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后带着嫁妆跑路了

重生后带着嫁妆跑路了 第95节

    哀哀欲绝。
    眼见第二个巴掌又要落下时,冯涔忙将俊书扶起,护在身后,那一掌落在了他的臂膀上,隔了好几层衣衫,但还是能感到火辣辣的疼。
    落在脸上是可想而知的痛,可她却是连哼一声都未曾有,冯涔心闷闷的,语气也是平日少有的凛冽:“念您是她的母亲,刚刚那一巴掌我不计较了,但您若是非不分的动手,别怪我不客气!”
    姜如倾和裴文萧也一同站了过来,将俊书护在身后。
    泾渭分明,俊书看着这三人或娇柔或刚硬或风流的背影,眼眶发热。
    侯夫人扬声道:“白俊书,我生你养你这么多年,还管束不了你?!我若不来,整个靖安侯府今日是不是就断送在你手上了!
    “舟宅如铜墙铁壁,寻常人等根本就进不去,你父亲说,既然你没有回家,这几天必会来大理寺状告靖安侯府,让我在这么等着,还真是被他说对了。
    “白俊书,你知不知道这几年母亲是怎么过来的!青灯古佛,也解不了我的失女之痛!你现在竟然弃家于不顾!这周围布满暗卫,无论你想不想回家,我都得把你带回去,我管不了你,就让你父亲管教你……”
    “侯夫人!”
    姜如倾打断了她的话,她实在听不下去,难怪侯爷这么多日子都没有动静,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俊书若深藏在舟府,她只要不出现,他们怎么也抓不走,但现在是在大理寺门口,周围暗布着侯爷的影卫,裴文箫受伤,饶是俊华武功再高,也恐怕难以逃脱。
    而俊书一旦回了靖安侯府,侯爷就相当于拿捏住了他们的软肋,侯爷死,俊书也得跟着死。
    他恐怕早已断定有俊书在,他们定不敢动靖安侯府。
    姜如倾往前一步:“侯夫人,你为何不去问问侯爷,他为何要伪造俊书假死的讯告,他又为何要把俊书派到齐国?他是何居心,你有没有问过他?将靖安侯府推上断头台的,不是俊书,而是侯爷。”
    侯夫人眼神一暗,看眼前这位身着素衫的女子,虽未施粉黛,但却掩不住的华章溢彩。
    她冷笑一声:“你就是传闻中的大齐公主吧?”
    她自是听镇国公老夫人和白涟说过此女子多次,饶是她念佛多年,对他人无善恶之评,但听多了,假话也就成了真话,真话也就往心里去了。
    侯夫人似是早有料到,语气温吞:“侯爷已经告诉我前因后果,些都是为政者的手段,我一个吃斋念佛之人,这一切是非好坏我不去评判。”
    “我此生之所以尚未削发为尼,最大的执念就是俊书,她不能有事。所以姜公主,我很感激你这段时间对俊书的照顾,但以后,还请你顾好自己,不要再插手我们的家事了。”
    饶是姜如倾再冷静,听到此番话也是咬牙切齿,双手握拳,指甲深陷进肉里。
    裴文箫上前,轻轻地掰开她发白的手指,冷笑道:“侯夫人这话说错了吧,靖安侯府这等事按照律法,都可抄家灭族,怎可说是家事?侯爷将你推出来,这招使得妙啊,借刀杀人,他果然是老手。”
    “靖之,我也算从小看你长大,你如今弃了你母亲,连我这个舅母也不要了是么?”
    刚刚扔石块的人都渐渐追了上来,围在大理寺门口前,喧嚷不断。
    两边还在争执,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外面的阳光猛烈,俊书只觉昏天暗地。
    “够了!”
    声若洪钟,但却足够淡漠,从一个白纱帷幔底下带着万事平息的悲悯而来,仿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灭了正在熊熊燃烧的大火。
    悄然无声。
    女子走到侯夫人面前,“母亲,我小时您曾给我讲过《论语》中叶公和孔子的那段话,您说孔夫子是对的,父子本为一体,荣辱与共,如若做错事,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但我到现在还是认为叶公是对的,如果我父亲是那个偷羊的人,我会大义灭亲,去告发他,更何况是个偷国的人!”
    话毕,就足尖点地,一个闪影就来到了鸣鼓高台前。
    侯夫人脚步虚晃,捶胸顿足“我死不足惜,但那样,你也要一起跟着陪葬啊!”
    姜如倾恨恨道:“您不出现,她就不会死……靖之,快把她带下来,别让她做傻事。”
    俊书在高台上将帷幔一掀,一双碧海般澄净的眼睛出现在众人面前,无悲无喜,清冷出尘,她垂眸对姜如倾笑道:“这样我会自在些,从母亲认出我的那刻,我就知道我永远都是靖安侯府的长女,逃不过,避不开,那就一起受惩戒吧。”
    她的笑和在马车上时的截然不同,带着对死的决绝,苍凉凄清。
    她扬起鼓锤,敲击在鸣鼓上,响彻大地:“草民白鹭,状告靖安侯爷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对百姓不仁,吃空户部的税收,对先帝不义,谗佞忠臣,将宁王府灭于大火之中,对新帝不忠,养私兵造武器,对国家不孝,有谋权篡位之证!”
    字字锥心。
    白束的血书借着俊书之口,将靖安侯爷的罪证尽数脱出。
    鸣鼓台乃天下之口,一旦敲响,三法司必须受理,但若禀告的是鸡毛蒜皮,未涉及人命的小事,那敲鼓之人得凌迟谢罪,所以寻常人不敢敲,毕竟百姓过的日子里,虽是有争执,但大多都是鸡毛蒜皮之事。
    这鸣鼓台在建成后的几百年间被敲次数,一个手都能数得过来。
    但这次,无疑是最骇人的一次,状告的是权倾朝野的靖安侯府!
    台上的女子衣袂飘飞,台下的侯夫人已经脸色苍白,跌坐在地上,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有这样的孤勇,以死相博,靖安侯府完了!
    道上扬起滚滚土尘,刑部和御史台的官员在听到鸣鼓,纷纷极速奔来。
    “何人鸣鼓?”
    俊书走下高台,抱了抱姜如倾:“倾倾,你不知道,我有多感谢你,你的勇敢,你的力量,带给我向死而生的勇气。”
    “表姐……”姜如倾已是泣不成声。
    俊书拍着她的肩,调侃道:“再哭,某人就哄不好了。”
    她又对站在一边的裴文箫说道:“表弟,你们大婚的喜酒,我恐怕是喝不上了,就扬在我的坟头吧,别太烈,你知道的,表姐不胜酒力。”
    说到后面,她也有些哽咽,摇了摇脑袋:“不多说了,你有倾倾,是大幸,你们俩替我幸福着吧。”
    最后走向刑部尚书面前,坦坦荡荡道:“大人,是我鸣的鼓,我是靖安侯府的嫡长女——白鹭,白俊书。”
    围观的百姓一片哗然。
    刑部尚书喝道:“带走!”
    俊书扫了眼沉默不语的冯涔,那眸光中是决绝和释然,下了好大的决心,方转身离去。
    却被冯涔一把拉住,声色喑哑:“你没话和我说?”
    漆眸中有克制的隐忍。
    俊书倒是真心实意地笑了,往他身边走了一步,贴耳诉说,外人眼中是缱绻的亲昵。
    但只有冯涔听到她说得是如何的扎心,直教人在炎炎烈日里如临冰窖。
    她笑说着:“小王爷,浮生浅,终须别,靖安侯府铲除,你已性命无忧,我也就可以散了。”
    作者有话说:
    我也好喜欢俊书,可能是亲妈眼,每一个角色我都还是蛮喜欢的哈哈哈
    关于《论语》那一段的原话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乡直率坦白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坦白就在这里面了。”
    这个孔夫子“亲亲相隐”的论调一直饱受争议,但我的想法还是会和俊书一样吧。
    第98章 、承认
    乌云压城, 惊雷阵阵。
    大理寺内,三法司会审,刑部尚书, 大理寺卿,督察院御史坐于上座。
    刑部尚书范锦为主审, 他拿着呈上的血书:“白鹭, 这血书上可有半句假话?”
    俊书下跪:“句句属实。”
    她又将自己这五年来的经历一一阐述, 从被任命为锦衣卫看守袁复, 到揭露靖安侯爷谋权篡位的目的真相都全盘而出。
    围观的人群一片哗然,姜如倾看着俊书的背影, 她还穿着一身丧服,清素如白菊, 背脊挺得极直,声调极冷,但却听得让人心疼。
    “……小女以项上人头担保, 无半句虚言。”俊书抬眸道,碧潭的眸色中是对死亡的平静。
    范尚书沉声道:“你本是靖安侯府的嫡长女,有享之无尽的荣华富贵, 但这些话一旦证实,靖安侯府将按照律法灭亲族,族上女子皆会连坐受绞刑, 你可知?”
    靖安侯夫人在听到绞刑后,已经晕了过去,被侍卫驾到了后堂。
    俊书看着她远去, 点头说道:“我知道。”
    “那你为何要说出来?”
    俊书望向刑部尚书的上方, 众人皆顺着她的目光往上看去, 那里悬挂着“天下为公”的四个漆底大字。
    堂内阒静。
    “为百姓, 为苍生,为良知。”
    九个字,字字锥心,闻者落泪。
    姜如倾眼眶发热。
    真是和裴文箫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啊,连说出来铿锵之词都一模一样,他们身上既有杀伐决断的豪情,也有为苍生百姓的柔情。
    她想到了那个自己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不曾见面的公公,他该是多么欣慰,上天有灵,他定能看到他教导的这两个孩子长成了他想要的模样,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英气豪迈,温润而泽。
    在场的百姓皆被这九字打动,纷纷落泪,声讨着捉拿靖安侯爷。
    “可笑至极!”一声轻喝压迫而来,众人皆噤了声。
    从外堂走入一鹰扬虎视的男子,虽走路有些瘸拐,应是那次在骁骑营的摔伤还未好全,但通体的气势让人胆寒,是靖安侯爷。
    因尚未定罪,他还是位高权重的侯爷,范尚书扬了扬手道:“赐座。”
    “好个为良知,为百姓,为苍生,”靖安侯爷撩袍落坐,看着她,“白鹭,你作为齐国的细作有何资格说这样的话?”
    一语皆惊,堂内喧嚣不停,骚动不断。
    白俊书也被怔愣,她直视着自己的父亲,眸中有不解,愤怒,悲伤,绝望。
    四目相对。
    “肃静!”范尚书拍着镇尺,扫了全场,直到众人安静,“侯爷有何证据证实白鹭是齐国的细作?”
    “白鹭已经来晋阳一月,却刻意隐瞒行踪,不回自己家,躲在齐国公主的府邸,说明她们交情匪浅,这很难不怀疑她已经叛变,而且她在这期间还为了探取我们魏国的情报,去过地牢重地。”
    靖安侯爷拍了拍手:“将人带上来!”
    姜如倾往后看去,很是眼熟,脑中一闪,竟是京兆府门口的侍役,她心底暗觉不好,怀疑靖安侯要将三色铜锁大做文章了。
    她猜想得没错。


上一章
返回

重生后带着嫁妆跑路了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