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缔婚

缔婚 第7节

    项宜先拆开了第一封。
    是寻常的家信,妹妹项宁执笔,说了些两人的近况。
    父亲死后,姐弟三人在老家守孝。孝期结束项寓便要去报名科举。
    他并未因为父亲项直渊的事绝了科举之路,可却没有人答应为项寓科举作保。
    本朝科举必得有人作保才能报上名,项寓无法科举,项家就再也没了翻身的可能。
    项宜便是在这般情形下,嫁到了谭家来。
    谭家是世家大族,名号响亮,谭家人甚至不必出面,只要有名号镇着,项寓便可踏入科场。
    他极争气,两年连考三场童生试,顺利中了秀才,之后就同项宁一道,搬到了维平府青舟县住,眼下就在青舟书院读书。
    青舟书院原本只是山间小私塾,在众多世家大族的族学面前不起眼。但却是无依无靠的寒门子弟仅存的能读书的地方。
    项直渊任维平知府时,一手将这小私塾办成了小有名气的书院。
    书院的先生都与项家人相熟,项宁项寓过得顺当不少,且距离项宜所在的清崡县路程不远,姐弟之间相互有个照应。
    项宁先说了些平日里的琐事,接着项宁说了项寓读书的事情。
    项寓中了秀才还不满一年,想去参加今岁秋的乡试,书院的先生认为他这般年岁不可能考中,就没准备让他去。
    只是项寓是个执拗的性子,非要先生出乡试的题目给他作答,若是答好了,便去考一回试试。
    没想到,项寓还真就交了一份让先生惊喜的文章,几位先生一商量,就准了他。
    考不中也不要紧,继续学便是了。
    项宜看得眼睛发亮,接着便瞧见项宁清秀玲珑的字迹下,出现一行飞扬凌厉的字。
    “今次乡试,寓势在必得,届时让长姐脸上多添几分光彩。”
    是项寓的字。
    不等他中举,项宜就已经止不住翘了嘴角。
    下面仍是项宁乖巧干净的字迹,小姑娘委婉地认为,项寓虽然骄傲地像一只公鸡,但一举中第也不是没有可能。
    项宜眼角眉梢都翘了起来。
    乔荇在旁探头探脑看着,突然问了个问题。
    “要是咱们家小爷考中了举人,会不会接夫人回去呀?”
    她总有些新奇的想法,项宜笑看她一眼,“为什么这么说?”
    乔荇道,“夫人您想呀,小爷这么疼您,肯定舍不得您在谭家受委屈。中举之后,就没人敢再在小爷的科举路上使绊子了,小爷也算有了好的出身,说不定想让您和离回家呢。”
    她说得似乎顺理成章。
    弟弟项寓才刚考中秀才不久,还没人想过他中举之后的事。
    项宜在乔荇的话下,愣了一愣。
    一阵风从窗外挤进来,扫荡着桌案,将另一封未打开的信吹落在了地上。
    乔荇连忙将信捡了起来,“夫人在想什么?信都掉了,您要看吗?”
    是第二封信。
    项宜这才回过神来,收敛了心神,将第二封信拆开了来。
    作者有话说:
    今天是个肥章哦,朋友们有【营养液】浇灌一下吗?
    晚安~
    明晚9点见~感谢在2022-04-06 23:25:42~2022-04-08 03:15: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只只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章
    第二封信是后送来的。
    一眼看过去,项宜怔了怔。
    项寓的青舟书院就在维平府,他得了消息,说潮云河大堤开裂,谭廷回程路上去了维平府,在与当地知府、世族乡绅商议固堤一事。
    项寓对谭廷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来信问她过得好不好。
    “长姐不若回家些时日。长姐为他谭家辛劳三年,他难道还不许长姐回娘家吗?”
    项宜看了这话,嘴角勾起无奈的笑来。
    弟弟是怕谭廷回来,她会过得不好......
    项宜心中有些酸又有些暖。
    她并未急着回信,又把信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不由地便想到了谭廷回家时的态度。
    想必项家的污水,他亦觉得泼到了他身上,让他这清贵的世家宗子沾了尘埃……
    项宜默了默。
    一旁替项宜绣手帕的乔荇,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来了一句。
    “反正大爷发话了,让夫人去库房随便挑选皮子,夫人不若就去好了,挑上十个八个,从头裹到脚。平日里,夫人把库房打理的整整齐齐,样样都在账目上记得清清楚楚,从未动过一件东西,眼下也该夫人进去随便挑选了......”
    她不解气地嘀嘀咕咕。
    项宜听了不免觉得好笑。
    维平府的事情,已经让她这位夫君十分嫌恶了,若是她再动了谭家库房的东西,他只会觉得项家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贪婪无度。
    她自己无所谓,随便他怎么想。
    但是项家不该承受这般污名。
    项宜说不要,也不许乔荇再提此事,然后翻出压在箱底的一本旧手札,点着手札上的内容,给项寓回了一封信。
    信的末尾,她提醒项寓。
    “若是吾弟见到谭家大爷,切勿过多言语,更不要与其争执,只将我等该做之事做到即可。”
    “切记切记。”
    *
    维平府。
    冻裂的河堤加固的方案一直落不下来,谭廷在此已留了两日。
    知府廖秋看着谭廷画出的河堤加固图,为难道。
    “谭大人,不是在下不肯用这办法,乃是因为还要着人前去丈量,天寒地冻如何丈量?所费时日甚多啊。”
    他小心看着谭廷,“不若还是按照笨法子,外面多砌两层,稳妥简易。”
    邱氏的族长邱老爷在旁,捋着胡子跟着点头。
    谭廷见这状况,放下了笔,淡笑了一声。
    看来廖知府和邱老爷,既不想出钱也不想麻烦,只想让他替他们把钱出了,用笨办法了事。
    谭廷不说话了,端起茶盅坐到了一旁。
    廖知府和邱老爷对视了一眼。
    邱老爷眼神示意廖知府,不要逼得太紧了,万一谭家不出钱了,不高兴了,就麻烦了。
    廖知府也心虚,赶忙示意衙役给谭廷续茶。
    “谭大人辛劳了许多时候,先歇会吧。”
    谭廷撩着碗中茶叶不出声。
    两人各寻借口出去了,厅中只剩下谭廷和幕僚秦焦。
    秦焦道,“这廖知府,只想图省事......”
    他说着,声音压了些,“说到底,还是项氏连累了大爷......”
    这个项氏,到底是项家还是项宜,他没挑明。
    可不论是谁,都把谭家扯到了这滩污水里面来。
    秦焦说着不忘去瞧谭廷神色,可惜并未看出来什么,只见大爷起了身来,往知府衙门的六房而去。
    他赶紧跟了上来。
    “大爷要去工房?”
    知府衙门效仿朝廷六部设有六房,其中工房专司桥梁河道等相应事宜。
    谭廷大步在前。
    “河道是项氏在任时修建的,我想起彼时朝廷已颁布法令,建筑工事要详细造册记录,工房应该能查到修建时的数目。”
    如果能查到详细数目,就不用派人丈量了。
    只是谭廷刚到了工房门前,廖知府和邱老爷就赶了过来。
    “谭大人可是要查建造河道的册子?”
    不等谭廷点头,廖知府就立刻道,“工房曾起过火,当年建造的册子都没了。”
    邱老爷也说是,“早就没得查了。”
    这么巧?谭廷皱眉看了两人一眼。
    廖知府赔笑劝他,“您看,若是用老笨办法,花费是多些,但是明日即可动工。”
    谭廷默然瞥了他一眼。
    看来这位廖知府还不知道,他这次拿出来的新办法,是工部今岁刚定下的通用之法所改,不仅节省花销,而且固堤效果更好。


上一章
返回

缔婚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