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118节

    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下半年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港城开发商,财大气粗,从不拖欠任何款项,完工的时候还给发了个大红包,这才让陈爱军这边士气大涨。
    给队上的兄弟们发完工资,陈爱军算了算自己挣的钱,十几万呢,乐得合不拢嘴,一会儿说要留着明年当备用资金,一会儿又说想再买套房子,现在又想买车子。
    啥都想买,可惜钱没那么多。
    刘翠萍正准备说话呢,陈爱国已经先开口了,“买车子?那要好几十万,老二,你有这么多钱?还有条子,你能弄到。”
    陈爱学也惊讶了,“二哥,你们公司这么挣?”
    陈爱军对着大哥摆摆手,“哪有,也花不了那么多的钱,只要找对人儿。”
    他又对陈爱学扬了扬下巴,“不过,是比你们设计院的工资高点。对了,你要不要来我们这?
    我听说从明年开始搞建筑公司还要看什么资质,要负责人去考证,一说到考试我就头疼。老三你过来了,我跟大哥就不愁了。”
    陈爱军还真有点意动。
    一个月六十多块,放三四年前他肯定觉得不少,挖煤那会儿,他一个月休息两天,三班倒把自己累得跟牛一样,也才五十块一个月。可如今,一个月六十,在鹏城,还真是不够看呢。
    可他更知道铁饭碗的重要性,一时间左右摇摆。
    算了,还是先压下吧,私人企业风险较大。
    “二哥还是先说说车的事情吧,刚听你的意思,是有法子搞到车?”
    陈爱军得意一笑,“那当然。”
    陈爱国心中好奇,跟着催促,“什么法子啊?说说看。”
    陈爱军说了两个字,“琼岛。”
    另外几人还是一头雾水的时候,林若云却有些了然。她在招商局,涉及到相关方面的事情,自然知晓得更多。
    “二哥,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去那边买。这个流程不太规范。”
    她隐隐有听到一些风声。
    陈爱军还想说什么,被刘翠萍一把拦住,“省省吧你,你有几个钱就在跳,车车车,你会开吗?”
    “你要是再狂,下回别找我借钱。”
    这个…陈爱军还真不能保证,便收了声,一路上老实得不行。
    到了县城,兄弟几个坐着公交车回老家。
    回了家,家里人自然是高兴的,但是林若云发现吴氏的笑意不达眼底,藏着几分忧愁。
    林若云私下问吴氏,“娘,我看你这些天心情似乎不怎么好,家里是出啥事了吗?”
    吴氏重重的叹气,“若云啊,这养猪好像没奔头了,越养越亏钱。”
    “啊?”林若云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
    如今的日子比起前些年确实好多了,城里人至少一周要吃上一两次,这需求变大了,养猪的生意应该是越来越好啊。
    “娘,到底咋回事,你跟我好好说说。”
    吴氏摇着头,“我说不清,要不你去问马社长吧,她是跟我这么说的。”
    马秀芹?
    今天是小年夜,不太方便,林若云打算初一出门的时候去金沙村找人。
    ***
    到了初一,林若云收拾好以后就出门去找马秀芹了。
    到了才发现,马秀芹不在,说是去慰问孤寡老人和幼儿了。
    马秀芹是孤儿,被马奶奶捡回来养的,从小村里人对她们婆孙俩多加照顾,所以她才会对这个穷困的家乡有如此深的感情,宁可放弃在京市的好工作也要坚持回来。
    直到中午,林若云才等到马秀芹回来。
    虽然两人是一个公社的,住得也不算远,但这七八年来,总共也只见过三次。
    第一次是77年的冬天,那时候两人都很穷,为了省钱共借一本书,借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各自抄了半本书,再互相交换。
    第二次是在预考结束后,去教育局确认报名。
    那时候他们都是农村的穷人,消息不如城里人灵通,到了城里,才发现当天的确认工作已经结束。然后她和陈爱军在县城开了一间招待所。马秀芹没有钱,则是摸黑走回了家,第二天又赶了大早来排队。
    便是从那时开始,她知晓马秀芹是个心志坚毅的人,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次则是在二姐的大学宿舍里。
    如今,她确实回到了家乡,鼓励大家修建养猪场、修路,领着大家往致富路上走。
    本该越来越好的,怎么会突然就养猪亏钱了呢?
    明白林若云的来意后,马秀芹也没隐瞒的意思,一五一十的跟她解释。
    听完后,林若云算是明白了。
    从去年开始,国家取消了统销统购。
    以前来农村收购猪肉的是肉联厂(屠宰场),统一收购统一结算。村里的人只需要把猪养好就行,养好了就有人上门来收,统一价格,童叟无欺。
    但现在取消统购了,就需要养猪人自己想办法卖猪。
    但除了肉联厂,哪里还需要这么多的生猪?
    一两头猪,哪怕十几头,都不是问题,但在马秀芹宣传鼓励下,几乎是整个红星公社都在养猪。
    社员们从前年开始大肆养猪,大挣了一笔尝到甜头,去年就甩开胳膊干,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不说别的地方,就金沙村,都有一千多头生猪。
    所以,这么多猪,怎么卖出去?
    从上到下都在想办法。
    有的人就自己杀猪去卖,发现自己卖比肉联厂收购的划算,于是其他人也跟风,自己零售。
    但是卖猪肉的人多起来了,就打起了价格战。
    一旦有人用低价多卖了几斤货,另外的立马把自己的定价调得更低。尽管马秀芹三令五申,不能私自调价,可人心里开始着急,开始恐慌,就只能贱卖了。
    尤其是夏天,因为天气热,猪肉坏得快,更着急卖出去。
    肉联厂倒是还在收,但因为没了之前的政策保护,肉联厂本身就受到了冲击,开始考虑起成本呢,生猪价格一降再降。
    这些年,随着科学生产 、科学养猪的观念灌输,大家已经习惯拿到猪崽就打疫苗,喂饲料。如今市面上的饲料也是五花八门,价格年年都长。
    所以,这养猪的成本变高了,猪肉价格反而跌下去了,难怪吴氏说越养越亏本。
    马秀芹很是懊恼,“我当初不该那么心急冲动的,结果犯了这么大一个错误。”
    “都怪我都怪我,没有金刚钻非要揽这瓷器活。”
    她狠狠的锤着自己的脑袋。
    林若云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别这样。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这样,瞬息万变,咱们都是第一次接触,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咱们想办法解决就是。”
    林若云从马秀芹这边取了部分养殖场的资料回家翻阅。
    资料很详细,养殖场的生猪种类、时间、重量、有无饲料喂养、疫苗接种都特别清晰,这些猪都是健康的。
    猪是没问题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它们卖掉。
    猪肉除了做成新鲜的肉菜,风干做腊肉,还能做什么呢?做什么呢?
    林若云想啊想,终于想起一件事。
    出国的时候,他们曾在扶桑短暂的停留过。那边流行一种杯面的食物,像是卷起来的面条,用热水泡上两三分钟就能吃,面条q弹劲道,面汤香浓可口,坐火车的时候最方便。
    而吃杯面时,当地人最喜欢加的一种食物叫火腿肠,用肉和面粉做成的,口感特别好。
    这东西能泡着吃、煮着吃、炒着吃,还能直接吃,关键是保质期长。
    这东西进入国内市场,肯定会受欢迎的。
    林若云记得,当时一起出国的三十多人,都吃过这个,吃得特别香,接受良好。
    那红星公社干脆改生产这个火腿肠吧。
    那他们能引进这条生产线吗?
    林若云拿出一张纸,开始写下引入这条生产线所需要的条件和引起的反应。
    写好以后,她把它交给了马秀芹,并把自己的担忧也一并告诉了对方。
    马秀芹惊喜不已,彷佛落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但林若云的担忧和之前盲目扩大养猪场的教训在前,她不敢冲动行事。
    “若云,你再回去帮我们打听打听,问问你们同事的意见,这个能不能引进?”
    引进这么一条生产线,需要二三十万,红星公社肯定拿不出来,还得去银行贷款。马秀芹立马感受到身上的压力重如泰山。
    “我也去找以前的同学朋友打听,去县里问问意见。”
    “嗯。”
    林若云欣然答应,通过之前的事情,她发现马秀芹的性格也沉稳许多。
    林若云和陈爱学初五就回去上班了,到底已经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哪有从前那么长的假期?
    回到单位,林若云便查阅火腿肠生产线的相关资料,并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然后交给自己的领导审阅。
    领导的见识自然是更加广阔些,她看过后指出了好几个犀利的问题,林若云一一记录。至于该怎么解决,那就需要看马秀芹的能力了。
    她把自己的计划书给马秀芹寄出去了,过了一个月,她接到马秀芹的电话,说是县里同意引入一条灌装机生产线,她要跟着考察队去沪市参加展销会寻找合适的外国厂家。
    四月中旬,马秀芹再次来电说,合同已经签好,公社正在修厂房。
    六月份的时候,火腿肠生产线已经引入,正式投产。
    从萌生这个想法,到洽谈合同、建厂、生产,总共半年,这个速度相当快了。
    这可不是私企,私企的老板具有极大的自主性,效率自然高。但这是乡镇集体企业,需要开大大小小的会,上下请示,竟然能这么快完成,实在令人震惊。
    这时候,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对财富充满了热烈的期盼,欲望极度膨胀。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致富欲望驱动,才使得他们的行动力如此迅猛。
    ***
    有的人为了追求财富,是辛辛苦苦的走正道,有的走了捷径,但却是一条错误的路。
    年初二哥还在为自己没去琼岛买车而惋惜,六月里琼岛全民倒卖汽车就被查处了。琼岛穷了数千年,抓到一次致富机会,便全民参与,有的地方则是没有机会,就自己制造机会。
    六月中,《群众日报》发表了一篇揭露晋市制造假药的文章,震惊了全国人。


上一章
返回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