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11节

    “你别找他们借,用姐的吧。”
    “那行,谢谢姐。”
    陈爱学没第一个找大姐借不想麻烦她,但如今她已经知道了、愿意主动借他,那就答应呗,不然反倒显得生分。
    吃完午饭,短暂的休息一会儿,就要继续挖矿了。
    六点一到,听见铃响,陈爱学就拉着矿车往地面走,去煤场倒掉煤,洗澡换衣,骑上车回家。
    县城离村子有三十多里路,骑自行车得两个小时,加上天黑看不清路就更慢了,到家时约莫过了九点。
    乡下没通电,人们也睡得早,陈爱学这敲门声就把全家都惊醒了。
    “老三,你怎么回来了?”来开门的是陈爱国。
    陈爱学把车推进院子里,“想家了,大哥。”
    “那就好那就好。”
    陈爱国还以为老三被厂子开除,连夜跑回家的呢,幸好不是。
    各屋的人也披上外衣来了堂屋。
    陈老爹问他:“爱学啊,厂子里累不累?好干不?要是不好干,你就慢慢学。”
    辞工不干,那是不可能的。谁会傻到主动放弃铁饭碗。
    “老三啊,食堂里都有些啥菜呀?”
    陈爱国吃过一回食堂,从此就对食堂的饭菜念念不忘。
    陈爱军倒是眼尖看到了桌上的矿灯,“爱学,这是啥?”
    “矿灯,地下挖矿黑摸摸的,要照灯。”
    陈爱学按了下开关,发出微弱的光,“我下了班就走,没充电,路上又照了这么久,已经没电,不大亮了。”
    可即便不怎么亮,也比屋里的煤油灯光亮,还是白光。
    陈爱军还想问,被吴氏拦住了,“好了,你们一个个的东问西问,烦不烦啊。老三骑了这么久的车,该饿了吧,我去给你煮点东西吃。”
    林若云终于插上话,“不用了,娘你们去休息吧,我去给爱学做吃的。”
    吴氏想了想,没跟上去,其它人也看出人家小俩口想单独处着呢,也都回了自己的屋子。
    厨房里,林若云打算煮点玉米羹,再煎一个鸡蛋。
    “你可真是的,大半夜跑回来,还要麻烦我给你做饭。”
    埋怨是归埋怨,可脸上没有半点不情愿的样子。
    陈爱学的也看出了她的心口不一,笑道:“我走了这么久,媳妇儿你都不想我?”
    “不想。”才怪。
    “不行,你得说想我。你说了,我就给你好东西。”
    林若云好奇,“什么好东西?”
    陈爱学拿乔,“你得先说你想我了。”
    “好吧就依你,我可想你了。快把好定西交出来。”
    陈爱学才不管这句“我想你”是自己威逼利诱来的,反正听到了心里就高兴。
    他从兜里里摸出一个鸡蛋,两个油纸包着的馒头,“不熬羹,把这个蒸一蒸就行。”
    “你哪来的?”
    “食堂。每天早饭有两个馒头、一个水煮蛋,稀饭和咸菜不限量。我想着今天回家,就把馒头和鸡蛋省下来带给你吃。”
    东西才从身上取出来的,还带着体温,热乎乎的。
    林若云握着这俩东西,心里也暖融融的。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他俩从皇家富贵落到如今这情况,反倒没有过争吵,比以前更体贴。
    她不禁环住陈爱学的腰,软声道:“老公,你真好。”
    这可比刚才要真情实意得多,听得陈爱学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林若云是吃过了晚饭的,不怎么饿,但在白面馒头和鸡蛋的诱惑下,她还是拿起了筷子。
    这馒头确实好吃,香软松暄,还有点甜味,是比家里的粗面菜疙瘩舒服。
    碗是陈爱学洗的,在家时这是他的活儿。
    林若云就坐在灶前的小板凳上看着他,“老公,你知道你走后,我什么时候最想你吗?”
    “啥时候啊?”
    “水缸里没水的时候。”
    “吃完了饭要洗碗的时候。”
    “洗完了脚没人倒水的时候。”
    ……
    林若云掰着手指一个一个的数,陈爱学就乐呵呵的笑,虽然是想他干活,但媳妇儿确实想他了。
    夜里,就在林若云快睡着时,她听到有人在她耳边说话。
    “媳妇儿,这就是我最想你的时候。”
    一个人的被窝,特别冷。
    ***
    第二天,陈爱学起了个大早。
    先进厨房拿了水桶,去水井旁边挑水。
    也是进了厂,他才晓得这世上有种东西叫自来水,水被装进水管里,拧开水龙头就能随时接到水。这太方便了,可惜农村里没安水管。
    把自家水缸装满了,他又继续挑,把爹娘的水缸也装满了。
    饭还没做好,他又背上筐子去后山,捡了一大捆枯枝,还装了满满一筐落叶,这个倒是好用来引火。
    吃过饭,两口子一块去上工。
    虽说陈爱学的粮食关系不在队上,但他干的活还是可以记工分,算在林若云的头上。
    看见陈爱学,村里的男人都凑过来,向他打听厂子里的事,一个月多少工资啊、多少斤粮票,上几个小时呀。
    女人们则是围在林若云的身边,一个是为了打听厂子的事,另一个就是羡慕她,老公争气当上工人不说,关键是人家出息了还这么老实勤快,一大早就去挑水捡柴。再看看老陈家隔壁那个懒汉,没本事还坏脾气,整日里睡懒觉打骂老婆女儿,他媳妇儿真是倒了大霉。
    林若云也遇到过他媳妇儿,最近瞧着好像胖了些,如今谁家也没多的粮食,吃胖是不可能的,八成是又怀了一胎。
    话题就这么被扯远。
    村子没拉电线,就没法给矿灯充电,晚上不能再赶夜路,所以林若云下午就提前收工,早早的回家做饭。
    陈爱学吃了晚饭,依依不舍的踩上自行车离开。
    天还没完全暗下来,林若云便去自留地点了两行豌豆,以后吃豌豆苗。
    她不知道哪个时节种什么菜,就看别人种什么,她就跟着种什么。
    又过了两天,村里来了邮寄员,给林若云送来了一个大包裹。
    起初还以为是陈爱学寄回来的,打开一看却是大姐林若锦寄的。
    包裹里有一封信,一件厚棉袄,还有十块钱。
    大姐说她们厂子忙,加上孩子生病,好久没回娘家,也就不知道林若云结婚的事。前些日子回娘家才看到三妹的信,虽说她也不赞同三妹嫁给农村人,但木已成舟没法改了,就只好劝她好好过日子,另外农村艰苦,再寄些钱和衣服。
    看到这封言辞恳切的信,林若云不由得想起关于林若锦的记忆。
    负责任的说,林若锦绝对是她见过最好的大姐。
    林父是三十多岁死的,得了急病还没送进手术室就没气了。
    他走的时候,大姐刚满十六,下面还有2个妹妹和1个弟弟,最小的是弟弟才5岁,只靠林母一个人的工资是养不活全家的。
    那时候还没下乡政策,也能继续考大学,但大姐主动退了学,进厂接了林父的岗位,开始养家。她每个月的工资都全数上交,给弟弟妹妹上学买衣服。
    哪怕是结婚了,每个月还是会拿出一半的工资寄给娘家。
    大姐的无私令人动容,但她也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
    林若云深深地叹了口气,小心地收好信和钱。
    第13章
    没歇多久,队上又忙活起来,忙着翻地。
    这回要把村子里所有的地都翻完,还得开荒,用来种油菜、种小麦、种胡豆,任务量特别大,也缺人力。
    不知道是不是书记跟县里反映了什么,没过多久,村子里来了一批人,从农场那边转过来的。
    这些人大约五六十岁,有的还戴着眼镜,瞧着特别有气质。
    林若云猜测他们就是那些被下放的人。
    队上也没开什么批.斗会,书记只说大家都是劳动人民,要一起好好干活,不过队员们也不怎么亲近他们,连知青都不跟他们搭话。
    人一多,干活就快,很快地就翻好了,接着便是播种,先是油菜、小麦,再是胡豆。
    这时候各家积攒的灰也派上了用处,先挖坑再扔一捧灰,洒上种子,埋坑等雨。
    雨水一过,地里就冒出了嫩生生的绿芽。
    马上要给小麦和油菜除草追肥了,这可是力气活,但凡干重活累活之前,总是先补身子的,队里就决定把大队鱼塘的鱼先打捞一批,各家分上两三斤。
    分鱼是按人头分的,故而陈爱学不在家,林若云也分到了一条两斤重的小鱼。
    没错,这的确是小鱼,队上可是专门安排人割草割玉米叶子喂的,还撒了玉米面和糠皮,所以鱼儿们长得挺不错,大的有四五斤呢。
    林若云想着自己一个人吃有些奢侈,便腌上盐挂在屋檐下风干,打算做条咸鱼。
    不用担心被偷吃,家里没养猫也没养狗,毕竟人吃的粮食都紧巴巴的呢。
    吃过鱼,就该干重活了。


上一章
返回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