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侯府小哑女

第962章 瞬息万变

    开皇六年。
    经过一年多地慢耕细作,北周大军拿下豫州全境。
    虽说还谈不上民心归顺,却也不曾出现反复。
    如此一来,萧逸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此次……
    剑指建州城。
    说实话,豫州是石家的根本。
    大周兵马在豫州,除开石腊的朝廷大军,没有遇到太过猛烈地反抗,当地百姓似乎也显得很冷漠,着实有点令人意外。
    难道石家在豫州如此不得人心吗?
    豫州对于石家的意义,就如同幽州对于燕家的意义,平阳郡对于燕云歌的意义……
    那是根基啊!
    在自己的地盘上,肯定要善待当地百姓,按理说豫州百姓应该思石家,反大周兵马。
    然而,事实上豫州全境,整体冷漠。
    意外!
    的确很意外!
    “莫非豫州此地的人,天生冷漠麻木?”
    “此事必有内情。”
    “或许是石家压榨太甚,故而不得人心。”
    “没听说石家有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武将们不涉足民政,很多关乎经济民生的问题,都是似懂非懂。
    只要问问衙门官员,问题就清楚了。
    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石家经营豫州,这里是自家的根基,当然不会去做天怒人怨的事情。
    关键还是在于那些依附石家的世家豪强,一个个非蠢既坏,剥削太甚。
    石温也曾提拔寒门士子,打压当地世家。
    然而,这事雷声大雨点小,同燕云歌的决心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很快,这个政策就名存实亡。
    一切恢复老样子,甚至还有点变本加厉的意思。
    那时候,大家碍着石温,都不敢明着变本加厉,只敢偷偷摸摸搞小动作。
    等到石温去了建州城,一去好多年。
    后来石温又做了皇帝,更是没空回豫州,也没多少精力去过问豫州的事情。
    下面的人又只会报喜不报忧,石温自然以为豫州还是老样子,一切太平,一切正常。
    殊不知,自从石家权利中心从豫州转移到建州城,豫州境内就变了天啦。
    没人管束,下面的世家豪强,那可是明目张胆的胡来。
    哪个官员敢管?
    他们可是皇帝的老相识,是皇帝石温的老兄弟。
    官员胆敢伸手管他们,信不信直接一本参上去,直达天听,当官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吃不了兜着走。
    如此……
    自然没人敢管,也没人将豫州的真实情况汇报到朝廷。
    至于石家族人,大都跟着去了建州城。
    留在豫州本地的族人,全都是利益得益者。没人会拆自己的台。
    这就是现实!
    石腊率领朝廷大军重新回到豫州,即便发现了问题严重,也没空去整顿。
    他还需要豫州本地的世家豪强配合,对于很多事情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乎……
    多重因素之下,豫州境内,人心尽散。
    北周大军打来,占领,百姓麻木冷漠。
    少数几个热血男儿振臂一呼,从者也就小猫三两只。
    真真可怜!
    没人愿意牺牲性命,为了石家打仗。
    石家这些年不曾庇佑他们,坐视当地世家豪强欺压良民,大家心里头都有一股怨气。
    如今豫州被北周大军夺去,不少人心里头都会忍不住道一声:活该!
    燕守战也想说石家活该。
    “石温也是心大,竟然将发家的地盘交给一群贪腐蛀虫,迟早败亡。”
    “大周王朝乃是正义之师,王师南下,百姓盼望。末将提前恭祝圣人踏进建州大正宫。”
    “恭祝圣人踏入大正宫,扫平一切魑魅魍魉。”
    一群武将,不熟悉民生经济,拍起马屁来,半点不输那些文官。
    就是,太直白了些,显得没文化。
    萧逸可不能昏了头。
    他虚虚一压,阻止武将们继续拍马屁。
    “这仗还没打,胜败难料,诸位就急着恭贺朕,未免为时过早。”
    “有圣人在,杀入建州城,指日可待。”
    “朕可没有三头六臂,也不会呼风唤雨。这仗,还得靠诸位爱卿用心用力。朕盼着你们立下不休功勋,届时,朕必当厚赏。”
    “谢圣人!”
    士气高涨,军心可用。
    大军开拔,旗帜飘扬,漫山遍野,望不见头。
    目标,直指建州城!
    大公子萧元初坐镇豫州,压阵!
    同时负责督促后勤粮草。
    不能跟随大军一同前往建州,不能亲自目睹战场之热血,委实遗憾。
    不过……
    只等凌长安,凌阁老来接替他,他就可以启程南下,追上大部队。
    凌长安熟悉南方各大世家。
    为了配合后续战事,为了拉拢南边广大世家,燕云歌特意将凌长安派到豫州。
    同时,派计平南下平阳郡,开辟第二战场。
    这是一场灭国之战,所有人都要动员起来。
    ……
    北周朝廷大军,一路南下,进展看起来并不快。
    石腊是宿将,又是硬骨头,不好啃。
    就在第三道防线上,石腊领南楚朝廷大军,硬生生挡住了北周朝廷大军。
    使得战事再次陷入僵局。
    眼看建州在望,战事却陷入不利,北周的武将都憋了一肚子火气。
    萧逸抬头南望,“石腊一反常态,打的这么猛,可谓是寸步不让。难不成,石温亲临战场?”
    石温并没有亲临战场,他还在建州大正宫龙椅上坐着。
    他连下旨意给石腊,督战。
    石腊就上本要兵马,要粮草,要军械。
    粮草,军靴都容易。
    更多的兵马,这让石温心头的打鼓。
    “朝廷三分之二的兵力都给他,由他一人调配,他怎么还问朕要兵马。”
    “前线战事吃紧。大殿下坚守防线,让北周大军寸步难进,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伤亡惨重。请陛下发兵增援大殿下,否则防线怕是坚守不住。届时,建州危矣啊!”
    石温不置可否。
    “此事朕自有主张,你先退下。”
    继续发兵支援前线,非同小可,岂能因为石腊一本奏疏就做决定。
    关键是……
    石温心头隐约不安。
    他是武将,太清楚前线武将的心思。
    要兵马,要支援,别管能不能用上,先要过来再说。
    要来更多的兵马,就成了武将手中的筹码。
    之后无论是继续打,还是退,可谓是进退自如,全凭心意。
    兵马就是依仗,就是底气。
    已经给了三分之二的兵马给石腊,剩下的兵马,石温不敢给啊!
    要是打退了北周兵马,一切好说。
    要是打了败仗,之后就怕发生不堪言的事情。
    愁!
    愁死了!
    不发兵,战事僵持不下。
    发兵,又怕发生意外。
    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些建议。
    他干脆找到燕云菲,“此事你怎么看?”
    燕云菲很干脆,“要说石腊没有私心,大街上的猫狗都不相信。说他藏了私心,这两年来,战事全靠他支撑。眼下,他要兵马,若是不给,必定令他不满。你儿子的脾气你最清楚,他要是心头有猜忌,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石温皱眉,“你是建议朕继续发兵?”
    “可要是继续发兵,就怕他仗着手中兵马,起了不该有的私心。你所担心的,无非就是这两点。”
    石温哼哼两声,“说了半天,等于你是什么都没说。”
    燕云菲抿了口茶,“站在我的立场,我肯定反对发兵支援。太冒险。”
    石温蹙眉,不满。
    燕云菲又说道:“如果石腊真的有信心守住防线,那么我赞成发兵支援。”
    石温挑眉,不语。
    燕云菲笑了笑,道:“还有第三种选择。”
    咦?
    石温起了好奇心。
    “夺了石温的兵权,另派勋贵武将领兵。如此一来,陛下就可以放心发兵支援。”
    石温大皱眉头,这是什么馊主意。
    “阵前换将,可不是什么吉兆。”
    “所以我才将这个办法放在最后面说,就当是一个备选。总而言之,要不要发兵支援,给多少兵马,全在陛下一念之间。”
    石温头都大了。
    犹犹豫豫,前线战事瞬息万变,又有新的动静。
    北周大军突然退兵,似乎是放弃了。
    石温大喜,“天佑我大楚!北周自知我大楚将士威武不屈,难以支撑长久作战,知难而退,哈哈哈……”
    这个结论下得太早了吧!
    不少朝臣都在内心默默吐槽。
    当然,嘴巴上肯定是说着最漂亮最吉利的话。
    石温心头何尝不知道,北周这个时候选择退兵,一定有诈。
    但是,他依旧要大张旗鼓,欢呼庆贺,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朝廷上下,建州百姓,天下百姓,都需要这一‘好消息’提振士气,重新怀揣信心。
    同时,他派出大量探子查探情况,一日三道密旨发给石腊,前线到底是什么情况?
    北周的萧逸为什么会突然下令退兵?
    到底出了什么事?
    探子一去不复返,前线消息石沉大海,乱七八糟,就是没有官方准确消息。
    急得石温额头冒汗,头发又白了无数根。
    前线消息还不曾确认,东边沿海出事了。
    北周朝廷左路军,在朝廷海军的配合下,终于在东边沿海登岸,长驱直入,离着建州城不到三百里。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前线终于有了准确消息。
    北周朝廷大军,对防线发起了全面进攻。
    情况看得分明,敢情北周大军临时退兵,是为了等消息。
    等左路军成功登岸扑向建州城的消息。
    这是千里奔袭打配合战啊!
    这下子……
    就算石温想要发兵支援石腊,也是有心无力。
    因为,剩下的兵马全都调往东部一带,阻挡北周左路军。


上一章
返回

侯府小哑女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