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分卷(25)

    钟应的每一句话,都伴随着他指尖传出的乐曲。
    厉劲秋站在舞台下,看着专注于琴键的钟应,听到改变后的乐曲,惊叹于钟应敏锐的感悟能力。
    连君安的即兴演奏,确实奇怪。
    那种奇怪的错觉,掩盖在了忧伤慑人的乐曲之下。
    现在,钟应把厉劲秋感受过的微妙奇怪,一点一点挑了出来。
    像厉老师严格纠正他的指法似的,修改着惨遭连君安糟蹋的乐曲。
    钟应很喜欢它。
    喜欢得指尖柔和,感受着作曲人的思绪。
    一串欢快的音符戛然而止,钟应无奈说道:
    她想要自由,却不得不隐忍。
    又是一阵低沉旋律,于极静之处冲破了沉闷,爆发出绚烂色彩,钟应随之勾起唇角。
    她想要痛哭,却必须得微笑。
    一寸一寸去解读这首乐曲,钟应眼前都能见到创作者的身影。
    她应该是一个小姑娘。
    也许扎着灵巧的小辫,也许穿着鲜艳的长裙。
    也许会半懂不懂的去读海子的诗篇,饱含期待和天真的念诵道: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钟应想象着她的模样,弹奏出了乐曲最后明亮的光。
    他肯定的说道:这首曲子的创作者,非常适合演奏我们的纪念曲,她应该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而且是一位年轻、稚嫩、坚强的
    铛!!!
    琴键愤怒的砸出一阵刺耳声音,打断了钟应的话,也扼杀了在场聆听者对重塑版乐曲的欣赏。
    他们震惊的视线中,只见连君安疯了一般用手指狠狠按下了钢琴大量琴键,逼迫钟应停止演奏。
    你住口!你胡说什么!
    钟应从想象中回神,只见连君安眼睛赤红,咬牙切齿,显然印证了他全部猜测。
    他反问道:如果我在胡说,你又为什么生气?
    也许你应该坦诚一些,告诉我这曲子是谁做的?它不可能是你的即兴演奏,因为
    钟应想说他不是个女人,话音顿了顿,换了一个合适的说法,你没有这么细腻的感情。
    没有谁!
    连君安气愤的声音近乎嘶哑,眼眶泛红,我不许你弹奏它!
    可你也弹奏了它,还说它是你的作品。
    钟应无情的指出了连君安的错误。
    这位傲慢的钢琴家,充满愤怒与戒备的瞪视钟应,声嘶力竭的警告道:我可以,但你不能!
    你再弹它,我就杀了你!
    人生威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像极了黔驴技穷的虚张声势。
    可连君安怒吼了这句话,转身片刻不停的离场。
    钟应甚至看到他抬手擦了擦眼眶。
    安?维也纳之春的成员,追着他出去。
    团长格外不好意思,替他道歉道:安还年轻,有时候会犯下一些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
    他这句话,直接帮连君安证明了钟应说得完全正确。
    毕竟,在场的音乐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乐场老手,不可能听不出来谁对谁错。
    钟应这么一段一段弹奏、修正、分析,改过的乐曲比连君安的即兴演奏,更缓慢、更低沉,揭开了掩盖在技巧之下的忧郁和悲伤。
    却始终萦绕着作曲人透过树叶缝隙,仰望斑驳天空的渴望。
    那是非常美丽的曲调,拥有值得深思的乐思。
    只可惜,连君安不打算讲述它。
    大家听完团长隐晦的歉意,纷纷表示没有关系,终究这是两个乐团之间的音乐会,他们再向往一首不成乐谱的曲子,也不会去寻根究底。
    他们更加好奇的是,钟应竟然会琵琶会作曲,还会钢琴!
    果然是厉劲秋钦点的天才!
    音乐协会会长快乐的看向作曲家,所以,我们可以让钟应担任钢琴位置吗?
    不可以!
    厉劲秋严厉拒绝,他弹钢琴,那琵琶怎么办?我会把钢琴部分完全删掉,你不必担心。
    他直接解决麻烦,维也纳之春满怀遗憾,看向钟应的视线亮得发光。
    任何乐团都期望获得优秀的演奏者,用音乐让听众记住自己的名字。
    而钟应,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天才。
    当现场气氛热烈得像是要钟应改行,沉默了许久的樊成云才笑着说道:维也纳之春和艺术乐团,都有优秀的琵琶演奏者。不知道弗利斯先生心目中有没有最合适的人选?
    弗利斯本想就此结束,却没想到樊成云提出了关键问题。
    合适的琵琶演奏者,那就是唐代琵琶的使用者。
    樊成云偏偏不急着问琵琶,又句句都在问他琵琶呢,简直是弗利斯眼中不动声色的老狐狸。
    钢琴旁的钟应精通乐器,又是《同舟共济》的主要乐器演奏者,他怎么可能从维也纳之春挑选别的人来弹奏唐代琵琶。
    明知故问,他还不能呛声。
    弗利斯越想越委屈,看了樊成云好几眼,最终端起了他惯有的笑容。
    是我心服口服,算你们赢了。
    弗利斯的语气满是对他们的称赞,听着又有一些不服输的刺耳。
    他转头看向钟应,不情不愿的说道,我会将琵琶交给你,让你弹奏它。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富商百折不挠,从不吃亏。
    钟应视线掠过他,看向师父,见到了樊成云默默颔首。
    弗利斯先生请说。钟应回答。
    弗利斯指了指舞台,说道:我要你在这里,用唐代琵琶弹一曲给我听听。
    简单要求,出乎钟应和樊成云的意料。
    他们也算见多识广,经历过不少刁难,想不到弗利斯看起来如此难以打动,到了关键时刻
    还挺好满足的。
    双方达成一致,音乐协会的评委大佬们也不舍得走了。
    现场演奏一千万欧的唐代琵琶,无论是看琵琶,还是听乐曲,都不容错过。
    很快,那位拍卖现场只见过一面的金发女士,提着琵琶琴箱,踩着清脆的高跟鞋走了进来,将琴箱正放在弗利斯面前。
    感谢你,苏珊。
    弗利斯谢过,垂眸打开箱子,露出了里面安稳摆放好的朴素乐器。
    紫檀木的曲颈琵琶,面板浅棕雕刻木兰。
    弗利斯小心翼翼的将它取出来,视线片刻不肯离开的盯着它,皱着眉见钟应抱了过去。
    他对待琵琶,像是对待易碎品。
    钟应对待琵琶,则是对待珍贵乐器。
    入手的木质感粗糙,带有唐代古董特有的厚重。
    钟应抱着它,径直走到了舞台之上,坐回了他演奏时的主乐器位。
    这把木兰雕花琵琶曲颈较短,山口四相极为狭窄,竟然容纳不下钟应的手指。
    到了光芒明亮的舞台,钟应才好好端详着覆手旁蜿蜒盛开的木兰花。
    雌蕊
    钟应记着木兰雌蕊的形状,仔细分辨雕花的款式。
    只见一簇簇木兰花的花蕊,花丝细长多数,不成雌蕊般的椭圆,是绝对的雄花!
    再看琵琶琴头琴身,手指按品,间距短粗,音调高亢,琴弦柔软。
    外观与钟应记得的黑白照片别无二致,就连沈聆曾经感慨过的特征,都能与手上的雕花琵琶一一对应。
    只不过,他心心念念的郑婉清的雌蕊琵琶,真的到了手,却是楚书铭的雄蕊!
    钟应喜不自胜,看向台下。
    师父,这是雄蕊木兰,应该是楚先生的南音琵琶。
    樊成云点点头,严肃脸上勾起一丝笑容,想到的却是别的事情。
    既然是雄蕊琵琶,那么现在的主人是女性,也难怪她会将琵琶出售了。
    这有什么关系?
    弗利斯闻言困惑皱眉,难道你们中国的乐器,还讲究男女隔离,女的不能弹雄蕊琵琶?
    不是这个意思。
    钟应出声反驳,怀抱琵琶,语气欣喜又雀跃,而是南音琵琶延续了唐代的风格,从弹奏方式上和我们现代流行的北派琵琶截然不同,如果这把琵琶现在的主人,学的是北派琵琶的话,弹奏这把雄蕊木兰的难度极高,而且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作为雄蕊琵琶
    他说着,将竖抱的琵琶打横,斜抱怀中,如同抱着一把吉他。
    楚先生都是这么弹奏它的。
    南音琵琶,传承古韵,无论是琵琶制式四象十徽,还是弹奏方式,都一如唐朝,改变极少。
    楚书铭单独演奏琵琶时,选用的是别的琵琶,采用的是大众更愿接受的北琶竖式抱法。
    唯独和夫人周婉清一起演奏《木兰辞》,必定会拿起这把雄蕊木兰,恢复南琶横抱的传统,奏出琵琶入唐时相同的古色古香。
    钟应从来都是透过照片,去思考楚书铭弹奏的音色。
    此时怀抱雄蕊,他随手拨弹,就能演奏出日思夜想的《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流传了千年的汉乐府,响彻维也纳音乐大厅,每一根弦都颤抖出盛世唐朝的风华。
    琵琶声声,演奏的是万里赴戎机的坚定,更是寒光照铁衣的不悔。
    钟应的弹奏,去掉了管弦乐器的叨扰,唤醒了一段风卷云涌的回忆。
    音乐协会的音乐家、乐评人,听过无数的琵琶曲,还是首次见到像吉他一般的南音琵琶。
    视线好奇,又觉得传统的乐器当真神奇,不愧是价值一千万欧的珍品。
    弗利斯却盯着那把斜抱的紫檀木琵琶,克制不住灵魂中翻腾的思绪。
    直至钟应一曲弹毕,才笑出声来。
    原来这琵琶,就是这么弹的!我还以为、我还以为
    音乐厅尽是商人豁然开朗的笑声。
    好像钟应随性的一首南琶横抱弹法,解决了他多年以来的疑问,令他欣喜若狂。
    钟应好奇看他,弗利斯抚住心口,收敛不住笑意。
    抱歉,我想起了过去的一些事。但是我感谢你教会了我另一种琵琶,中国的乐器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见证了我有多么的无知和狭隘。
    他的话发自真心,笑意灿烂亲切,与之前冷漠浪荡的富商判若两人。
    弗利斯先生,我想知道您所知道的一切。
    钟应抱着琵琶站起来,走到舞台边缘,居高临下,肯定的说道,您一定认识这把雄蕊琵琶的主人。
    弗利斯笑着看他,不再像曾经做的那样故意岔开话题。
    你果然非常懂这琵琶,知道它应该怎样正确的弹奏,所以你说过的故事,应该也是真的。
    我当然愿意告诉你,我知道的一切。
    这位商人的视线真挚,似乎在平复情绪,但是很遗憾,我认识的琵琶主人已经去世了很多年。
    钟应并不意外。
    1942年,楚书铭已年余三十,如今去世多年也在他们预料之中。
    可弗利斯笑容忧伤,又有着如释负重的叹息。
    他死在1944年,毛特豪森集中营。
    第23章
    钟应错愕看他, 就连一向冷静的樊成云,都克制不住出声。
    弗利斯先生,您确定吗?
    樊成云往来世界各地多年,对奥地利的毛特豪森集中营不算了解, 也不是一无所知。
    楚先生是去的美国, 他从美国登上回中国的邮轮, 为什么会出现在奥地利?
    木兰琵琶出现在维也纳拍卖行不奇怪。
    乐器始终是乐器, 随着主人的迁徙、移民、赠送, 出现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符合常理。
    但楚书铭是为了寻找木兰琵琶, 才离开中国。
    拿回琵琶之后,他与夫人、女儿登上的邮轮,有凭据记载, 还有华人互助会的档案记录、照片留念。
    而民国时期开辟的航线, 必不可能经过奥地利!
    我无法确定。
    弗利斯面对大师的质疑,回答得非常坦诚,我对于琵琶主人的一切了解,都是道听途说。
    我今年才三十四岁,您觉得我能从1944年一直活到现在吗?
    钟应不喜欢弗利斯的避重就轻,那么,您是听谁说的?
    他急切的从舞台上走下来, 不在乎周围音乐协会的评委、两个乐团的音乐家的视线,抱着那把木兰琵琶, 追问道:他怎么确定自己见到的人就是楚书铭?有没有可能在那个时候,琵琶并不在楚先生的手上!
    弗利斯成为了好说话的弗利斯, 但不代表他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摊开手, 看向焦急的钟应, 扬声说道:我的朋友,你觉得这是适合讨论这件事的地方么。
    钟应立刻意识到,音乐家的好奇视线过多,其中涉及的又是陈年旧事,确实不适合大张旗鼓的讨论。
    他将手上的琵琶,郑重放回琴箱。
    如果弗利斯先生不介意的话
    介意。
    弗利斯很肯定的打断他,似乎知道不依不饶的钟应要说些什么。
    我是犹太人,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残忍的屠杀,但是我的血液里会永远记住那份仇恨,在谈论起过去的时候,我不希望太多人见到我脆弱的一面。
    他指了指钟应,态度一如既往的嚣张,你想听我讲故事,那没问题。但是我的故事不愿意讲给更多人听。
    您的意思是樊成云沉吟片刻,问道。
    弗利斯掌握了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就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
    他笑容得意,礼貌的说道:樊大师,我想跟您的徒弟单独聊聊。
    钟应心里一惊,立刻提起琴箱,让琵琶远离了高傲的商人,唯恐他突然发难,又把琵琶收了回去。
    年轻人抗拒的行为,弗利斯看在眼里,满是困惑。


上一章
返回

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