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盛唐风华

盛唐风华 第485节

    真到了打仗的时候,这些人还会被驱使着当作炮灰,承担第一波攻坚任务。
    往往就是手里拿根木头棒子便往前冲,身后则是督战队雪亮的大刀。
    留给他们的路无非是死在防守方手里还是死在督战队手里这两条,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大多数人都是难逃一死。
    哪怕是侥幸活下来的,也未必就好到哪里去。
    等着他们的无非是之前生活的轮回,直到死去为止。
    由于骁果军成员来自于募兵而不是传统的府兵体系,所以哪怕是瓦岗军中原本的大隋官军降卒,对他们也谈不到香火情分更不会予以照顾。
    往往是刻意打压,以表现自己对瓦岗的忠心。
    在瓦岗军体系内,骁果军就是处于最低层的存在。
    顶天了就是会说话的牲口,再就是可以拿来消耗又不用心疼损失的人肉盾牌。
    一段时间内,原本象征骁果荣誉血鹰纹身,都和部分世家逃奴身上的奴隶烙印等同。
    这些行为听上去或许有些过分,但是在眼下这个时代,并不会让人感觉有多奇怪或是难以接受,只用两个字就能解释这一切:降卒。
    在军队体系内,降兵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作为人的一切权力,连生死都操持于他人之手,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如果不能接受,当初何必投降?
    舍出一切厮杀,难道下场还会比眼下更糟么?
    或许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他们也会做出投降的选择,可是在那一刻真的到来之前,不妨碍对降卒冷眼嘲讽外加施以虐待。
    总之就是留你一条命就不错了,哪还有那么多要求?
    谁也不会想到,这支部队居然还有翻身的一天。
    哪怕是裴仁基这位见惯大风大浪,也懂得为官之道的宿将,也不曾想到骁果军作为一个整体,会有朝一日重新被启用。
    原本他也能看出,对骁果军的种种打压,是上层的刻意为之,这里面不乏徐世勣、魏征等人的心思。
    他们不杀骁果军还要用粮食养活他们,就是要有朝一日将这支虎狼之师收为己用。
    不过在那之前,必须设法磨去他们的凶性,剥夺其爪牙以免反噬。
    毕竟这帮人当初可是连皇帝都敢杀,不管这里面有多少世家发力,又或者有多少野心家推波助澜,最后砍人头的总归是他们没错。
    为了回家乡可以拿弑君叛乱不当回事的军伍,谁也约束不住。
    必须得让他们吃足苦头失去曾经的凶戾之气,才能重新编为军伍为己所用。
    按照裴仁基想法,经过重重筛选下来,最后能够编为士兵的骁果军有个三两万就不错了。
    别看他们数字有十万之多,但大多数还是不能用或者不敢用的。
    哪怕是大部分都认命低头,不敢再像曾经那样嚣张跋扈,但是人数太多不易控制,必须控制规模。
    按照徐世勣的安排,更像是把他们从内部分解。
    一部分骁果军作为战兵保留下来,另一部分则还得当奴隶,但是服侍的对象从整个瓦岗军变成曾经的袍泽。
    用骁果军服侍骁果军,表面看是仁政而且彼此相熟便于指挥,实际就是挑起内部的争斗。
    人都是一样的,比起看不得敌人比自己过得好,更看不得自己人比自己过得好。
    只要骁果军内部人为制造高低之分,不用外力,他们自己就能管理好自己。
    表现出色的军将士兵可以得到使用,但是必须处于控制之下,而且肯定是打乱原先建制编入瓦岗原有的军伍之中。
    就是用瓦岗军消化骁果军,最终让世间再无骁果只有瓦岗,这样才是对降卒的消化吸收之道。
    万没想到实际操作居然是这样,自从徐世勣等人带兵离开后,先是让骁果军逐渐获得了和瓦岗军同等的待遇,接着又开始帮骁果军拿回失去的利益。
    衣甲刀枪乃至财货,都开始发还。
    要知道绿林人对于财货的重视程度远超普通正规军,对他们来说战利品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哪怕是头领都不能随意夺取。
    李密这一刀,直接就砍在了最要紧的地方。
    再说这些财货一经易手谁还说得清楚?
    红袍、盔甲,刀枪器械,这些早就换了主人了,又去向谁要去?
    普通军汉的甲胄都差不多一个模样,谁能说清楚自己身上的红袍罗在谁手里,或者自己身上这件金甲是从谁手里抢过来的?
    这根本就不是靠讲理能说清楚的事。
    最后就变成了一边倒的指控,只要骁果军说谁的甲胄是自己的,被指认一方就得乖乖交出自家铠甲,武器也是一样。
    如果财货或者马匹不足数,还得拿其他的财产来顶账,甚至他们的直属头目也得跟着承担责任。
    而作为吃下骁果军衣甲财货最大红利的内军,则不在追讨范围内。
    也就是说吃了肉的依旧可以舒坦过日子,倒霉的全是之前跟着喝汤的。
    这种管理方式,下面人当然不服。
    只不过随着徐世勣等人的离开,瓦岗军原本绿林体系已经被打压得抬不起头,再加上李密早有准备,先是用忠于自己的步兵以及内军包围,又是让骁果军完成列阵。
    这时候你就算有再多不满,面对杀气腾腾的场面又怎么敢发作?
    因此最终的结果就是骁果军基本拿回了原先的兵装,而且还恢复了建制。
    按照原先的军将归属恢复成军,谁的兵谁带,原来归谁指挥现在依旧归谁指挥。
    如果自己的军将已经死了,那就再由相熟军将予以管理,实在是找不到人的,就委任其他骁果军将管辖。
    口粮待遇以及相关的种种,都是按照瓦岗正规军对待。
    这么折腾一圈下来,活下来的骁果军虽然已经不足七万,但是依旧是当下瓦岗军中,人数最多战力也最强的步兵单位。
    而他们的最高统帅,正是那位曾经和瓦岗五虎打得天翻地覆的宇文承基!其实骁果军原本是有骑兵的,可是骑兵的马都被内军缴了去,再不就是分配给军中武将,所以这部分脚力是肯定要不回来的,只能全部当作步兵用。
    也只有统帅几千人的军将才有资格配上脚力,饶是如此,这种变化依旧让裴仁基看得心惊肉跳。
    人老成精,更何况是在杨家父子那种君王手上活下来的,就更不是等闲之辈可比。
    他看得出来,李密这么做并非对骁果军有什么偏爱,只是为了自己下一步行动不得不临阵磨刀。
    如果自己所想不错,徐世勣他们多半是回不来了。
    如果说之前李密对绿林人还是用阴谋诡计方式给与打压,现在就是摆明了要搞清洗。
    把当年跟着翟让打下瓦岗根基的人,要么清理出去,要么彻底收服当狗。
    再就是用原本出身朝廷的武力,完成瓦岗武力换血。
    从这一刻开始,瓦岗军就已经从代表江湖草莽的绿林联军,转变为代表大隋官方的武力。
    不管是本来就隶属隋朝后因为各种原因归附瓦岗的前鹰扬官兵,还是这些刚刚被起用的骁果军,都是隋朝官兵。
    只要李密现在把旗子一换,说自己是代表大隋正统复夺天下也没什么不对。
    这种换血当然不是无代价的,毕竟那些绿林人他也没都杀了,现在还是在军中效力,心里难免有怨气。
    就算是原本官兵出身的那些人,同样是人心惶惶,对于李密的措施未必就信服。
    那些被重新启用的骁果军,也未必就真的因此对李密心悦诚服死心塌地。
    单就目前的情况看,李密更像是受累不讨好两头落空。
    这种拉一派打一派的玩法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搞得这么急切。
    李密现在这样搞,往往伴随的就是腥风血雨人头滚滚。
    眼下大敌当前,这么随便杀人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只能用可靠的战绩让下面信服,不管我怎么折腾但是我能打胜仗,而且是打胜强敌,下面的人也确实不敢不服。
    可问题是,就李密现在的战法,真的能打败强敌?
    望着自己视线内忙碌的骁果军,裴仁基一时也陷入了迷惘之中。
    李密这种打法究竟是对是错?
    自己也说不明白。
    第九百五十六章 破阵(十一)
    虽然已经完成了一步登天的待遇变化,但是眼下骁果军的工作依旧是自己完成,并没有说调拨一部分民夫给他们使用。
    倒不是口惠实不至,而是他们现在干的活,还是自己亲手完成比较放心,假手外人实在不能放心。
    李密并不是让他们继续当苦力挖堑壕或是堆土筑垒,而是在修筑和他们性命相关的防御手段。
    按照李密的命令,他们事先砍伐了大量树木作为原料,为了保证木材充足甚至不得不放弃了对攻城器械的制作,而是把木料都用来做成了木栅和拒马。
    这些骁果军按照团、伙的建制组成战斗单位,然后负责把自己负责的木栅、拒马布置在本部人马面前,成为自己的屏障。
    而这些步兵防御工事同时也是他们的武器,比起手中的刀枪盾牌,这些木栅拒马,才是他们最有可能对玄甲骑造成伤害的器械。
    裴仁基能猜出李密想法,人或许会在公事上怠惰,但是在私事上肯定勤勉。
    这些骁果军自然知道玄甲骑厉害,也知道步兵对具装骑兵是有多困难。
    这些工事才是自己保命本钱,谁敢麻痹大意?
    是以李密放心让他们准备,也不怕这些人不用心。
    所有拒马、木栅放置的位置,则是李密亲自指定的。
    在他大破骁果军登基之后,这还是第一次亲自勘验地形,为士兵选择布置器械的地方。
    这些木栅拒马并不是布置成若干层,然后士兵站在后面。
    那样也没法弄,毕竟手里的武器距离有限,你把拒马摆好几层,到时候固然对方打不到你,你手里的武器也够不到对手那还打个什么?
    是以步兵面前的防御工事只有一层,这个工事既可以迟滞骑兵行动,也不至于妨害工事后面的步兵朝前面递出兵器。
    而在这些步兵身后,则是又一层的防御工事。
    除了最后一层士兵外,每一层士兵实际都是被身前身后两重防御工事给包夹起来,就算想跑都没了退路。
    人一旦站到自己对应的位置,就相当于固定在那。
    到时候身旁左右都是人,身后又是不可能逾越过去的工事,留给他们的出路就只剩舍命向前这一条了。


上一章
返回

盛唐风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