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公主猛虎依人

公主猛虎依人 第6节

    赵曦月轻咳一声,捂着脸不肯露面了。
    第八章
    父女俩其乐融融地享受了一会天伦之乐,当建德帝身边的大太监胡寿的身影第三次自门前晃过时,赵曦月轻轻拉了一下父皇的衣袖,乖巧道:“父皇公务繁忙,现在时候也不早了,还是早些回宫吧。”
    建德帝今日本只是准备来看一看赵曦月,没想到一坐就坐了一个多时辰,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摸了摸女儿的头,柔声叮嘱:“如今夜色深了,看书伤眼,剩下没看完的便留到明日再看,知道么?”
    知道父皇是对自己好,她自然不会反驳,甜甜地应了一声:“哎。”将建德帝送出了寻芳阁的大门。
    建德帝只觉得小女儿此次大病一场后又变得和过去一样,活泼开朗,心中顿生无限感慨,不由想起早前宫人来禀报的话,目光微微沉了一些,一撩下摆,举步往雍和宫正殿的方向走去。
    雍和宫内灯火通明,太后正坐在书案前誊抄经书。她本不信佛,但自打黛盈去世后,她便开始吃斋念佛,只希望女儿能早登极乐,来世喜乐平安。
    建德帝知道太后有这个习惯,也不让宫人通传,径自走入大殿,接过宫女手上的墨条,跪坐在案前,不紧不慢地磨着。动作熟练,一看便是时常干这种事的。
    待到一卷抄完,太后才放下手中的朱笔,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后,才抬腿看向建德帝叹道:“研墨这等事,何必你这个九五之尊来做。”
    建德帝无所谓地笑了笑,上前扶了太后起来,“若没有皇姐,又何谈什么九五之尊呢?能为皇姐做些活计,是儿臣的福分。”
    他说得诚恳,太后听着也满是舒心,握着建德帝的手轻轻拍了拍,“你是个好的,当年你皇姐没有看错你。”又低声道,“可惜她命薄,享不了她长公主的福。”说着,眼圈便渐渐红了起来。
    “母后快别难过了,皇姐若是知道儿臣惹得您落泪,怕又是要气得跳脚,非叫儿臣好好吃上一顿板子不可了。”建德帝今日来可不是为了惹太后追忆往昔劳神伤身的,急忙转口道,“不知母后今日召儿臣前来,所谓何事?”
    太后抬手用帕子拭了泪,就着建德帝的手坐下,低声道:“今晨之事,难道就没有人通传给陛下么?”
    建德帝便知道太后是为了此事,在朝上能乾纲独断的天子,眼下也是有些头疼,“皇后做的事,儿臣已经听人说了。只是她回宫之后也立即派人送了上等燕窝到寻芳阁,太医也说前几日她确实是行动不便。”
    微顿了一下,“母后您也知道,她一到阴雨天关节就疼痛不已的毛病,是因儿臣才落下的。”
    “那她便能当着后宫妃嫔和曦云的面数落糯糯了?糯糯何其无辜?”一想到此事,太后便不由得有些冒火,“她这个当娘的,女儿病了这些天,可曾派人来问过一句?上等燕窝?咱们是那等吃不起燕窝的人家吗?糯糯缺的是她那一点燕窝么?”
    太后微缓了语气,“哀家知道,糯糯自幼养在哀家宫里,她不曾亲手照料,情分自当是不同。可她同哀家算得上是同病相怜,若无缘故,哀家怎会去抢她的孩子?”
    建德帝点头称是,当年之事,他自是一清二楚的。
    太后是从太子妃名正言顺地封了后的,可从嫁入东宫直到封后三年,她膝下就只有一个嫡亲的女儿赵黛盈。中宫无后,下头几个有子的嫔妃就斗的厉害。她生性柔弱,又觉得愧对先帝,底气不足,便有些节制不住后宫,久而久之,就让先帝心生厌倦了。
    若不是赵黛盈事事要强,还当机立断将当时还不到三岁的赵昀——也就是如今的建德帝抱到皇后宫中,这皇后之位,怕是早就换人了。
    而当今的皇后柳静婉所处的境地,可以说是同当年的太后一模一样。
    皇后在还是太子妃的时候曾怀过一胎,可惜没出三月孩子便掉了,此后便没了消息。为此,朝中一直不乏另立太子妃的说法,直到他登基称帝,她成了皇后,他们才渐渐息了念头。
    也正是如此,太后一向对她照顾有佳,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太后都不会对她有所指摘。
    “你知道,哀家不是她正儿八经的婆婆,有些话,哀家说不得。”太后沉声说道,“糯糯是个重情的,当年黛盈受过的苦,哀家不想糯糯再受一遍,你明白么?”
    太后对赵曦月宠爱至此,未必没有想要将女儿不曾享到过部分一同补偿的意思。
    想起那位如姐如母的皇姐,建德帝心中亦是长叹一声,起身朝太后一揖到底,“母后的苦心,儿臣都明白了。”
    “既明白了,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抄了经书,又说了这些子话,太后脸上已满是倦意。建德帝见状便不再打扰,又同太后问了安后,便离开了雍和宫。
    而睡梦中的赵曦月对他们母子的这番谈话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更不知道,第二日散朝后,她的父皇将她的外祖父镇国公召到了书房,促膝长谈了两个多时辰。
    之后几日她同皇后亦是相安无事,皇后对她依旧冷淡,可太后仿佛是要连同皇后的份一齐宠似的,她不论说什么做什么,太后处都没有一个“不”字。
    这边赵曦月觉得不对劲,那边的皇后娘娘同样觉得建德帝和太后似乎有些不同了。只是没等她想通,便听见宫女来传,说是她的母亲镇国公夫人陆氏递了折子进来,想要见她。
    如今镇国公一家正值帝宠,而柳家不仅出了一位皇后,还有一位养育了四皇子的皇妃,镇国公担心树大招风惹来皇帝的怀疑,等闲不让家中女眷进宫探望。
    镇国公夫人此次入宫,不仅叫后宫中人心生波澜,就连宫外也有不少人想要打探一下镇国公夫人入宫的缘由。
    打探了一圈,却是一无所获。只知道镇国公夫人陆氏同皇后母女二人关起门来长谈了一个时辰,末了,镇国公夫人连匆匆赶来的柳妃和四公主的面都没有见,就急急忙忙地离宫了。
    谁也不知道陆氏同皇后究竟说了些什么。
    此事亦被宫人报到了建德帝处,可建德帝却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知道了。”便不再过问。
    “娘娘,您没事吧?”自打送走了镇国公夫人,皇后娘娘便一直是这般嘿然不语,叫宝珠心中有些不安。
    低头一看,却瞧见皇后不知何时攥紧了拳头,指甲嵌入皮肉之中,将手中的帕子染地红了一片,宝珠蓦地一惊,忙扑上去掰皇后的手指:“娘娘!娘娘!不论夫人说了什么,您都别同自己的凤体过不去啊!”
    皇后木木地侧过脸,望着满室的寂静,眼泪猝然落下,颤声道:“宝珠啊,你说他们,他们为什么就不相信本宫呢?”
    宝珠停下动作,小心翼翼地看着皇后:“娘娘?”饶是她掩盖地再好,语气中仍然透了些许忐忑。
    皇后却没有再同她说什么,只是别开头,闭着眼睛默默流泪。
    良久之后,她才如同下定决心一般,低声道:“宝珠,从今往后,你记着要多提醒本宫一些。”
    宝珠不解其意:“娘娘要奴婢提醒什么?”
    “提醒着本宫,康乐是本宫唯一的女儿。”皇后缓缓睁眼,眸中却是一片漆黑,她一字一顿地说着,不知道是在告诉宝珠还是在告诉自己,“本宫该对她好一些。”
    第九章
    皇后娘娘对康乐公主的态度似乎有些变了。
    虽说不至于同太后一样,动不动地将她搂在怀里嘘寒问暖,但每日请安时总算不再总是肃着脸,说话时的模样也颇为和颜悦色。甚至还提了几句让她去外祖父家小住的事。
    倒是让习惯了不被搭理的赵曦月觉得有些不太自在。
    她最想要娘亲对自己好的时候,从来不曾感受过什么是母爱。待现下自己想通了,不再强求什么,反倒是突然善待起自己来。
    赵曦月对陆氏和皇后的谈话一概不知,自然猜不透其中关节。不过她如今的心态随缘地很,不论皇后是真心还是假意,既然她愿意对自己好,自己也乐意做个乖顺女儿,也省得父皇和皇祖母为自己担心。
    如此一想,她紊乱了两日的心又再度释然了。
    且不说赵曦月如何做想,在宫里人的眼中,只觉得康乐公主当真是个有福之人。当初她被皇帝和太后两位当眼珠子一样宝贝就叫许多人不敢招惹了,眼下连皇后似乎也要加入“宠爱康乐公主”的阵营中,有了这世上最尊贵的三个人的庇护,放眼天下还有谁能压制的住这位公主呢?
    若是个生性顽劣的,还不被她翻了天去?
    可想了想康乐公主平日里的作风,众人又长长地舒了口气,欣慰地拍了拍胸口:
    幸好康乐公主是个温顺乖巧的性子,不会恃宠而骄,做出什么离经叛道的事来。
    大概是应了那句老话:怕什么,来什么。
    众人才欣慰了没几天,就渐渐发现,这位小公主似乎……也不是那么安分的人……
    “芝山,康乐公主当真将林妃娘娘给踹到荷花池里去了啊?”趁着封先生让他们歇息的空档,武令其压低声音偷偷朝坐在他身侧的叶铭问道,目光不住地朝坐在前头正和赵曦珏说着什么赵曦月睃去。
    如今畅书阁人少,大家坐地开,压低些声音也不怕有人听见。
    正在练字的叶二公子叶铭却连个眼角的余光都不曾给他,“这问题,你该去问五殿下。”
    林妃正是五皇子赵曦成的母妃。
    武令其翻了个白眼,“我又没病。”
    没看见五皇子这两天脸色难看地紧么,一脸怒火中烧又无处发泄的模样。尤其是在康乐公主笑眯眯地同他打招呼的时候,这位五殿下笑得简直比哭还难看。
    不过,看五皇子的反应,应当是确有其事了。
    虽说已在前些日子见识过康乐公主生气的模样,但武令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那么个娇娇俏俏的小公主会干出将宫妃娘娘踢下水的事,好奇心非但没灭还蹦跶地更厉害了:“你说康乐公主不就是病了几天,怎么就突然间跟换了个人一样?”
    见叶铭依旧专心致志地练着字,丝毫没有要搭理自己的意思,武四郎“哎呀”一声,将他手中的笔一把夺过。
    他这一声嗷地有些响,吓得他连忙跪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见无人注意到自己,又神神秘秘地凑了回去:“你是康乐公主嫡亲的表兄,难道就没点内幕吗?”
    叶二公子听着就忍不住想叹气。
    叶铭的娘亲正是镇国公府的嫡二小姐,也就是皇后柳静婉的胞妹,柳妃柳静瑶的堂姐。关于皇后和康乐公主之间事,从娘亲的只言片语以及他这些年的见闻中,他多少也推测出来了一些。
    ——旁的不说,柳妃所出的四皇子和四公主年幼时他便在国公府见过,此后二人也偶来国公府小住,但这位嫡亲的表妹,他却是在她来畅书阁读书时才第一次见到。
    这些事,他自然不能同武令其说。
    即便武令其的二哥来年就要尚四公主,他也说不得。
    可这武令其偏是个烦人的性子,若是不给他个解释,他非将自己缠到头疼不可。
    思索片刻后,他压低声音道:“康乐公主不是忽然转了性子,而是她本性如此。”见武令其一脸莫名的样子,他干脆多提点了一句,“你忘了,当年康乐公主第一天上学将纪蓉按在地上打的事了?”
    武令其回忆了片刻,恍然大悟。大夏朝的规矩,无论皇子公主,年满七岁都要入畅书阁读书,每人配有两名自王公大臣的子嗣中挑选同龄的孩子入宫伴读。皇子年至十五改入上书房听政,满十七参议。公主则是及笄后每隔两日来听先生将一次课,直至出宫建府。
    现今畅书阁仅有五皇子、六皇子和康乐公主三位皇嗣,加上伴读,畅书阁内也不过十人。
    当年却是不同,自三皇子、二公主以下的皇子公主们都在畅书阁读书,加上圣上事先为康乐公主安排的两名伴读,拢共十七人。
    除了六皇子以外的所有人都对这位深得帝心的小公主充满了好奇。
    小公主也的确没叫他们失望,年仅七岁的小康乐可爱地如同冬日里常吃的糯米团子,且聪明伶俐,封先生问得几个问题都是对答如流,就连写的字也得了封先生的夸奖。
    莫说是几位伴读了,就连同是皇嗣的几位皇子公主,都不曾有过这样的待遇。
    小小的人儿抿着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侧脸又冲着六皇子俏皮地眨眼睛。
    一直担心会来个刁蛮公主的伴读们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像武令其这样是家中老幺没见过妹妹是什么样的,更觉得有这么一个软糯的小公主在,日子说不定还挺美。
    结果软糯小公主的形象只维持到了他们歇完晌之后。
    当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他们歇晌醒来精神头好,便三三两两地约到畅书阁外头的园子一边玩耍一边等封先生来,却忽地听到一声惊呼,等他们赶过去的时候就见着上午还甜美乖巧的康乐公主已和工部左侍郎家的女儿纪蓉打成了一团。
    四公主忧心忡忡地站在一旁喊“住手”,她们的伴读急地团团转,想上去将康乐公主拉开,手伸出去却又缩了回来。
    按说纪蓉比康乐公主还要年长两岁,个头也比还是个小萝卜头的康乐公主高大一些,可打着打着,她却被康乐公主按在了地上。
    康乐公主双手将她的手反剪在背后,膝盖抵在她的后腰上,眼角紧绷,大半个人都压在了纪蓉的身上。
    她软糯的嗓音都变得有几分冷硬,一字一顿地说:“道歉。”
    而纪蓉早在被按在地上的那一刻就“哇”地一声哭了。
    最后是匆匆赶来的六皇子将康乐公主扯了开来。
    封先生赶到,打架的两人被带去了皇后娘娘那儿,第二天回来时,四公主少了一个伴读,康乐公主没回来上学。
    等康乐公主再回来,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小姑娘半垂着眼,一板一眼地做着事,安静又本分。
    日子久了,那个将比自己还年长两岁的女孩压倒在地的康乐公主,便渐渐被他们给遗忘了。
    叶铭朝着赵曦月的方向看了一眼,只能看见她小半张圆润的侧脸。
    有时候,他瞧着她恭谨柔顺的模样,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日,她绷着眼角将纪蓉按在身下,冷硬地要求:“道歉。”
    “如此说来,她这四年都不曾暴露过真性情,当真是十分能忍了。”武令其果断地下了一个结论。


上一章
返回

公主猛虎依人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