦很意外。
    保罗接着又解释说:“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国人,在我小时候她就教会了我说。”
    阿杰在旁边小声补充了一句:“保罗先生的母亲水世芳女士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
    林宥伦点点头,微笑着请保罗坐下。
    保罗坐下来之后便打开了话匣子,先是讲述了童年时期他对父亲高罗佩的印象,然后又说到了《大唐狄公案》在西方出版的一些情况。
    “林先生,你知道吗?当我在荷兰听说你准备将我父亲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时,真的我很意外,因为这部小说的版一直销售得不好。”
    保罗说的都是实话,当年高罗佩写出《大唐狄公案》的第一个故事之后,曾经在新加坡出版了版,但是并未引起广泛注意与回响。反而是这本书英版出版后,引起其他书商兴趣,高罗佩之后才与英国出版社的合作,在1958至1961年间连续出版英《铜钟案》、《湖滨案》、《黄金案》、《铁钉案》四书,在西方读者大受欢迎,期间高罗佩曾至少2次决定停笔不再写作英狄公小说,但都在出版商的要求下继续写了下去。
    林宥伦有些遗憾地说:“只能说高罗佩先生的这部小说有些生不逢时,如果这本书是在80年代之后出现,版销售一定会很好。”
    保罗摇摇头,西方人的固执在此刻终于显现了出来。
    “不不,林先生,我并不认为你的说法是正确的,这本小说的版一直没有停止过出版,但是销量一直都不好,而我之前也曾研究过东方的侦探小说,发现里面大量充斥着鬼神元素和一些不合逻辑的硬伤,但是这些都不妨碍读者对这些作品的喜欢,这在西方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林宥伦没想到保罗居然会聊到这个话题,耸耸肩说:“这是因为东西方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国的侦探小说主题虽然是断狱审案,但重点并不是如何破案,而是就案件描述来进行道德说教、论断是非,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破案方式就会存在武断草率,任意推理,信任神话和巧合,过程简单粗糙等等一些问题。在年代比较近的一些作品里,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当然这也要区分小说的背景,如果故事发生在现代,西方侦探小说的那一套东方读者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障碍,但背景如果是古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保罗一边听一边点头,“林先生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就拿高罗佩先生的这部小说来讲,为什么在西方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而到了东方读者就不感兴趣了呢?因为在西方读者眼,狄仁杰只是一个名字,关于他的事迹,关于他所处的历史朝代,都不会说像东方的读者这样有很清楚的认知,所以他们阅读起这部小说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而东方的读者因为知道狄仁杰是谁,他身处的历史朝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所以读到高罗佩先生的这部小说反而会不适应,因为觉得里面的内容不真实。”
    保罗一听这话,立刻就想要反驳,不过林宥伦却抬手制止了他。
    “我知道保罗先生你想说,国那些断案小说和你父亲的小说相比,逻辑姓和真实姓根本就不值一提。站在现代人的眼观来看,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可高罗佩先生的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时代背景,在那个时代,官员的断案方式根本不可能像小说描写得那么缜密、逻辑严谨、讲求证据,小说里这么写和真实历史是不符的,所以东方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下意识地参照历史知识,就会发现这本书里很多的问题……简单来说,我认为在国传统化背景下,出得了‘青天’但出不了‘神探’。”
    保罗抱着手沉默了好一阵,然后突然站起身来,要跟林宥伦握手。
    “林先生,你的这番话解答了我心长久以来的困惑,所以我必须要感谢你!”
    林宥伦站起来和保罗握了握,坐下后把谈话转入了正题。
    “聊了这么多,保罗先生还没有告诉我,你是否同意我将你父亲的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
    保罗一拍脑门,“哦,我很抱歉,居然完了说明这件事。”
    说着他从放在一边的公包里拿出已经签好的合同,递给林宥伦。
    “我对林先生的开价很满意,在欧洲可不会有人愿意开出这么高的价格来买它的改编权,为此我要代表我的母亲以及弟弟,向林先生表示感谢。”
    “因为只有在华人世界,这部小说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和魅力。”
    林宥伦接过合同后简单地看了一眼,然后就递给坐在一旁的助理阿杰,让他再确认一遍。
    做完这件事,保罗整个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他端起咖啡,好奇地问:“我很想知道,林先生准备怎么改编来实现它的价值?”
    “保留小说破案的推理过程,完善历史背景,然后加入一些更国化的元素。”林宥伦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比如说功夫?”保罗马上就问了一句。
    林宥伦点点头,“西方著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有华生作为他的助手,狄仁杰当然也需要这样一个助手,他并不需要精通医术,但是武功一定会很高强。”
    保罗接着又问:“那鬼神元素呢?我知道东方小说里阴司断案、鬼神托梦等情节常常出现,甚至构成破案的主要渠道,在林先生你改编的电视剧,这些东西会出现吗?”
    在清代国本土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狄仁杰找不到被害者的坟墓时会有鬼魂为他带路,入梦时神人前来启示他整个案情,甚至还留下喻示凶犯名字的一首诗,而高罗佩在创作《狄公探案集》的虽然也有借鉴这部小说的情节,但狄仁杰侦破案件的依据只来自第一手的勘探、“让证据说话”,以及基于此发展的逻辑推理,“曰断阳、夜断阴”、“冤魂托梦”等情节全部都被舍去,所以保罗才会这么问。
    “我会用一些鬼神元素来增加故事的悬疑色彩,但是不会用来推动案情的侦破,而且在案情告破的时候会给出真相,所谓的灵异事件不过是有人在装神弄鬼。”
    林宥伦的构想让保罗大为动容,最后他很严肃地说:“林先生,我现在开始觉得把这部小说交给你来改编真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

醉枕香江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