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教的纨绔篡位后

我教的纨绔篡位后 第149节

    一直到上元,京中都弥散着欢愉气氛。
    开朝的第一日,百官朝贺。官员们听说了两人的事情,都拼命装出“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可等黎云书从身边飘过时,他们总会偷看着她的背影低声:“我看黎大人面色憔悴,昨晚怕是不太平啊。”
    道行浅的官员一边咳嗽一边红了脸,定力强一点的则故作高深,“你懂什么,那叫神仙打架,岂是我们凡人能谈论的?”
    自开朝之后,沈清容越来越勤政。
    他为了招揽更多的奏折,甚至还设了午朝。大臣们送上来的折子越多,他就有越多的理由同黎云书在一起。哪怕不做什么亲密举动,单是坐下来批折子、处理政事,都觉得很开心。
    这样的美好一直持续到了开春。
    北蛮的牛马熬过了隆冬风雪后,咬牙崛起,向着大邺进发。
    未过几日,雁门守将托人来报:“陛下,我们找到前朝太子殿下了。”
    消息传来时,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
    但沈清容早给朝堂换了血,太子一党势力已近乎衰弱,大家只当他是一个睿王,纷纷谏言道:“人能找到已是万幸,陛下遣人迎他回京吧。”
    沈清容不动声色,“黎尚书觉得呢?”
    “臣附议。”
    “......”
    朝堂内安静许久后,他道:“礼部与兵部依规制遣人前往雁门,迎睿王殿下回京。”
    当晚,黎云书见沈清容一天都是面沉如水的模样,问他:“担心睿王有谋划?”
    他低低应了一声。黎云书主动抱住他,安抚着他的肩背,“那么多危险都熬过来了,这回也不会有事的。”
    “是啊。”
    沈清容将她揽得更紧了些。
    他想说很多事情。想说他曾亲眼见到顾子墨拜访睿王府,想说自己早就有了猜测......但他说不出口。
    太子若还活着,睿王府必然第一个知道情况。如今睿王府上下都是谢初在打理,顾子墨同他本无多少交集,这么频繁地交往,已经暗示了事情不简单。
    他的两个朋友,都在一点点背叛他。他最珍视的情义在一步步扭曲,与他背道而驰。
    沈清容在她耳旁低低一叹。
    “只剩你了。”
    *
    数日后,顾子墨与张慎思前往雁门迎睿王回京。谢初作为睿王府的幕僚,一并前行。
    顾子墨和谢初确实不对劲。
    最先听闻风声的是谢初。他通过太子的家信,得知太子被扣留在北蛮,一时无法脱身。而顾子墨不知为何关注起了睿王府,三天两头拜谒府中,这消息到底没瞒住。
    太子想夺位。
    谢初是太子的人,自然会被牵扯其中。
    而顾子墨想:“黎云书当年就是凭这个上位的,她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几人在雁门一碰面,暗暗有了谋划。
    “孤从勒先口中得知,百年前北蛮占据雁门时,曾修筑过一条暗道逃生。”太子展出地图,指给二人看,“北蛮会声东击西,以攻城为掩饰,行偷袭之事。只要我们牵制住雁门守将,让蛮军得以顺着暗道攻入,雁门一定能收复。”
    顾子墨奇怪道:“殿下既然有如此决心,为何不等着回京刺杀,偏要赶在此时?”
    “回京?”太子冷笑,“回京之后,孤还有机会吗?古往今来登基的人,哪一个不把手足视为异己相残,孤不被他囚入狱中已经算是好的了——刺杀?呵。”
    说罢,他郑重地将手拍在桌上,“成败在此一举。孤若登基,必然不会忘了今日相约。朝中高官,定有你们一席之地!”
    一切都进行得如此游刃有余。
    顾子墨学着黎云书的法子,暗中散布小道消息,扰乱雁门的民心。太子和谢初则做了万全准备,迎接北蛮大军。
    北蛮攻城那日,黑云压城,不见天日。
    城外,张慎思与蛮人混战作一处;城内,太子和谢初紧张地守在密道旁,不远处忽传来步声。
    谢初瞬时警觉,“我去看看。”
    他离开后没多久,蛮军如约而至。
    太子一口气还没松下来,骤然听见一女子的高叱:“睿王殿下通敌叛国,按律当斩——众将士听令,随我绞杀蛮人!”
    “什么?!”
    莫说是蛮人,连太子都被这变故惊到了。他匆忙道:“你们快顺着密道离开!”
    可已经迟了。
    四夫人一箭射死了蛮军将领,率领众将平定了蛮军。她让人扣押住太子,翻身下马而来,身边人正是谢初!
    “谢初......”太子难以置信地瞪大眼,“你告密了?你背叛孤?!”
    待太子和顾子墨皆被天锋军押来后,谢初缓慢一叹,“天下动荡已久,阿容是难得的治世之才,我不会眼看着百姓再深陷水火。殿下,您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蛮人的圈套吗?”
    “圈套?”太子拼命挣动着,如困兽一般怒吼,“孤能中什么圈套?孤也是为了一个盛世,我也是......”
    “——你是为了你自己!”
    四夫人拔剑抵在他颈旁,剑刃险些划破他脖颈,双眼气得通红,“当年在朝中,你们如何打压我夫君,我还记得;北蛮如何残害我同族,我也记得。蛮人一入中原,受害的是大邺百姓,你不过是想拿皇位,凭什么说是为了大邺好?”
    看太子依然执迷不悟,谢初亦苦口婆心道:“殿下,二殿下是蛮人,尚且会被蛮人所杀,你又凭什么相信蛮人会全心全意帮助你?”
    “不可能......”任凭两人如何劝说,太子只顾着重复这句话,“皇位是孤的,他们有目的又如何,皇位是孤的!”
    “够了。”
    四夫人一声厉呵,“饶你是皇亲国戚,通敌叛国也已是死罪。你们二人证据确凿,还有什么可以狡辩?”
    “孤......”
    然而他还没说完话,胸前骤然一痛。
    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见贯穿自己胸膛的那柄长剑。
    一柄断了他痴心妄想的长剑。
    第122章 .落幕人间千年,都被这些光亮照彻。……
    “我......我杀了通敌的罪人,我是不是可以将功抵过?”
    太子身后,紧握着剑柄的顾子墨,颤巍巍地发出一声质问。
    他这举动惊到了所有人。谢初立马摁住太子胸前的伤口,激动道:“寻郎中来!”
    太子没有说话。
    他听着身边的人喧闹,看着天上黑压压的乌云,像是离一切都很远。
    他什么都不在意了。
    不在意他们的话是什么意思,不在意旧部为何背叛,不在意到底是谁杀了自己。他脑中只盘旋着一件事情:他是太子,是大邺的储君,他争权争了二十多年,皇位一定是他的......
    一定是他的......
    “殿下!”
    谢初匆忙指使着郎中帮忙,四夫人扫了神色怔懵的顾子墨一眼,“把他带走!”
    顾子墨猛然回神,一边在狱卒手中挣动,一边大喊:“我杀了通敌之人!我也是被他逼迫的!我没罪,我没罪对不对?!”
    他喊得声嘶力竭,如祈求苟活的垂死蝼蚁。四夫人一皱眉,低骂:“吵死了。”
    顾子墨被带走时,张慎思恰巧率人生擒了勒先,扬鞭回程,整个雁门响起高呼喝彩。
    他在万众欢腾时满手血腥,逆行在人群中听着这不属于自己的呐喊。不知为何,他忽然回了头。
    张慎思策马入城,在万民拥护中却下了马,收敛光芒,小心地行在人群中。顾子墨看他的身影被人群淹没,忽然有一瞬怔愣。
    那像是他年少时的梦想,春风得意马蹄疾[1],揽尽这些喝彩和掌声。
    顾子墨出神了许久,被身旁的戍卒一拽,“走了,想什么呢?”
    欢呼与庆贺不属于他。
    也永远消失在了他身旁。
    *
    那一剑避开了要害。
    太子被救下了一命,但连着七日高烧不退,等醒过来时,人已经痴傻了。
    沈清容留了他性命,他日日都呆在睿王府中痴笑。谢初带着姜赋去请安时,只听他笑道:“孤是皇帝,孤是皇帝......”
    “爹。”姜赋唤了他一声,在谢初的授意下跪在太子面前,“爹,赋儿把四书五经都背完了,您交代的我都学会了。”
    太子话音一止,似乎在努力理解姜赋在说什么。最后他又笑出声,到口的还是那一句话,“哈哈哈哈,孤是皇帝!”
    姜赋低头听着,一直都没作声。等礼毕出房门后,他忽然哭了。
    谢初问何故,他哽咽道:“谢哥哥,我不想再背书了,我不喜欢这个地方!”
    谢初安抚着他,“那你想干什么呢?”
    “我想出去。我想去更多的地方,认识更多的人。”
    谢初望着重重城阙,又望着天上游云,像是身陷枷锁中的人在眺望自由。
    多少年了?他眼睁睁看着这个孩子受摧折,看他背负了本不该属于他的期许和命运,看自己效忠的人成了疯子。
    他终于彻悟,用前所未有的坚定对姜赋道:
    “那你就去。”
    与此同时。
    沈清容覆手眺望宫墙,问着王胜:“你看见了什么?”
    王胜奉承般笑道:“我看见大邺歌舞升平,海晏河清。”
    “......”


上一章
返回

我教的纨绔篡位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