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觉醒来我成了神明(穿越)

分卷(2)

    拿东西的时候,池久原本想拿个小碗,或者拿个调羹。但小碗对小人来说太高了,再小的碗放进去,对他们来说也和珠穆朗玛峰似的,不合适。至于调羹,调羹的勺倒扣后虽然比餐叉更像小山,但勺的弧度太光滑了,小人可能根本爬不上去,没准爬两下就得滑下来。虽然也能从手柄那边爬,不过相对而言,还是餐叉更合适。
    餐叉不仅手柄宽广,叉头那边的叉齿也很方便小人攀爬行走。小人们可以从两端同时往山上爬。这样能有更多的小人及时得救。
    因此池久果断选择了餐叉。至于特意开辟道路什么的,这就完全是小人们脑补太多。餐叉出厂就是这个样子。池久习惯用的是三齿餐叉,所以有三条小路。如果用的是四齿五齿,那就是四条五条小路。用的水果叉,水果叉一般是两齿,那就是两条。
    特意开辟,不存在的。池久唯一留心的就是,在放餐叉的时候,小心地避开了小人。在避免压到人的同时,又尽量把餐叉放到附近小人比较多的地方,好让更多的小人,能更快地爬上餐叉得救。
    因为能看到洪水水深,选择餐叉也有餐叉放进去,叉齿和叉柄刚好能抵入洪水下的泥土,支撑起整支餐叉,把餐叉大部分面积,露出水面。
    在小人们看来,极其凶涌,如同猛兽一般张开巨口,无情地吞噬了他们家园的洪水,对餐叉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整支餐叉倒扣着放下去,洪水连叉齿和手柄的三分之一都没淹到。
    餐叉两端嵌入泥土深处,任凭洪水冲刷,屹然不动。
    真是神仙手段啊!
    爬上银山,银山很稳固,洪水根本撼动不了它。终于安全后,有村民惊叹道。获救的老弱妇孺纷纷跪下感谢神明,还有余力的青壮,则在村老的指挥下,划自制的门板床,木盆木桶之类的工具,去救那些离银山比较远的村民,将他们运送到银山山路边。
    绝大多数人都上山了,但还有不少的人,最开始就没能占据高地,又或者爬上屋顶了,但屋子早已经不幸被洪水冲毁,于是又掉进了洪水里。
    还有些人,运气稍好,还在屋顶上,屋子暂时也没事。但又运气不够好,他们所在的位置离银山太远,又不会游泳,只能站在屋顶上,看着越漫越高的洪水干着急。
    明明希望就在眼前,他们却只能等死。即使有村人在努力搭救,但情况紧急,又缺少工具材料,村人们自制的船只极其简陋,往往只是一块残破的门板,甚至一只木盆。
    最齐整的一艘小船,竟然是一口村里老人预备着百年后用的木制薄棺。这口棺能勉强坐下四个人。
    洪水中,这些小船于波涛里如同一片树叶,飘摇不定。情况极其险恶,随时有连人带船被洪水吞噬的危险。
    即使他们敢冒险上船一搏生机,可能用的船实在太少了,而等着救援的人,又太多了。偏偏每一艘船,除了划船的人之外,都只能再载一二人。
    于洪涛里挣扎的人随时可能被淹死。站在屋顶上的人也不安全,房屋随时都有可能被冲垮。就是没冲毁,目前洪水也已经涨得没之前快,放慢了许多,但耐不住房屋太矮,此刻洪水已经漫到了屋檐,要不了多久,洪水就会彻底淹没房顶,吞噬掉站在屋顶上的人。
    所有人都心急如焚。
    这么多人要救,要快点,再快点。争分夺秒。
    很多村人其实心里已经清楚,船少人多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一些人被放弃。
    都是同村的人,关系好的就不说了,即使平常有些龃龉的那些人,情分也还是在的。不少人已经低泣了起来。
    这不行啊。池久看着还在洪水里挣扎的那些人,冲回厨房,又拿了一把长柄调羹出来。
    这把调羹手柄比一般的调羹长,勺也比较深。是池久平常拿来喝汤的汤匙。
    调羹当山不合适,但它有另一个用处。池久执勺,调羹轻轻地抄过水面。
    神仙,神仙又出手救命了!村民们激动不已。
    银山上的人登高望远,哪怕这会天阴沉沉的,他们也能很清楚得看见周围的一切。
    一只巨手从空中探了下来。那只手明明那么巨大,手一伸,半边天都被挡住了。
    传说中可以遮天蔽日的鲲鹏,鹏之大,想必也不过如此罢?这还只是仙人的一只手。有老儒看着巨手,喃喃自语。
    巨手虽然大,然而并不狰狞可怕。大手白皙修长,从手腕到指尖,无一处不莹润精致。
    这只手,执着一柄亮闪闪,仿佛以白银铸就的神兵。那神兵一看就威力极大,却不伤人。神兵飞快地掠过水面,沾之既走,眼尖的村民们就发现,原本还在水里扑腾,手脚无力,眼看着就要游不动,快沉下去的王老二,一下子就被神兵捞了起来。
    王老二呆呆地坐在勺子里,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这就得救了?
    好险!刚刚还以为要死了,眨眼就又活了。
    呛咳出一些污水,感受着勺底的冰凉。王老二狂喜,后知后觉地有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还活着!顾不上嗓子难受,王老二连连说道:多谢神仙救命,多谢神仙救命!
    勺子舀人的时候,难免会带起一点洪水。王老二也不在乎那点积水,直接就给跪下了,以最虔诚的态度行了大礼。
    直到池久把调羹移到了银山上,在距离山地半米高的地方,调羹停下,王老二这才扶着勺壁站了起来,往外一跳,稳稳地落在山顶。
    舀完一个人,池久不敢耽搁,连忙拿着调羹,再去捞第二个人。
    拿调羹捞人并不那么容易。要小心不能舀太多水进去,免得小人在勺子里还要继续游泳。又不能舀得太浅,下勺浅,勺子很可能会磕碰到小人。以他这力道,勺子又是不锈钢做的,磕碰到小人,小人轻则受伤,重则殒命。
    轻忽不得。所以哪怕救人如救火,池久也没一心二用,两手拿勺,左右开弓着来。
    好在池久从小就喜欢吃些汤汤水水,用调羹的经验非常丰富。又有上帝视角,能把握住分寸。倒没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每一次舀人都很顺利。
    一个,两个很快,泡在水里的人就全都获救了。
    池久松一口气,把调羹移到离他最近的还站着人的屋顶边。
    他才动,就看到远处有一栋土胚房,终于撑不住洪水的浸泡冲击,摇摇欲坠。
    这房子要垮!
    池久一惊,连忙把调羹调转方向,迅速移过去。
    那屋顶上的村民,其实已经察觉到了脚下的不稳。正绝望的时候,看见神仙来救。连忙爬上调羹。
    因为不是在洪水里捞人,巨大的调羹一次性能坐很多人。这处屋顶上幸存的三个人都能一齐上来。
    就在他们双脚离开屋顶的那刻,哗啦一声巨响,房子倒了。
    就差那么一点!
    差一点他们就死了。
    小人们腿软地瘫倒在勺子里,久久起不来身。银山上时刻关注着池久动作的村民们见状,也不由得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原来在刚刚房屋倾倒的那一刻,他们已经后怕到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即使池久动作飞快,洪水也已经漫到了屋顶上小人的膝弯处。有些身量未长成的孩童,根本站不住。被大人抱了起来。
    池久从未如此庆幸过,这里的人再大也不过蚂蚁大。调羹能一次性放下许多这样的人。
    其他地方也岌岌可危。池久没把调羹移到银山上,而是转去其他有人的屋顶边,继续载人。
    把所有人都弄到调羹里,也不过占了小小的一角。终于救完了。池久双目扫过整个村落,确定没有任何遗漏后,这才把调羹里的人,送上银山。
    全部获救!
    哪怕在神仙显灵之前,已经有一部分人不幸遇难,但这样百年难遇的大水,只折损了这些人,于村人们而言,已经是幸事。要知道,普通洪水都能夺去一个村落大半人的性命,有的村子甚至连活口都不会有。
    他们这么多人现在还能站在这里,这全都是神仙的恩德啊!
    村落的村长不在了,不过还有些村老尚存。其中最为德高望重的一位村老,额头贴地叩拜,虔诚问道:王家村村老王老桩,跪谢仙人救我王家村全村老少。无知小民斗胆求问仙人法号,洪水退去后,我等好为仙人修建庙宇。
    法号?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哪是什么仙人。更何况修建庙宇什么的,池久忍不住一个激灵,总觉得真盖庙了,会折寿的样子!
    盖什么庙,绝对不能盖!庙都不盖了,又不是真神仙,法号就更用不着了!
    不过这情况,真说自己不是神仙,估计小人们也不信。何况对这些小人来说,体型庞大,举手就能救他们于水火的自己,和神仙又有什么两样。
    降维打击不过如是。就好比自己世界,古时候有外星人来了,古人也会把外星人当成神仙。
    池久没费口舌去解释这点,直接道:无须庙宇。尔等日后,有余力者多行善事,无余力者不作恶便是。
    池久说完,就收回视线。
    天空上的脸隐匿不见的同时,池久听见,之前发问的那个村老,对村民们说道:仙人慈悲,救人不图回报。恐我等灾后生计艰难,无力修筑庙宇,徒增压力。故而如此说。我等虽是山野村民,却不能忘恩负义。当初求仙人相助时,大家已然发了宏愿。就算一时不能完成,留待日后,留待子孙。等将来恢复了,有了积蓄,再行修庙也不迟。
    至于现在,日日跪谢仙人就是,必要心诚。等洪水退后,各人家中为仙人立个神牌,早晚三炷香供奉,以聊表心意。
    村民们纷纷点头赞同。有村民问道:仙人没留下名号,那神牌上,我们该刻什么神名?
    观仙人法器,我等足下所踩之银山,一端有一条大路延绵而出,一端有三道小路。这小路犹如三个尖尖的叉齿,两面光滑。大路如同柄杆。
    这银山若是从水中拔起,仙人手握柄杆,持之而立,如此形态,岂不就是传说中的三尖两刃刀?老儒捋了捋胡须说道。
    依老夫看,这仙人,必然是清源妙道真君!三尖两刃刀正是真君的武器!
    说到清源妙道真君,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对村民深有了解的老儒很快补充道:就是二郎神!
    第3章 第三只眼
    刚刚我听到了什么?二郎神?
    池久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有那么一瞬间,以为自己幻听了。
    对方一顿分析猛如虎,结果出来差了何止二百五,简直就是十万八千里。
    然而银山上,老儒还在滔滔不绝地为村人们分析:二郎真君是水神,我们正是洪水遇难时得遇仙人相救。他老人家可治过大水呢!水神在水灾时救人,岂不是正好合上了!
    我就听说过二郎神劈山救母、担山赶日。怎么还有治水的事?
    王老二挠挠头,满脸长见识地夸赞道:还是你们读过书的人知道的多。得亏有您,要不然神仙救了我们,我们却连神仙是哪尊仙人都认不出来,怎么对得起仙人的恩情!
    话虽如此,不过还是有蓍老不太放心。这神名的事,弄错了可不得了。于是老人又问道:可确认了?果是二郎真君无误?
    那是自然!老儒抬头挺胸,自信非常。
    他对自己的分析有把握极了,见村老还有些不放心的样子,老儒很快又举证了一点:大家可还记得真君露出神颜的时候,额上那一点红色印记?
    二郎真君有三只眼的事,谁人不晓?!真君额上正中间的那点印记,想必就是他第三只神目所在。只是我等肉眼凡胎,看不到神目真面目罢了。
    又或是神目威力极大,真君慈悲,怕神目伤人,这才施了手段,将神目隐藏了起来,只留下一点印记。
    好像,是很有道理啊!
    老儒这么一说,村人们也想起了真君额头上格外醒目的红色印记,纷纷恍然大悟。
    武器对得上,神职对得上,就连长相也对得上。没什么好怀疑的了,神君肯定就是二郎真君。
    这也行?!
    把村民们的话,听了个全的池久,满脸震惊。
    额头上有红色印记,你们就没考虑过那是胎记么?
    压根不是什么神眼啊!
    小的时候他父母还担心,脸上这么醒目的地方长了个胎记,要是胎记也跟着他长大而变大,将来可怎么办。毕竟现今社会,哪怕是男孩子,颜值也是很重要的。
    脸上有大胎记,容易娶不着媳妇!
    虽然直到父母离开的时候,池久也依旧没脱单就是。
    好在他越长越大,那点胎记却始终没大多少。成年后,更是一直保持着小指甲盖大小。只比朱砂痣略大些,放在额上并不突兀,乍一看还有点女孩子贴花钿的感觉。
    可惜他是个男娃,用不着花钿。要不然汉服一穿,化妆都省一个步骤。
    好在胎记形状略有些火焰的样子,倒不显得女气。还把他有些娃娃脸的气质,带得帅气了一些,要不然池久也不会让额头露出来。
    之前看到天空上放大的人像,池久能一眼认出那是他自己,除了五官轮廓的熟悉之外,依靠的就是这个。
    撇去胎记这点不提。真正的水神碰上水灾,水神能操控洪水,治水应该直接解决掉洪水的源头。而不是像他这样,拿水根本没办法。没办法让洪水退去,只能扔点东西,让他们有个落脚地避水。
    哪有一点水神的样子?
    更何况三尖两刃刀。三尖两刃刀确实是二郎神惯用的标志性武器没错。池久拿手机百度了下三尖两刃刀的样子,网图看着,硬要把餐叉说成三尖两刃刀也不是不行。长得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像。就一丁点。
    小人们没见过真正的三尖两刃刀,误认倒没什么。
    但是,池久看着放在洗手池旁边,刚刚用来捞人的调羹。这些人难道忘记,他还拿调羹舀人了么?有两把武器,他们怎么就没往别的地方想,反而就认准了这个。
    其实村人们想得很简单。他们不是没注意到调羹。先不说调羹庞大的体型,根本让人无法忽视。有不少人本身就是被调羹救起来的,想忘记也难。之所以没说调羹,是因为他们没认出来调羹是什么法器。
    但在村人们看来,这也不要紧。
    神仙们手里,哪可能就只有一样趁手的法器。肯定有经常用的,不经常用的。那不经常用的,就不出名,他们凡夫俗子认不出来,不是很正常么!
    总之村民们是认定池久是二郎神了。嘴里的话已经由感谢神仙,变成了更具体的,感谢二郎神。
    行吧。
    误认就误认了。要不然他冒出去说,他不是二郎神,那些小人问他真名的时候,他还能怎么办?池久很快就想开了。


上一章
返回

一觉醒来我成了神明(穿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