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王妃的捕快生涯

王妃的捕快生涯 第4节

    大长公主的园子占地颇广,不但有花园、池塘、假山和小树林,还有几处红墙黑瓦的小院子掩映其中。
    每座小院都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有点像贾府的大观园。
    秦禛带着琉璃一直走到最西头,然后沿着小径做逆时针运动。
    走到最南边时,有三男两女带着十几个仆人,浩浩荡荡地迎面走了过来。
    其中最醒目的便是穿着大红色缂丝长袖曳撒、足蹬麂皮短靴的昭王景缃之。
    剩下的四个秦禛都不认识,但她觉得陪在昭王身边的少女与大长公主略有几分相似。
    她不想与这些人有交集,远远地福了福,往一旁的小路岔了过去,却不料,那几个人也跟了过来。
    秦禛没有退路,硬着头皮往前走,上了池塘上的九曲桥,桥的尽头是一座六角亭。
    主仆二人一直走到亭子里。
    亭子中间的空地上摆着一张琴,一张书案,案上笔墨纸砚准备齐全。
    秦禛没有坐下,穿过凉亭走到临水的栏杆处,凭栏远眺。
    这里水面宽阔,荷叶旺盛,锦鲤肥硕,西有假山,山坡上榴花似火,东有一大片修竹,绿意盎然。
    “姑娘,那人是不是二少爷?”琉璃指着竹林说道。
    秦禛看过去,果然瞧见秦祎带着小厮站在水边,面对着的另一座六角亭,亭子里一大堆人,不知他在看谁。
    秦霈和两个妹妹都不在。
    秦禛回头看了看,见肖似大长公主的姑娘仍在和昭王说话,其他几人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看,偶尔还有人附和着说两句。
    他们很快就进了亭子。
    琉璃拉了拉秦禛的衣角,示意她赶快离开这里。
    秦禛没有动,已经遇上了,不说两句话肯定不成了。
    “你是谁?”肖似大长公主的姑娘以主人的姿态开了口。
    秦禛道:“柱国将军府秦二见过郑三姑娘。”大长公主夫家姓郑,郑三郑四都不曾婚配,很可能出现在这里。
    郑三姑娘惊讶道:“你认识我?”
    秦禛道:“不认识,猜的。”说到这里,她朝昭王等人福了福,“就不打扰诸位了,告辞。”
    郑三姑娘道:“秦家姐姐不急着走,我这里准备了琴和书画,不妨陪着我们姐妹一起坐坐?”
    另一个姑娘也道:“是啊,这里只有我们姐妹,人多热闹。对了,你还不认识我,我是郑四。”
    郑三和郑四是叔伯姊妹,容貌不大像,郑四桃心脸、杏眼,身材凹凸有致,比郑三漂亮多了。
    她这番话虽是对秦禛说的,但目光始终在昭王身上。
    秦禛明白,什么一起坐坐,不过是想拿她做伐,在某人面前表现表现罢了。
    她穿来十几年,因为没有考学的负担,除默写前世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外,精力大多在武艺和琴棋书画上,弹琴、书画皆可,就是不会表现。
    秦禛拒绝道:“我擅长刺绣,弹琴和书画都不在行,就不献丑了吧。”
    “不许走。”一个少年朝昭王挤了挤眼睛,“随便玩玩而已,紧张什么。”
    秦禛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竹林里面,可惜的是,秦祎已经不在那儿了,无法为她解围。
    第4章 冤枉
    既然不走,就要坐下来。
    昭王独自坐在北面,背对着另一个亭子,两个护卫门神一般站在其身后。
    安顺郡王、睿王世孙坐东侧,郑三和郑四在西面。
    秦禛独自在南面,颇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
    昭王不说话,翘着二郎腿,侧身望着假山上成片的石榴花。
    美少年的侧脸完美无瑕,和剪影特别匹配。
    郑家姐妹有些痴了,呆呆地望着,俨然忘记了来此的目的。
    安顺郡王和睿王世孙对视一眼,前者突兀地咳嗽了一声。
    昭王回过头,与郑三、郑四的目光对了个正着。
    郑三陡然惊醒,不免惊慌失措,立刻说道:“秦二姑娘会弹琴吧,弹奏一曲如何?”
    秦禛面带笑意,视线在昭王脸上轻轻一扫,欣然起身,“好啊,秦二献丑了。”
    琉璃拉拉她的衣角,使了个眼色——姑娘不是说好了不擅长吗?
    秦禛没理会她,在琴凳上落座,纤纤素手一抬一落,七弦瑶琴发出几个悠然的琴音。
    音准绝佳,无需再调。
    她对着昭王说道:“秦二不擅琴音,还请诸位海涵。一曲阳春白雪送给诸位。”
    昭王左眉一挑,干脆地别过脸,不再看她。
    秦禛毫不在意,轻捻慢挑拨动琴弦,“铮铮”的乐声流水一般地倾泻出来……
    曲调清新,节奏欢快,指法娴熟,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曲终了。
    郑三蹙着眉头说道:“秦二姑娘实在是谦虚了呀。”
    郑四也道:“秦二姑娘的琴技若是不好,那我只能自认不会弹琴了。”
    睿王世孙揶揄道:“不擅长自然是假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才是真的。”
    “正是正是。”安顺郡王点点头,“据我所知,能把阳春白雪奏到这个水准的,只有宫中乐师了。”
    “乐师啊,哈哈。”昭王短促地笑了两声。
    秦禛不以为意,“那诸位就把秦二当乐师好了,还想听什么曲子?”
    她依旧看着昭王的方向,但目光却透过他的侧脸,落到了对面亭子上。
    大概是她的瑶琴弹得真的不错,对面亭子里的人出来大半,中间有一男一女趴在栏杆上,遥望着这边,男子穿一席竹青色道袍,女子是娇嫩的杏色褙子,一个伟岸,一个娇俏,格外养眼。
    睿王世孙注意到她的视线,也看了过去,“哟,武安侯世子也来了。”
    “呵!”郑三冷笑一声,对郑四小声说了一句,“她怎么也来了?”
    郑四道:“谁知道呢。”
    秦禛不知道这个“她”是谁,但知道郑三郑四不喜欢那位姑娘,便不免多看了几眼。
    昭王冷冷地看过来,那目光如有实质,就像他手里的小刀一般锐利。
    秦禛讪讪地起了身,退后两步,问守在旁边的婢女,“请问,哪里可以更衣?”
    婢女与郑三递了个眼色,见后者点了头,方道:“秦二姑娘请随婢子来。”
    一主二仆消失在九曲桥下。
    郑三先吩咐下人斟了茶,又道:“貌不惊人,琴技了得,倒是低估她了。”
    睿王世孙摇摇头,“传言不可信,这秦二细看长得不错,就是个头高了点儿,衣着也不适合她。”
    昭王换了个姿势,像是有话要说。
    安顺郡王便道:“十三哥怎么看?”
    昭王道:“技巧有余,情感不足,也就那样。”
    郑四松一口气,“昭王明鉴。”
    昭王转了一下手中的小刀,“你也弹奏一曲,如何?”
    “这……”郑四红了脸,“我不如秦二姑娘,就不献丑了。”
    昭王道:“人贵自知,不错。还是弹一首吧,本王听个乐子。”
    南边没有茅房,秦禛沿原路返回,在西南角释放了并不丰盈的内存。
    琉璃替她整理好衣裳,说道:“昭王明显没把姑娘放在眼里,姑娘又何必出风头呢?”
    秦禛道:“多做一点儿,让他彻底厌恶了才好。”
    如此更保险一些。
    琉璃点点头,“那也对。”
    琉璃也去了趟茅房,出来后,主仆二人继续向北,钻进西北角的一个小亭子。这里极安静,不但能听到甬道上人来人往的脚步声,还可以听到某处自鸣钟整点报时的声音。
    秦禛喜欢这样的环境,放空思绪,她可以坐很久。
    琉璃十四岁,还是孩子心性,不到盏茶的功夫就按捺不住了。
    但她胆子不大,不敢出去独自玩耍,就在亭子内外来回溜达,一会儿看看蚂蚁,一会儿看看树上垂下来的虫子,玩得不亦乐乎。
    不知过了多久,自鸣钟响了一声。
    琉璃道:“九点半了吧。”
    秦禛抻了个拦腰,晃了晃脖子,“我们走吧。”
    女官说过,这个点儿是大长公主在花厅宴客的时间,该回去了。
    主仆二人回到花厅时,长辈们已经落座了,少年男女们正在按照女官的安排依次落座。
    秦禛等在后面,仗着身高优势往前面看了一眼,两个妹妹都在。
    这样就好,万一出什么岔子,老夫人又要指责她。
    很快,三姐妹在花厅门口的一张矮几后面汇合了。
    大家盘膝坐好。
    秦雲问道:“二姐,你看见二哥了吗?”
    秦禛道:“你们没在一起?”


上一章
返回

王妃的捕快生涯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