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20节

    二丫指着边上一堆茂密的刺丛,中间藏着一块浅蓝的尿布,上头还脏兮兮的。
    “肯定是爹嫌脏不想洗,就把它扔了。”
    张秀芝不想相信,可好端端的它怎么会落进刺丛里?这尿布湿哒哒的风也吹不过去,就只能是有人故意丢的。
    他怎么能就这么丢了呢!
    他知不知道家里一点多余的布都没有,四丫的尿布还是剪了三丫的衣裳来做的。
    他随手一扔,倒是轻巧,就没想过几个孩子没得衣服穿要挨冻?大丫二丫洗尿布洗得手都生了冻疮,肿得跟萝卜一样,不也没扔一块吗?怎么就他手贵气、受不得劳累,非要丢了尿布?
    那个杀千刀的龟孙啊!
    他是完全没把孩子们放在心上啊,只顾着自己快活好享受。
    张秀芝紧咬着嘴唇,恨不能将懒汉一口咬死。
    她这回是彻底的死心了。
    第23章
    这一次张秀芝没有再让大丫把队长和书记叫到家里来, 而是自己拿着一根绳子去了大队办公室。
    一句话,这婚她要是离不了, 就吊死在这。
    “这咋回事啊?”
    队长也冒火, 前几天不是才闹了一场吗,两口子可是当着全队人的面说了要好好过日子,这才过多久, 咋就要死要活了呢。
    跟着跑来的二丫,立马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懒汉洗尿布却嫌脏给丢了的事讲出来。
    这下,办公室里的人都沉默了。
    都是农村人, 谁家也不富裕, 哪家的衣服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么金贵的东西,他居然嫌脏给扔了, 真是地主老财的作风啊。
    这还不算,二丫又将懒汉前些日子把鸡蛋宁可摔碎也不肯给她娘吃的事说了, 队长老婆当即就怒了, 拿着锅铲就要去敲打懒汉。
    队长连忙抱住她,“打死人是要犯法的, 为了这么个龟孙儿不划算不划算。”
    同样,他也是这么劝张秀芝的,“你还有四个娃呢, 你要是死了,你能放心把她们交给懒汉?哎呦喂……别哭了,这婚离就离吧。”
    他又叫上两个人,去把懒汉“请”到大队办公室来。
    等林若云知道的时候, 张秀芝已经带着大丫二丫姐妹几个去了村尾住。
    村尾那房子是原来是地主家的, 没收后分给了好几家人住。
    懒汉一家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张秀芝的工分挣来的, 只除了他本人的人头粮,剩下的全给带走了。
    本来就不是好聚好散的,也不指望还留什么情分日后好相见,懒汉家的板凳、衣柜、被褥、碗筷都被带走了,连烧火的火钳也没忘拿。
    懒汉在家哭得呼天抢地、杀猪一般的吼家里进了贼人,可队员们没谁帮着他,加上有人按住他,他也阻拦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张氏等人把东西搬走。
    这还不算,过了两天,张秀芝带着几个孩子去找书记改名字。
    “大丫二丫,你们真要跟着你娘姓?”
    老书记皱着眉头,他还是头一回见这种事。
    二丫点头,“对,我要姓张。”
    三丫立马跟上:“我也是。”
    大丫也默默点头。
    老书记还想再劝一下,但又想到懒汉整天骂这个闺女的屁话,还是作罢,不糟践孩子了。
    “既然你们都肯,那我也不劝了。以后你们就叫张大丫、张二丫、张三丫、张四丫?”
    他找出登记的本子,准备记上,等过了年再去县里头改动。
    “不,我不想叫二丫了,书记爷爷。”
    老书记笔尖一顿,“那叫啥?”
    二丫想了想,又看向张秀芝,“娘,我想跟春燕姐一样,叫春丫?不不,还是叫春花吧。”
    张秀芝没意见。
    老书记却是摇了摇头,“春花?这个也不好。花嘛,古人常说梅兰竹菊四君子,正好你们是四姐妹,那就干脆叫春梅、春兰、春竹、春菊。怎么样?”
    张秀芝自然是说好,老书记有文化,文化人取的自然是文化名,再好不过了。
    二丫将自己的新名字默念了一遍,春兰、春兰,是比二丫和春花好听。
    “好,我就要这个名字。”
    大丫和三丫也觉得好,很容易的接受了自己的名字。
    于是老书记在本子上,写下了这四姐妹的新名字,户主则是张秀芝。
    终于,她们和懒汉彻底断开了干系。
    ***
    但懒汉实在是不做人啊,离了婚还要厚着脸皮去张家蹭吃蹭喝,不过都被打了出来。
    懒汉靠近不了,就开始在村子里说张家母女的坏话,也幸好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了解他的秉性,不肯和他搭话。可也有少数二流子跟他是一丘之貉,一起编排张家人,小孩子们是最喜欢学话的、也是最容易传话的,渐渐的张家女人的名声在周围还真不咋好听,张家四姐妹也被孩子们取笑孤立。
    林若云看得有些难受,张秀芝做错了吗?
    在她看来并没有,她勤劳朴实、真心爱护孩子,对扶不上墙的烂泥丈夫也百般容忍,可以说是非常贤妻良母了,偏偏这样的女人还要被懒汉编排辱骂,真是叫人觉得冤。
    她也不懂,懒汉凭什么那么自我感觉良好,明明饭都吃不起了,还一副大爷样?
    趁着空闲,她去找了徐老和孙老解惑。
    徐老问她,“你觉得女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育。”
    林若云脱口而出,说完后就浮起一股懊恼。
    她不喜欢这种默认成俗的印象,但它确实根深蒂固。
    徐老没有急着反驳她,而是慢慢跟她讲起了四十多年前的苏联女性故事。
    林若云是58年出生的,等她上学时,学校已经不再学俄语而是英语,她对于隔壁那个大国了解并不是很多。
    但徐老不是,那时他年轻,一腔热血,记忆也最好,将那个年代的峥嵘都牢牢记在了心中。
    从他的话里,林若云彷佛看到了二十年代里被羞辱的苏联女性,也看到了那些坏男人被处决,而妇女们开始入学、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可她们却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操控好机床,但老师们、主管们一遍遍的鼓励,最后她们终于大胆上手,干得比男人还好。
    她还看见了超级女英雄狙击手柳德米拉,看见了英勇的女坦克手玛丽亚,还有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瓦莲金娜。
    并且,她们不是个体,在她们身后还有一群同样优秀的女性。
    林若云渐渐明白,其实女人除了生孩子,在别的领域也可以闪闪发光,甚至比男人更好。
    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她们需要得到相应的机会去了解、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一生下来就被周围的人教育,说你将来就是为了嫁一个男人,你洗不干净衣裳、做不好饭就嫁不出去、即便嫁了也要被挨打,更不应该被人耳提面命的说你一定要生出个男娃,否则你就断了香火是罪人。
    女人也是这个世界的伟大建设者,她们不应该被局限在生育、做家务上,更不是服侍男人的奴隶。
    她心里冒出了无数的念头,匆匆告别徐老,回到家坐在书桌前,将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写完后,已经是晚上,她忘了吃晚饭,看着满满当当的几页纸,她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感,但这些内容只能她一个人看吗?
    她很想让别人也看到,和她一起讨论,就像徐老一样,让她能够了解更多、启迪她的智慧。
    第二天,她带着自己的稿子去找徐老。
    徐老看过后,问她:“你想不想把这个发到报纸上去?”
    这能发报吗?
    林若云的疑惑,在徐老眼中成了迟疑害怕。
    徐老安抚她,“内容没什么问题,我再给你润色润色。一旦被报社采纳,它们会给你发稿费的,一次大约是十块钱。”
    十块钱!这么多!
    林若云不再犹豫,“发!发发!”
    徐老让林若云隔了两天来取稿子,林若云又通读了一遍,发现里面添了不少语录,并且在内容的普及性和深度上都有了删改,原本锐利的文字变得朴实,更加的浅显易懂,而力道十分老辣,比她的初稿强上太多。
    “徐老,把您的名字也加上吧。”这稿子已经不能再算是她的个人作品。
    徐老摆了摆手,“加了我的名字,怕是发表不了。你尽管投吧,真要是过稿了,你给我买上半斤肉半斤红糖就行。”
    他们这些人十一月才来村子,过年分肉只是象征性的分了半斤,少得可怜,确实需要物资,而半斤肉半斤红糖加起来也不到一块钱,不算多。所以徐老提出了这个要求。
    林若云自然是答应了。
    稿子寄出去后,她心里是充满了雀跃和焦灼。徐老看她着急,便跟她说,即便过稿也是要两三个月后才会通知。
    这么长时间啊?一下叫她期盼的心情平复下来。
    已经到了腊月二十,队长终于发话,要把队上池塘的鱼都打捞起来,这下队员们能分上不少鱼。
    林若云家分到了八条鱼,留了一条养在水缸里等着过年吃,剩下的做成咸鱼,打算给娘家大姐和母亲各寄一条回去。
    她想着娘家人,娘家人也正想着她,一来是牵挂,二来是家里的麻烦事最近接连不断,林二姐就不说了,她一向爱折腾,可弟弟林振兴也开始闹幺蛾子,林若锦和林母这会儿分外思念素来乖巧的林若云。
    作者有话说:
    感谢miss张的地雷投喂,我一定会努力更新哒~
    第24章
    冬日里的太阳是宝贵的, 人们连吃饭都喜欢端着碗站在外面,暖融融的晒着, 彷佛浑身的骨头都舒坦了。
    到了下午, 太阳早把草间的露水晒干了,干干爽爽的,队里的人们就拿上锯子斧头去砍树。
    这回倒不是缺柴也不是嫌它们挡了庄稼, 是要搞果树嫁接。
    前两天,队长和书记去县里开会,说是省里派了地质专家来考察, 说这儿的地质适合种水果, 各大队都要种上一些, 以后结了果子队员吃一些,剩下的卖给供销社换钱。市里的工厂呢把它们做成水果罐头, 拉到北方去卖,这是大好事。
    但每年还要缴公粮啊, 没那么多地来种果树, 开荒也耗费人力,最后商讨过搞嫁接。


上一章
返回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