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17节

    沈夏来也并不后悔,她觉得自己说的也没错啊。
    对她来说,现在如果有个哥哥姐姐说愿意借给她一百块让她去上学,沈夏来立刻把借条签了。
    她之所以不愿意爹娘去借钱,是知道并没有哪家的亲戚可以直接借给自己高中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想凑够这一百,怕是得一家借个十块十五,把血缘近的亲戚都借个遍,才能凑齐。
    而且即便是亲戚,平时关系和睦,但去借钱的时候,也少不得需要低声下气的。沈夏来不愿意爹娘为了她去受这个委屈。
    但她借钱给弟弟妹妹,完全不需要他们对着自己低声下气再三恳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以给沈福来盖房子的名义去借钱,亲戚们一定会愿意借。但如果以供沈夏来读书的名义去借钱,他们不仅不愿意,还会反问沈长柱王翠翠,沈夏来这么一个一定会嫁出去的闺女,供她读书有什么用呢。
    沈夏来发现她娘王翠翠几次看着她,欲言又止的。
    沈夏来没忍住先问她:“娘,有什么事儿您直说就成。“
    王翠翠有些尴尬:“我这不是怕你不答应么。”
    “什么事儿啊娘,您先说,能答应的我一定答应,不能答应的,我也会告诉您我有什么顾虑,为什么不答应。”
    “那个,你那主家不是送了你一件衣服么,大红的,可鲜亮了。你大姐呢,定下来十一月十七结婚。本来这结婚,男的家该给女的买身新衣服。可你大姐夫家里没什么钱。他倒是给了十二块钱,可这钱我和你爹想着,再添个八块,凑够二十让你大姐拿着。加上家里给你大姐做的那套双人的被褥枕头,也挺体面了。”
    “您的意思是我大姐结婚,不准备新衣服了?”
    “现在结婚,舍得准备新衣服的也没多少。本来我和你娟娟姐说好了,你大姐结婚时候借她的衣服穿。你娟娟姐结婚的时候做了一件红棉袄,也喜庆的很。现在这不是看你有这么一件更好看的,娘就想问问,你能不能把你那衣服借给你大姐穿穿,等她结婚了就还给你。”
    沈夏来想了想,现在结婚借衣服借皮鞋借手表,是挺常见的事情。
    但她没想到,大姐结婚也没有一件新衣服。
    沈夏来有些好奇:“娘,大姐夫家这么穷啊,连身新衣服都不给大姐买?”
    王翠翠叹了口气:“可不是,别说新衣服了,连个针头线脑的也没有,就给了十二块钱。我和你爹给你大姐准备的钱和被褥这些加起来,都得小二十呢。姚春山家穷倒是也不算穷,家里四个儿子,都在地里上工,能挣不少工分呢。他们家呀,就是舍不得花钱。”
    沈夏来说:“那我大姐嫁过去,能过得舒心么?”
    “姚家两口子人也不坏,姚青山也挺能吃苦的。而且也说好了,他们结婚后就盖房,等新房盖好,你大姐大姐夫搬出来bbzl,日子也就好过了。”
    沈夏来心里忍不住为大姐发起愁来。
    在这个家里,除了沈长柱王翠翠夫妻,最照顾沈夏来的就是大姐沈春来了。
    不止沈夏来,大姐对家里所有的弟弟妹妹都很照顾,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是溺爱。
    她真的就像这个家庭里的第二位母亲。
    沈夏来想了想,说:“娘,结婚是大事,淑文姐送我的那件衣服,我也没什么机会穿。既然大姐需要,那给大姐穿了吧,大姐结婚,就当我随的礼了。”
    淑文姐送的衣服虽好,但现在的沈夏来穿着其实也有些大,架不起来。
    她之前还想着以后手头宽裕了,找裁缝给改一改。
    现在既然大姐更需要这件衣服,那还是先给大姐穿,这样的衣服现在不好买,等再过几年,也能买到了。
    王翠翠没想到沈夏来这么大方:“夏来,你真舍得把这么好的衣服给你大姐啊?”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大姐对我多好。娘,我之前说的那些话,并不是说我舍不得给家里人花钱。我只是不喜欢,弟弟妹妹们觉得当姐姐的,照顾他们是天经地义的,给他们花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他们遇到困难我会帮,兄弟姐妹,互相帮扶是应该的。但他们不能觉得我的就是他们的,他们的还是他们的。”
    第22章
    既然想把布票转手,沈夏来抽着中午的空闲,偷摸着去了所谓的‘黑市’。
    在县里这一个多月,沈夏来也从月娥婶子这里打探出不少黑市的信息。
    其实黑市也就是几个县里人约定俗成的私下买卖东西的地方。
    其中钢厂铁厂五金厂这几个工厂相隔不远,这些工厂工人数量也很多。
    这三个工厂所在的区域,可以说是县里非常热闹的地方,在那块,就有个小小的黑市。
    沈夏来已经和月娥婶子打探出来一尺布票能卖多少钱,像她手里这张半尺的布票,能卖个三毛五毛。
    这钱说多肯定不多,说少对沈夏来来说也不少。
    一个月半尺布票,等淑文姐生了孩子,孩子百天,差不多是五尺的布票。
    一个成年人女性做一身衣服,也得四尺半五尺的布。
    沈夏来现在的衣服呢,可以说是打满了补丁。可是做一身新衣服,不仅需要布票,还需要买布的钱。
    也不是沈夏来抠门,实在是她现在的情况,不抠不成。
    纠结了半天,沈夏来还是决定先去黑市看看,如果这张布票能卖出五毛钱,那就卖了。
    如果别人只给三毛四毛的,那这布票就自己留着,等攒够了一件衣服的数,到时候再卖。
    也可能过几个月,沈夏来手里的钱更宽裕了,那她还可以把这布留着,可以奢侈的给自己做一身新衣服,哪怕只做一身新内衣呢。
    手里钱更宽裕,这是沈夏来猜出来的。淑文姐现在已经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给沈夏来,上个月她从说好的六块钱给沈夏来涨到了八块。
    以淑文姐bbzl的为人,随着沈夏来干的越多,她肯定会给沈夏来继续多加钱。毕竟沈夏来这样真的能接手她工作的人也不好找。
    有了沈夏来,淑文姐相当于还在继续工作,每个月三十的工资,拿出三分之一给沈夏来并不亏。
    而对沈夏来来说,如果她一个月能挣到十块钱,那攒钱的压力会大大减小,她也可以偶尔花个五毛一块的。
    沈夏来发现自己现在真的是越来越没有出息了,每天为了几毛几分的精打细算。
    这么想着,她还是到了铁厂附近,开始寻摸传说中的黑市。
    她走着走着,突然走过来一个人,说:“鸡蛋,五分钱两个,要么?”
    沈夏来摆摆手。
    不一会儿,又有人走过来问她:“千层底,这鞋纳的可舒服呢,要么?”
    沈夏来又摆摆手:“不要不要。”
    她也瞧出来了,这个黑市其实根本不会把东西摆出来卖,而是互相口头询问,然后再找其他地方做交易。
    当然也有人问沈夏来:“你有没有粮票,肉票?”
    沈夏来也还是:“没有没有。”
    虽然知道这是黑市,也知道现在是不允许人们搞投机倒把的,但因为沈夏来对‘市’这个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以至于她傻傻的以为,这个黑市即便规模再小,也会有人拿着物品,直接出售的。
    看来自己这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沈夏来也尝试着去卖她的布票,但不知道是瞧着她眼生还是瞧着她年轻,一个大妈居然只出两毛钱就想买沈夏来的布票。
    沈夏来自然不乐意,大妈加价到两毛五分钱,说:“哎呀姑娘,你这布票平时两毛钱都多,我这是急用,再给你添五分。”
    沈夏来摇头:“不行的,这太少了。”
    大妈又添了一分:“那就两毛六分钱。”
    沈夏来说:“五毛钱,您也别砍价,要的话咱们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要的话您去别家看看。”
    大妈扔下句:“抢劫呢你。”转头就走。
    沈夏来有些委屈,到底是谁在抢劫啊,一分钱一分钱的加价,忒没意思了。
    这时她也想开了,在黑市卖东西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主要她年纪小,瞧着面嫩,别人就总想压压价。
    沈夏来干脆放弃了,布票留着也好,像她这种农村户口,不像城里人有布票供应。
    而布是消耗品,即便左打一个补丁右打一个补丁,衣服也总有没法再打补丁,必须换新的时候。
    与其在这里浪费半天时间布票也卖不出去,还不如把这时间留着看看书呢。
    而且在这黑市,沈夏来也提心吊胆的很,生怕被人发现。
    布票本身最少值三毛钱,卖的话能卖五毛,也就是说满打满算顶多挣个两毛钱。
    因为这两毛钱被红袖章逮住,那可真是太不划算了。
    真的去了黑市一趟,沈夏来的头脑也冷静了下来。
    她越发觉得自己能遇到淑文姐,能从淑文姐这里得到这么一个工作是多么bbzl多么幸运的事情了。
    挣钱太难了,太难了。
    “沈夏来?”
    猛地听到有人叫自己,沈夏来吓得抖了一下,她缓缓扭头,见是陆江南,提着的心落了地,但也没忍住抱怨:“你,你吓死我了。”
    “对不起啊,对了,你在这里做什么?”
    沈夏来压低声音说:“我在这里,还能做什么。这里不是聊天的地方,咱们换个地方说话吧。”
    说着两人走到了人多一些的大马路上。
    沈夏来的情绪还是有些紧张,她长长的吸口气,说:“陆江南,你真的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那些人,你喊我名字的那一瞬,我觉得自己大脑一下空白了,整个人都是僵硬的。”
    “可是那些红袖章也不认识你,更不可能知道你的名字啊?”
    “是啊,但我当时已经没有余力去思考了。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朝着哪个方向跑能躲过他们。但后来我看其他人都没有逃跑的意思,才意识到自己想多了。”
    说着她看着陆江南,问他:“没想到咱们会在这里遇见,你破了的衣服呢,拿着没。”
    陆江南点点头,把衣服递给沈夏来。
    他又问沈夏来:“你刚才去那里,是有什么想买的么?”
    沈夏来把自己的打算和陆江南说了,最后说:“是我想的简单了,不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经验嘛。你呢,你去那里做什么?”
    “我这不是还租着周鹏的自行车么,后来想想我经常来县里,总这么和周鹏租车也不是一回事,不如自己也买一辆,所以来打听打听看有没有想把自行车二手卖掉的。”
    沈夏来听着有些羡慕,即便是二手的自行车也并不便宜,而陆江南说买就可以买,真是有钱人啊。
    陆江南又说:“对了,你如果想出布票的话,我可以帮你。之前我用不完的票,也是在县里出手,发现比较麻烦,别说多挣个几毛了,有时候还得倒贴。后来我去市里认识了一个专门搞这个的,他家里有关系,给的价格也合理,最重要的是省心。他收了多余的票证,再转手卖出去,挣的就是这一来一回的钱。不过他给的价格不高,一尺布票五毛钱。”
    一尺布票五毛钱,那半尺不还是两毛五分钱么,刚才那个大妈还给出半尺布票两毛七分钱呢。
    “算了,这布票我还是自己留着吧。”
    她和陆江南不一样,陆江南家里给他寄的布票他用都用不完,而沈夏来,辛苦一个月,挣的布票也只够做个背心穿穿。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沈夏来该回淑文姐家了。
    她问陆江南:“你一等会儿回大队吗?”
    陆江南伸了个懒腰:“我好不容易来一趟县里,才不要马上回去。你下午几点结束,我顺路捎你。”


上一章
返回

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