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春山如黛

第5节

    “倒是没见你爹哭。那时候他就抱着你坐在你娘的灵堂前,傻愣愣的看着你娘的牌位,不吃不喝不睡,谁跟他说话都不理睬。下葬时也是,抱着睡着的你,眼睁睁看着棺材埋下地,眼神都是空洞洞的。”
    王嬷嬷现在想起当时那画面,还觉得唏嘘不已。
    李莞那时候才两岁还不到,对于王嬷嬷说的这些,自然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只能凭脑中想象。
    要说李崇对她娘用情至深吧,可他为李莞的娘守了一年孝后,转头就娶了崔氏,同年生下一对龙凤胎,崔氏怀孕期间,他干脆又接连纳了崔氏陪房的两个丫鬟为妾,后来虽然没怎么见李崇去过那俩妾侍院里,但他总没有推辞就是了。
    所以,李莞一时还真拿不准,她爹对她娘到底是个什么感情。
    王嬷嬷见李莞不说话了,以为她要睡了,便起身去熄了灯,李莞把那簪子塞进枕头底下,翻了个身,借着稀薄的月光,盯着承尘,脑中想着李崇和她娘的事情,迷迷糊糊间睡着了。
    第7章
    李莞正在吃早饭,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就来传话,说今天中午老夫人院里摆饭,五姑娘和六公子从清河回来,大约今天中午能到家,老夫人给他们办一桌接风宴,请大房和二房的老爷、夫人、姑娘、少爷们都来聚聚。
    王嬷嬷给李莞布菜,闻言回道:“哎哟,这事儿昨天奴婢就听说了,竟忘了告诉姑娘知道。五姑娘和六公子约莫今天就能到家,据说还带回来崔家的一位小姐和两位公子,怪不得老夫人重视。”
    崔家的小姐和公子,李莞从前倒也见过几回,只是崔家的人,怎么说呢,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受的规矩大了,一个个走出来都是木讷兮兮的,小辈里也就只有一个崔槐还稍微有点意思,不走崔家为他铺好的士林之路,反而弃文从武,成了五军都指挥使陆睿麾下左膀右臂,硬生生的为自己杀出一条锦绣前程。尽管跟着那个以心狠手辣著称的陆指挥使,崔槐也受过不少非议,但他却从未放弃追随,往后的十年,崔槐官至大理寺卿,不管怎么说,凭着崔槐这份坚定不移的决心,也是让人敬佩的。
    吃完了早饭,李莞又喊来阿成去套马车,王嬷嬷问:“姑娘还要出去?那中午老夫人那儿……”
    “我得再出去一下,中午能回来就尽量赶回来,要实在回不来的话就算了。”李莞可没有上赶着给李茂和李娇接风洗尘的兴致。
    王嬷嬷听李莞这语气,便是不打算回来的意思呗。这可有点为难。
    “若老夫人派人来问,就说我有事耽搁了。”
    李莞抢在王嬷嬷之前安慰了这么一句,不等王嬷嬷反应过来,拉着银杏,飞也似的逃离揽月小筑。
    依旧是去的榆林街,李莞后来左想右想,总觉得表姑奶奶那几家店铺衰败的奇怪,很小的时候,她还记得那些店铺客似云来,要说李崇那时候也没有特别打理过,都是已经成熟了的店铺,不可能前前后后相差这么多。
    李莞来到大兴绸缎庄,门倒是早早的开了,李莞上门,那伙计先是一愣,然后才问:“姑娘早啊,是想看点布料做衣裳吗?”
    柜台后的货架上,布匹零零散散的放着,全都是些往年卖剩下的东西,也就骗骗乡下来的门外汉,稍微有点见识的,都不可能在这样一家店面里面买布做衣裳。
    “这店里就你一个人?你们掌柜呢?”李莞对那伙计问。
    伙计得知李莞不是来买布的,便将她上下打量了一遍:“我们掌柜不在,姑娘找他有事?”
    李莞不跟他卖关子,又问:“你们这店面租吗?或者卖吗?”
    “姑娘是来租铺子的?我们掌柜的可没说过铺子要租或者卖。这铺子可不是普通人家的产业,大兴李家知道吗?这是李家的铺子,姑娘如果真要买卖铺子的话,找掌柜可没什么用,得找李家的人才行。”
    这伙计见李莞虽然是个小姑娘,但穿着打扮一看便是富贵人家的,不疑有他,据实相告。
    “你们掌柜,是姓冯吗?”
    李莞隐约听人提起过冯掌柜,从前就是他替李崇打理表姑奶奶留下的产业来着。
    谁知伙计果断摇头:“不是,我们掌柜姓刘。姑娘说的冯掌柜早就不在这里干了。”
    “他去哪儿了?”李莞追问。
    “他手脚不干净,侵了主家银两,现在听说搬到城外十里村去了。姑娘你到底是来买铺子的,还是来找人的?要不我去问问我们刘掌柜?”伙计的言语中,有点不耐烦。
    李莞让银杏给他递去二两银子,才得以继续问:“跟我说说,那冯掌柜怎么手脚不干净了?”
    伙计得了银两,态度立刻发生改变,把他知道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跟李莞说了一遍。
    大致意思就是,那冯掌柜不识好歹,东家给他开了那么高的薪俸,他还吃里扒外,经常从柜台里拿钱,有一回他拿钱的时候,被刘掌柜发现,一百两银票,人赃并获。刘掌柜原本想看在往昔情分上放过他这回,冯掌柜自己觉得过意不去,主动请辞回家去了。
    冯掌柜从这里离开以后,没有地方敢聘他做掌柜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行进了黑账房的行列,专门替一些见不得人的商家做假账。名声可以说已经臭到底了。
    李莞从店铺里走出,脑中疑惑重重,那冯掌柜当年是好几家店铺的总掌柜,如果他真想捞钱的话,随便在生意上做点手脚,相信谁也看不出来,可他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在柜台偷钱呢?
    李莞上了马车,让银杏又折回去问了冯掌柜的地址,没一会儿,银杏上车来禀报:
    “伙计说,那冯掌柜在城里做的假账太多了,怕给人打,搬到城外瑶溪村去了。”
    “瑶溪村?”李莞倒是知道这个地方。一般家里稍微能过得去的,都不会住到那里,瑶溪村是大兴府最穷的村落,里面多是老弱病残。
    李莞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几家店铺的总掌柜,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拍了拍车厢壁,对车夫阿成说:“去城外瑶溪村。”
    阿成领命,马车驶动,银杏惊恐的说:“姑娘莫不是要去找他吧。那种鸡鸣狗盗的人,避开都来不及,找了干嘛呢。”
    李莞有自己的想法,她见过从前表姑奶奶店铺兴旺时的样子,当时冯掌柜必然下了一番苦心,功不可没,他走了之后,几家店铺就跟没了灵魂的躯壳,萧条破败,而且她骨子里就是不相信,如果冯掌柜真想从店铺里捞钱,凭他的本事,绝对不会用这么低级,这么笨的方法。
    兴许是他那阵子特别缺钱,但又不想用下作手段从东家铺子里捞钱,只能出此下策。而一个能在自己最需要钱的时候,都不对东家生意动手脚的人,骨子里应该不会坏到哪里去吧。
    城外瑶溪村是不算大的村落,周围都是平地,住了那么几十户人家,要从这些人家里打听出一户姓冯的并不难。
    李莞在马车里等,阿成和银杏下车一家家的询问,终于在村子东头找到了冯掌柜家,这村子里的人对冯家人倒还挺客气,一口一个‘冯先生’的喊。
    阿成和银杏护在李莞身侧,领着李莞去了冯家所在的地方。
    “冯掌柜出门去了,家里只有一个瞎眼的女人和一个瘫在床上的老人家。”银杏在李莞耳边解说,阿成到前面敲门去了。
    其实冯家的门是开着的,十分破败的木板门,即便关上也没什么意义。
    “谁呀。”那个瞎眼女人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我们是来找冯先生的,他在家吗?”阿成入乡随俗,跟着周围村民们称呼冯掌柜为冯先生。
    那个女人请他们进去,一进屋子,一股不知道是什么酸馊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屋顶上破了两处,干脆没修缮,直接找了两块残缺不全的琉璃瓦盖着,这样使得屋里还稍微亮堂些,屋子里也不提什么摆设不摆设了,是前后通的长形屋子,第一间里就摆着一张单薄的床板,上头躺着个蓬头垢面的老婆子,一双眼睛盯着进门的李莞他们。
    而刚才和她们说话的瞎眼女人,从第二间屋子里摸出来,手里还拎着两张小凳子,阿成赶紧去接应她,那女人虽然眼瞎,倒也热情的很,自己扶着老婆子的床框,对他们说道:
    “别客气,坐吧。”
    银杏替李莞把小凳子擦拭干净,才让李莞坐下,听见动静之后,床上的老婆子突然开口了:
    “家里简陋,没什么拿得出手招呼的,小姐不要介意。”
    李莞摇头,对床上老婆子道:“老夫人客气,我们是来找冯掌柜的,我是李家的四姑娘,李崇李老爷是我父亲。”
    李莞自报家门后,床上老婆子脸上明显一惊,正要说话,屋里的人就都听见外面传来的村民此起彼伏的声音:
    “哟,冯先生回来了,你家里来人了,快回去看看吧。”
    李莞对阿成看了一眼,阿成就出去迎接,冯掌柜看见阿成,先是一愣,又想起在村口看见的马车上写着‘李’字,哪里猜不到他们是什么来头。
    放下肩上的背篓和鱼竿,把卷上去的裤腿放下来,抹了一把脸后,才走进屋里。
    原以为来的是李家的那位老爷,却没想到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
    冯掌柜和李莞打了个照面,先是一愣,很快恢复过来,对李莞行了个读书人的拱手礼,李莞起身对他回了个福身。
    家里说话不方便,李莞主动提出请冯掌柜去外面说话,冯掌柜名叫冯振才,四十多岁,清瘦的很,没有蓄须,多少年来,一直是白面书生的模样,只是这几年越发看着苍老,身上穿的衣服虽然打着补丁,难得却挺干净。
    李莞和他站在马车旁,不跟他绕圈子,直接问道:
    “冯掌柜可愿再回李家的铺子?”
    冯振才愣住,看着李莞的表情震惊中带点可笑:“四姑娘知道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开李家铺子?”
    他的声音中透着英雄迟暮的落魄,把袖口的些微褶皱抚平。
    “我知道。你从柜台拿了点钱嘛。”
    即便过去几年,但如今被人当面提起,冯振才还是觉得羞愧不已,低下头笑道:
    “姑娘知道,还要让我回去?不怕我把李家柜台搬空了吗?”
    第8章
    “人生在世,谁都有个过难关,趟恶水的时候,所谓恶,也分大恶与小恶,偷钱固然不对,可若偷钱是为了救人性命,在这样的大义与孝心面前,却也没什么绝对不可以的。就好比杀人是犯法的,可将军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为了保家卫国,凡事还是得看因为什么缘故。”
    李莞庆幸自己今天到冯家来看了究竟,至少明白一些冯掌柜当时的处境。越发坚信自己猜想的没有错。
    冯振才目光复杂的看着李莞:
    “照姑娘这么说,如果我继续回李家做事,继续在柜台偷钱花也是可以的咯?”
    这个问题出来,李莞还没说话,银杏就忍不住了:
    “你这话说的,我们姑娘好心好意来看你,纵你不领情,却也别说这等混账话。”
    冯振才扫了一眼银杏,眼神仿佛像一把弓箭,看你一眼,就让你有一种被弓箭盯上的感觉,可见此人绝非好惹。
    李莞却不以为意,莞尔一笑:
    “何必为了那么点小钱费心去偷呢。你什么时候想用了,直接拿便是。”
    冯振才冷哼:“可我若就喜欢偷呢?姑娘请回吧,我早已不是你们李家的掌柜,今后也不想回去。你不必在我这么个废人身上浪费时间。”
    李莞毫无惧色与冯振才对视了好一会儿,冯振才暗自心惊眼前这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居然有这么大的胆色,目光锐利,像一只快要长出獠牙的小豹子,只待成年,便能扑上猎物,咬断对方喉咙。
    “我也不是要冯掌柜现在就给我答复,你考虑考虑吧。考虑好了,随时可以去李家找我。”
    李莞留下这么句话,便不做停留,爬上马车。
    冯振才站在瑶溪村村口,看着李莞马车离开,直到马车过了转角看不见了,他才转身回村。
    马车里,银杏特别不理解李莞,问道:
    “姑娘,你什么意思呀。难不成真的想请那偷儿吗?”
    李莞掀开帘子看外面景色:“别一口一个偷儿,如果他真想捞钱,一百间李家铺子,他也能给你捞空了。”
    银杏不服李莞维护冯振才那样惯偷还目中无人的人。
    “可姑娘别忘了,他还替人做假账呢。试问哪个正直的账房先生,会去给人做假账啊。您不是没瞧见铺子里伙计谈论他的神情,姑娘这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李莞不想与银杏争辩。
    不说别的,单就说榆林街上那几家铺子,冯掌柜在的时候,打理的有声有色,客似云来,可冯掌柜一不在了,短短几年的功夫,竟然破败成如今这副熊样,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当时冯掌柜为什么要从柜台拿钱。
    他家里定是出了事故,母亲瘫痪,妻子眼瞎,他做了李家铺子多年的总掌柜,居然连给老母亲和妻子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可见平日里并不是个贪婪的人,一时走投无路,才想着在柜台拿钱,其实如果不是李崇无心打理这些店铺,冯掌柜在遇难时,能得到一点李崇的帮助,他也不至于走上柜台偷银子这条路的。
    可惜,所有的一切都凑到一起了。而后来,冯掌柜去给人当黑帐房这事儿,李莞觉得也是顺理成章的,他背上了柜台偷钱的名声,其他哪个铺子敢请他,没人请他,他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家里人还是要吃饭,还是要开销,他不给人做黑账,一家子都活不下去。
    李莞是铁了心要把冯掌柜给请回去的,之所以今天没有强势请人,一来是想给冯掌柜一点时间考虑,二来也是因为她还没拿到那铺子的经营权。
    李莞想来想去,她要想做生意,就一定得有店面,与其花钱去买别人家的店面,不如找个机会跟李崇把他手里榆林街那几家店铺的地契给拿过来,这样也算是名正言顺的打理自家产业,但李莞有点不确定李崇肯不肯把铺子给她,所以今天才给冯掌柜留了个悬念。
    李莞从瑶溪村赶回城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申时,带着银杏和阿成在饭庄吃了点东西,然后才回家去。


上一章
返回

春山如黛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