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篡权君王偏要强求

篡权君王偏要强求 第6节

    这一刻他不拒绝承认,自己与祖父和父亲在一件事情上确实极为相似,那便是对权势的渴求与热忱。因此,看到太和殿正中坐着的堂兄时,他必须努力压抑着内心的不平之气,才能换上恭顺温润的表情。
    永续帝今年二十五岁,名唤朱雯,是先帝的嫡长孙。先太子没等到继位就病亡了,先帝本来并不想让朱雯继承皇位,但看到他在太子病重时不舍昼夜地侍奉在侧,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几年后还是将他定成继承大统的人选。
    登基以后的永续帝,肥胖而臃肿、善良且懦弱,在权宦与文臣之间左右摇摆,未能有一次拿出什么像样的决断,唯独听信文臣的建议,在打压先帝的托孤之臣上,付出了极大的勇气,荣恩公正是其中的代表。
    面圣之时,朱霁和颜悦色、谦卑恭顺,对这位皇兄一口一句圣人,将永续帝哄得十分开怀。见他这般潇洒超逸的形容、温文尔雅的举止,永续帝难以理解为何洪承恩总是在折子里言辞激烈地谩骂这位堂弟和他的四皇叔,总说他们如何如何狼子野心,是国家的心腹大患。
    本就是在意亲情的良善庸碌之人,加上一旁大太监王瑾推波助澜,一顿宫廷家宴下来,永续帝对朱霁几乎可以称得上欣赏了。
    果然,如同王瑾所承诺的那样,一切都顺风顺水。送别朱霁出宫时,永续帝甚至许诺过段时日,洪承恩和李泰齐不再反复上书的时候,就送朱霁回蓟州去,更丝毫没有让他在京中禁足的想法。
    朱霁内心满是嘲讽,面容上却一副亲兄热弟的感念表情。
    ***
    回到荣恩公府上时,太阳已经西斜。四宝去备水,稍后侍奉朱霁宽衣沐浴。
    完成了入禁面圣的大事,朱霁也觉得身心松弛。于是摘下梁冠,懒得换朝服,一个人在存雄居院内散步,感受惬意的秋爽。
    荣恩公要求他只能在存雄居内行走,他便在院墙上的月洞窗前驻足,窗外恰好是喷涌的墨泉。经过一个夏日雨季的存蓄,初秋是泉水一年中最丰沛的时节,泉源腾空,水涌若轮,看着令人心旷神怡。
    这时,沈书云从蓬蓬远春走出来,若有所思地漫步到墨泉边。
    秋风有了凉意,她的月白纱罗裙衫外,添了一件水红色半臂,领口别着牡丹纹样的金扣,秀发在额顶挽成单螺,只清素地装饰一枚南珠。
    这样的打扮,虽然不失少女的秀丽,却因她长年浸润于书画丹青经历,染上了一丝不合年纪的孤高疏淡。
    这种不同寻常的风采,若是寻常男子,恐会觉得高不可攀、只能远远观赏,却恰恰是朱霁所喜爱稀罕的,盖因为他也是一样自负桀骜,勤勉早慧的人。
    存雄居在蓬蓬远春上首些的位置,沈书云又正在出神沉思,完全没有察觉到围墙上的月洞窗前,有人在深情款款地看着她。
    沈书云手中拿着一朵不知在哪儿摘下的木芙蓉,眼睛注视着泉水,素手将花瓣拆下来,一片一片丢到泉水中,冰肌朱颜也难掩她此时此刻深深的哀愁。
    她有心事。
    在想什么呢?还在为了丢失了田黄石苦恼吗?朱霁揣测着,却又觉得她的苦闷,并不是来自一时一地,而是很久以来的一种积攒。
    这时,念春过来寻沈书云,在她耳边说着悄悄话,朱霁听不见具体内容,就见沈书云把已经拆光了花瓣的绿萼丢到泉池里,转头带着念春往沈公的凌云院方向走了。
    热水准备好了,四宝上前请朱霁去濯洗沐浴。他步履沉沉,一边走一边问四宝:“这两日,沈家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吗?”
    方才备水的片刻,世子留在府上的侍从,已经把荣恩公府上发生的精彩故事当成闲话学给了四宝。
    见朱霁这样问,四宝想了想便说:“好像是有。曹管家手下的人对咱们的人说,昨日他们家后宅是起了点冲突,沈大姑娘用折扇打了二姑娘,据说下手还挺重,挺俊俏的脸被打成了猪头。”
    作者有话说:
    猪头:感觉有被冒犯到。
    朱霁:我老婆太帅了,我老婆会打恶人的脸。
    沈书云:你这恶人,也给我等着。
    第十章
    凌云院内,沈廷恩正躺在竹藤的躺椅上在晒太阳,翁姨娘坐在一旁秀墩上侍奉。见沈书云来了,忙起身让出了地方。
    “大姑娘来了,公爷方才着急派人寻你多时了,你们祖孙聊会儿。奴正好下去给公爷煎药,”翁姨娘带着侍女退出院子。
    念春识趣,转身去正厅里,给主子们倒茶,屋内便只有祖孙两个人了。
    沈书云过去,没有坐在翁姨娘方才坐的秀墩上,而是蹲下身,坐在荣恩公躺椅前的脚踏上,依偎在祖父的藤椅边。
    祖孙俩对着明媚的夕阳都不说话,就这么安静地坐了一会儿,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相依为命”这四个字。
    最后,还是沈书云先开了口:“祖父,我做错事情了。”
    “知道错就好。”荣恩公起身,坐直了身子,沈书云忙起身从他身后垫上软枕让他靠着。
    “你说说,错在哪里了。”荣恩公慢条斯理地接过念春递来的茶。
    “打了二妹妹。”书云低头小声说。
    她打人,是被妹妹逼得没办法,天知道她多么不想和沈书露一般见识,但凡能忍她便忍了。可是出了这口气以后,书云心头却爬上了一丝没味儿的情绪。
    “我不是说这个。该罚的人,你打晚了,活该你自己再受委屈。”沈廷恩心疼又无奈地看着她。
    沈书云有一丝讶然,她知道祖父会理解她,但没想到他把话说得这样直白。
    荣恩公开口问她:“我问你,田黄石怎么找不到了?你屋里原来四个丫头,现如今怎么变成三个了?”
    “祖父其实早就都知道了……”沈书云有些意外,但片刻也就不意外了。
    “这么大的府邸,我虽老了,却也不缺几个耳报神。”
    沈书云了然,祖父那般明白的人,国家大事都看得一清二楚,小小府邸能有什么瞒得住他,必然是先一步知道了全情。
    可是她半晌没有再说话,最后从唇边低声挤出一句:
    “那您,就不能装着不知道吗?”沈书云眉眼里满是让人心疼的惆怅。
    沈公爷胸口一紧,沈书云的反问,实则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知道孙女识大体、有主张,但他没想过,原来从头到尾不告诉他,除了怕惹他动气,还有一层意思:她希望他能袖手旁观,不要插手这件事。
    还能为什么呢?她不过是试图在他还健在的时候,用一点退让和妥协,消弭何氏甚至沈崇对她的敌意。不搬出祖父的威严,这仇恨就不至于结得太深。
    这是她给自己未来找的台阶,甚至也可以称得上是她在方寸闺阁中的精明与权谋。
    但突然间,他反而更加心疼她。他感到自己已经老了,无论如何宠爱和抬举这个没有娘亲的可怜孩子,也无法真正去改变她在这个家里尴尬的处境。
    在乌烟瘴气的泥潭里,她开成了夺目的花,可是骄阳总有落日的一天,她还能继续盛放吗?
    家族式微,在他死后,她曾经得到的偏疼,或许都将成为被挤兑和欺负的原罪。
    这一刻他还活着,喘息着不匀称的呼吸,他依旧想把此生最美好的疼爱都给她。他清楚地明白,书云不仅仅是他的血脉,还是他的知音,他一生顽强坚毅、果决豪迈的精神的唯一继承人。
    “糊涂、自以为是!”沈公爷对书云严厉地说,下一句,他换了心疼的口吻,对她说:“你以为世上的事,忍忍就能过去吗?我活着和我死了,他们对你能有什么根本的区别?狗脑子永远懂不了人的事。”
    有时候,沈公爷甚至希望大孙女不是这样明白事理、顾全大局的孩子,若她能有一些张狂和骄纵,遇到这些极品的家人,也不至于如此自伤。
    “总归是父亲、母亲、亲妹妹,一笔写不出两个沈字。”沈书云知道再说下去,祖父要真的伤怀了,便尽力撑起笑容,对祖父说:“爷爷您瞧,晚霞真美。”
    沈公爷的人生依旧夕阳西下,便不想去看晚霞。他从衣襟里取出了一封信,递给沈书云,对她说:“临安萧家来的信,你自己看看吧。”
    沈书云看完,脸色变得凝重,撑起来的笑容也没了。
    临安萧家,是书云母亲的娘家,可以称得上整个临安府的首富。前朝历任工部织造局的主事,有一大半出自萧家。整个江南,萧家盛名在外,无人不知。
    母亲临终前,就曾经动心将她许配给自己的侄子萧唯仁。但当时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奶娃娃。这些年来,荣恩公受先帝器重,如日中天,萧家这等商贾之家,并不能与之相配。如今萧唯仁已至弱冠之年,他的父母死后,继承了滔天财富,作为嫡长子便撑起家业。日前,他致信荣恩公,表达了求娶沈书云的意愿。
    沈书云已经过了十六岁生日,正在议亲的年纪。两年前,荣恩公还手握重权的时候,京中来说项的权贵不乏其人,但是荣恩公觉得哪一个都配不上自己的心尖明珠,全都驳了回去。
    如今沈家的处境尴尬,从前踏破门槛的媒人,便都不见了踪影。为此,何氏还曾经抱怨,荣恩公的失势,把沈书露的婚姻也连累了。
    这封信里,萧唯仁对自己手中的财富,流露出了沾沾自喜的意味,求亲的言辞虽然恳切,但总让人感到不太舒服。
    “表哥这是觉得自己义薄云天呢。这时候想着我,仿佛救苦救难似的。”沈书云放下信,对祖父自嘲:“祖父是不是私下里,也求佛拜庙,希望早点把我嫁出去?”
    “我?我恨不得你永远在我身边!这世间的臭小子一个一个都是泥猴儿,谁来提亲我都想用棍子打出去。”荣恩公也跟着说笑起来,但到底沉下气,试探着问书云:“现在是问你,这等人家,你想嫁吗?”
    想嫁吗?书云一时间真的是答不上来。
    表哥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没什么印象了。但若嫁给父母双亡的人,便没有翁姑的纠缠。在临安那样山水秀美的地方,豪门之家的主母,只要不出大错,能和夫君维持表面和气,过上一份舒心日子,应当是不难。
    总好过,在这乌烟瘴气的娘家,整日面对狭隘的继母、恶毒的妹妹、无能的父亲,无休无止地缠斗要好些吧!沈书云脑子里飞快地转动着对婚姻这件事有限的认识,反复掂量着。
    与其说想嫁到什么归宿,倒不如说是想离开现在的地方。
    荣恩公看出了她的心思,也做出了决策:“过了中秋,再有一个月,便是我的寿辰,让你父亲起一封请柬,把姓萧的小子叫来相看相看,若是个人形就考虑他,若不是个东西,就撵出去揍一顿。”
    天幕渐渐落下,晚霞换了稀疏的星光,注定是个月色朗朗的好夜。
    荣恩公示意沈书云扶他起来,持着拐杖往正厅的饭堂里走。
    圆桌上,翁姨娘和念春布置好饭菜,便退下了。沈书云起身,给祖父递汤水、夹菜蔬。这么多年,侍奉在祖父身边,她对这些小事已经轻车熟路。
    沈公让她坐下一起吃,她便安坐下,问道:“祖父,那田黄石父亲命曹管家去找了,至今还没有消息。”
    她想既然祖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倒不妨和他商议一下对策:“这是先帝的赏赐,我怕事情败露了,会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
    “祖父我前半辈子都是把脑袋挂在腰带上过来的,为人处世就是一句话:没事儿不惹事儿,有事儿也不怕事儿。”祖父难得有好胃口,一碗粥很快喝完。
    见沈书云还是没领会,他便笑了笑:“圣人若要治罪,随便找块路边的砖头也是一样摁给你个罪名,是不是田黄石有什么干系。快点吃饭,把肚子喂饱,才是头等大事。”
    道理其实她也早就想得通,但唯有祖父的,才能真的让她真正拥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
    ***
    念春见沈书云从凌云院回来的时候,脸色是轻松快慰的,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只要主子没有因为给她出头为难,她便卸下了心里的重担,值夜时便睡得很沉。
    沈书云却睡不着,反反复复琢磨着萧家求亲的事。
    辗转反侧后,她想去墨泉边静静心神。唯恐惊扰了好多天都没睡好的念春,她便蹑手蹑脚,随手拿了一件披风套在寝衣外面,任由三千鸦发散落在肩头,提上一双软绣鞋,就往外走。
    才过了十五,月未下弦,穹顶上冰轮皎皎,银辉盈盈,把园内小路照的清楚明亮。沈书云振了振披风的衣襟,欢快了脚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墨泉边。
    没有婢女跟着,沈书云便纵容自己贪一回凉,她俯下身,掬一把泉水来饮,甘甜清冽的舒爽瞬间让她感到畅快。
    “沈大姑娘半夜里偷偷跑出来喝凉水,不怕闹肚子么?”上首的月洞窗上,赫然坐着一个人,抬头乍一看,吓了沈书云一跳。
    再定睛观瞧,不是那块烫手山芋又是谁?
    作者有话说:
    朱霁:兴奋!激动!半夜活捉老婆!
    书云:真真喝口凉水都塞牙!晦气!
    第十一章
    朱霁穿着一身雪缎寝衣,正侧坐在围墙的洞窗上观看月色,聆听泉声。
    本来是因为睡不着,在此怀想下午时分在泉畔驻足的心上人,没想到有意外之喜,竟然直接见到了心上人。
    并且还是,这般惹人肖想的样子。


上一章
返回

篡权君王偏要强求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