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120章帮人帮到底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塘上村族长王崇福,塘下村族长李秉义,这俩亲家,真是不打不相识,早早地来到了诸葛墨家。
    众人一一叙礼毕,坐了下来。诸葛墨主持场面,拿出了曹继武设计的图纸。王崇福和李秉义二人,也是饱读诗书的老学究,文字方面,自然难不倒他们。
    诸葛墨于是参照诸葛村水系,详细地给两位族长,解说图纸的奥妙。
    兰塘的地势,早就印在两位老人的心中。筑壅拦坝,加大蓄水,能够平分塘水,大家都有水灌田,谁还去械斗?对于曹继武的出手相助,两位族长感激不尽。
    谈妥了水的问题,其他的一切都好说。于是曹继武主笔,诸葛墨作保,王崇福和李秉义签了印章:
    两村永不械斗,平分塘水,和平共存。
    协议一签,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兰塘改造工程,耗资巨大,不是寻常百姓,所能承担的起的。曹继武、诸葛墨和两位老人一起,仔细对图,精细打算人工、石料、土方和木料,一点一点地估算花费。
    到了中午,他们终于大概算出来了,如果按设计施工,至少需要五千两银子。一个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十二、三两银子。这么巨大的花费,两村无力承担,就连经商的诸葛墨,也是紧皱眉头。
    三位老人面露难色,曹继武看在眼里,于是问他们能出多少钱。王崇福和李秉义二人,经仔细合计,在保证基本口粮的情况下,两村的极限,只能各筹出一千贯钱。
    当时的一个铜子,也是相当值钱的。一贯就是一千个铜子,两千贯才两千两银子,远远不够。然而普通的农家村落,能够凑出一千贯,差不多到了当裤子的地步。兰塘上下两村,能挤出两千两银子来,已经是尽力了。
    金月生暗中踢了曹继武一脚,小声笑道:“让你多管闲事,这回要剁手了吧!”
    既然出手相助,就要帮彻底。一两黄金能兑换八两白银,曹继武仔细算了一下,于是吩咐良茂才,取出四百两黄金。洪承畴总共才给了五百两,一下子要吐出一大半,李文章等人,皆吃了一惊。
    良茂才拱了曹继武一肘子:“老丈人给的嫁资,就这么吐了?”
    王崇福和李秉义闻言,很是不好意思。尽管他们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但四百两黄金,对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大多数人,活上一辈子,也不太可能挣到这四百两黄金,于是两位老人想放弃。
    已经签了协议,怎么说退就退呢?钱财乃身外之物,它应该去它,最需要去的地方,曹继武踢了良茂才一脚。
    既然曹继武都不心疼,他良茂才还心疼个锤子?一个本该局外的后生,竟然如此宅心仁厚,诸葛墨大受感动:“曹公子乃远道之人,岂能让你多费川资?老朽作为保人,愿出一千贯相助!”
    强客不压主,诸葛墨既然说了,曹继武也顺水推舟。不过曹继武这四百两黄金,照出不误。加上三千贯,总共六千两百两白银有余,已经超过了预算花费。
    众人疑惑吃惊,曹继武解释道:“工程一旦施工,便会有不确定的偏差出现。兰塘既然修了,就一定要修好。多余的一千两百两,就作为偏差的补充。如果还有剩余,就来捐建学堂,资助后辈好学子弟,三位前辈,以为如何?”
    施工的过程中,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工程保障质量,充足的资金,是先决条件。否则兰塘如果修成了豆腐渣,曹继武的热心帮忙,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曹继武深谋远虑,顾事周全,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王崇福和李秉义二人,要给曹继武磕头致谢,被曹继武、鲁志高等纷纷架起。
    良茂才终于包出了四百两黄金,递给了王崇福。四百两黄金,对于普通农家来说,绝对是巨款,王崇福接了黄金,竟然犹豫了起来。他实在没见过这么多钱,于是将黄金递给了李秉义。对于怎么调配这钱,李秉义也犯难。
    诸葛墨德高望重,他早想解决两村的争端。可是苦于资财能力有限,他一直是有心无力。促成今日这个结果的过程中,诸葛墨也出了不少力。工程款项不是小数目,怎样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得有稳妥之人保管调配才是。
    于是李秉义和王崇福对视一眼,决定修水之资,由诸葛墨保管。
    然而经商多年的诸葛墨,深知钱财最招人嫌。此时贸然接受,如果处理不当,落下个贪污的恶名,他这晚节就全废了。然而众望所归,他是推不掉的。诸葛墨叹了口气,只好把这事揽了下来。
    于是三个老人和曹继武,共同商讨了钱财大致用处。最终王崇福执笔,写下了三份钱财用度协议。确认无误之后,主要资方曹继武,施方王崇福和李秉义,保人诸葛墨,分别在协议上签字盖章。
    诸事处理妥当,众人皆欢喜不尽。曹继武化干戈为玉帛,功德无量,王崇福三位老人,感激不尽。了却了多年的心愿,诸葛墨自然高兴,于是吩咐石头摆宴,招待众人。
    李文章、章祥瑞等等,全都上了酒席。众人开怀畅饮,场面十分的热闹。
    曹继武瞅了半天,不见金日乐,很是奇怪:这日里鬼,又窜哪去了?
    正在他疑惑之时,门外忽然一阵锣鼓喧天,众人吃惊。
    曹继武等人刚出门口,迎面就走来了一批游行队伍,好像专门来给大家庆祝的,大家于是纷纷凑了上去。
    这群人胸前被带了大红花,脖子上被挂了螃蟹,耳朵上被吊了蚂虾,头上被顶了一竹篓子蛤蟆,形象极为的搞笑。
    在好事者的簇拥之下,他们一手拿着桂枝,一手扶着蛤蟆篓子,一路垂头丧气地慢慢挪步。众人定眼一看,原来都是昨晚戴面具的家伙。
    队伍后面,有好事者敲锣打鼓吹喇叭,吆吆喝喝起哄:某某某人,高中进士,荣归故里。乡里贫穷,然情怀不可丢失,为略表心意,恭祝蟾宫折桂,学成归来。
    这宏大场面,被金日乐布置得比唱戏还要精彩,众人哄然大笑。
    李侃和王山二人,作为引路排头,被戴了草编的乌纱帽。他们看见了王崇福和李秉义二人,脸上的表情,十分的丰富。两位老人,急忙抬袖遮面,不忍直视。
    金日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要请两位族长出面,亲自给他们训话。然而这两个老家伙,吓得纷纷往诸葛墨身后缩。
    两位族长颜面尽失,老脸丧尽,曹继武忍住笑,急忙叫金日乐收场。
    好不容易才逮到的乐子,怎能轻易收场呢?金日乐还没耍够,于是带着三百卫队,押着众人,溜大街逛小巷,一路吆喝而去。
    望着远去的游行队伍,众人狂笑不止。
    金日乐这招数虽然损了点,但效果绝对显著。被这一阵子戏弄,以后看谁还敢械斗?
    王崇福和李秉义二人,羞得无地自容。诸葛墨为了照顾他们的颜面,急忙让石头备出了雅间。对于金日乐的耍闹,曹继武作为大师兄,郑重地向两位老人道歉。
    颜面扫地的鼎力相助,放在谁身上,能会好受?然而蠢事是自己做出来的,再加上诸葛墨从旁映衬,所以对于金日乐的嘲弄,两位族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诸葛墨老于世故,迅速将话题引到兰溪人文风情上,两位族长的脸色,才慢慢恢复了平静。
    简朴而整洁的乡间小屋之中,诸葛墨见多识广,王崇福老成持重,李秉义言简意赅,曹继武旁征博引,三老一少,斟酒论事,相谈甚欢。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忽然一个叫李大牛的好事者,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这家伙一进门就冲李秉义嚷嚷:“不好了,李大叔,你那外甥王岳,带了个老神仙,把人全打死了!”
    由于喘气,李大牛吐音不清,众人莫名其妙。
    诸葛墨递了一杯水,李大牛润了润嗓子,冲四人连珠炮地嚷嚷:“那个叫金日乐的家伙,整着法儿戏弄李侃和王山。刚好王岳回来了,他气不过,找金日乐算账,却被金日乐打翻在地。王岳溜进了树林里,找来了个老神仙,把金日乐的人全杀死了。”
    这王岳是王山的哥哥,老舅和老弟被人戏弄,他能会开心?然而曹继武不关心这个,他一把揪住李大牛,急问金日乐的情况。
    当时一个老神仙带了一顶竹叶斗笠,但出手如电,卫士一个个,像草杆子一样被打倒。李大牛看不清楚,只顾慌张地跑来了。
    这家伙文不对题,曹继武哪里顾得上和他啰嗦?众人还没回过神来,曹继武和金月生二人,已经闪出屋外,飞身上马,绝尘而去。
    沈婷婷、佟君兰、李文章、方国泰等人,也纷纷上马追赶。诸葛墨等人,也纷纷随后跟来。
    整个兰塘四周,到处都是尸体,三百卫士,无一生还。到了现场,曹继武和金月生二人大惊失色,急忙下马,仔细探查。
    然而哥俩找了半天,并没有金日乐的尸体。他们仔细检查了白龙剑的位置,二人确定金日乐是被抓去了。
    但是令哥俩吃惊的是:杀死了三百精锐,不但全身而退,竟然还带走了金日乐,这位高手,到底是谁呢?
    每一种武功招式,都会留下特定的伤痕。金月生于是扒开一个卫士的衣甲,然而他浑身上下,并无伤痕。
    曹继武仔细检查了一下,解释道:“这是被点中天突穴,窒息而死。”
    金月生闻言,急忙伸手一摸,天突之下,气管果然断裂了。于是兄弟二人,又各自扒了几处尸体,同样是全无伤痕,皆是被打中要穴而死。
    此人的打穴手法,高超的难以想象!兄弟二人,极为震惊。
    江湖上大多数的高手,当年九华山上,普空都曾给三兄弟讲过。金月生急忙仔细回忆,忽然惊叫道:“师兄,听说此地有一种无影点穴手法,难道是……”
    浙南有一种极为高超的点穴功夫,叫无影点穴手,专门以打穴见长。然而据当年普空所说,无影点穴手当代传人无影道人,比他年长二十余岁,不过他已经羽化了。新的传人是谁,普空并不知道。
    如果是新的传人干的,他的功力,好像不够。毕竟三百杀人精锐,不是三百个农夫。要想全部杀死他们,并且抓走主将,全身而退,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在这浙南,除了无影点穴手之外,还有什么武功,能有如此精妙的手法呢?金月生想了一会儿,找不到答案。
    既然找不到武功路数,那就找人。于是兄弟二人,立即在脑海中,过滤浙南所有的高手。曹继武又仔细检查了一具尸体,根据出手方式,突然锁定了一人:打穴手法以内力催动,力道恰到好处,必是王征南所为!
    仔细回忆了西湖武松墓之战,王征南打落白虹剑那两招,此时历历在目。从出手的招式和功力的把控来看,武松墓之战和兰塘之战,几乎一模一样。
    哥俩迅速锁定了目标,简短地商量了一下对策。曹继武扯下一块布片,用泥巴涂了八个字:
    管好行礼,循迹而来。
    这是曹继武对李文章等人的安排,金月生扯了一根木棍,将布片字立在了显眼的位置。一切迅速准备妥当之后,金月生带了白龙剑,飞身上马。兄弟二人,沿着马蹄的踪迹,奋力追了过去。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