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盛唐风华

盛唐风华 第397节

    善待自己豢养的禽畜是慈悲,但是自家人若是凌虐它们,最多也就是骂两句,总不至于为了一些牲畜就杀了自家子女不是?
    这便是最重要的分歧,也是李渊与李世民总是说不到一起的原因。
    李世民皱眉道:“民为邦本,没有百姓便没有钱粮、兵源,这个道理他们怎么就想不明白。
    我李家苦心孤诣经略有年,才攒下三分仁厚名声。
    如今三胡这么一番折腾,晋阳百姓必然与我离心。
    若是此时有人率军相攻,如何守城自保?
    三胡真以为马邑刘武周是好捏的软柿子,不敢跟咱们为敌?
    他当日险些害了我的性命,又怎会畏惧李家威名不敢动兵?
    再说眼下晋阳也不是什么太平所在,城内还关着那许多的大虫。
    他这么胡闹,万一守御松懈……“李世民口内的大虫,便是指之前被徐乐生擒的执必思力以及他麾下的执必部精锐亲兵。
    这支人马自从被押解到晋阳之后,便一直被重兵看押。
    虽然性命无忧,但是日子过得肯定算不上舒坦。
    先夺衣甲后夺脚力,从上到下洗了个干干净净,让这班素来以弓刀为锄犁,以强取代替苦耕的塞上胡骑也体验了一把被洗劫的滋味。
    不过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把他们看成是一群窝囊废。
    突厥人本就悍勇善战,何况这支人马乃是执必部亲兵精锐,放到战场上足以和汉家精锐颉颃。
    严加看守自然闹不出风波,可是李元吉如今行事荒唐,值守必然松懈。
    万一被突厥人抓住破绽,只怕立刻就有不测之祸。
    长孙摇摇头:“二郎你以为,是谁教三胡如此行事的?
    再说他身边那些人为何行事如此大胆?
    我已经扫听过了,三胡和执必思力一见如故,两人已成莫逆之交。
    他身边的护卫家将里,有几十个突厥战奴。
    就数他们最是猖狂。”
    “他怎么敢?”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晋阳的局势远比自己想象的更糟糕,李家后方看似根基深厚无可撼动,却是外强中干,只要有人用力踢上一脚,就能把晋阳踢得分崩离析。
    “辅机你且安坐,某进宫一趟。”
    “做什么?”
    “还问做什么?
    如今这情形,某必须向父皇据实禀奏,再晚就来不及了。”
    “这便是我方才的话了,就是要来不及才好。
    且不说你的禀奏圣人是否听从,说不定还要降罪。
    就算听了也是为元吉补缺,于你何益?
    要我说刘武周动手越早,对咱们就越有利。
    如今大郎统兵在外,三胡不知兵机,一旦晋阳有变,这军权还能落到谁手里?
    莫非你不想典兵出阵,立个大功回来?”
    李世民并没有回答长孙无忌的问题,可是周身绷紧的肌肉,已经逐渐放松。
    “这就对了。
    你习武练功自是不错,可是真要把自己当成个军汉,那就大错特错。
    不管如何骁勇的战将,都只是你的部下,而你才是统筹全局之人,万事都得三思后行。
    大郎、三胡身边多是世家高门,随便说一句话,就有无数人为他们帮腔。
    这是他们的长处,你注定较量不过。
    既不能在词锋上占先机,就只好从军功兵权上想办法。
    与其想着晋阳,不若先想想玄甲骑。”
    听到这三个字,李世民的脸色越发难看,长叹一声:“想想又如何?”
    “如今玄甲兵马过万,乃是我大唐最为精锐的甲骑。
    若是就这么被夺去,你能咽的下这口气?
    若是真的被无能之辈把这支精兵败光,以你的脾性怕是非气得吐血不可。
    更别说,这里面还牵扯到乐郎君。”
    “乐郎君又怎么了?”
    李世民神色一变,一把抓住长孙无忌的胳膊。
    他在府中闷坐,对外面的情形所知不多,反倒是长孙无忌八面玲珑,和哪方面都能搭上话,消息更为灵通。
    长孙摇头道:“一喜一忧。
    喜事你已经知道就不用我多说,另一桩事颇为蹊跷,某总觉得不是什么吉兆。”
    “快讲。”
    “王世充密使入潼关,与大郎交谈许久,之后大郎更是亲自派人护送密使进京。
    我的人身份不够,没法探听到更多机密。”
    “拦得住?”
    长孙摇摇头:“拦是拦不住的,但是可以去请救兵。”
    “谁?”
    “九娘!”
    第八百六十六章 枭雄(二十七)
    李渊诸子之间还存在着明争暗斗,女儿就没有这个麻烦。
    朝政大位乃至权柄,和她们都没什么关系,姐妹之间相处也就融洽。
    更何况李渊夫妻对女儿的宠溺不在儿子之下,是以田宅金珠的赏赐也是一样不少。
    李家又保留了北地胡人作风,对于女儿行事没有什么约束,骑马射箭饮宴夜游都不加以限制。
    是以单从生活论,这些公主反倒是比皇子活得自在。
    李家的驸马们如今基本都有差遣在身,不是领兵在外征战,就是作为重臣参赞机务,抽不出时间照顾家里。
    这些出嫁的公主闲居无事,又难得和姐妹重新聚首,自然少不了饮宴聚会。
    众人按着年龄排下班次,从大姐开始一路排下来,每日到一位公主家中相聚,这位当值公主负责筹备宴席安排舞乐。
    等到一轮转下来,再从头开始。
    按说这些公主里面为首的,理应是大排行第三女儿里面排行居首的李秀。
    可是李秀男儿心性,不肯在城中安享富贵,就在瓦岗与玄甲骑会战洛阳时,她也随同柴绍离开长安领兵出战。
    是以如今这些公主里面挑头的,则是九娘李嫣。
    与其他姐妹不同,李嫣生性尚武不喜丝竹,在她家里开宴席的时候没有歌舞助兴,最多就是有几个李嫣一首训练的女卫舞剑为乐。
    要知九娘的这些女卫可不是寻常贵人家中舞姬可比,学的不是花架子,而是实打实的战阵功夫。
    每天和男人一样要操练武艺打熬筋骨,有朝一日李嫣披挂上阵,她们也要跟随左右阵前杀敌。
    她们学的剑法,自然就不是那种赏心悦目的剑舞而是实打实的杀人术。
    但凡是杀人的手段,其实都不怎么好看。
    翻来覆去,也就是那几个动作。
    再说她们又是按照军汉标准挑选,膀大腰圆满脸横肉。
    试想这么一群粗丑妇人,拿着明晃晃的宝剑半蹲着身子,如同螃蟹一般在那里一步一探地往下刺,场面何等壮观?
    如此赳赳雄姿,佐酒自不足反胃则有余。
    可怜各位李家公主虽为武家女却也对这等舞蹈无福消受。
    几位公主只看了一次,就好心地叮嘱九妹,自家姊妹不必太多繁文缛节,酒席之间说说贴己话就好,至于这剑舞就大可不必。
    如今天下未定,理应崇俭戒奢,身为帝胄理应做出表率,排场仪仗能省则省。
    但是这些公主并未因此就觉得九娘的宴席无趣,更没有排斥自家九妹。
    恰恰相反,如今的李嫣乃是长安城贵女中最受欢迎的一个。
    不管是自己办宴会还是去赴宴,都是众星捧月,将她团团围住说个没完。
    甚至恨不得把她留在府中,做个彻夜之谈才好。
    这里面固然有李秀为九娘撑腰的原因,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徐乐。
    以李嫣牵头,由大唐公主、名门贵女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已经初步成型并且正在日趋壮大,而这个团体得以存在的基础便是徐乐。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徐乐的仰慕者。
    仰慕的原因或是因为相貌,或是因为相貌,再就是因为相貌……至于武艺战功,那只能是基于相貌之上的锦上添花,相貌才是根基。
    如果徐乐黑面长髯或是獐头鼠目,这些贵女才懒得管他有多少本领,又立下过何等功勋。
    一个英武少年,尤其是没成亲的,对于这些年轻女子本就有巨大的吸引力。
    如果这名少年郎再有一身绝技,行事又往往出人意料肆无忌惮,就更是这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名门贵女最佳倾慕对象。
    虽说时下女子地位并不算低,可是终归也和权力无缘。


上一章
返回

盛唐风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