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336章吴三桂的秘密

    毕竟是捉刀吃饭的,和平常人的思路,自然大不相同。顾炎武不熟悉吴三桂的路子,没敢贸然,眼神求救曹继武。
    吴三桂见状,不耐烦地笑道:“俗礼烦死人,先生有话直说。本伯知无不言。”
    曹继武点了点头,顾炎武不再犹豫,起身抱拳,朝吴三桂一揖:“平西伯当年一夫当关,如果不投降清国……”
    听到投降二字,吴三桂很不高兴,立即摆手打断:“本伯从未投降,当年本伯是和多尔衮结盟,所以我和大清是盟友,包括现在的平西王,也是大清自愿给我的。至于清军入关,定鼎中原,那是因为他们大清的眼光、觉悟和策略,皆远胜李自成。”
    顾炎武脸色不大好看。
    吴三桂捋了捋胡须,继续道:“至于李自成失败,一来怪他自己无能,二来是南京那帮人愚蠢。清国都打到家门口了,弘光手下的那帮犊子,竟然整出了联虏平寇。天底下没有最蠢,只有更蠢。所以比起李自成来说,南京城那帮犊子,更不是东西。”
    “那帮不是东西的犊子, 把好好的华夏给玩惨了,竟然把脏水泼到了本伯身上。肆无忌惮,编排本伯的各种劣迹,真是岂有此理!诚可谓,无耻无能愚蠢的犊子,无论到了什么年代,都是一群下流坯子。除了钻营诋毁之外,永远成了不气候。”
    曹继武面色极为平静,细细地品着小酒,悠闲地拨弄筷子夹菜。
    顾炎武闻言,却极为震惊,他不理解曹继武的闲情逸致。而吴三桂自己,镇静自若,不像是在说假话。
    过了良久,顾炎武定了定神,对吴三桂道:“如果平西伯当年不与多尔衮结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可见当年平西伯一念之差,酿成了千古遗恨。令人甚为痛心!”
    吴三桂闻言,哈哈大笑,指了指顾炎武的鼻子:“先生高见,先生书读的太……”
    顾炎武疑惑,但他知道,吴三桂说的是反话。
    吴三桂说了半截话,就一定不会再说下去。但顾炎武实在是想搞个明白,于是捅了捅曹继武。
    看了看顾炎武恳求的眼神,曹继武放下筷子,抬头微微一笑,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会意,知道有些话可能对自己不敬,于是大方地点点头,伸手示意曹继武讲。
    曹继武不再犹豫,说出了自己对吴三桂的见解:
    依山傍海的山海关,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关,但并非不可破。常言道,打不过就躲得过。所以只要绕过山海关,进军的路线问题,便迎刃而解。
    首先,绕路的第一种方式,就是跨越北海。千年之前,成功的先例,李世民跨海东征,消灭了高句丽,设立安东都护府。
    所以当年,清国也可以用同样的计谋,跨过大海,直扑中原。
    登州兵变,孔有德等人的变节,不但带走了大明最为精锐的神机营,同时也带走了大明最为精锐的登莱海军。所以对于当时的清国来说,跨海不是一件难事。
    绕路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陆上,寻找长城防线的薄弱环节。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大同、宣府和薊镇,就是三片护胸甲。其中的任何一处,一旦被突破,中国腹地,将直接暴露在关外铁骑面前。
    山海关则只针对东北方向的满洲铁骑。但人家满洲铁骑,数次突入关内,皆是选择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北古口和薊镇而来。
    从山海关到薊镇几百里路,对于骑兵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王朝一旦崩溃,一座山海关,是根本解救不了的。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京城破,大明灭亡。失去根基的山海关,只有一支空壳部队,粮草断绝,人员物资也无法得到补充,将不战自溃。
    所以当时摆在吴三桂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依附李自成,二是依附多尔衮,第三就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仁义的标准,是士大夫制定的。所以别人想得到仁义的名号,必须符合人家士大夫的口味。而吴三桂却是武将,和士大夫不是一路人。
    况且当时士大夫已经投降李自成。作为敌手,李自成不可能喜欢吴三桂。在他掌控之下的士大夫,自然不会把高尚的名号,送给吴三桂。
    所以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对当时的吴三桂来说,就是个笑话。
    而李自成和多尔衮,都是明国不共戴天的仇敌。所以吴三桂不管依附谁,对明国来说,性质都是变节。
    李自成要的是投降,多尔衮要的却是同盟。两者一比,多尔衮的策略,显然更高。对于气节二字,在吴三桂眼里,只是个虚名而已。
    所谓的民族认同感,如果尊严得不到保障,无论是任何人,都不会产生感情。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抄了吴三桂的家,抢了陈圆圆,竟然还要吴三桂去投降。
    所以当时无论是谁,处在吴三桂的位置,只要脑袋没坏,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多尔衮。
    曹继武的一番剖析完了,吴三桂竖起了大拇指:“高,实在是高!故吏遗臣,骂我吴三桂者,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和龌龊。”
    “遗老遗少,骂我吴三桂者,皆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低能和无知。所以单凭这一番话,三桂拿你当兄弟看!”
    吴三桂说完,起身向曹继武郑重地行了个大礼,曹继武也起身还礼,二人四目相对,仰天大笑。
    而身边的顾炎武却怦怦心动,久久不能平静。
    过了很长时间,顾炎武并不甘心,抚了抚胸口,问曹继武:“山海关异常坚固,你怎么能断定,平西伯守不住呢?”
    “山海关对刀枪剑戟来说,是非常坚固。但对于火炮来说,就是一座土城。即使没有火炮,李自成陈兵城下,山海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日久也是必败无疑。何况山海关,本就是一块死地。大明在,关外一边是死地。大明亡,关内关外,两边皆是死地。”
    吴三桂闻言,又向曹继武竖起了大拇指。顾炎武无话可说,愣愣出神。
    天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仁义道德幌子的地位,已经不用怎么解释了。所有的事情,背后起推动作用的,永远都是利益。
    趋利避害,人之本性。任何美好的仁义道德,在本性面前,都是幌子。所以当今天下巨变之时,任何死守仁义道德的家伙,最终都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华夏不缺有骨气的人,但这个骨气,是活人给的。而这个骨气的标准,也是活人定的。而标准的定义,掌握在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腐儒手里。
    和他们一路人的史可法、张煌言等人,得到了气节。而和他们不一路的马士英、刘宗敏等人,不但得不到气节二字,反而会被添油加醋,落个虽死尤不能平民愤的下场。
    至于曹继武的老爹,曹文恭等人,属于小人物,钱谦益等人,笔都懒得动一下。
    所以能不能得到气节二字,除了选择壮烈,还有更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和他们是一路货色。
    吴三桂的选择,除了谩骂批判之外,当今天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必须仰视。包括眼前的顾炎武和曹继武。
    现实面前,除了意淫之外,谁拥有话语权,那是要靠实力的。所以曹继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顾炎武却抱着仁义道德,虽然奔波卖了不少力气,到如今,还是一事无成。
    过了良久,意淫愤恨了一大圈,顾炎武还是不得不对现实低头。他长长叹了口气,又问吴三桂:“多尔衮本性忘恩负义,为何对平西伯如此礼遇?”
    吴三桂闻言笑了,欠了欠身子,对顾炎武回道:“我和他是同盟,只要我不跟他找事,他也不好意思撕破脸。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那最主要的是什么?”
    吴三桂狠狠地攥起了拳头:“本伯手里的这把快刀。”
    “快刀?”
    顾炎武非常奇怪,愣愣地看着曹继武。
    曹继武放下酒杯,微微一笑:“兀良哈等人。”
    校场演武,兀良哈等人一出场,连八旗兵也纷纷避让。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顾炎武顿时明白了,随即又有疑惑:“兀良哈等人,好像是蒙古人啊?”
    吴三桂点点头:“兀良哈是蒙古人,合捞和哨子都是女真人。”
    一直在大吃大喝的金日乐,本来对他们的对话毫无兴趣。但吴三桂此言一出,金日乐顿时惊呆了:怎么,女真人?怎么会成了吴三桂的手下?
    金日乐惊异不定,冲吴三桂叫道:“你别瞎胡说,满人怎么会在你军中?”
    调皮鬼刚才一上来就捣蛋,所以吴三桂有点怵他,没理他这一茬,转头问顾炎武:“先生可曾听说过,夷丁突骑?”
    顾炎武满脸都是惊异:“夷丁突骑?”
    吴三桂点点头,缓缓道出了秘密:
    靖难之役,朱棣取得了胜利,将明国都城,定在了北京城。自此之后,夷丁突骑,一直都是明国绝对的主力。包括朱棣本人的贴身侍卫三千营,也全是蒙古人,被汉人成为三千小鞑子。
    至于为什么选用夷人,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汉人绝大多数,都是种地的,除草种庄稼,自然不在话下。但如果让他们打仗,不经过长时间艰难而刻苦的训练,一上战场,简直和羊群差不多。
    而蒙古人和女真人,从小就骑射娴熟。诚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蒙古和女真出身的士卒,战斗力远远要比中原汉人士卒,强大的多。
    只是汉人一直视自己为正统,不敢正视自己对战争方面的无能,所以夷丁突骑的战功,很少被朝廷提起。
    土木堡之变,三千营全军覆没。至此之后,大明武备废弛。战事多由私兵承担,如戚继光的戚家军,俞大猷的俞家军,李成梁的辽东铁骑。
    薊镇兵变,戚家军几乎全军覆没。俞大猷见势不妙,解散了俞家军。萨尔浒之战,杨镐的无脑指挥,致使李成梁的老本折损殆尽。
    直至魏忠贤上台,才重新组建,以夷丁突骑为核心的关宁铁骑。
    所以关宁铁骑之所有强大,同样是因为拥有一支强大的夷丁突骑。而这支夷丁突骑,正是满洲最主要的对手……
    吴三桂说到此处,顾炎武立即反驳:“不对,关宁军最厉害的是火炮,袁崇焕宁远一战,炮杀努尔哈赤,所以满洲人真正害怕的是火炮。”
    吴三桂闻言笑了,反问道:“如果满洲人不攻城呢?”
    顾炎武顿时无言以对。
    炮兵行动迟缓,只有依托工事城墙,才能发挥作用。在旷野之中,骑兵移动迅速,炮兵有可能还没来得及架炮,脑袋就已搬了家。
    对于辽东战事的了解,顾炎武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腐儒们的道听途说。而吴三桂说出来的,却是亲身经历。
    毛文龙死后,皇太极没了后顾之忧,仅仅过了三个月,满洲铁骑便绕过关宁防线,突入关内,海内震动。而此时此刻,能够和满洲争锋的,正是这支夷丁突骑。
    当时督师袁崇焕和总兵满桂,同时亲自上阵,夷丁重装突骑,轮番冲锋,满洲八旗无不胆战心惊,最终落荒而逃。
    吴三桂回忆当时战场的激烈,连连感慨:“即使到了现在,济朗、堪尼、穆马、桑图这帮犊子,见了本伯手中,这支残余的夷丁突骑,仍然是心有余悸。所以,原以为这十万两黄金,非本伯所有不可,哪知还是败给了督师!”
    平西伯一番回忆加感概完了,不但顾炎武震惊,连曹继武和金日乐也惊叹不已。
    原来吴三桂手里的这支骑兵,竟然这么厉害!
    过了一会儿,吴三桂忽问顾炎武:“先生怎么看待满桂?”
    顾炎武不假思索:“关宁总兵满桂,忠肝义胆,令人景仰。定将流芳百世!”
    吴三桂诡秘地一笑,接着又问:“那么先生又怎么看待孔有德?”
    顾炎武闻言,脸色骤变,愤怒抓狂:“卖国求荣,凶顽残暴,虽死犹不解人恨,定会遗臭万年!”
    吴三桂闻言,惨然一笑,摇了摇头,对顾炎武道:“先生果然高见,不过如果先生是蒙古人,那么刚才对满桂的态度,就是对孔有德的评价。而如果先生是满人,那么对孔有德的看法,也将会和刚才大相径庭。”
    顾炎武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无话可说,低头避开吴三桂犀利的眼光。
    在士大夫的拉仇恨之下,洪承畴、吴三桂和孔有德,稳居汉奸前三甲。可是现实却是,所有自以为高尚热血的汉人,都必须仰视这三位汉奸。
    高尚被踩在脚下,恶劣却高高在上。既然汉奸行径,被说的如此不堪,为什么个个都很牛掰呢?
    这只能说明,士大夫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作为穷棒子,跟风士大夫,纯属找抽的节奏,一辈子也别想翻身。
    洪承畴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学都上起,不得不以卖豆干为生。孔有德本是辽东盖州卫挖煤的矿工,家境可想而知。
    三人之中,只有吴三桂,出身将门世家。
    然而大明是朱元璋和士大夫的天下,武将根本就没有地位可言。太监监军,无脑东林腐儒主军,能征善战的吴三桂,没少忍受窝囊气。
    比较三大汉奸的境遇,吴三桂摇头叹了口气:“连先生这样高水平的高人,都不能一碗水端平,更何况那些无能鼠辈了?汉人很多时候,总喜欢自我为中心,南蛮北虏,东夷西番,从来看不起外族之人。”
    “但是当今的大清,就是给了,这些自以为是的汉人当头一棒。如果这一棒,把汉人给打醒了,那么大清早被赶跑了。而恰恰相反的是,大明治下的万万汉人,确实是一群扶不上墙的烂泥。尤其是东林那帮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投降是最快的!”
    “不错!”
    金日乐点点头,“东林那帮家伙,比起阉党来,差的不只是裤裆里的那个玩意。”
    众人闻言皆笑,佟君兰和沈婷婷二人,捂嘴笑着打金日乐。本来死沉的气氛,被金日乐一句话,给逗活了。
    金日乐被佟君兰打得哇哇直叫,起身躲在曹继武另一边。
    沈婷婷和佟君兰的笑声,清脆而甜美,年过半百的平西伯,按不住春心荡漾,老是忍不住在瞅。
    金日乐于是冲他叫嚷:“吴三桂,你那个叫陈圆圆的漂亮老婆,为什么不叫出来,让我们瞧瞧?”
    这叫什么话,漂亮老婆,哪有随便给人瞧的?
    吴三桂很不高兴,待要发火,但想到金日乐这人,根本不会吃这一套,只好又坐在那里生闷气。
    顾炎武听了金日乐的话,也向吴三桂道:“花魁娘子,温尔文雅,顾某也想见见。”
    曹继武也微微一笑:“冲发一怒为红颜,应该名不虚传!”
    听了曹继武的话,吴三桂顿时雄心万丈。
    诚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雄自然惜英雄。眼前的曹继武,一切以实力为基础,这和吴三桂不谋而合。他竟然拥有两个漂亮老婆,自己虚长一大把年纪,怎么能落后呢?
    所以曹继武的话语,无意间撩起了吴三桂莫名的攀比之心,立即命身边婢女,去把陈圆圆叫来。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