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在古代逃学开饭馆的日子

分卷(21)

    他是个傻的没错,但他全家其他人可都是人精啊。
    顾云岚因为陆允南之前的主意,他现如今在宁京百姓心里头,那真是和神明一样。尤其是顾云岚还公布了除了豆油外其他各类豆制品制作方式,更是给各地都下发了命令,入冬之前要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豆腐喝上豆浆。
    宁京城的豆腐已经不稀奇,豆干,豆皮,豆泡也是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打铁铺子是目前为止除了风记调料铺和卖豆子的铺子外,客流最多的店了。
    铁锅这个宝贝,一传十十传百,又因为有了便宜的豆油,都想换换口味尝尝大户人家的做菜的味道,每家每户都想给自家添一口大铁锅。
    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变得越来越热。
    在盛夏来临之际,陆允南的美食街也终于彻底完工,对外开放了。
    风记油料铺每天都排着长队,卖豆花,豆腐,豆浆的几个小摊子也都转移到美食街来了。又为美食街带来了一波客流。
    美食街街口敲锣打鼓,热闹的不行。陆允南还请了舞龙舞狮助兴,又找了喷火,碎石,耍剑的来吸人眼球。
    陆府的小厮丫鬟齐上阵,在街口发传单。
    这传单是陆允南设计的,图文结合。文字部分很少,大部分都是Q版的图画。由发出去的小厮丫鬟指着图稍微一解释,大家也就都明白上面是什么意思。
    因为这传单新奇的很,上面画的吃食和小人都十分可爱,大家都盯着传单看耐心的听解释。
    后来有不少人还专门过来问小厮和丫鬟们要传单,不为别的就是别人有的新奇玩意他们也还有。反正不要钱,不拿白不拿嘛。
    方老五是在码头给来往的货船装货卸货的散工,他年纪有点大,码头的漕运工会不要他。为了贴补家用,只能做散工。
    冰是夏季之中最宝贝的东西,可除了大户人家有条件在冬日存冰夏日用以外,普通老百姓们喝口井水,树荫下乘凉就算是祛暑的良方了。
    稍微条件好点的,去药铺按照酸梅汤的方子抓一副汤剂,煮了放凉喝着也极为解暑。
    码头干活的都想进工会,不为别的,就为了夏天高温能有碗掺了冰的酸梅汤喝,冬天天冷也有一碗热乎的羊肉汤暖身子。
    方老五家境贫寒,不然也不会在码头做散工苦力,他活了这大半辈子就没见过夏天里的冰。
    刚刚听那天仙一样的姑娘,指着纸上几个方块块小画和他说这是卖冰的冰店,边上的铜钱有几个就是一桶几文钱的意思。
    方老五数了又数,又是揉眼睛,又是将纸举起你对着太阳看,确定自己没数错,这纸也没问题。才没忍住追问了一声,姑娘,你说这是冰店?卖冰的?
    小翠点了点头,她能明白眼前的老伯此时的心情。就像他们一开始听小少爷说的时候一模一样,以往即便是陆府,都不敢在夏日肆意用冰,每天的冰湃果子,冰盆子,冰的多少大小各院都是定量的。
    这个院冰今日多了明日的就要少,冰窖就那么大,能存的冰也就那么多,用完也就没了。不定额的去用,可撑不过去这炎炎夏日。
    谁也不曾想到,小少爷前几日竟然会了点水成冰的仙法!府上的冰多的就连粗使婆子的通铺间每天都能领两盆降暑。
    方老五得了准信,瞄了瞄周围,大部分人要么被杂耍吸引要么就还在欣赏纸上的有趣的图画,并没有关注到纸上最后的冰店。
    方老五挤出人群,朝着美食街里面跑去。街道两边摆着各类小摊,卖的都是豆制品。陆允南还做了新品,麻辣豆干,铁板豆腐最终还是安排上了。
    不过孜然换成了椒盐,花椒虽然也不便宜,但是毕竟本地产的。比起外来的天价孜然还是便宜的很的,老百姓们也都能吃得起。
    炸年糕,火腿肠也都各自摆成一摊。糯米捶打成的年糕,炸的外酥里糯,抹上自制的甜酱撒点食茱萸粉,甜辣味十足。
    火腿肠是将肉打成肉泥,加上淀粉,鸡蛋,调料搅拌均匀。挤入定制的木头条形半圆模具中,最后两个和盖在一起后放入蒸笼蒸熟,简易版的火腿肠就做成了。
    陆允南让厨房做了猪肉肠和鸡肉肠两种肉以供选择,火腿肠插上竹签,切花刀,过了油锅之后像开花一般。涂抹上酱料,甚是美味。
    方老五实在是受不了左右两边连番轰炸的香味,跑到火腿肠摊子上问道:这是什么?多少文钱?
    那摊主说道:这叫火腿肠,红肠是猪肉做的一文一根,白肠是鸡肉做的一文两根。
    这火腿肠实在,个头不小,方老五一寻思自己虽没吃过这东西,可这味道是真的要了命的香。瞧着这一锅的好油,这么多油做出来的,才卖一文钱。
    买!
    给我一文钱白肠。
    好嘞,你是现吃还是打包?
    方老五挠头,啥是打包啊?
    摊主说:打包就是我用洗净的叶子给你包起来,好让你放衣兜里,免得上面还酱弄衣服上了。
    方老五不舍得全吃了便说:一个打包。
    摊主麻溜的开始炸火腿肠,然后出锅控油抹酱,要辣不要辣?
    方老五稀奇的很,以前买吃食,可没人问他这些,都是店家做主。这里竟然还能食客自己做主。
    打包的不要辣,现吃的要一些。方老五说完,又怕要钱,便多问了一句,辣不要多加钱吧?加钱就不要了。
    那摊主笑道:这点食茱萸粉还能叫你们掏钱?放心吧,不要钱给你加的。
    方老五这才放下心来。
    摊主从一木桶里拿出一片叶子,这叶子挺大,上面还带着水珠。甩干净水珠后熟练的包裹好火腿肠,最后用小麻绳一捆,连同那根现吃的火腿肠一起送到方老五手里,吃好下次再来啊!
    油炸火腿肠的香气不住的往鼻子里钻,方老五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烫的他嘶哈半天,愣是也没给吐出来。
    那摊主见状,直后悔自己没提醒食客注意别烫着。他得记着下一个一定要提醒一声。
    方老五在嚼火腿肠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不要下次,就现在,再来两文钱的。
    外面的酱料带着一些甜,油炸的火腿肠,外酥里嫩。火腿肠本身也带着咸香味,鸡肉打的软烂,肉质紧实,一口咬下去还微微弹牙。
    本来只是因为太香了没忍住买,没想到吃起来也这么好吃。真的太好吃了,他要再给老伴,儿子儿媳大孙女小孙女都买一根。
    摊主炸好之后,连同方老五之前打包的那根火腿肠一起用一根长些的麻绳捆好,让方老五拎着。
    进美食街的人越来越多,方老五这才想起来自己还要去买冰。
    他数过纸上的铜钱了,五个。也就是说那冰一桶才五文钱!若是真的,他得快些下手,不然晚了定是抢不到的。
    进了冰店,里面清凉的很,与外面不像是在一个季节。里面是初春,外面是盛夏。堂间还摆着好几张桌椅,上面放着茶具,用屏风隔断,想来是供人吃茶闲坐的。
    方老五进了店,隔绝了外面火热的空气,舒爽冰凉,一下子忘了要说自己买冰。
    还是柜台的伙计面带微笑的问方老五有什么需要的,方老五才回过神来,将传单送到伙计面前,指着那五个铜钱说:我要这个五文钱一桶的冰。
    说完又不太确定的问道:这里有嘛?
    那伙计点了点头,说有的,店里的冰都是用店里的木桶装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买冰的人做一个登记。
    告知我们姓名,年岁,家住何处。在规定时间内送回店中,木桶若有不可挽回的损坏,还需要买冰者按价赔偿。
    也可以直接将木桶买回去,下次直接带着木桶来买冰就好。
    如果家中有和我们店中差不多大的木桶,经过我们核对大小后,也可以拎来买冰,倒是不必一定要用店内木桶。
    方老五问道:这木桶多少银钱?
    伙计回说:十文。
    算了算身上的钱,方老五没那么多钱,只好做登记。正好回去照着这木桶的大小自己做一个。
    伙计拎出一大桶冰出来,桶内放着一整块大冰。
    冰店里卖给私人家的冰都是用模具隔着硝石制成的冰,就怕有人误食了。用硝石直接制的冰全是用来卖给商铺,只用来店内降温的,也更便宜一些。
    方老五拎着冰桶出去的时候,美食街已经有不少人了,各个小摊之前都排着队,摊主们忙的不行。
    也有许多人进了冰店,有的是为买冰,有的则是为了吃冰。
    那堂间放着的桌椅就是为了食客准备,冰店除了卖冰外,还有各类冰制食物。
    草莓果酱沙冰,西瓜沙冰,蜜桃沙冰
    除此之外还有每日特供特饮,冰镇蜜桃果酱牛奶,冰镇草莓果酱牛奶,冰珍珠奶茶。
    陆府的牛花花最近工作压力很大,陆府为了省两口牛奶,双皮奶都不吃了。冰店牛奶做的饮品每样就十杯,多了没有。
    陆允南就期盼着大周出海的宝船下次能够多带些牛花花的兄弟姐妹回来。
    冰店也有卖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蜂蜜水冰棒,除了原味还有红豆和绿豆另外两种口味供人挑选品尝。
    美食街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路边摊挤满了人,就连店铺里也坐满了人。
    宁京城不缺穷人也不缺富人。
    陆允南宫宴首秀,菜色之味美赢得大周满朝文武之芳心,其名号早已在私下传播,谓之食神。
    这美食街谁人不知是陛下赏给陆允南的,他陆允南手底下的吃食铺子,能难吃?外面小摊子上卖的如此廉价吃食都勾的他们垂涎三尺,纷纷派了小厮排队购买。
    因插队吵架的数不胜数,要不是惧于来回巡视的皇城司卫的威慑,怕不是早就有人打起来了。
    第17章 贴心弟弟
    今日的朱雀大道比往日更热闹, 美食街内人头攒动,食物的味道香飘十里。饕客们寻着味一路摸来,看这个也想吃看那个也想尝。
    街东头的王三宝为了快点买到炸年糕, 假装没人发现一般, 向前插队。结果一脚踢到了铁板,被他插队的人之一有街西的万屠户,穿着麻制背心,粗壮的手臂,看着十分有力, 吓的王三宝灰溜溜的原地返回。
    不过后面的人也不乐意再给折回的王三宝让位,你自己走出去的, 出去了就重新排队。大家都馋这么一口吃的, 好不容易前头少了一个人,说什么也不让王三宝重回原位。
    气的王三宝破口大骂,那人也不甘示弱跟着对骂。
    铁板豆腐摊子前也有人因后面人挤, 热的难受,三番五次说了也没用后而引发一场激烈争吵。
    其实倒也不是后面的人故意挤, 而是更后面的人挤了他,他为了有个缝透气, 就不自觉的朝前走,这可不就剂到了前面的人。
    天气闷热,蝉鸣四起,大家心气浮躁,又是一通好吵。
    你这人什么毛病?说了不要挤不要挤, 怎么还往我身上贴!
    谁挤你了!我自己后背还湿了一大片呢, 我找谁说理去?
    嘿, 你这人什么意思啊?你两吵归吵, 阴阳怪气说我干嘛?
    谁说你了?你跳出来闹个什么劲啊?找茬是吧?
    谁找茬了?你给我把话说清楚了!
    皇城司卫由一开始的巡街变成了定点站岗,没办法他们这边人一走,那边就又要闹的不可开交。
    盯着铁板豆腐摊的司卫瞧见三五个人聚在一起,面红耳赤口沫横飞,连忙提着腰间配刀走上前去。
    有人眼尖,看见司卫前来,连忙拉了一下吵的最凶的那个。那人一肚子火,刚想要对着拉他的人发火,就见那人眼神示意。那凶汉子顺眼一瞧,娘哎,司卫提刀来抓人了!可不敢再吵了!
    吵的最凶的那人安静之后,整个战局也渐渐平稳。司卫见人群安静了,也不走远,直接守在这几人面前。眼睛时不时的还盯着吵的最厉害的那个汉子,盯的那大汉恨不得缩成小球,就地滚了才好。
    美食街朝着里面走走有个汤饮摊子,卖的是酸梅汤,绿豆汤还有摊主自制的避暑茶汤。
    汤饮摊子前站着一排穿着整齐的少年人,瞧着十四五岁模样,穿着无袖麻衣。
    他们脸上挂着笑,听着汤饮摊主对他们的叮嘱,今天主家的美食街开业,你们万万马虎不得。这几日训练的东西可不能忘记,知道了没?
    一名少年高声回道:知道啦刘五叔,你等着吧,我们马上就会卖完第一批的!
    少年说完便拉着小伙伴们走了,他们怀中抱着一个箱子,两端系着布条,挂在脖子上。每个箱子里面垫着小棉被,装着碎冰和十八瓶冰镇汤饮,三种口味每样六瓶。
    刘五叔看着孩子们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他本是陆家庄子上的,因为主家的小公子要有个人看汤饮摊子。他又煮的一手好茶汤,夏日喝了凉心祛暑,便被管事推荐过来了。
    刘五叔在庄子上每逢夏季都会煮自己制的茶汤,请人抬到地头让庄子上的佃户们喝了避暑。得知刘五叔要离开庄子去城里,佃户们虽然不舍,但这对刘五叔来说可是升官啊。
    这几个抱着木箱卖冰镇的汤饮的孩子都是他之前待的庄子上的,这几户家中都很穷,孩子也多。
    这几个半大小子两个月前说要一起去城外漕运码头搬货赚钱,不然过两年娶媳妇的钱都没有。正好还能省份口粮,给弟弟妹妹们吃。
    刘五叔后来知道美食街还需要有年轻些的小伙子抱着箱子满街跑卖瓶装的汤饮后,便去了漕运码头寻来他们,让这几个去报名试试。
    刘五叔也不敢和主家求情直接收下这几个孩子,他只不过是庄子上调来的老仆,只想这几个孩子有一个被选上也是好的。
    几个娃娃日子难过,刚见面的时候,一个两个都灰头土脸的,小小的身上压着比自己还大的麻袋。不过也正因为他们这段时间码头上劳作的关系,人瞧着虽然精瘦,可那力气却大得很。最后竟是全被招了,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不少宁京城里面的孩子。
    最后分配任务,庄子上的几个因不了解地形便只在美食街内叫卖。自小就生活在城中的那几个,便端着木箱,走街串巷的卖。
    林小平是庄子上来的少年中年岁最大的,今年已经十七年了,是美食街汤饮队的小领头。
    他和宁京城汤饮队的小领头早有约定,看看哪一队卖的最多。
    宁京城队出发的比他们早,售卖范围也大。他们小队可得要努力了,输了的可是要请赢的一队吃冰棒的。
    原味的蜂蜜水冰棒一支也要两文钱呢。


上一章
返回

我在古代逃学开饭馆的日子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