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16节

    “老三以后生娃,咱不得送些东西?要是老三分不到房,他还得起房子,那砖瓦不得要钱啊,咱们能帮衬一点是一点。”
    这样一说,吴氏倒是心安了,不过她没睡,拿着针线筐在油灯下做新衣裳。
    第18章
    吴氏的速度是极快的,不过一周,就赶出了两身新衣裳,料子是陈爱学新扯的布,里头装的棉花则是从旧衣服里掏出来的。
    她本是想留着过年穿的,可这都做好了,就放在衣柜里,成天见,实在忍不了,便早早的穿上。
    在乡下,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想要点布料可不容易了,因此那衣服洗得发白,上头是补丁又摞补丁,一看就是穿了好多年。
    在这样的环境下,吴氏一身崭新的棉衣,在村里可是出了好大风头,人人都打听这新衣裳的来历,吴氏便顺着话头说了来由。渐渐的全村都晓得老陈家的三儿子是个孝顺人,头一个月的工资不仅交了一半给爹娘,还扯布做新衣。
    陈老爹起初还说吴氏瞎得瑟,可过了一天,他也穿上了新衣裳出去转悠。
    不过他爱惜得很,只不干活的时候穿,要干活了就把新衣裳脱下来,换上旧衣。
    李氏和刘氏一开始也是打算把奶糖留来过年的,一半自家吃,一半回娘家走礼,奈何小孩子嘴巴馋,根本放不住,一天一颗,吃了不说还爱去学校炫。没办法这时候物资就是这么紧缺,能天天喝上一杯白糖水,那就美得很,更何况还是有着牛奶味的奶糖呢,春燕和柱子一下成为全村娃娃们最羡慕的孩子。
    这下整个村的人都知道,老陈家的三娃子出息了,又会挣钱又孝顺友爱兄弟子侄,见到林若云就夸她福气好。
    林若云心里真是又高兴又嫉妒,高兴的是陈爱学的名声终于给彻底扭转过来了,说起他再不会想到是傻子,而是好儿子好兄弟,嫉妒的是明明陈爱学没那个孝敬送礼的意识,都是她出的主意,偏偏叫他一个人担了好名声。
    唉,什么时候她才能干出自己的事业呢,叫这村子里的人别再称呼她爱学媳妇,而是叫她名字,也夸一夸是陈爱学福气好娶到了她呢。
    **
    陈爱学在厂子里挖矿,这活累是累,但天天都干一样的,熟能生巧,产煤量也渐渐地跟上了熟手,这时候他就迫切希望自己早日转正,涨工资加绩效。
    相较于煤厂的忙碌,农村就比较悠闲了。
    这都马上到到冬至,天是越来越冷,地里的活儿没啥干的,各家就开始拾掇拾掇干柴,小竹林、后山荒林里,枯枝都被薅完了,连地上的枯叶也是扫得干干净净。
    现成的干柴没了,就背上筐子去拿荒坡割草。林若云也不知道那草叫啥,长得有些像芦苇,但没那么高,叶子也更硬更刮手,大伙把它们割回来摆在晒谷场晒着,干了就收回家攒着。
    今儿下雨,自然没人出去割草,各自在家猫冬。
    林若云无聊,只好把看过的书再拿出来看。看了大半上午,眼睛有些累,便往外眺望放松放松眼睛。
    咦,这外头咋还有花呢?不是众所周知的梅花,而是绿油油的叶子,毛绒绒的小白花。
    她印象里没见过,便问了吴氏,“娘,那是什么花啊?”
    吴氏只瞟了一眼,“哦,那是枇杷花,等到了栽秧时就能吃枇杷。”
    枇杷?林若云有点印象。
    她两辈子都呆在北方,吃是吃过这种水果,但真没见过这果子树,倒是来了南方才发现这边的水果真是多种多样啊。
    这枇杷树是隔壁家的,陈家没有,林若云心里也想要,便去那树下扯了几根小苗回来,在自家院里种着。
    弄完洗干净手,林若云打算做饭,却瞧见对面的吴氏在淘米。
    白生生的大米,整整两升,没往里头加任何东西,这干啥呢?
    “娘,你今天怎么煮这么多米?家里要来客人?”
    她凑近了看,发现那瓦缸里的水有些发黄,还有些臭味。
    坏了?这可不能吃,吃坏了肚子进医院那可不划算。
    她正要劝,吴氏摆摆手,“谁家煮饭舍得下这么多米?这是泡的糯米,十来天了,我先洗洗,待会儿有人过来打米浆。要是干得快,咱家明早就能吃汤圆,正好过冬至。”
    北方冬至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林若云还是知道的,但她不晓得汤圆的原料是这么来的,还以为是像面粉那样磨成粉加水和出来的。
    “哎呀,那我可忘了,现在泡还能来得及吗?”
    吴氏笑:“不用你泡,你才分到几斤糯谷?就用我这泡的,到时候你们几家一人拿一团去,好生放着,到清明都能吃呢。”
    果然,下午刚吃过饭,队长就通知各家把米淘起来、带上布袋子,到大队办公室的院里打米浆。
    林若云没见过,加上无事可干,也跟着去瞧热闹。
    打米浆的师傅背着一个小机器,拎着一个胶桶,桶里还有细白的软管。
    桶高高的摆在桌上,里面装满水,细管一端搁桶里吸水,另一端就出水淋到喂米的口子里。
    师傅调试后没发现问题,就按下开关,机器轰隆隆的响,正式运作,下方流出雪白的米浆,边上的人立马套上口袋去接。
    看到这,林若云可算明白为啥一定要大伙端米到这来了,没办法,村子里只有大队办公室才通了电,而这打米浆的机器有电才能工作。
    这个机器效率极高,不过十分钟,两升米就打完了。
    因为加了水,拿回去的时候就有些重,还是陈爱国过来扛回去的。
    搬回家后,堂屋摆着两根板凳,米浆袋子就搁上去,下方放着一个盆用来接它滴出的水。
    听说天气越冷这米浆凝固得就快,林若云好奇,隔上半小时就要去看一眼,拿手指戳两下,发现这袋子还真是越来越硬。
    晚上的时候,那袋子就不怎么滴水了,林若云很想抠一坨回来烙饼,又不好意思。
    但明天是肯定能吃上的。
    吃过晚饭,一家人就聚在堂屋,孩子们写作业,大人们剥花生、磨黄豆粉,等弄好后再往里加点芝麻和红糖,然后淋上一勺香香热热的菜油,这汤圆馅就做好了。
    ***
    正在一家人甜蜜蜜的畅想时,隔壁又传来了打骂声。
    说实话,见多了大伙儿也麻木了,都劝懒汉媳妇要立起来,可她自个纵着懒汉,一来二去也没人再劝了。
    可今晚有些不一样,那哭叫声比往常凄厉,没过多久又响起了孩子们的哭声。
    “救命啊,救命啊。”
    “妈妈你不要死…”
    “坏爸爸、坏爸爸”
    老陈家的人这才惊着了,吴氏打算出去瞧瞧,外头就响起了敲门声,忙去开。
    大丫哭得一脸花,“陈爷爷陈奶奶……我爸要把我妈打死了……你们救救她,她流血了。”
    大丫应该是被吓到了,说得抽抽噎噎,但意思是传达清楚了。
    懒汉媳妇可还怀着孩子呢,这时候流血,那真是大问题。
    屋里的人也明白到这事的严重性,嘱咐几个孩子在家待好,立马去了隔壁。
    一进屋,就先闻到一股酒气。
    这人……穷成这样,还喝得起酒,真是个怪事。
    懒汉的媳妇张秀芝正瘫在地上,想要扶着桌子腿站起来,懒汉却是坐在她腿上,抓着她的头发是使劲扇耳巴子。
    “叫你偷人叫你偷人,我打死你这个**”
    这什么屁话!但眼下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张秀芝身下好大一滩血迹,危险极了。
    刘氏脾气爆,先骂了一声,一脚把懒汉踹开,想要背张秀芝起来,又顾忌她的肚子,便叫人拆了门板,将她抱上去,指挥着陈家两兄弟抬她去卫生所。
    陈老爹揣上钱跟在后头,林若云心里也揪着,便跟着大丫二丫一起去了,吴氏和李氏在家收拾,顺便照看三丫。
    赶路的时候,林若云一手拉着大丫一手拉着二丫,边走边哄。
    到了卫生所门口,她才弄清懒汉为啥发疯、抽打张秀芝,嗨,这事儿跟她和陈爱学还有点关系。
    真是晦气。
    作者有话说:
    原以为会一直走平淡温馨风,还有点纳闷这不是我的风格呀,然后昨天梳理了一遍大纲,发现不是没有狗血,只是还没来,全文的狗血都在林二姐和弟弟身上,还给配了bgm ,真是又爱又怜hhh。大纲写好太久,自己都忘了内容⊙▽⊙
    **
    再一次卖萌打滚求收藏,别人都是收藏比末点多,我却是末点比收藏多/(ㄒoㄒ)/~~,各位大佬点一下收藏,送一点温暖,呜呜呜孩子不想再轮空了呀~上榜后加更感谢,送花么么哒~
    第19章
    春燕和大丫年龄相仿,住得又近,还都是女孩子,关系自然不是一般的好。
    不过,春燕有爹妈疼爱能上学,大丫家里负担重上不了学,但她还是想念书的。
    好在春燕是个热心肠的,有时间了就会教大丫认字和算数。
    前些日子陈爱学不是给两个哥哥家里送了糖吗?大人耐不住孩子的馋嘴,就分了一些给他们。
    春燕也攒了一点,还送了一颗给大丫。
    大丫一家全靠着母亲张秀芝养活,一个人养五个人,能吃饱都不错,哪有钱买糖吃。大丫把这珍贵的糖带回家,要给娘和两个妹妹尝尝。
    张秀芝只是闻了闻味便推开,“我不喜欢吃这个,你们姐妹几个吃吧。”
    她还特地躲到了院子外。
    三丫年纪最小,是最先吃的,“好甜啊。”
    然后递给二丫,二丫也只咬了小小的一截,“真好吃,大姐。”
    大丫笑了笑,把最后一小段放进自己的嘴里。
    是啊,真好吃,要是天天都能吃一颗就好了。
    这样想的不只是她,三丫扑在大丫的身上,翻了翻她的口袋,没找到新的糖,瘪瘪嘴,“大姐,我还要吃。”
    大丫有些为难,“三丫,没有了啊。”
    “这个糖是春燕三叔送给她的,她再送给我,只有一颗,没有多余的了。”
    得知没糖,三丫一下就哭了,“不嘛不嘛,我还想吃糖糖…”
    边上的二丫看妹妹闹腾,心里也难受,“春燕三叔真好,他要是我三叔就好了。”
    “听说他还给春燕买了铅笔,是不是大姐?”
    二丫忽然眼睛一亮,“大姐,你说春燕三叔要是咱们爹就好了,那样的话咱们就能天天吃糖,你也能上学了。”
    三丫一听天天吃糖,也跟着吼起来,“天天吃糖,三叔当爹爹…”


上一章
返回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