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品村姑

第13节

    你去应了他吧!不出本钱的买卖,谁不乐意干,他自己又已经放出这样亮堂的话来,回头我跟二夫人去说一声哪有不成的,对了,老爷说了,今儿到咱们府的这位梅先生真是个极雅的人物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是脾气有些个古怪,老爷说让他去教采薇,梅先生却说,他需的亲自去瞧瞧学生,若是入了他的眼才教,若是他瞧不上的,给多少银子都不教,说不能教出个蠢材来污了他的名声,真真,老爷都没辙了,跟我说,明儿让丰收伺候着跑一趟,我倒是不怕他瞧不上采薇,我是怕他嫌苏家庄是个乡下地方儿,可让采薇来咱们府上住着,那丫头又呆不住,每回接过来几日寻个由头就回去了,竟是个十分恋家的丫头。”
    赵鹏道:“姐,这个您就不懂了,举凡像这些有学问的人,最稀罕乡下地方儿,您就甭担心了,即便他不留,再寻合适的先生就是了。”
    赵氏点头:“我是瞧着这位梅先生琴棋书画都通,才觉得和心意,采薇怎么说是个姑娘家,学问还罢了,多会些旁的技艺,以后说不准有大用,得了,现在说这些还早着呢,过了年才十岁,倒是少卿也不知今年的童试考不考的中?”赵鹏笑道:“少卿聪明,这次必中的,姐放心吧。”
    丰收颠颠儿的跑进了小书房,凑到杜少卿耳边嘀咕了几句,杜少卿挑挑眉道:“让你伺候梅先生去?”丰收点头:“正巧柳管家出门去了,太太想着我去过几次,便派了我的差事。”杜少卿道:“那你记得把那些功课捎回去,我已经看过了,再让她每日临五张大字,到时候我要查的,让她不要想着糊弄过去了。”
    丰收哧一声笑了:“我的公子,您明知二姑娘正因这个,才不乐意在咱们府上住长了,您倒好,她家去了,还巴巴的去派了功课送去,二姑娘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不知怎样埋怨呢,奴才这么瞧着,二姑娘的字好看着呢,比外头学里那些小子的都强远了。”
    杜少卿愣了一愣,扫了眼桌角堆的整整齐齐的一摞大字,烦恼的时候拿过来看看,就会想起采薇平日的言笑来,那烦恼也就散了大半,倒不是采薇的字不好,只是除了这个,杜少卿不知道还该跟她说些什么,仿佛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丰收望着自家少爷不禁暗暗叹息,若说少爷算的上顶顶聪明的了,也不是拙于言辞的人,只不过到了那位灵的没边儿的二姑娘跟前,就变了个样儿,只会盯着二姑娘写字念书,倒成了最严厉的先生。
    丰收这么瞧着,那位而姑娘即便书念的
    好,却不是个喜欢被人管的性子,在自己少爷跟前,虽没说什么,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哪还有瞧不出来她的意思来。
    却听得杜少卿道:“你明儿去的时候,记得把西墙架子上那些书给她一并捎了去,是对她心思的,再有……”
    杜少卿顿了半晌儿,微微叹口气挥挥手道:“没了,你去吧,我还要看会儿书。”丰收便不敢再吵他,忙着退了出来。
    杜少卿低头看了老半天书,也没看进去一个字,脑子里,心里,都有些说不出的纷乱烦躁,他自己不明白这些纷乱烦躁从哪里钻出来的,却瞬间填满了他所有心思。
    他微微侧头,窗子上烛影摇曳,映出他的轮廓,看上去孤单又落寞,灯花爆开,杜少卿忽然记起,采薇上回说他:“明明年纪不大,却暮色沉沉的像个老头子一样。”“老头子?”杜少卿不禁失笑,丰收不知道,背着所有人,那丫头从来口无遮拦,好像拿准了,他不会告诉旁人一样。
    想到这些,杜少卿又觉心里一暖,仿佛连窗外萧瑟的秋风也带了些暖意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接到通知,周五v,v当日三更,最近修改出版文《宛若一梦》更的少了点儿,等过一阵,会勤奋更新滴,同时现言也计划要开了,喜欢的亲们继续支持啊,谢谢啦!!
    ☆、遇采薇枣花绝望里求生
    赶上今儿天气格外晴好,马车出了城,梅先生便不在车里头闷着了,做到前面车辕上来,一边跟丰收说话儿,一边瞧两边的风景。
    这定兴县十年前,他赶考的时候也曾路过,那时候赶上年景不好,连城里头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叫花子,更何况城外,饿死的不知多少呢,如今虽仍算不上多富足,可瞧着两边地里头打着困,还没来得及收回家的玉米秸,高粱杆,就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至少这一两年里头,定兴县大多数的老百姓是饿不着了,自己在这里几年倒能寻个自在,就不知陈先生给他荐的这个学生可好。
    想着便问丰收:“你们家老爷怎的认了一个乡屯里的干姑娘?”丰收道:“梅先生,您可别小瞧了我们家的干姑娘,不是个寻常人,那年才多大,跟干老爷头一次进城,去墨香斋买东西,那掌柜的瞧着是乡下人,嫌不体面,给了两句不中听的话,最后还跟我们姑娘打赌,输了他的那个镇店之宝澄泥砚,是我们家姑娘心善,才饶过他,如今那掌柜的远远瞧见我们姑娘,都恨不得躲八丈远呢。”
    梅先生道:“这个我倒是听陈兄说过一二,说是个万里挑一的机灵丫头。”丰收道:“万里挑一不敢说,可就我长这么大,连老带小,姑娘丫头婆子都算上,也没见着一个能比得上我们家姑娘的。”
    梅先生不禁笑道:“你才多大,见过几个姑娘?”丰收嘿嘿一笑道:“反正我就觉得我们家姑娘跟旁人不一样,我也说不清,您到时候见了就知了。”说着,扬起手里的马鞭甩在马背上,啪一声,马走的快了起来。
    走了约有一个时辰,远远望见前面有个小村落,村头就是一家挺齐整的青砖瓦的院子,因听陈先生说过,这苏家如今做的好买卖,梅先生便抬手指了指道:“哪里便是你们姑娘家的宅子吗?”
    丰收却摇摇头道:“那是里长家的院子,我们姑娘家在村中呢,今年才盖成两进的新宅院,比这个体面多了。”
    不大会儿功夫,马车进了村子,刚进村子,就遇上老苏头送酒的牛车,看见丰收,老苏头打了个招呼道:“是丰收啊!又来给采薇送东西了!”丰收应了一声道:“上回捎回去的酒,俺爹说喝着入口,一会儿我再去你哪儿买一坛子,酒坊里可有人不?”“有,有。”老苏头道:“如今苏家二郎在我哪儿帮忙呢,你去吧!”“好嘞!”
    老苏头的牛车走远了,梅先生才道:“城里现成的酒铺子,怎的大老远往回捎酒,岂不麻烦。”
    丰收道:“城里酒铺子的酒,好的呢太贵,不好的呢,我爹又嘴挑,还喝不进嘴,上个月我过来送东西,我们姑娘赏给一坛子酒,我爹说比上城里的好酒了,问了姑娘,才知道是我们姑娘自己酿的,就在家里酿着玩的,让我再想要,就去苏老头的酒坊去寻。”
    梅先生诧异的道:“你们姑娘还会酿酒?”“会,会……”丰收道:“我有时候琢磨着,这天下间,或许就没我们姑娘不会干的事儿了,什么难事儿到了我们姑娘手里,都不是个事儿,念书,写字,画画,酿酒,就是做的菜,听说都比府里头的厨娘做的好呢,我们家夫人说,姑娘这样的灵性,若是生在大家宅门里头,还不知比那些闺秀得强多少呢。”
    梅先生道:“我记得你们家这位干姑娘,过了年才十岁吧!”丰收道:“谁说不是呢,所以,我们夫人老爷才稀罕啊!大老远请了您老来给姑娘当先生。”
    梅先生哧一声笑了,手上的扇柄子敲了敲丰收的脑袋:“拐了这么大个弯子赞你们家姑娘的好,原是怕我不教你们姑娘啊!就是你们家姑娘灵,我瞧着你也不笨。”
    丰收嘿嘿一笑,眼瞅着到了苏家门前,马车还没停下就瞧见围了不少人,老老少少都有,还有哭喊叫骂的声音儿。
    丰收耳朵尖,离着老远就听出有采薇的声儿,也顾不得梅先生,跳下车,三两步就钻进了人群里,一看正闹的个不可开交呢。
    采薇觉得,以后自己出门是得看看黄历,怎么就撞上前邻的麻烦事了,采薇原是想着去老宅子里瞧瞧,收拾出来个像样的书房,以后先生来了,好上课,谁想,刚迈出大门,就听见从前邻传来的一阵一阵吵嚷叫骂。
    这样的叫骂以前早听惯了的,苏保儿娘那个老婆子,别瞧干瘦,嗓门却奇大,成天脑门子上顶着官司,对枣花几个不是打就是骂,左邻右舍都习以为常了。
    采薇搬进新院子后,因为在后面隔的远,倒是有些日子没听见,今儿这乍一听,还真有点慎得慌,想着赶紧进到老院里去,耳不闻心不烦,可刚走到老院门口,枣花蓬头垢面,跌跌撞撞的从前头跑了过来,后面追着苏保儿娘,手里拿着个挺粗的烧火棍,没头没脸的追着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你个死丫头,赔钱货,你跑,我让你跑,我今儿打死你,打死你,赔钱货,个挨刀的死丫头……”枣花一眼瞧见采薇,一头就扑了过来,抱着采薇哭喊:“二姑娘,二姑娘,你救救我,你救救我,
    我不想被卖了,我不想被卖了……二姑娘,我知道你心好,你救救我……”
    一张小脸脏污青紫,还有些血檩子,脏污青紫中,那双眼睛令采薇真正震撼了,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绝望中带着微薄的一丝丝光亮,仿佛自己是她的救命稻草,抓住了就能救她的命。
    采薇愣愣的看着她,半晌儿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苏保儿娘一见枣花扑到采薇这里求救,心里更恨了上来,几步过来伸手拽住枣花的头发往外拖:“死丫头,你倒是会找救星了,你也不看看,人家如今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呢,会管你这样的穷丫头,赔钱货……”
    枣花是打定了主意,她奶再怎么拽她,打她,就不放开采薇,倒是把采薇拖的踉跄一下,险些摔倒,桃花一边挡着自己姑娘,一边去推枣花,可哪里推得动。
    这一番吵闹,不大会儿就已惊动左邻右舍的人家,苏婆子跟刘氏哪里会不知道呢,出来的时候,就看这几个人你拉我拽的正热闹。
    经了上回的事儿,苏婆子死不待见苏保儿娘,两家也少了往来,她家的什么乌杂事儿,都不理会,可今儿闹到采薇身上来,苏婆子哪还能不理,看见苏保儿两口子带着几个孩子在那边木木的立着,气得不行,喊了一声道:“苏保儿你还看着,赶紧拉开你娘,这成什么话,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
    苏保儿仿佛才清醒过来,上前去拉开他娘,他娘放开枣花,扭头就给儿子一巴掌:“你拉我干什么,你个不争气的。”苏保儿挨了一下子也没放开他娘,就低声道:“娘,娘,街坊都来了……”
    苏保儿娘这才发现,四周围了好些人,苏保娘哼了一声道:“来就来了,我自己的孙女,我就是打死,谁管得着。”
    里长赶过来道:“苏保儿娘,如今你闹得越发不成样子,想怎么闹,你家里头闹去,没得闹到善长家里来的理儿。”
    苏保儿娘狠狠瞪了眼枣花道:“还不是这个死丫头,羡着人家大小姐的好日子呢,巴巴赶上来,你倒也得有这个命!修下个会赚银子的好爹啊!像你爹这么个不争气的,你就得认命。”说着,一把拉过枣花娘:“你去,把枣花给我拽过来,人家人牙子还在家里头等着呢,不卖了这丫头,这个冬天,我们一家这么多口人吃什么,就是把这死丫头炖着吃了,也抵不到明年开春。”
    “人牙子?”桃花看着枣花小声道:“她爹娘真狠。”枣花娘战战兢兢的过来拉扯枣花道:“枣花
    啊!听话,跟娘去,说不准卖了你倒好,至少不挨打不挨饿,以后说不准就是好日子了。”
    枣花忽然放开采薇,有了灵一样,侧头盯着她娘道:“有好日子了,我姐当初嫁的时候,娘也是这么说的,我记得真呢,这才几年,人就没了,我听见人说了,我姐是被活活打死的,根本不是什么病死的,那个人牙子又是什么好人,我跟着她去了,还不知道怎么个死法,与其落的那样,到不如我现在就死了干净。”
    说着不,知哪儿生出一股邪力气来,挣开她娘的手,蹿起来,往那边墙上撞了过去,咚一声,人就像一滩泥一样,堆在墙边上,额头汩汩的往外流血。
    哪想到她这么个小人,有这样的烈性子,周围的人都有些傻住,苏保儿娘回过神,第一个扑了过去,往鼻子下一探,出的气都快没了,不禁气道:“你就是死也等卖了以后再死,现在死了,可有什么大用啊!”
    采薇震惊的望着苏保儿娘,这老婆子,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了,这时候想的竟是这些,采薇过去一把推开她,伸手摸了摸枣花的脉搏,虽看着吓人,脉搏倒是还有,估计是饿了好几天,力气小,撞到了那个墙角才破了头,现在该是晕过去了。
    采薇不乐意搭理苏保儿娘,转头对枣花娘道:“人牙子给了多少钱买枣花?”枣花娘瞧了她婆婆一眼,低声道:“一两银子。”
    采薇道:“一两银子就能买枣花一条命,她是不是你生的,你生了她,不养她,还让旁人这样打她骂她,你是不是她亲娘。”
    采薇是气疯了,枣花娘道:“我也是没法子,一家子人要吃饭呢,比不得你们家……”这是个糊涂娘,采薇点点头道:“那好,我给你一两银子,从此,枣花就是我们家的人了,和你们家再无干系。”
    枣花娘愣了愣,扑通一声跪下,咚咚磕了几个头:“二姑娘若是买了枣花,是她前辈子修来的福气,我给你磕头了,磕头了,姑娘心眼儿好,将来一定有好报,一定有好报……”
    ☆、暗立誓弱女侥幸脱困境
    苏保儿娘尖利的道:“枣花她娘,你这头磕的早了,她个小孩子家说的话,能当什么真。”说着,用眼直瞟苏婆子跟刘氏。
    刘氏看了看采薇低声问:“你真要买她?”采薇点点头:“娘,您以前说我们管不了,现在能管了,我想管。”
    刘氏又低头扫了眼枣花,微微叹口气,凑到婆婆耳朵边道:“如今二丫头身边有个桃花,我前几日跟善长还商量着,有合适的孩子也给大丫头也买个人,过两三年嫁到周家,也有个近乎的自己人,不如就买了枣花吧,也算积德行善了。”
    苏婆子这个人就是嘴碎,心眼却不坏,不然,以前也不会总接济苏保儿家,如今瞧着枣花这情形,也识字可怜的不成了,若是不买她,让苏保儿娘卖给人牙子,还不知是个什么下场,虽心疼那一两银子,还是发善心应了。
    里长道:“好了好了,既如此,这事儿就算了了,大家散散吧!回家忙活自家的事儿去,都堵在善长家门口,像怎么回事呢。”
    大家刚要走,就听采薇道:“各位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婶子大娘,你们且慢走一步。”大家听了,又站了回来瞅着她。
    采薇站在枣花前面,声音清脆却异常有力:“今儿采薇是想请各位乡亲做个见证,也让里长做个中人,既然买了枣花,从今儿起,她就是我们家的人了,这一两银子就当买了她重活一回,跟她本家再无半点儿干系,当着乡亲们的面,你们要立字画押。”
    苏保儿娘楞了楞,刚才她还琢磨着,枣花卖给苏善长家,可占了便宜,这以后有个马高凳短的,偷着求求枣花,她就不信,枣花能亲眼瞧着老子娘饿肚子,哪想到采薇就跟看透了她的心思一样,当着全村的人让她立字画押,老脸未免有些下不来道:“二姑娘真是念过书的女秀才,买我们家枣花过去,还得让我们立字据画押,咱们这前后邻住了快一辈子了,难不成就这样生分了。”
    采薇看了她忽然笑了:“所谓先礼后兵,你们家若是把枣花卖给那人牙子,还不是一样要立字画押,我们家不是人牙子,可规矩也得先立下,我就是让她跟你们家一刀两段,你们既不管死活的把她卖了,就当没生养过她吧!没得卖了人,还想着在她身上喝血吃肉的理儿。”
    采薇这番话说的毫不留情,苏保儿娘老脸都涨的红里发紫,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老半天才哼道:“二姑娘好厉害的嘴,我可说不过二姑娘,立字据就立字据。”
    两边商量好了,里长操持着写了身契,让两家画押,从头至尾枣花都没醒过来,最后还是刘氏把她抱了进去,安置在枣花屋里,去请了郎中来瞧了,说身子倒无大碍,就是冻饿的身子有些虚,加上撞了头,等醒过来,吃些饭养几日就能好了。
    刘氏跟苏婆子这才松了口气,苏婆子伸手点了点采薇的额头道:“你这丫头就是个麻烦精,专会惹麻烦的。”采薇嘿嘿一笑道:“娘不是打早就说,给姐寻个丫头吗,枣花正合适。”
    苏婆子没好气的道:“枣花合适?你瞧瞧她这个小身板儿,风吹吹都能跑了,能干什么?”采薇小声道:“大不了把我的桃花给姐姐,桃花你没意见吧!”
    桃花抬头飞快扫了明薇一眼,咬了咬嘴唇,低下头不吭气,明薇扑哧一声笑道:“我可不敢要你的桃花,跟着你这些日子,早把你的刁钻劲儿学了来,我倒是稀罕枣花的老实,我就要她吧!”桃花嘴角都咧开了,小声道:“谢大姑娘。”刘氏和苏婆子看了她主仆两个,不禁摇头失笑。
    枣花醒过来的时候,窗外的天儿都暗了,如果可以,枣花真不想醒过来,身子好暖,从来没有这么暖和过,好舒服,舒服的她想永远睡下去,可是头疼,肚子也饿。
    她睁开眼,好半天才适应屋里,她好像是躺在炕上,身上盖着又软又厚的被子,窗格子上的窗户纸好白好干净,跟她住的哪个窝棚不一样,她跟几个弟妹住的那屋,窗户纸都破了好几个大洞,到了晚上冷风灌进来,冻的整夜整夜睡不着。
    枣花忽然想起白天的事儿,就听门帘子撩开,桃花进来,点亮了桌上的油灯,屋里瞬间亮了起来,桃花探头过来,正对上枣花的眼,笑道:“这一天我进来瞧了你七八回,这会儿才醒过来,既醒了就快起来,吃些东西,再把药喝了,大夫说,你就是饿的身子虚了,不过,也亏了你饿的没了力气,不然,你那一撞就救不回来了。”
    说着,去外屋盛了粥端进来放在炕桌上,扶着她坐起来,枣花坐在炕上,低头一口一口吃着粥,是大米熬的,又香又软,枣花长这么大,都没喝过一次这样好喝的粥,一边喝,眼泪一边吧嗒吧嗒往碗里头掉。
    桃花对她的经历感同身受,叹口气道:“你别哭,二姑娘最厌烦哭啼啼的丫头了,你家把你卖了,我瞧着倒是件喜事,以后你就在这儿待着,这是个万里挑一的好人家,没人骂你,没人打你,也不会不给你饭吃,以后你一门心思伺候大姑娘,就算报了恩了。”
    “大姑娘?”枣花抬起头:“不是二姑娘吗?”桃花眨眨眼:“做人要有个先来后到啊,我可是先来伺候二姑娘的,你就跟着大姑娘吧!想必你比我知道,大姑娘是难得的好性子呢,别管这些,先养好了你自己的身子要紧。”
    枣花又喝了几口粥小声问:“是二姑娘买的我?”枣花一见她那样儿。就猜出了她的心思,跟她说:“二姑娘不是不来瞧你,她说你现在需要静一静,把前后都想明白通透,等你好了,以后的日子长着呢,这里是我的住处,你放心住着,姑娘身边没人,到了夜里,我是要睡在姑娘外屋的,这里白空着,大姑娘那边等你好利落,再收拾了屋子挪过去也就是了,两个院子通着,咱们以后一处玩也方便,外间屋有我烧的水,一回儿,你看看能下炕了就去洗刷洗刷,把你身上这身衣服换了,外屋的盆架上有皂角,头发要紧的洗,我先去伺候我们姑娘,回头给你端药过来。”
    叮嘱完了,桃花才出去了,枣花吃了粥,才就着灯光打量这间屋子,苏家这新宅子,她还是头一回进来,虽是丫头的屋子,却收拾的蛮干净,比她家堂屋都好上几千几万倍,枣花摸了摸额头,已经缠了厚厚的棉布,想着过去的日子,她狠心的爹娘,奶奶,枣花暗暗发誓,从今儿起,她再也不是枣花了,她是苏家的丫头。
    桃花进来,采薇抬起头来问:“枣花醒了?”“醒了。”桃花叹口气道:“人还有些迷糊,瞧着精神好多了,真是捡回来一条小命,按说今年的雨水好,家家地里打的粮食都够吃了,她爹娘怎么想起卖女儿来了。”
    采薇想起白天听见刘氏跟苏婆子说那买人的不是寻常人牙子,是专门做皮肉生意的,瞧上了枣花的模样儿,枣花虽身子弱,生的倒比旁人清秀,却不想也给她勾来了祸事,早听说她大哥说了一门亲,想来她奶是想拿枣花卖身子的钱,给苏大郎讨媳妇儿,真是那句话,越穷越娶媳妇儿生孩子,就不想着先出去赚银子,指望着妹妹卖身子的钱娶媳妇儿,算什么男人。
    桃花道:“白日里我仿似瞧见丰收了,那时候正乱着,也没瞧底细,莫非看错了。”采薇没好气的道:“你眼倒尖,他来送几本书,拿上我新写的一摞大字就匆忙跑了,你没见着他。”
    桃花抿抿嘴道:“要说,少爷也不是真要难为姑娘,就是怕姑娘惫懒,荒了学业。”采薇道:“我也不当官,念书不过兴趣,就他当真了,得了,你也别在我跟前晃,换了茶,就去看看枣花,盯着她把药喝了,我还要给小叔回信。”
    桃花扫了眼桌上刚拆开的信,厚厚的一摞信纸,那字密密匝匝的,信是桃花没见过的那位,叔老爷写来的,也不知上面写的什么,姑娘每次瞧信,都能瞧很久,桃花把案头的灯拨的亮些,才出去了。
    采薇低头看信,采薇现在已经习惯了木萧代笔,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跟小叔的来往书信,变成了每月一封,除了信,还总有东西捎回来,大多是书,有时候也有一些稀罕质朴的小玩意,即使没见着面,采薇还是发现了小叔的改变,日积月累,这种改变是巨大的。
    如今的小叔学会了认字,学会了看书,他最喜欢看兵书韬略,其实打从以前,小叔扛着她去听冯秀才讲古的时候,采薇就发现,小叔对打仗异常向往,谁又能预测未来,既然他喜欢,采薇就会每次在信里给他说一个小故事。
    故事的来源有战国的,也有两汉的,更有三国的,也有些是采薇根据现代战争题材的剧集,瞎编杜撰出来的,她把这些写成一个个小故事给小叔寄过去,小叔有不明白的,就回信问她,然后让她接着写下面的。
    采薇恍惚觉得,虽然她跟小叔远隔千里,却仿佛对面而坐一样亲近,有种用心灵交流的感觉,非常微妙,甚至很多时候,采薇总忘记,跟她远隔千里。
    ☆、33出主意采薇巧计解难疑


上一章
返回

一品村姑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