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盛唐风华

盛唐风华 第408节

    这一声喊突如其来,几个人全都站住脚步。
    眼看徐乐朝这边看过来,曹符臣心知这是唯一的机会,连忙上前两步抢步行礼:“将爷,小的曹符臣,身边几个都是随小的一起投军的。
    我们商量好了,想求将爷开恩,准咱们入玄甲做正卒,而不是做辅兵。”
    在徐乐的兵马离开洛阳城时候,带出来千把青壮。
    这都是吃了粥饭,甘愿追随玄甲骑拼命的。
    就像玄甲骑兵士一样,这些人也是一分为二,分别驻于洛阳甲、乙二新城,这两座军寨里。
    不过他们身上不穿甲,也不是正卒,全都充当辅兵负责搬运物资,再不就是照顾伤病,做些粗笨的活计。
    到了打仗的时候,他们也是打下手,而不直接参与战阵。
    错非是敌人打进了营垒,否则他们就不用临阵厮杀。
    按军将的心意,这时候就该拿这帮人去和瓦岗军拼,可是徐乐、韩约都不认同。
    他们招兵不是为了招替死鬼,而是实打实的为玄甲骑招募兵士。
    按徐乐所说,这些中原子弟不同于云中后生,没有直面过杀伐也缺少操练,不能直接拿来就用。
    必须把他们练出来,才能安排到战场上,否则和逼迫他们送死没分别。
    只不过眼下战事正酣,哪里来得时间操练?
    是以这件事就这么悬着,这些自洛阳带出的青壮,便承担了军营的诸项杂务。
    其实这也是徐乐此番出战不同寻常,若是正常大军交战,一名精骑卒少说也得有三名辅兵对应服侍。
    从照料战马到养护甲胄,乃至日常扛着沉重甲包,这些都是辅兵的职役。
    如果没有这些青壮随同,这些事情就得玄甲兵自己做,原本就紧张的人力,只怕就更加捉襟见肘。
    徐乐看看曹符臣,用眼一打,就能看出来这人身上有功夫。
    武艺谈不到多高明,但是一对一的话,也勉强可以和玄甲士卒打个平手。
    这等武艺拿到军营里,做个火长却也是绰绰有余。
    “你想当战兵?
    可是因为军中有人仗着是战兵欺压你?
    又或者克扣你们的口粮?”
    “这自然是没有的。
    实不相瞒,小的也曾熬过大营,知道军中是什么情形。
    像咱们玄甲骑这样的营头,天下怕是找不到第二家。
    没有哪个敢欺压辅兵,更不敢克扣口粮。
    咱们虽是辅兵,可是口粮比正卒也只差三分,天下再也找不着一个营头能如此对待咱们。
    就是因为将爷待咱恩厚,小的们才不忍心吃白食。
    小的们双眼不瞎,知道是个什么情形。
    这时候正是用人之时,将爷不让咱当兵,是体恤小人的性命,这份恩情小的记着。
    可要是就这么安心吃喝,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咱的本是不能和各位比,但是好歹有一身力气,外加一条性命。
    顶不济也能和那些贼人换命!再说小的看来,那些贼人的本事……“曹符臣尴尬一笑,没好意思说下去。
    当着将主面自夸本事,这可不是聪明人该干的事情。
    徐乐示意曹符臣等人起身,随后对韩约说道:“如今可还担心我们熬不过对手?
    人心向背并非儿戏,军心在我,这场较量胜负已分!”
    韩约、宋宝几人相顾点头。
    徐乐又看向曹符臣,看得出来,这个军汉也是鼓足了勇气,才敢跟自己提出这个要求。
    没办法,军法严苛动辄得咎,若是遇到以凌虐士卒为乐的,那就更是倒了八辈子霉。
    虽说玄甲骑不搞那套,可是作为新入伍不久的兵士,谁又敢赌将主是什么脾气?
    能够说这些话,足以证明其胆量以及决心。
    人家争的不是口粮待遇,而是为了报恩偿义甘愿牺牲性命,这等好汉自是多多益善。
    拍了拍曹符臣肩头随后一笑:“你们的心意某已知晓,不过事情不必急于一时。
    咱们玄甲骑的兵,可不是拿来和贼寇兑命的。
    等到战事结束,某亲自操练你们,练好了本事再披甲不迟。”
    虽是拒绝但是并未恶语相向,更没有用鞭子抽,几个军汉非但没有失落,反倒是觉得周身暖意盎然。
    这年月人命轻贱,随时都可能被人结果。
    一样是死,为这样的人而死,总算还有几分价值。
    宋宝在旁观看,几个军汉的神色变化被他看个明白,心中也自认可了徐乐的观点,若是如此或许……我们真的能赢?
    第八百七十七章 枭雄(三十八)
    夕阳西下,落日残阳穿过重峦叠嶂如云苍翠,化作点点金光遍撒于邙山幽谷之中。
    本就鲜亮的铠甲刀枪在余晖照射下,如同镀了一层赤金,光芒闪闪晃人二目。
    邙山的山势不以雄奇为名,整体走势平缓,山岭重叠绵延悠长,即便是立于邙山最高处的翠云峰,也不可能将整个邙山情势尽收眼底。
    这座山谷地处偏僻由远离战场,以徐乐之能亦对此间情形一无所知。
    整个山谷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要塞。
    刀枪如林军帐如浪,瓦岗军自成军以来,大概还是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扎营。
    营帐一座挨一座彼此紧靠,以往绿林人之间自发保持的距离已经荡然无存。
    营帐布置完全参考大隋鹰扬兵扎营方略,往来巡哨人员规模队形,以及军营里面的操练手段,全都是按照大隋正军为模板,原样照搬而来。
    大批环甲持兵的兵士于军营外列阵,既是弹压军营秩序以免有人随意走动触犯军法,也是用来震慑此时正在劳作的工匠。
    李密自从成为瓦岗之主,就立下了一条善待工匠的规矩。
    杀人放火怎么都行,但是严禁杀戮有手艺的匠人。
    不管他所会的本事到底是何种门类,只要是有手艺的就不许加害,违者便要军法从事。
    不但如此,李密还在军中颁下命令,凡是懂手艺的军汉,就可以向主将报告,从兵士转为工匠。
    口粮分毫不少,另有赏赐财帛专为工匠所用,不会让士兵因为不能打掳而吃亏,同时还不用亲临战阵,算得上难得的美差。
    若是有匠人投军,也是参考这种方法对待。
    通过种种手段,瓦岗军内很是有一批手段高明的巧手匠人。
    战败宇文化及之后,又将原本被杨广强征南下的大隋将作监巧匠尽数收入军中,瓦岗工匠的规模及技艺也因此迅速提高。
    现如今这山谷内,就聚集了瓦岗军八成以上的工匠。
    他们单独立寨,位于军营的拱卫之中,由若干星罗棋布的军帐,把他们牢牢保护在当中。
    既是防备有人偷营劫夺寨,也是防范这些匠人趁机逃走。
    工料由瓦岗军士自金墉城方向源源不断运抵山谷送入军营,这些匠人则昼夜不停轮番工作,将送来的木料、筋膜等物制作成各色器械。
    这些匠人大多经过杨广时代的残酷盘剥压榨,惯能服苦役。
    瓦岗军将虽然也不是好脾气,但是比大隋的官吏总归是强多了。
    再加上口粮给的足,时不时还有布帛赏赐,是以干劲十足。
    从山头向下看去,就能看到军寨内停放的云梯、巢车,尖头驴。
    这些攻城器总数虽然不多,但是考虑到这短短的时日,就知道工匠们是何等努力。
    若是按照瓦岗军旧日风范,这些器械基本是用不上的。
    绿林人喜打巧仗,最厌恶的就是一拳换一脚的笨架。
    一攻一守往来厮杀,不管谁输谁赢,攻城方都得用人命去填。
    这种仗就算打赢了也得死很多人,各路头目自然不会欢喜。
    要么就是以谋略攻城尽量减少死伤,要么就是索性不打,天下那么大,总有些守备松弛或是城墙残破易于攻取的地方。
    洛阳这种坚城,宁可不打也不能硬拼。
    加上他们扎营都是自己管自己,不可能给攻城器留出地方。
    像今日这等场面,以及这种攻城方式,也只有李密才能摆得出来。
    军营正中位置,便是三军主帅的军帐,端坐案几后望着面前令箭令旗以及简易地形图的裴仁基,眉头紧皱满面愁容,不时地发出叹息。
    这一军之主可不是好当的,尤其是瓦岗军的主帅,就更是不易为之。
    别看自己也是大隋宿将,可是面对强敌,却是没有半分胜算。
    外人看来自己以降将身份手握瓦岗兵权,理应志得意满,实际如同被架在火上烤,个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知道。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帐帘掀动,一个如同宝塔般壮硕的少年自外而入,正是裴仁基之子,瓦岗虎将裴行俨。
    裴仁基看了一眼儿子并未言语,直到裴行俨来到自己面前坐定才开口问道:“情形如何?”
    “便是那副样子。
    白白折了两架尖头驴还有几十号亲兵,连根毛都没摸到。
    要我说还不如直接点起人马杀出去,总好过这样遮遮掩掩。
    儿郎们大多厌战,还有人说左右都是一死,没有什么可怕的。
    对于军将冷言冷语,甚至开口叫骂。


上一章
返回

盛唐风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