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明略

第245章 按察司(中)

    一阵秋风过,几多秋意浓?大街之,行人依旧,来来往往、热热闹闹,一如往常。!
    对寻常百姓而言,秋日怎么了?酒照喝、饭照吃,日子还是照常过。
    不过,城内那颇为气派的臬司衙门,此刻却格外的安静。
    似乎是怕惊扰到朝廷派来的二位‘钦差’,偌大一个臬司衙门,除按察使陈福的必要随从,及留下协助仲逸与樊予的人外,其余大多官吏早早离开衙门。
    众人或街而去,或干脆打个幌子,去其他衙门对接与臬司有关的差务。
    总之,此刻的臬司衙门,能少一人是一人。
    秋风起,黄叶落,偶尔来回走动的衙役,发出一阵整齐而又规律的脚步声来,竟是那么的引人注目。
    一切,都井然有序。
    如此细节,不难看出:身为臬台,陈福是个一言九鼎、驭下有方之人。
    平易近人、随和,甚至随意,对自己的过失毫不回避,却在不漏声色间,轻轻点到了樊予的软肋。
    自从离开蠡县后,樊予做了刑部的八品照磨,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最为惆怅之事:七品降八品。
    好在进过一番努力运作,终于做到了六品主事。
    此事,刑部无人不知,这本不是什么秘密。
    刑部与按察司,同为掌管刑狱的衙门,平日来往甚多。按察使向刑部侍郎打听点事情,自是最正常不过了。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的。
    樊予从八品升为六品,若说办差能力,那确实没得说,照磨所在他治下,确守有些成效。
    但要说他没有依靠人脉、从联络,那更说不过去了。
    若有人拿此事做章,确实戳他的软肋:此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无非一些不合规矩之事,无人提,便无人管,自然也不了了之。
    往大了点说,若涉及拉拢故交、投其所好,外有财物来往,摘掉乌纱也未曾可知。
    “陈大人言重了,樊某能得以提升,全仰仗刑部各位同僚相助,部堂等各位大人教导有方才是”。
    樊予举起茶杯,以茶代酒,微微笑道:“倒是樊某,才疏学浅、资历尚轻,怕做不好差事,愧对朝廷,让陈大人见笑了”。
    场面之言,无非蜻蜓点水,有些话,要慢慢去品。
    如同喝茶,喝的久了,将心事寓于其。
    那喝茶,也变成‘品茶’了。
    此刻,樊予早品出其之味。
    很明显,陈福此言绝非无心之语,而他能当着仲逸与自己的面说出来,至少说明:此事,还有回旋的余地。
    “那是,刑部下下对樊大人连连叫好,听说吏部也有几位与樊大人交情不错,如此人缘,令陈某钦佩不已啊”,陈福缓缓端起茶碗,向樊予与仲逸微微点头回应,脸依旧是那一贯的笑意。
    这茶品的,估计才有点‘味儿’吧?
    仲逸并不言语,他心再明白不过:若没有其他佐证,仅是一个失查之罪,陈福顶多被一顿训斥后,降个品佚而已。
    即便扒了这身官服,但至少能保得住这条命,连个牢狱之灾都不好说。
    此刻,他抛出樊予升迁之事,无非是一种拉拢,一种示好而已。
    此举,保定知府送两本‘书’的手段,高明多了。
    “看来,陈福这小老头还是舍不得这顶乌纱,毕竟人家已经做到了三品,莫说再进一步,是一直呆在臬司衙门,那也是个一言九鼎、威风凛凛的人物”。
    这一层,连樊予都看出来了。
    “陈大人,公事当紧,还是说说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吧?”,仲逸突然放下茶杯,强行打断了这个话题。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得要逼一逼才行。
    “差事自然要办,不过我们同为朝廷做事,也应相互有个照应才是,一来二往的,日后难免要打交道”。
    陈福当然品的出话外之音,但他依旧旁敲侧击:“听说,仲大人在翰林院颇有名气,连当今礼部侍郎袁炜大人,都对你赏识不已”。
    果真,还是来了。
    仲逸心暗暗道:“好在自己刚入翰林院,而袁炜那日的表态人人皆知,这也不算什么”。
    众所周知,徐阶与严氏势不两立,而袁炜更倾向于与徐阶一方,这个陈福既替严士蕃做事,自然不会与袁炜一派。
    陈福如此一说,无非是想表明:他在朝廷有些根基,不是那么好惹的。
    从进臬司衙门起,陈福先是笑里cang'da0、绵里藏针,而后煞费苦心、拐弯抹角半天,是不说正事。
    “陈大人,仲某敬你年事已高,又是朝廷三品大员,若你一味推三阻四、阳奉阴违,那休怪我们无理了”。
    思虑良久,仲逸决定反击,对付这老奸巨猾之人,必须要动点别的手段了。
    “此案,背后另有其人,想必陈大人再清楚不过。若你执意一人将全部罪名担下,非但于事无补,更会为招来杀身之祸”,也不顾陈福的反应,仲逸微微笑道:“离京之时,圣特有旨意:此案,无论涉及到谁,一律严办”。
    呵呵,陈福喉哼出一声冷笑,眼皮稍稍一抬,随意望了仲逸一眼:“朝廷自有章法,我陈某人犯了那条?何来杀身之祸一说?”。
    “啪”一声响,仲逸将茶杯甩开。
    “樊大人,咱们走”,说着,他便朝门口走去。
    樊予还未反应过来,却见仲逸已迈出脚步,他急忙起身跟了去。
    “陈臬台、陈大人,仲某所说的杀身之祸,不是来自朝廷,而是来自此案背后之人:你身为按察使,参与此案颇多,知道的也太多了点,不怕被人灭口吗?”。
    快至门槛处,仲逸却突然收住脚步,转身向陈福冷冷道:“实不相瞒,本官的随从之,有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大人,若是落到他们手……,你说,是无罪,还是有罪?”。
    自从石成在保定府说出真实身份后,想必这个消息很快会传到按察司。
    否则?这位堂堂的三品大员,不会如此谦逊、随和了。
    不过,此话由仲逸亲口说出,却是他没有想到的。
    “啊?这个?”,陈福脸顿时笑意全无,急忙起身前。
    似有一丝慌乱,但这位三品臬台才几步的距离,话到嘴边,却变成了这样:“仲大人此话何意?陈某愚钝,似乎听不太明白”。
    果真是陈福,这‘城府’也太深了。
    “此案圣钦定,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都亲自出面,不管你背后之人是谁,都保不了你”。
    仲逸双手背抄,稍稍踱步,一脸峻色道:“对了,至于仲某与樊大人升迁之事,自有朝廷章法在。但此刻我二人正奉旨查案,若有人想拿此事做章,恐有阻挠办案、欲盖弥彰之嫌。圣会怎么想?怎么做?”。
    “陈大人好好想想吧,你,会想通的”,仲逸摆摆手,此刻他与樊予已出了屋门,向院而去。
    身后的陈福脸再无那般随和笑意,他缓缓落座,心思之重,不得不重新衡量:仲逸,年纪轻轻,行事却如此果断。
    后生可畏啊。
    ……
    “石大哥,这次,恐怕又要劳烦你们锦衣卫的兄弟唱一出戏了”,回到住处,仲逸立刻召来靳睿与石成等人。
    “唱戏?我们锦衣卫的兄弟可不会啊”。
    石成打趣道:‘仲大人,有什么差遣,尽管吩咐便是’。
    “这样……”,示意众人凑前来,仲逸压低声音:“从京城随行的兄弟不能露面,得找些生面孔……”。


上一章
返回

大明略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