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稚后

稚后 第9节

    他一向利益为先,若是赵归雁没有用处,她位份再高,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赵家送女子入宫简单,难得是得陛下看重。
    杨氏眯了眯眼,眼里闪过戾气,她还指望着赵归雁入宫前她能多折磨一下她,没想到陛下让她提前入宫了。
    真是便宜她了!
    不过杨氏转念一想,又放宽了心。
    亲王这样做无碍,可陛下选的是皇后,一国国母,这样不按礼制来,满朝文武百官,可不是吃白食的,定然会出声反对。
    *
    两仪殿内,程景颐看着堆满了桌子的奏折,揉了揉眉心。
    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干,什么事情都要跳出来反对一下。
    不过是先成婚,后授礼,不过是想将他的小皇后尽早娶进宫,这么难接受吗?
    左右皇后之位是赵归雁的,先让她入宫有何不可?
    侍立在一旁的曹公公见状,意外了一下。
    他侍奉陛下多年,深知陛下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如今他的脸上罕见地出现几分燥意,他如何不惊讶。
    曹善来弓着身,将地上的奏折捡起来,偷偷看了两眼,发现这些折子都在说同一件事。
    ——立后该按规矩来,不能不顾礼法。
    曹善来恭恭敬敬地将折子摆放好,又往一旁站了站。
    程景颐指尖搭在折子上,敲了敲,忽然沉声道:“这事儿你怎么看?”
    曹善来一愣,抬头看向程景颐的方向。
    就见帝王撑着下巴,神色倦懒,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曹善来斟酌了片刻,知道了自己刚刚偷看奏折的事没有逃过他的眼睛,只好拱了拱手,道:“奴才粗鄙,如何能议论国事?”
    程景颐耷拉着眼皮,不说话。
    曹善来额头冒出了冷汗,知晓自己的回答让陛下不满意了。
    他咽了下口水,继续道:“陛下向来一言九鼎,旨意已下,朝令夕改的话,有损陛下威信。且百官都说不合礼制,可奴才寻遍大魏仪制,可也没有明确规定,先成婚是不行的。”
    程景颐这才抬起眼睛,斜睨了他一眼,说:“曹善来,没成想你还记得这所有的仪制?”
    曹善来陪着笑,说:“奴才伺候人的,来宫里第一堂课就是学规矩,自然时刻记在心里,以免犯错。”
    他见程景颐终于说话了,就知道自己方才的话他很满意。
    曹善来小心翼翼地擦了擦冷汗。
    这御前侍候,也不容易啊!
    今上心思深沉,他伺候多年都摸不透,好在陛下宽宥,不是大错他都不会罚。
    可曹善来却知道,温和不过是假象罢了,骨子里陛下还是一个锋芒毕露,深不可测的人。
    他有时候只是懒得计较,他对大多数事物都冷冷淡淡,不上心。
    今日这立后的事情,也是见他难得计较。
    不过明日满朝大臣就要倒霉了。
    *
    宫里的事情赵归雁一概不知,她深夜被人领着去了祠堂,还有些发懵。
    大半夜祭祖?
    赵清鸿焚香沐浴,换了一身朝服,正站在祠堂门口,见了她,露出一抹慈和的笑。
    杨氏也换了一品外命妇宫装,神色恭谨地站在一旁。
    除了他们,旁边还有两人,一人是小公爷赵秀荣,另一人是德高望重的赵家族老。
    一旁的奴仆没有资格进入祠堂,这偌大的祠堂里除了他们五人,就只剩下满屋子黑油油的牌位。
    赵归雁只觉得后背的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赵清鸿见她小脸微白,笑了下,温声说:“今日为父唤你来,就是打算将你归到你母亲名下,以后你也就是我唯一的嫡女了。”
    赵清鸿为了拉近和赵归雁的关系,还虚情假意地问一句:“小五,你高不高兴?”
    第8章 这样的姿容此刻便是祸事
    赵归雁垂目,背脊有一瞬间的僵直,她忍住想要抽出来的动作,任由赵清鸿拉着手。
    她久居后院,接触过的男子有限,有肌肤触碰的更是唯二两个人。
    前几日惊慌之下拉着一起躲避的那位公子为其一。
    赵清鸿是其二。
    可这两人给她的感觉完全不同。
    程景颐的手掌干燥温暖,让人心底十分安心。
    可赵清鸿的手,明明触手温热,可让她无端发冷,有种遏制不住的危机感。
    赵归雁视线飘了飘,可他不是她的父亲吗,她是不是不该有这样的想法?
    赵清鸿见她垂着脑袋,视线一错不错地盯着他的手,满意的笑了笑。
    她再怎么怨他,心里总归是渴望得到父亲重视的。
    赵清鸿亲自领着她往祠堂内走去,一旁的赵秀荣脸色变了变。
    赵清鸿一直是严父的形象,对于子女,一向是不太亲近的。如今这番做派,让他难免有些不满。
    荣国公府一直以勋功在朝中立足,一个女人,能成什么大气候?父亲何必如此重视?
    未免太看得起赵归雁了。
    赵秀荣想到每次早朝高坐于上的男人,心底涌上无限的崇敬,年少继位,不过十五载,就开创了大魏几百年来的盛世。
    他一向眼高于顶,但他也有骄傲的资格。
    他自小聪颖,明明有显赫的家世,却不靠家中权势,从科举入仕,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若无意外,未来几十年,他定可青云直上,入内阁,官至次辅,乃至首辅。
    赵秀荣这样出色的世家弟子,向来眼高于顶,谁也瞧不上。唯独当今圣上,他是打心底里钦佩,从骨子里拜服。
    在赵秀荣心里,谁也配不上程景颐,就连自己的长姐也是。
    赵归雁感觉到两道不善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她抿了抿唇,当真是母子连心。
    这个不曾接触过的兄长竟也厌恶她。
    好在她没有因为赵清鸿的虚情假意而生了妄念。可能自己福薄,受不得亲缘,这辈子都注定没有亲人爱护了。
    赵归雁眼底划过几分落寞,不是铁石心肠,没有亲人爱护多少有些意难平。
    赵清鸿指着上面的牌位,一一给她介绍,赵归雁手里捏着佛香,恭恭敬敬地拜了拜。
    随即杨氏站在了她身前,赵归雁行了礼,赵清鸿请了族老见证,将她的名字添在杨氏名下,如此,她也就正式成了荣国公府的嫡女。
    仪式结束后,杨氏扯着赵秀荣迫不及待地离开了。
    赵清鸿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递给赵归雁,温声说:“既然是嫡出的女儿,也该佩玉了。”
    赵家嫡出一脉一直有佩玉的规矩,既风雅,又代表了高贵身份。
    赵归雁接过,本来漫不经心的眼睛滞了滞,有些发酸。
    那是一朵娇艳绽放的并蒂莲。
    她曾见过。
    赵清鸿说:“这株并蒂莲的另一半在青鸾那儿,如今也随她葬入皇陵了,这剩下的一半就给你吧。”
    赵归雁哽咽着握紧了掌心里的玉佩,死死握着。
    祠堂大门缓缓合上的时候,赵归雁回首看了一眼,苍白寂冷的烛光下,赵氏列祖列宗的牌位无声林立。
    阿姐,你会佑护我的,对吧?
    *
    杨氏心里认定了满朝大臣对赵归雁入宫的事不会轻易松口,是以赵清鸿急匆匆地改族谱,她也只是不高兴了一小会儿。
    名义上赵归雁已是她女儿,杨氏只得不情不愿地允了赵归雁的请安。
    赵归雁为了不被挑刺,早早地就来了福正院。
    杨氏还在梳洗,听得丫鬟的禀报,眉头一皱,但想到赵清鸿,又强压下不喜,扬声道:“让她进来。”
    丫鬟挑了门帘出去,引赵归雁入内。
    赵归雁缓步走入屋中,低头请安:“女儿见过母亲,母亲万福。”
    杨氏抬了下手,冷淡道:“起来吧。”
    赵归雁站起身,眼观鼻,鼻观心,姿态柔顺地侯在一旁。
    杨氏从镜中打量她,赵归雁穿着月白对襟如意衫,外罩一条杏黄的袄裙,明明是厚重的冬衣,在她身上穿着却仍是柳腰纤纤,姿态婀娜。
    她本就生的漂亮,今日还略施粉黛,更是明艳不可方物。
    赵归雁长相不似赵清鸿,应该肖似其母。可杨氏没有见过她的生母,但从赵归雁的姿容上,也能窥得一二,那必然也是个美人。
    杨氏保养得宜的指甲抠了下掌心,压下心底的愤恨,说道:“你第一次来我的院子,我也不好使唤你,可让你干等着什么都不干,落到旁人口中又会说你不孝,思来想去,我给你找了个活计。”
    说着,杨氏用手撑着脑袋,颇为苦闷道,“我最近总觉心悸难眠,保不定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冲撞了。”
    她顿了顿,眼神似有若无地往赵归雁身上飘去。
    赵归雁袖子下的手紧了紧,表面仍是浅笑安然的模样。
    杨氏又道:“你若是有心,替我去香积寺祈福吧。”
    赵归雁犹豫地问:“香积寺?”


上一章
返回

稚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