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102节

    开学后一周,学校把这些准备出国的人集中在一起进行特训,主要是讲一些国外的风俗人情、基本法规,各自学校的情况,以及最重要的面签培训。
    归国承诺书也是在这时候签的,到时候一起带过去作为申签材料。除了这,还需要个人财产证明材料。
    因为这个资产证明,林若云和陈爱学还差点丢掉了名额。原因是他俩的资产太多了,相对于他俩的农村身份来说,严重不符,他俩只能再一一解释每笔资金的来源。学校这边也挨个打电话回访,等确定后,他俩才能去面签。
    面签的过程并不愉快,紧张而又压抑。
    紧张是必然的,毕竟是第一次,但面签官提问时的那幅模样真是令人不适,像是审犯人一般,高高在上又万分防备,生怕你去了米国就赖着不肯回来。
    林若云觉得这些米国人真的太自大了,之前的马丁也是这副姿态,实在令人反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老话,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但心理再不怎么爽,也不能发火,因为他一个不高兴就不给发签证,没有签证先前做的一切准备都付诸东流。
    只能按照老师教的话术同他虚与委蛇。
    结束后,面签官收走了护照。
    林若云松了口气,这关算是过了。
    两周后,贴着签证的护照被寄回学校,大部分人都顺利拿到签证,少数被拒签,当场就很崩溃,好在老师及时告知大家,下个月还能申请面签,顺利的话还赶得及出国。
    签证发放后,学校安排下一项培训,还是上一回的内容,但细致许多。
    陈爱学和林若云一边接受培训,一边购买物资,兑换货币。他俩总共有9700华元,通过各种途径兑换成米元后只有三千刀。
    四月上旬,之前被拒签的同学再次去审签,有了先前的经验,这回的结果皆大欢喜,全员通过。
    下旬的时候,学校安排了带队老师护送他们出国。
    ***
    国内很少有直达米国的航班,都是先去港城再去扶桑转机。
    从京市到羊城的交通工具是飞机。
    在场的学生几乎都是第一次坐,全程都很紧张,盯着带队老师的一举一动,照着他学。
    飞机腾空升起的时候,林若云觉得耳朵有点痛,便伸手捂住,坐在最前面的带队老师则是拿出一袋棉花糖,挨个往后传,说是咀嚼吞咽的动作能帮助减轻不适感。
    “先前还有人跟我说,觉得坐飞机太奢侈了,要换火车。现在大伙知道为什么要坐飞机了吧?提前让大家适应适应,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咱们也能提早发现提早解决。”
    飞机飞行一段时间后,先前那股刺疼感消失。
    机身到了云层之上,透过舷窗可以看见下方的云海。
    有的是一块一块的散开,像棉花糖,有的像雪山连成一片,却没有那股清冷,只有一股浩浩渺渺的仙气,让人想要跳到上面去,如同神话故事里的神仙一般腾云驾雾。
    只是同样的景色看久了也会觉得枯燥,这时候有人掏出随身携带的故事书打发时间。
    林若云的书装在大行李箱里办了托运,拿不到,但飞机上本身就有杂志可以用来消遣。
    京市和羊城距离不太远,三个小时就到了。
    快到了的时候,飞机开始在空中盘旋,高度逐渐下降,乘客们也慢慢能看清地面上的景物。
    飞机彻底停稳后,众人解开安全带,依次离开。
    他们是早上八点就离校的,十一点半登机,下飞机的时候才三点,时间还早,所以出了机场,带队老师马不停蹄的带着大家去鹏城。因为停下来就要花钱,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一省。
    这时候的老师大多是赤诚心肠,都很节约不敢乱花公家的钱。
    到了鹏城,大家去招待所休息吃饭。
    鹏城比京市热,吃完晚饭,大伙赶紧洗了澡,把衣服晾上,希望一晚上就能吹干。
    第二天吃完早饭,带队老师就带着大家去福田口岸过关。
    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这么南的南方,加上鹏城又是特区,搞了许多新措施,报纸上都说是大变样,因此大伙儿看着格外仔细。
    过关后便是港城的地铁站。
    京市也有地铁的,但因为出过多次事故,在76年不得不被关闭,所以现场的学生们都很是惊奇的看着这种新奇的车。坐上去后更是惊讶,好快好平稳,还不用等红绿灯,要是内地能用上就好了。
    带队老师年轻时也是出国留学过的,经验丰富,带着学生们多次换乘后到了目的地。
    从下了地铁,大伙儿就保持着一种面无表情的状态。
    心里早已经被这边的繁华惊得目瞪口呆,但为了不让自己表现得太没见识,就只能绷着一张脸,用没有表情来掩盖所有表情。
    虽说出发之前,大家都看过港城和国外的城市风光片,心里早有准备,但真正看到时,还是忍不住惊叹。
    这是天宫吗?
    瞧瞧那楼高得直入云霄,站在上面或许真的能摸到星星吧?
    那外墙上面的是玻璃吧?太阳照在上面像鱼鳞一样,波光闪闪,好看极了。但是这个真的有防护作用吗?会不会一敲就坏了?
    这路上的车可真多啊,多到还会堵起来,可怕,好浪费时间呀。
    道路两边是热闹的商铺,每家都是精装修,风格各异,或是富丽堂皇,或是简约大气,或是精致华贵,或是奇异大胆,总之很有让人走进去的冲动。
    带队老师带着大家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一家相对便宜的酒店。
    尽管是相对便宜的,但提供的服务却比招待所强太多!
    林若云第一次知道酒店可以提供牙刷牙膏拖鞋,房间里有单独的厕所和淋浴室,淋浴室有洗头洗发液和毛巾。
    还有冰箱!冰箱里有瓶装的矿泉水!
    “这一晚上,得多少钱啊?”
    大家兴奋过后,都忧心忡忡。
    不过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大家又都忘却了担忧,沉浸在“肉食自由”的快乐中。
    酒店的房费是包含了三餐的,餐厅是自助取餐,里面有米饭、面包、面条、肠粉等主食,蔬菜则是中西混合,另有甜点甜汤饮料酒水等。
    大伙儿哪见过这样的场景,肉就放在那,你随便取,想吃多少就拿多少。
    大伙儿都有些后悔,不该吃早饭的,应该留着肚子吃大餐。
    大家拿着餐盘,每个食槽都不落空,都要尝尝。
    吃到最后,人人都吃撑了,但仍旧恋恋不舍的望着盘子。
    “大家控制一下,吃饱就行,吃撑了会伤胃,有喜欢的菜肴,晚上再来吃就是。”
    听到还能吃,大家意犹未尽的搁下了餐具。
    下午,带队老师稍作休息后,就出去买机票。
    买到的机票是后天的,第二天便空出来了,带队老师便带着众人出去游览拍照。
    在港城,米元是可以直接购买商品的,大家对很多东西都有购买的欲望,但谁都不舍得买,因为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为了省钱,大伙这几天的伙食都是餐厅的自助餐解决的。
    第三天,众人又起了一大早,坐上地铁去国际机场。
    这个机场和内地的有了区别,多一个免税区。大家也是瞟了一眼,进都没进,价格劝退。
    大约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登机。
    这一次的飞机上多了一些西装革履的精英人士和外国面孔,他们上了飞机后,泰然自若的吩咐空姐提供饮料、毛毯、报刊杂志。
    空姐们微笑着提供贴心服务。
    从内地过来的这群学生们,继续面无表情的惊叹。
    当然年轻人学习力强,也很快就学会了那些商务人士的姿态,这就叫入乡随俗吧。
    飞行的时间太长,大部分人都选择闭上眼睛睡觉。
    过了许久,车内的广播响起,提醒众人将要降落。
    林若云透过舷窗往外看,天都黑了。
    这么快?哦,扶桑这边的时间早一个小时。
    再往下看,灯火辉煌,城市夜景非常漂亮。
    千代田是扶桑的首都,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很是繁华,同样也很挤。
    一群人几乎手拉着手穿行在街道上,生怕走丢了。毕竟这可是异国,语言也不通,出了事很麻烦。
    老师领着众人去了一家酒店居住。
    洗完澡后大家准备去吃晚饭,但扶桑国的饭菜,怎么说呢,到底不是自家人的口味,吃着很不习惯,最后还是用杯面解决的。
    千代田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杯面的广告,价格也不贵,大家就买了一点试试,发现吃起来味道还真不错,像面条但是比面条更好吃,加上便宜,每个人都买了一点。
    从鹏城到港城再到千代田,食物的价格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贵,所以看到便宜货还是趁早买。
    第二天上午,老师领着众人出门去买机票。因为到了米国,老师就不陪大家了,所以要提前教大家怎么在异国购买机票。
    在扶桑交流可不容易,他们的发音怪怪的,听不大懂,有时候还不如写华国文字效果好。
    买完机票,老师继续带着大家逛大都市。
    平心而论,林若云不喜欢扶桑的环境,房子小小的,奇形怪状,甚至还有三角形的房子,那个尖尖能干什么?这边的文化也是从唐代传承下来的,他们不看风水吗?
    除了房子造型怪,修建的地方也很奇怪,有的在墓地旁边,有的高架桥下,打开窗就能呼吸到汽车开过的尾气,还有噪音,睡觉的时候不吵吗?
    老师说他们使用的建筑材料隔音效果很好,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老师的态度很公正,虽然憎恨扶桑人,但对于他们的长处也会承认。
    老师不愧是老师,这个气度就值得他们学习。
    但理智是一回事,情绪又是另一回事了,不止是她,其他人也一样,都不喜欢这里,在千代田总有种拘束感,不像在港城那样兴奋自在,或许这就是去别人家做客的感觉。
    去米国的飞机是在第二天上午,需要早起,这晚上大家都早早入睡。
    从千代田到la需要飞行十一个小时。
    起飞时,千代田那边是上午,太阳正当头,到了la,这边的太阳才刚刚升起。
    于是众人赶紧调手表,校准时间。
    到了la,带队老师便不再陪着众人,因为大家的学校不一致,老师不可能一一护送,最后又嘱咐了几句,领着众人买机票,见他们进了检票口,才挥手离去。
    林若云和陈爱学是同一所大学,从la飞到nyc,加上候机和飞行,一共花了七个多小时,再加上nyc比la早三个小时,到达时,天已经彻底黑了。
    人生地不熟的,两人不敢乱走,便在nyc室内找了一家酒店住下来,打算次日再搭乘大巴车去费拉德市。
    米国的酒店服务也很好,就是价格不怎么友好。


上一章
返回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