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回到宋朝当皇帝

第327章 返回滦州

    仅仅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赵桓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不带近卫营,自己独身一人,乘坐一条轻便快船,直接从隰州南下,返回滦州!
    做出决定之后,赵桓直接就将翊卫军代指挥使张清,叫了进来,将隰州城,和两个营的翊卫军近卫营的官兵,全都交给了他,暂时指挥。
    张清和董平,都是赵桓翊卫府的老兵了,能力和忠心,都没有问题。
    而且最主要的是,张清和董平这两个名字,赵桓并不陌生。
    前一世看《水浒传》的时候,小说和电视里,可都有这两个人,还都是水浒传里的天罡三十六星之一!
    不管水浒传是不是虚构的,也不管张清和董平,是不是水浒传里面的那个张清和董平。
    既然让自己遇上了,而且又在自己面前,展现出了他们的才能,赵桓自然就不可能放他们走的!
    就算不是水浒传里面的张清和董平,就算没有水浒传里面的张清和董平厉害,赵桓也定要让他们发光发热,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才华和能力来才行!
    赵桓的班底本来就不多,既然有这么个人,又有才华,又对自己忠心耿耿,赵桓自然是要物尽其用的了!
    而听了赵桓的话后,张清却不由自主地瞪大了眼睛,连连摆手摇头说道:“不可不可,殿下身系大宋江山社稷,万民所望,岂能轻易涉险?”
    “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末将就算是死上一千次,一万次,也难辞其咎啊!”
    “那你可有法子,让吾安然返回滦州,又能保证隰州不失?”
    张清微微愣了一下,然后才又说道:“殿下可带一营官兵,随破虏号船队南下。”
    “末将率领另外一营官兵,留守隰州!”
    “只要末将还有一口气在,就必保隰州,万无一失!”
    “女真蛮子,想要夺取隰州,除非是从末将的尸体上踏过去!”
    赵桓有些无奈地瞪眼瞧着张清,良久才又说道:
    “那好吧,就依你,你留一个营,守住隰州,我带走一个营。”
    “行,那末将这就去安排。”
    张清躬身行礼后,便离开了赵桓的书房。
    但是,等张清离开后,赵桓直接留下了一道手谕给张清,然后当天晚上,便悄然出城,在城外码头上,登上了一条轻便快船,连夜往滦州赶去。
    等到张清第二天得到消息的时候,赵桓已经离开隰州有上百里远了。
    无奈之下,张清只得一边命令封锁太子殿下离开隰州的消息,一边暗中加强了隰州城内的防守,采取内紧外松的方式,暗中提高了近卫营的战备等级。
    轻便快船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一天多点的时间,赵桓就已经从隰州,赶到了滦州,在滦州造船厂的码头上,上了岸。
    上岸的时候,赵桓还看见,滦州造船厂的干湿船坞里,又有八条船只已经略具雏形了,此外,码头上还停着一条八百料,三条五百料,以及四条一百料,总共八条新船。
    嗯,这八条船,可就是又一个破虏号船队的规模啊!
    只要青铜火炮的产量跟得上,这八条船,可就又能够以武装船只的形式,出现在翊卫军的编制之中,成为另一个破虏号船队,或者直接加入破虏号船队之中,壮大破虏号船队的规模!
    这八条船,已经完全建造完成,就等着加装青铜大炮了。
    当然,大炮得有,炮兵同样也得有!
    有炮没兵,或者有兵没炮,那都等于零!
    有兵没炮,那还稍微好处理一点,大不了像炮队最开始组建的时候那样,两三个小队、分队,共用一门火炮,进行训练。
    而有炮没兵,那可就不好办了!
    火炮生产出来,那就得有人去操作,去使用!
    这没人使用,那火炮放在那里,岂不是成了摆设了么?
    而现在,赵桓手上,炮兵训练营地,也有两个,一个是滦州‘采石场’的栖凤山上的炮兵训练营,还有一个就是海河榷场那边的炮兵训练营了。
    只不过,两个炮兵训练营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同时能够接受训练的炮兵,也就两个队!
    而且最主要的是,炮兵训练的周期,比火枪兵的训练周期,还要长!
    火炮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也比火枪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要困难得多!
    想要火炮打得准,而且打得远,要学习的知识,就比火枪兵,要多得多,涉及的知识学科,就有天文地理,以及算术等等。
    下雨天火药容易受潮,不能打炮,下雨前,更不能打炮!
    还有横风太大,对炮弹的落点有影响,炮口仰角的高低,对射程的远近,也有影响。
    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提前计算出来的!
    这些,就是所谓的炮兵的射击诸元!
    而火枪呢,这些要求,就要低得多,或者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除了对精度要求特别高,要求一击必中的特种兵分队中的狙击队员外,其他火枪手,基本上都不用考虑风向啊、风速啊,还有距离的远近啊,对弹道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的!
    而从这些因素,也可以看出,炮兵所涉及的知识和学问,是绝对要远超过火枪手的!
    也正因为如此,要训练出一个合格的炮兵,才会比训练一个火枪兵,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同样是两个训练营,栖凤山炮兵训练营和海河炮兵训练营,每次都只能训练一个队的炮兵。
    而滦州新兵训练营,却可以同时训练两个营,甚至在极限情况下,可以训练四个营!
    海河那边的新兵训练营也一样!
    而且,海河新兵训练营,打的还是挑选‘蹴鞠队球员’的旗号,进行训练的。
    训练的时间,虽然没有滦州那边的新兵训练营多,也没有滦州那边那么多的科目和考核要求。
    但是,海河新兵训练营,每次挑选‘蹴鞠队球员’进行训练的时候,一次性就是好几千人,甚至是几万人!
    冬天的时候,工地停工,几万个工地上的民伕,可几乎都同时会参加这样的训练!
    从效率上来说,海河这边的效率,的确是没有滦州那边那么快!
    但一旦成军,海河这边可是可以同时组建几个,甚至超过十个营的新军!
    从人数上来说,滦州那边,可完全没法跟海河这边的训练营相提并论!


上一章
返回

回到宋朝当皇帝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