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盛唐风华

盛唐风华 第650节

    执必部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也是事实,甚至连阿史那部落都能感觉到执必家对自己的威胁,这位阿贤设的能力不问可知。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执必落落打败仗并不奇怪。
    但是要说他被捉,那就得算作奇闻了。
    毕竟这位本就是足智多谋的主,又是惯于算计别人,自然格外小心,生怕自己也被人算计。
    其心性谨慎且战场经验丰富,一旦势头不对跑起来比谁都快。
    这些年征战沙场胜负均有,除了被徐乐收拾过之外,还不曾被获遭擒。
    今天这种乱局虽然危险,但是要说抓住执必落落,也没那么容易。
    其实就连李世民自己也没想到,草原的枭雄执必家谋主,居然会被自己捉住。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是部下搞错了或者中了突厥人的计策。
    直到执必落落出现在面前,李世民才确定抓住的确实是这条大鱼。
    由于之前两方见过面,所以不会认错,一眼就认出了身份。
    执必落落虽然模样狼狈但是神色从容,面对李世民依旧是不卑不亢全无阶下囚那种卑躬屈膝的模样。
    此刻战场上依旧杀得天昏地暗,军将们手中有刀心里有火,根本就不是正常的状态。
    在看到执必落落这模样,新仇旧恨一起发作,有人立刻怒骂道:“突厥狗!死到临头还敢撒野!大帅请下令,让末将斩了他,给河东的父老报仇!”
    执必落落冷冷一笑:“要杀就杀,哪有那么多废话!执必部的阿贤设,难道会怕死?”
    李世民把手一摆:“士可杀不可辱!押下去好生款待,若是有人伤损阿贤设性命,就地正法!”
    他的话就是军令,那些军将再不满意也不敢不听,只好乖乖叉手唱喏。
    几名膀大腰圆的锦衣家将过来,押着五花大绑的执必落落就要往后走,执必落落忽然道:“怎么?
    不打算问问我军中情形?”
    “釜底游鱼,问他作甚?”
    李世民说话间已经摆摆手,示意家将把人往下押。
    执必落落闻言也是一愣,上下打量打量李世民,随后点点头:“李渊有子如此,合该一统天下。
    我暂且随你回营,日后与李渊相见时,再有话讲。”
    别看执必落落是个俘虏,但是他的身份特殊,即便是李世民也不敢真的随手一刀就把他杀了。
    战场厮杀刀枪无眼,这个无话可说。
    可是现在人已经抓住了,那就另当别论。
    随随便便杀了的话,执必家那关也是交待不下去的。
    搞不好会惹来草原八部一起发难,对于眼下的李家来说,还不希望闹到这一步。
    或者说就算要杀要剐,也得是李渊做主,李世民不敢擅自发落。
    显然执必落落也很清楚这点,所以才会说出与李渊见面的话。
    不过李世民冷哼一声:“哪个随你回营?
    押下去!其他人随我追!”
    “还追?”
    执必落落依旧不动地方:“一战败金狼骑,擒执必部阿贤设,战功足以威震天下,难道还不知足?
    小心乐极生悲!”
    “不劳阿贤设挂念,李某自有主张!”
    这次的锦衣家将没再给执必落落机会,推推搡搡把人往后押。
    后面跟随的锦衣家将手中持有李世民的认旗,沿途唐军没人敢阻拦他们的行动也不敢违背命令。
    为了防备不测,李世民又调了一队甲骑护卫,生怕中途生出变故,让执必落落逃脱。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心里还是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劲。
    执必落落抓的未免太容易了吧?
    总感觉与其说是唐军运气好抓住了执必落落,或者执必落落运气不好被抓住。
    不如说是他有意为之,故意把自己送给唐军来抓更像一点。
    不过这话也不对,执必落落有没有发癫,怎会自寻死路?
    就算父皇不杀他,也不会随随便便就把他放回执必部,至少也要从执必贺手里狠敲一笔才行。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做这种事。
    还是说他有着不得不被捉的理由?
    或者说队执必落落来说,眼下落到唐军手里反倒是更安全?
    如果真是这样,那情况就非常复杂了,搞不好执必落落被擒本身就是个阴谋,是要算计些什么。
    甚至为了这个算计,他可以拿自己的性命当筹码去搏一搏。
    要想把这些事情全想明白可不是一时三刻的时间,眼下既没有这个时间也不是这个场合。
    李世民干脆放弃了考虑执必落落,而是吩咐部下加紧追击,同时号令各部兵马向自己靠拢。
    执必落落被擒给李世民也提了个醒,就是现在的战场太过混乱,大军的建制打散各自为战,哪怕是自己这个元帅,身边也不过千骑而已。
    若是遭遇大股溃兵,就有点危险。
    回头自己也和执必落落一样被人拿了,那可就是大笑话。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自然是徐乐和他的玄甲骑,但他人哪去了?
    方才侯君集来助阵,他怎么不见了踪迹?
    是以这道命令传下去,就是希望徐乐的兵马赶紧过来助战。
    不同于溃兵那种望风而逃旗倒兵散的狼狈样子,李世民作为胜利者,不光军阵严整,而且旗帜仪仗样样不缺。
    巨大的纛旗就是最好的标志。
    由于通讯能力有限,战场上一旦进入乱战,最重要的就是旗帜。
    毕竟打得天昏地暗,想要找人实在太难,还是找旗帜方便些。
    看到旗子在哪就朝哪个方向冲锋,或者看旗帜的移动,就知道己方是占上风还是打败仗。
    如果大旗倒了,士兵就会陷入慌乱之中,既是担心主帅有失,也是因为没了纛旗确实不知道该前往哪个方向,更得不到有效的命令不乱才怪。
    在之前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李世民也依旧没有放弃纛旗,就是为了让士兵可以找到自己。
    现在传令兵把命令传下去,军将只要看纛旗就知道往哪赶,不存在找不到主帅位置的可能。
    如果还不来的,那就是违抗军令,任你天大的功劳,战事结束之后也是立斩不饶!命令传下去,部队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不动,而是随着李世民继续追击,撵着眼前的执必部兵马紧追不舍。
    传令的兵士一个个回报,各路军将的情况也都汇报上来。
    由于战场混乱,他们也不保证能找到所有人,只能是看到的军将就传下军令,而听到军令的将领也没一个含糊,全都乖乖带兵前来支持,只有徐乐是例外!倒不是说徐乐公开表示抗令,而是传令兵根本没法接近徐乐。
    “徐将军率部追击金狼骑,全军陷于阵中,小人无能,实在是没法靠近。”
    李世民闻言一惊,险些从马上掉下去。
    什么!徐乐的兵马,陷于阵中!那可是所有的玄甲骑,是唐军的本钱!至少就眼下而言,大唐最为精锐的部队,就是玄甲骑。
    而且那支兵马也是自己心血所系,怎么就全都陷到敌军了?
    要是这支队伍有个好歹,自己这一战可就白打了!不过这种情绪也就是片刻之间的事情,随后便恢复了镇定。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询问了一下情况之后,随后便大声吩咐道:“传孤将令,全军追击突厥溃兵,须臾不得耽搁!接应乐郎君,接应玄甲骑!”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归去来(三十六)
    大军自这片大平原一路杀出,等来到汾水附近时,情况便逐渐变化了。
    两支部队谁都没停下,混乱程度也是依旧。
    还是个彼此纠缠的状态,但是速度都不免慢了下来。
    毕竟连续厮杀半日,又跑了这么远的路,马力不可能还像一开始那么充沛,慢下来也是情理中事。
    这一慢,原本之前不注意的事,现在就能看明白。
    第一个发现不对的就是宋宝。
    他原本追杀的正起劲,手中马槊也早早变成了赤红色,不知结果了多少突厥人,又斩杀了多少大将。
    看着阿史那家族少汗被自己追得像野兔子一样没命地跑,心里更是喜不自胜。
    因此追得快意,口内忍不住大声呼喝,如同在云中做侠少的时候,率领伴当追赶倒霉客商。
    一边追一边也抽弓搭箭,找机会射杀几个突厥兵将。
    反正有的是人,只要射术大差不差,就不愁开张。
    可是随着马力渐渐疲乏,他的速度也放慢下来,他手中举着弓眼睛朝四下看,笑容逐渐消失不见。
    这突厥人……是不是太多了?
    玄甲墙阵彼此紧贴一起,只要这一排阵列别被打散,你就会觉得身边都是自己人,心里还是比较踏实的。
    但是宋宝这时候仔细一看,就发现固然玄甲骑是多,可是在前方、后方都能看到突厥人的影子。
    虽然大家乱作一团,这里面也混着不少汉军。
    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能判断出来,是突厥人多汉军人少。
    这情形要是别人看到,多半就不当一回事。
    正打仗呢,哪里顾得上看有的没的?
    谁多就多谁少就少,没什么了不起的。
    反正是自己追敌人,又有什么可怕?


上一章
返回

盛唐风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