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回到宋朝当皇帝

第334章 封王

    赵桓不会吝啬区区一两个爵位的,只要能够开疆拓土,别说郡王了,就算是一字并肩王,也不是不可以!
    童贯的奏疏送到赵桓手上后不久,从赵桓的宫中,便有消息流传出来,赵桓要封童贯为王,甚至连封号都已经想好了,平西郡王,只要童贯一灭了西夏,册封的圣旨,立马就会颁布。
    消息从宫中流传出来后,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朝野,之后更是整个东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
    而后,消息很快便又被送到了西北军中,送到了童贯手上。
    童贯得到消息后,却只是冷笑了一下,对这个消息,半点也没信。
    嗯,更准确地说,童贯是对官家,不管是之前的赵佶也好,还是现在的赵桓也罢,一点都没有相信过。
    官家金口玉言?
    狗屁!
    封王的旨意,只要一天没有正式颁布,童贯就半点都不会相信!
    为了一句所谓的流言蜚语,自己就在前线拼死拼活,灭了西夏,然后就等着官家下旨,封自己为王?
    可能吗?
    真要等到平灭了西夏,官家一句话,便可以将‘封王’的许诺,推得干干净净,谁还能咬定官家是在说谎不成?
    所以,在童贯看来,京城里流传的这个封平西郡王的消息,车彻头彻尾的,就是一个骗局,一个官家故意散布出来,想要让自己,全心全意的为他攻下西夏的流言而已!
    流言不可信!
    这个道理,童贯怎么可能不明白?
    不过,不相信是一回事,能否借机成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在童贯召集了几个心腹将领,想要授意他们上书,为自己请封郡王的时候,童贯军中,却又迎来了从东京城里来的天使。
    “……封平西郡王,统领大军,翦灭乱党,平定西北,勿负朕望……”
    听到天使当着军中文武官弁念出来的圣旨内容,童贯直接就懵逼了。
    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己不是在做梦吧?
    官家,官家真的封了自己一个郡王的爵位?
    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童贯才确认了这个消息是真的!
    大宋刚刚继位的天子,官家赵桓,竟然真的封了自己一个平西郡王的爵位!
    平西,平西!
    平定西北!
    一时间,童贯竟然激动的老泪纵横,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谢恩。
    三辞三封的戏码,再次上演。
    从西北军中,送上来的奏疏,跟以往的戏码一样,童贯辞去了平西郡王的封赏。
    奏疏上翻来覆去,只有“诚惶诚恐,愧不敢当”等几个字。
    总之就是童贯说自己,才疏学浅,出身卑微,难当重任,恐怕辜负了圣天子的厚望,等等等等。
    同样的,赵桓也不会,也不可能因为童贯的‘谦虚’,就收回册封他平西郡王的旨意。
    三封三辞嘛,这已经是老掉牙的戏码了,君臣之间,早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十一月中旬,赵桓的第二道册文,便从东京城里,再次送到了西北军长。
    而这时,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诚意,童贯也已经派军拿下了围困了将近一个月的兴庆府的南大门静州,和东大门怀州。
    静州怀州的失守,也彻底的意味着,西夏首府兴庆府,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兴庆府,已经彻底的暴露在了西北宋军的兵锋之下。
    十二月初,童贯报捷的奏疏和第二次请辞平西郡王爵位的奏疏,也一起送进了东京城里,送到了赵桓手上。
    赵桓接到奏疏后,拖了将近二十天,在靖康元年正月的时候,才将第三次封童贯为平西郡王的册文,连同给西北官兵的年节赏赐,一并派人送到了西北军中。
    靖康,是赵桓登基后,定下的年号。
    看到礼部送上来的这个年号的时候,赵桓心里其实还是有些膈应的。
    毕竟,‘靖康耻’这三个字,在另外那个时空中的历史上,实在是有些太‘如雷贯耳’了,基本上,只要有点历史知识,读过初中的,都知道这三个字。
    以靖康为年号,赵桓还是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的。
    不过,靖康两个字,其实寓意还是好的。
    之所以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为后世的皇帝,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两个字,也仅仅只是因为靖康之变的缘故而已!
    而赵桓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跟另外那个时空的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另外那个时空中,徽宗赵佶,是跟赵桓一起被俘虏北上,最后死在辽东的!
    而这个时空中呢,徽宗赵佶,却憋憋屈屈的,死在了玉莲邪教教徒的暗杀之下。
    ‘二帝北狩’,已经彻底的没了一个,剩下的赵桓,他也已经打定了主意了。
    如果真的再次出现女真鞑子兵临城下,就算是死,赵桓也绝对不会做女真鞑子的俘虏的!
    北狩之事,赵桓是绝对不肯干的!
    而且,以赵桓手上现在掌握的那些武装力量来看,女真鞑子想要兵临东京城下,恐怕也是没有那个可能呢!
    经过登基后这两三个月的整编,现在东京城里的八十万禁军,已经差不多整编完成了。
    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完成了整编,成为了一支新军。
    这也得益于之前赵桓留在东京城里的那些‘种子’,那些在翊卫军中训练后,被‘淘汰’掉,遣返回了原单位的那些翊卫军的种子!
    而且,也正是在这些‘种子’的影响下,赵桓才能轻而易举,兵不血刃的拿下东京城,就连侍卫亲军司的侍卫亲军,都临阵倒戈,把篡位的赵楷绑了,送到了赵桓面前。
    可以说,赵桓能够轻而易举的拿回东京城,并且坐上大宋官家的宝座,这些当初留下的‘种子’,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个说法,虽然是政治经济层面的,但用在东京城里那八十万禁军身上,却也一点都没有错!
    八十万禁军是名义上的,整编过后统计出来的实际兵力,其实只有三十五万多点。
    而这三十五万多驻京禁军,基本上三五百人,便是一个指挥。
    指挥使,可以说是最基层的军官了,但同时,指挥使却又是直接能够接触军士,和指挥军士的第一人!
    指挥使之上的其他那些军官,要指挥和调动禁军,都得有兵部枢密院的公文才行,可以说都不是直接能够指挥和调动军队的,中间至少都隔了一层。
    而指挥使,却刚好是隔着的这一层!
    可以说,指挥使,才是真正能够不通过枢密院和兵部,就直接指挥和调动军队的最实际的指挥官!
    能动用和指挥的人,虽然少!
    可一旦这些指挥使,有了一个共同的主人,或者说共同的行为目标后,集中起来,能够爆发出来的能量,却绝对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
    当初赵桓留在京中的那些种子,这几年,在赵桓留在京中的密谍组织的帮助下,和钞能力的推动下,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都成为了驻京禁军中的指挥使一级的军官。
    甚至于不仅仅是那些故意留在禁军中的种子,就连当初赵桓留在小营山训练基地里的翊卫军,基本上都被安排进了禁军,担任了指挥使一级的军官。
    如此一来,赵桓也就相当于控制住了驻京的这三十几万禁军。
    再加之上,这些指挥使进入禁军系统后,通过当初赵桓传授的新兵训练的各种课程安排和考核要求,对禁军加以改造和训练。
    这样一来,赵桓接手了驻京禁军后,对驻京禁军的改编,自然也就容易得多了。


上一章
返回

回到宋朝当皇帝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