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520章 求佛开福寺

    深秋冬云,将长沙城锁的如铁桶一般,住在城里的人,似乎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冰冷的江水,拍打着厚重的江岸,声涛如潮,贯耳透胸,似乎要将开福寺震碎。
    斑驳的琉璃瓦,爬满了破败的青苔。灰暗的画栋,沾满了肮脏的天鼠粪。一角飞檐,耷拉着青瓦龙头,斜吊着一只满是青斑的铃铛,寒风一吹,发出让人沮丧的声音。
    庄严的佛祖,微微托着上天入地指,神情肃穆,面容呆板,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红漆剥落的佛龛之前,跪着虔诚的郑亲王济朗。
    此时的济朗,双眉不展,神情不佳,脸色比铁纱似的灰云,还要凝重。
    衡州一战,清军惨败,湖广八旗主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虽然大败的缘由,主要是主将堪尼的刚愎自用,但堪尼如今已经身死。即便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堪尼身上,又能如何呢?
    人死了,所有的责任、遗憾和苦恼,全都随着灵魂而消散。只有活着的人,才会被情感困扰。朝廷没有怪罪堪尼的意思,但越是这样,活着的人越觉得羞愧和无奈。
    既然死人没有罪,那罪责一定是活人的。如果活人想着法子,和死人计较,那么除了掩饰活人的无能,和推卸责任外,还能有什么好的目的呢?
    所以既然死人无罪,那这罪责,即便活人不情愿,也不得不忍着。
    既然是戴罪之身,又怎么心安呢?正在济朗心绪如潮之时,一阵轻微而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靠近。
    不通过禀报,就能这么轻松地靠近自己,在这长沙城中,仅仅只有一位。
    没等来人开口,济朗轻轻叹道:“你也来求心安?”
    豫亲王多尼,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衡州惨败,征南大将军堪尼和一等功图桑皆身亡,湖广清军一下子没了主将。朝廷担心洪承畴做大之后,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舍弃洪承畴,将要拜济朗为征南大将军。
    然而在这湖广前线,除了洪承畴之外,吴三桂也已经形成了气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济朗知道自己难以主持局面,于是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推脱了主将之位。
    朝廷无奈,只好选择了多尼。
    然而既然连德高望重的郑亲王济朗,都不愿意出面,多尼怎么敢接这块烫手的山芋?所以接到了任命之时,多尼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吴三桂坐拥八万精锐,在长沙城虎视眈眈。多尼知道自己的斤两,于是急忙找济朗商议。
    哪知济朗来开福寺进香了,于是多尼也不顾佛堂清静之地,下马直接闯了进来:“王叔,不是我堪尼无能,实在是咱手里的钢刀,已经钝了!”
    衡州败仗之后,满洲八旗剩下不到一万人。汉军八旗,大多看佟六十的眼色行事,蒙古八旗畏缩不前。而平西王吴三桂,拥有包括夷丁突骑在内的八万人马。所以在这长沙城中,没有他吴三桂点头,谁也别想冒出头来。
    济朗叹了一声:“你不愿意接,就便宜吴三桂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吴三桂什么想法,脑袋不傻的人都知道。多尼有些担心:“现在的吴三桂,就缺个位置,咱们真把这位置让给他了,是不是有点助纣为虐的味道?”
    济朗摇头无奈:“吴三桂实力握在手,咱们不给他位置,敌人就有可能给他。兔子急了也咬人,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
    吴三桂虽然和大明有些过节,但和大清也是貌合神离,所以是典型的骑墙派。大清如果不给他名声和位置,大明就有可能给他。如果吴三桂真的和大明有一腿,那大清妇人湖广,可就完蛋了。
    然而想到吴三桂做大,多尼还是放心不下:“那以后呢?”
    济朗叹道:“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了,哪来的以后?”
    多尼闻言默然。
    过了一会儿,多尼愤愤地砸了一下蒲团:“吴三桂这犊子,背地里阴了我们,我们竟然还得陪着笑脸捧他,真他娘的窝囊!”
    济朗无奈叹道;“为了大清国的利益,个人窝囊些,没什么大不了的。”
    乱世之中,谁实力强,谁说话就算数。很显然,现在的局面,除了洪承畴之外,也只有他吴三桂,能撑得起门面了。
    多尼虽然极度不甘,但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于是试探地征询济朗的意见:“那我和王叔一起,上奏朝廷,便宜那王八犊子?”
    济朗闻言,沉默半晌,无奈地点了点头。
    过了良久,济朗忽然瞥见多尼神色闪烁不定,欲言又止,于是让他有话直说。
    见被瞧破,多尼于是叹了一声:“小吴门一带,突然传开一首童谣,王叔可曾听说?”
    济朗觉得奇怪:“什么童谣?”
    “小吴门内小吴王,吴人吴钩吴妖魂。风雨江山乾坤变,一心一意定为王。”
    济朗闻言,顿时笑了:“小吴门内拜吴王,本就是顽童们的游戏。这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有什么稀奇的?”
    多尼不以为然,郑重地对济朗道:“我打听过了,这首童谣以前没有,最近才突然传开,而且迅速传遍了长沙城,王叔不觉得奇怪吗?”
    曹继武就驻扎在小吴门,济朗听出了多尼的意思,摇头笑道;“你是说这童谣,和曹继武有关?”
    “可不是嘛。”
    多尼向济朗身边靠了靠,压低声音分析童谣:
    曹继武刚进长沙城,童谣就传开了。所以这个小吴王,指的一定是曹继武。
    江南池州府,乃钩吴故地,所以吴人指的还是曹继武。吴钩代表的是武力,而曹继武正好崇尚武力。曹继武字武魂,被人们称为妖异,因此吴妖魂,指的还是他。童谣的第三句,正好是当今形势。而这第四句的定为王,应该就是曹继武将来的结局。
    多尼的一番分析,将曹继武说的非常玄乎,把济朗弄得一阵心惊肉跳。
    然而定神细想下来,人毕竟是人,硬是把人搞成玄乎,济朗又觉得不可思议。郑亲王一生征战,杀人无数,双手全是鲜血,如果真的存在鬼魂,那么他的脑袋,早被冤魂搬去了。所以冷静下来的郑亲王,回味多尼的邪乎之说,连连摇了摇头:
    “据我所知,曹继武这小子,不信佛、不信神、不信邪、也不信正,总之他好像除了他自己,其他的什么也不信。虽然他与洋和尚眉来眼去的,但上帝在他那里,也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所以童谣这种不靠谱的事,绝对不是他干的。至于俗人所说的天意,在他曹继武那里,基本上就和放屁是一个意思。”
    多尼不以为然,反驳道:“天意是放屁?王叔一把年纪了,怎么能这样说呢?他曹继武是妖邪,可我们是人。他曹继武不信,可咱们不能不信啊!汉人痛恨我们,可咱大清国还是定鼎了,难道这不是天意吗?况且皇帝刚刚在天坛祭天,这难道不是在感激……”
    “闭嘴!”
    还没等多尼说完,济朗就忍不住打断,“大清之所以定鼎,靠的是真刀真枪,拼的是流血流汗。对于天坛祭天,大明当年,比咱们大清勤快多了,不照样没什么用?什么狗屁天意?你少在这里疑神疑鬼的。”
    多尼不服气,指着佛祖顶撞济朗:“既然王叔不信天意,那为什么还来拜佛?黄大仙耍把式,岂不是自欺欺人?”
    济朗闻言,鼻子都气歪了,伸手要打多尼。
    但刚把手举起来,济朗转念一想:多尼毕竟是个王爷,如果今日挨打了,传出去岂不成了笑柄?
    顾及到多尼的颜面,济朗于是把手放了下来,轻轻叹了一口气:“我来求得是心安,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多尼闻言,小声嘟囔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
    这一下子,济朗真生气了。多尼抬手挡打,急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朝廷不但没有怪我们,反而嘉奖了堪尼和图桑。”
    济朗瞪了多尼一眼:“死人得了嘉奖,你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一句抢白,多尼急了:“再怎么小肚鸡肠,我堂堂王爷,也不至于和死人计较吧?”
    济朗闻言,从多尼手里抽出自己的手,端坐在蒲团上,闭目静修,不再理会他。
    南京城校场,武昌演武场,曹继武都曾让满八旗难堪。因此穆马、贺布等八旗将领,都痛恨曹继武。并且在这长沙城中,曹继武的风头,盖过了所有人。
    满洲八旗军,向来骄横跋扈,只有对洋妖队,却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八旗将士,几乎都想着扳倒曹继武。但凭他们的能耐,根本就不是曹继武的对手。纱布等人,多次请济朗出头,整治曹继武。修理曹继武,就是打吴三桂的脸。所以老练的济朗,都没有答应众将馊主意。
    想起刚才的童谣,济朗顿时疑窦丛生,转头问道:“那首童谣,是不是你捣的鬼?”
    多尼急了,拍着胸脯叫嚷:“我们虽然膈应曹继武,但童谣的事,绝对不是我们干的。”
    济朗一脸狐疑:“‘我们’,是什么意思?你和那帮混犊子?”
    多尼闻言,顿时意识到自己说露嘴了,于是低头避开济朗的眼光。
    “你小子!”
    济朗心中有了谱,用手指敲了敲多尼的脑门,“对于曹继武的事,你是不是坐不住了?”
    多尼默然不语,虽然不愿招供,但济朗早看穿了他的心思。
    过了一会儿,见多尼一直不说话,济朗叹道:“曹继武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对咱大清国有利。我不想和他较劲,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多尼很不服气:“王叔此言差矣。如今长沙府的老百姓,手里几乎都有田地。即使赶不上趟的,也能做生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所以,曹继武这小子,表面上看似穷凶极恶,但他所做的一切,还是为了汉人翻身。”
    “大败之时,军心极度不稳,长沙城人心惶惶。大败之初,咱们甚至连吃的也没有,都要准备退回武昌了。大败之后,长沙城一片乱糟糟,几成地狱,就连吴三桂和范承谟,都束手无策。就连朝廷,也准备放弃长沙城了!”
    济朗叹了口气,“你看看,人家曹继武一出手,烂豆子不见了,家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城中商贾如云,湘江舟楫如织,长沙城由地狱变成了天堂。这么繁华的景象,我也从没见过。有这样的天府之地,作为后盾,对面的敌人,还能坚持多久呢?”
    虽然不服气,但济朗说的都是事实,多尼眼珠子转了一圈,忽然找到辙了:“汉人如果翻身,那咱满人,岂不危险?”
    “在乱世之中,凡是夺取天下的,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把百姓挂在嘴上的,不是混蛋就是伪君子!”
    济朗顿了一顿,盯着多尼,“百姓是从曹继武这里,得了些好处。大清国既然吃了肉,难道不让他们喝点汤吗?”
    自己吃“肉”,却不让别人喝“汤”。连“汤”都喝不到的人,最终会把吃“肉”的人干死。明国的李自成,就是眼前的明证。
    见多尼不说话,济朗告诫道:“个人恩怨,和大清国的利益,你身为王爷,应该分得清楚。被那帮混犊子拉下水,你这堂堂王爷的脸面,还能挂的住?”
    多尼闻言,惭愧不已。
    过了一会儿,见多尼神色缓和了,济朗叹了一口气:“说吧,你们背后,整的什么幺蛾子?”
    多尼刚要说话,突然远处喧嚷起来。
    这开福寺,靠近湘滨。二人闻声,出了开福寺,忽见满塔率领一帮人,开船到对岸去了。
    满塔不在城里呆着,跑对岸干什么去了?济朗正在疑惑之时,一阵马蹄声碎,爱星阿飞驰而来。
    爱星阿一见济朗,急忙勒马大叫:“王爷,不知哪个混犊子吹了什么风,巴图鲁亲王,要去杀曹继武抢格格。”
    济朗闻言,大吃一惊,回头狠狠瞪了多尼一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多尼下了一大跳:“谁这么大胆子,竟然整出这样的幺蛾子?!”
    “少废话,快到对岸去!”
    济朗说完,急命爱星阿备船。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