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分卷(1)

    《世界一级艺术狂徒》作者:言朝暮
    文案:
    国乐大师从不收徒,却意外收了个名不经传的钟应。
    一年后,钟应登上舞台,抚琴奏出一曲前所未有的《华歌》,震惊音乐界。
    同行纷纷贺喜,国乐大师后继有人,名师出高徒。
    可是,国乐大师道:他为艺术而生,我教不了他。
    谦虚的话没人会信,但不久后,音乐家们发现
    钟应弹的琵琶行云流水
    钟应敲的编钟金石齐鸣
    他会的乐器远远超过国乐大师平生所学,甚至连失传的十三弦筑,也不在话下!
    钟应弹奏的国乐席卷中华大地,步入了西方乐器固有领域。
    对中国充满蛮荒印象的西方音乐人,觉得他所谓音乐天赋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谁知
    他从未被乐器禁锢的双手,拨一尾琴、敲一排钟、击一只鼓,编织遥不可及的美梦,挑动沉寂已久的灵魂,扬起地狱烧灼的业火。
    西方听众在管弦丝竹里嬉笑怒骂、热泪盈眶,忽然懂了
    什么是五千年的盛世华夏。
    1、艺术无国界,但有一种音乐在中国。
    2、继承先辈遗志,与万千普通人汇聚成海,用短如一瞬的生命,寻找漂泊在外的乐器,带它们回家。
    内容标签: 强强 甜文 爽文 时代新风
    搜索关键字:主角:钟应,厉劲秋 ┃ 配角:《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 其它:五音十二律最后的应钟
    一句话简介:有一种音乐在中国
    立意:寻回流失文物,奏响中华乐章。
    vip强推奖章
    八十年前,民国遗音雅社古琴、琵琶、编钟、二胡、筑琴,于战火中遗失海外。八十年后,钟应与师父樊成云走出国门,循着当年乐器遗失的痕迹,走入音乐厅、拍卖行,在异国他乡重奏乐曲。西方音乐人觉得他所谓音乐天赋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噱头,却在他演奏的丝竹管弦之中,嬉笑怒骂、热泪盈眶,忽然懂了什么是五千年的盛世华夏。
    本文讲述了主角走遍世界,将流失海外文物带回祖国重聚的故事。民族乐器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民族音乐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古琴、琵琶、编钟、二胡、筑琴等传统乐器,在世界各地重奏汉乐府诗篇,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魅力,更与无数西洋乐演奏者共同谱写新时代音乐篇章。
    第1章
    清泠湖博物馆,悬挂着鲜艳的横幅:欢迎回家意大利哈里森.贝卢捐赠文物归国展。
    四处摆放着巨大的宣传展板,清晰讲述本次展览的113件文物归国之旅。
    谢谢。
    钟应拿起通过安检的琴箱,提在手上,徐步走进了安静的场馆。
    历史沉淀的气息,在灯光里扬起若有若无的微尘。
    他的视线掠过玻璃展柜里的绢帛、瓷器、青铜,没有像其他参观者一样驻足,径直走到了主展厅。
    豁然开朗的主厅,正中间矗立着巨大的玻璃展柜。
    高及天花板、垫起了半人高的展台,摆放着一张造型独特的古琴。
    它在安静的聚光灯下,绷紧了十根银光内敛的琴弦。
    深邃漆黑的乌木,一如岑天大树,巍然挺立。
    琴身布满了细碎裂痕,一道一道宛如蛇的鳞片,覆盖着木质琴面,琴尾断痕形似梅花,与通体蛇鳞混在一起,好似老者伤痕累累的皱纹,显示着它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
    但是,无论多少裂纹,依然无损它顶天立地、傲视众生的气势。
    钟应安静的仰视它。
    灯光落在每一根琴弦上,散落出月光般柔韧色泽,仿佛辉光与空气共振,发出了无声的回响。
    你看这个东西,长得好奇怪。
    旁边走来一对情侣,衣着清爽的女性抬手指了指,它居然有十根弦。
    唐代,十弦琴。男友读出旁边的介绍,这琴都一千多年了,肯定和现在的古琴不一样,长得奇怪很正常。而且啊,这种木头古董全身都是裂痕,放在博物馆也就是个展览品,反正也不能弹。
    它可以弹。柔和的女声,打断了他们的讨论。
    钟应好奇的看过去,发现一位年轻女性。
    她梳着马尾,身姿挺拔,穿着博物馆工作服,戴着工作牌,像是一位讲解员。
    她笑着抬手示意眼前的十弦琴,亲切的介绍道:
    琴身上的裂痕叫做断纹。根据《洞天清录》记载,古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岁不断,所以琴身上的断纹越多,说明它的年代越久远。现在我们许多古琴大师都藏有类似断纹的唐琴、宋琴,他们经常会用带有相似断纹的传世名琴弹奏乐曲,可以说,古琴的断纹越深,声音更具有穿透力,演奏的乐曲也更好听。
    这人确实做过功课。
    钟应安静的倾听,仿佛一位普通的参观者,随着她的介绍重新端详那张十弦琴。
    说完断纹琴的音质,她扬起声音,补充道:
    而且,这张十弦琴不是单纯的展览品。它是这次捐赠文物的哈里森.贝卢先生,特地送给古琴大师樊成云的礼物。
    旁边的情侣十分好奇。
    礼物?难道说樊大师今天会来试琴是真的?
    为什么那个贝卢会把十弦琴单独送给樊大师啊?
    都送给樊大师了,怎么还挂在展柜里?
    只见她脾气温和的笑了笑,说道:是真的。因为贝卢先生知道古琴的价值,在于弹奏,而不是展示。所以当他听过樊成云大师在意大利的古琴音乐会后,立刻就决定,要将这张琴赠予最适合的人。
    等到这次展览结束,它就是樊大师的私藏古琴,如果大师研究透了十弦琴,肯定会举办独属于它的音乐会,弹响唐代传下来的遗音。
    现有古琴,毕竟是七弦。
    哪怕是技艺出众的古琴大师,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弹奏十弦琴。
    情侣听完,表情向往又略带遗憾。
    他们低声聊着樊成云大师幽静雅致的琴风,慢慢离开了这座摆放着乌木古琴的展柜。
    只剩下钟应依然站在那里,提着琴箱,仰视着安静的古琴。
    你好,需要讲解吗?
    对方十分热情,主动向他打了招呼。
    钟应转头,笑着提了提手上的琴箱,礼貌的回答道:我是学琴的,我了解它。
    那位年轻的热心解说,表情忍俊不禁,似乎觉得他的说法好笑。
    毕竟,这展柜里的十弦琴,可不是什么一般的古琴。
    无论是国内收藏的传世名琴,还是挖掘出来的文物古琴,无一不是七弦、五弦,国内出土的十弦琴实物,仅仅是一张木胎,资料极少,更不像这张十弦琴一样,拥有完整的弦线,随时可以弹奏。
    但她仍旧保持友好,笑着点点头说道:那好,我在这里等人,如果你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我。我很乐意给你解答。
    钟应也在等人。
    他视线掠过工作牌,闲聊一般问道: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
    不,我是文物修复师!我叫周俊彤。
    她骄傲的拿起工作牌,上面清楚的写了她的名字,再往下一行,则是文物修复师的职位。
    难怪你那么懂琴。钟应夸奖道。
    周俊彤笑容灿烂,我也不是懂琴,而是我和这间展厅的文物接触了近五年,对它们非常熟悉。虽然刚刚加入清泠湖博物馆,但我可以陪它们一辈子。
    年纪轻轻就决定了一生的方向,钟应心升敬佩,又恍然大悟。
    这么说,你以前在哈里森.贝卢博物馆工作?
    周俊彤眼睛焕发着光彩,对,我在意大利就读文物修复专业,一直在贝卢博物馆学习。
    意大利的文物修复,确实是世界首屈一指。
    他们不聊古琴,聊起意大利擅长的修复知识,周俊彤也是热情洋溢。
    她说,意大利继承了古罗马的丰厚文化遗产,15世纪,罗马教廷就颁布了第一部 国家法令,防止艺术品遭到破坏、流失。
    她说,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不是束之高阁的冷门专业,而是全民参与的一项伟大事业,许多民众都将保护文物作为一种道德来宣扬。
    她说:哈里森.贝卢先生,更是意大利文物保护者的典范。从他1950年成立了博物馆之后,就一直致力于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意大利、古罗马的文化遗产,我们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也被他小心收藏,通过佛罗伦萨大学的专家,建立了系统的中国文物保护体系。
    钟应认真的听,注意力终于从十弦琴上离开。
    你好像很崇拜哈里森.贝卢?
    我很感谢他。
    周俊彤并不否认,表情无比崇拜,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展出的113件文物,完好如初的样子。
    钟应沉默听完,心中一片空旷,只觉得讽刺。
    他视线轻扫过博物馆遍布的展板介绍,虽然没有哈里森.贝卢的照片,但是关于贝卢博物馆的介绍到处都是。
    那座建立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私人博物馆,收藏着万余件古董,中国文物占据大半。
    这一次,贝卢捐赠的113件文物,涉及瓷器、青铜器、画卷、绢帛,年代可以从民清追溯到唐宋,并且标注了详细的收藏过程。
    除了那张沉默的十弦。
    钟应嗤笑一声,文物完好如初,是文物修复师的功劳,而不是掠夺者的功绩。
    什么?周俊彤困惑看他。
    只见钟应略带讽刺笑意,问道:你既然在贝卢博物馆工作过,那你知道馆里的中国文物,都是从哪儿来的吗?
    周俊彤认真回忆,说道:都是贝卢先生从拍卖行、或者其他收藏家手里买回来。
    也许这些瓷器、青铜器、画卷,正如你所说,是他买回来的。
    钟应非常肯定,但这张十弦琴绝不可能。
    周俊彤眼睛睁大,诧异说道:我不理解你的意思。
    钟应视线回到巍然屹立的十弦琴上,灯光下斑驳的蛇鳞梅花纹路,显示着这张琴古老又沉重的历史。
    这琴最后的使用者,名为沈聆。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琴家,擅七弦,通五音,年仅五岁就开始钻研家传十弦。后来,他与几位演奏家一起成立了遗音雅社,专门用唐代流传下来的古琴、琵琶、二胡、编钟、筑琴,研究重奏汉乐府曲谱。直到1942年,清泠湖沦陷,沈先生被捕,这张十弦琴才因此流失海外,踪迹难寻。
    周俊彤没有提出异议,显然她也了解这张十弦琴的过去。
    可她皱眉提醒道:十弦琴流失海外,那是日本侵略者做的错事,跟贝卢先生又有什么关系?他可是文物保护者!
    钟应听得出她的不赞同。
    周俊彤就像每一位学生都会维护自己尊敬的老师一样,不断提醒着他:贝卢保护了这张琴、保护了中国的文物,我们应当心怀感恩,永生铭记。
    感恩加害者、铭记偷盗者,勾起了钟应心中无尽哀伤。
    他忍不住想要揭开掠夺者的真面目,即使,会惹怒这位单纯热情的文物修复师。
    他沉默片刻,终于说道:
    因为,你所尊敬的哈里森.贝卢趁人之危,在沈先生被捕之时,从遗音雅社骗走了十弦琴,让它远离故土七十九年。
    伤痛的历史,时至今日重新提起,也带着战争的硝烟怒火。
    钟应毫不意外的看到了周俊彤错愕的神情,这样的人,算什么文物保护者。
    你胡说!
    周俊彤果然愤然怒起,坚决维护自己尊敬的先生的名誉。
    我接触的贝卢先生,心系中国文化,珍惜博物馆收藏的每一件中国文物,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十弦琴是他于2007年在意大利拍卖行偶然发现,怎么可能被他从国内带走?
    而且,我的老师说,如果不是贝卢先生花费重金请来古琴修复师,还组成了专家修复团,这张十弦琴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
    也是因为他不留余力的抢救,我们才有机会知道意大利存在一张唐代的十弦琴!
    2007年钟应并没看她,视线仍旧落在古琴泠泠琴弦上。
    也就是说,贝卢把这琴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困了它整整六十五年,直到琴身状态变得极为糟糕,才舍得把它拿出来,请专业人士修复?
    周俊彤欲言又止,转头看向周围的参观者。
    她确定没有人注意他们之后,才略微靠近钟应半步,低声说道:
    你根本不懂得意大利人对文物的重视程度,更不懂得贝卢先生。即使这件事没有史料记载,我也必须让你明白
    贝卢先生是沈聆先生的知音,根本不是你幻想中的强盗!
    周俊彤讲述了一个高山流水式的故事。
    哈里森.贝卢十六岁来到中国,与遗音雅社的沈聆先生成为忘年之交。
    那时候正值战争时期,沈先生作为爱国义士,拒绝给日本军官表演,不幸被捕,贝卢先生竭尽全力,也难以抵挡日军的专横跋扈。他没能救出沈先生,最终遗憾的随着父亲撤离中国,回到意大利。
    山高水远,留在中国的沈聆音讯全无,远在意大利的贝卢先生,依然没有放弃打听关于挚友的消息。
    直至1950年,贝卢终于得知沈聆早逝,才悲痛欲绝的成立了私人博物馆,用尽一生去纪念曾经的挚友。
    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这张十弦琴,他曾经无数次告诉我、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她说,他这一生都会为找回这张琴感到骄傲,因为它是沈聆先生这辈子最为珍视的东西。
    钟应听到周俊彤的声音颤抖,仿佛这个故事,触动了她感性的灵魂,坚定了她守护这些贝卢捐赠文物的信念。
    他随着周俊彤的话语,都能想象一位年老衰弱的意大利绅士,时常背脊佝偻的站在十弦琴展台前,透过这张琴,睹物思人。
    少年贝卢遇沈聆,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果把周俊彤所说的一切,写在公众号和新闻报道上,绝对是一出中外友好的佳话。


上一章
返回

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