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602章 观音阁传功下

    武功的基础,是功力。武功的运用方法和策略,就是招式。就武功招式而言,空中和地面,完全是两码事。
    脚踏实地,根基稳固,出招沉稳有力,对于高手而言,招式出现偏差的几率非常小。
    而空中无法借力,全凭自己高超的功力,稳定身位。没有地面支撑的稳固,因此空中的招式,无论是力道和灵活性,都远远不如地面的招式。
    空中的优势,在于居高临下的身位,以及突然性。
    居高临下的身位,带来的速度优势,这是天然的。所以只要身在高处,就具备这个优势。对于习武之人来说,空中的目的,就是抢身位。所以如何调整身位,是空中出招打击的先决条件。
    如果空中有了身位,却没有抢先的突然性,则对地面来说,没有任何优势,很容易被地面高手反制。
    所以对于习武之人来说,空中出招,着重抓住身位,以及先发制人的突然性。
    老人的这套功夫,取法十形。前五形为地面出招,后五形则为空中招式。
    空中八猛:鹫、雕、鵟、鹰、鸢、鹞、隼、枭。
    八猛之中,鹞的空中身法,最为灵活多变。其中五种身法,为八猛特有,取法为功,称为鹞形,作为空中五形的基础。
    鹞形特有身法,分为竖身,翻身,横身,滞身和滚身。
    竖身是鹞形最基本的身法,垂直跃空,直线出击。此等身位之下,出招速度最快,突然性最强。
    翻身是竖身的特化,腰力悬挺,跃起之后,翻空而起,加大身位高度,损失一部分速度优势,增强力道的优势。
    横身为空中横移。在突然性丢失的情况下,横移身位,避开地面的致命攻击,从而重获身位优势。从侧面避实就虚,重新掌握先发制人的优势。在实战之中,此等身法,多用于后中先手的策略。
    滞身为空中停滞。在对手占据先机的时候,突然空中停滞,给对手一个提前量,从而让过攻击,寻机反击。
    对于空中而言,给出提前量的难度,远远高过地面。所以滞身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突然停滞失速,如果把握不好时机,空中静止的目标,对于地面的攻击来说,简直是太容易得手了。
    滚身乃空中滚动,是最难的一种身法。
    空中滚动,身体和功力,都需要极高的协调性。空战之中,滚身隐藏出招的意图,提高隐秘性和突然性。连续滚动,加大功力的聚集。因此滚身身位之下的出招,力道至少要比竖身大出一倍。
    在失去先机的情况下,滚身能够混淆对手的视线,隐藏自己的要害。同时旋转翻滚的劲力,形成天然的防护,能够改变对手攻击力道的方向,从而保护自身不受伤害。
    在空中优势完全丧失的时候,侧滚落地,能够化去高势给自身带来的麻烦,同时为地面反击,赢得机会。
    “所以鹞形之中,滚身是精髓。掌握了滚身,空中五形的基础,才算牢固。在没有根基的空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能取到出人意料的创造效果。”
    如此高超的身法,曹继武还是第一次见识,真是大喜过望。
    虽然十形功法,都以熊形功力为基础,同出一脉。但空中和地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空中身法,看似简单,但难度却是成倍增加。大成功力的曹继武,花了半个时辰,仅仅初入鹞形门径。
    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将鹞形练得有模有样,老人还是很满意,于是跃空而起,和曹继武对练身法。
    又过了半个时辰,在老人的辅助之下,鹞形身法,曹继武练了个小成。
    空中的老人,突然滞身停空,双臂一展,全身衣袖,协裹着惊人的内力,突然如惊雷般爆炸。震荡的劲力,犹如风云滚动一般,在空中四处弹波。
    空中的身法,曹继武刚刚熟练,因此空中对抗,他还不是老人的对手。老人的衣袖轻轻一拂,曹继武瞬间落地。
    虽然侧滚在地,曹继武的姿势不是太难看,但老人空中出招的劲爆,还是让曹继武大为吃惊。
    鸡有抖翎振翅之能,取法为功,是为鸡抖翎。
    总督诸阳,劲力灌注全身每一根血脉,每一个毛孔,震荡惊弹力。
    此招地面和空中,皆可使用,然而空中的打击效果最好。由于是震荡弹力,能过化解弹开对手的劲力,对于自身的防护,也是极佳。
    功力都是一样的,但功力发挥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比如这招鸡抖翎,震荡惊弹力,如果使用功力的招式,真乃惊世骇俗!
    曹继武按照老人所教,连续跃空,花了半个时辰,将鸡抖翎掌握。
    空中正在拆招的老人,突然一个横身,犹如鹰击长空,斜刺里伸出一脚,抓踹而来。
    空中八猛之中,鹰的捉拿之功最强,取法为功,是为鹰捉。
    此招出击,脚尖五趾并拢微含,脚底涌泉悬吸,脚侧太白公孙二穴紧扣。脚部劲力,形成外扣内吸之势。
    脚部捉拿,远远要比手掌力大势猛。一旦被拿住,骨碎筋折,涌泉内吸,对手是逃不掉的。
    空中的老人,祭出鹰捉,犹如饿鹰扑食,比虎行更为迅捷。曹继武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老人抓住了肩膀。
    这次老人用了三分内力,涌泉内吸劲力,曹继武肩头剧痛。他来不及细想,迅速落地,一个熊形横膀,一股排山倒海的劲力涌去。
    鹰捉虽然凶狠,但熊形的劲力,更为凶狠势大。老人知道厉害,迅速横身闪开,犹如天马行空,一脚照面门踩踏而来。
    马有奔腾踩踏之能,取法为功,是为马形。
    此招出击,五趾并拢,涌泉悬提,功力聚于脚掌,前探踩出。
    由于前脚掌探出,攻击距离比鹰形更远,而由于脚底涌泉悬提聚气,因而力道也比鹰形要大得多。
    手掌无法和脚掌正面相抗,况且马形空中踩踏,大占身位优势。天马行空,前探踩踏,势大力沉。熊形双推掌,无法相抗。曹继武知道厉害,迅速蛇形横移步,避开雷霆万钧的一击,同时云掌旋出,闪击涌泉穴。
    对于马形而言,涌泉悬提聚气,是踩踏劲力的根基。蛇形这招避实就虚的打穴手法,破气伤根,如果被打中,老人的脚就废了。
    老人的脚面,突然平直探出,攻击距离又长出半个脚掌。劲力由脚掌迅速聚集脚尖,灵动而飘逸,闪电般攻击大陵穴。
    云掌大陵穴,就如蛇的七寸,一旦被击中,手腕就废掉了。曹继武没有惊慌,双掌迅速并拢,祭出熊形推山。一股雄浑的气墙,排山倒海般涌来。
    然而老人没有闪避,脚尖犹如飞舟穿浪,直接穿透雄浑气墙,毫不客气地点中大陵穴。曹继武手腕一痛,连连后退。幸亏老人只用了一分劲力,否则曹继武的手腕非折不可。
    竟然能破开排山倒海的气墙!曹继武惊得说不出话来。
    燕有飞掠点水之能,取法为功,是为燕形。
    此招灵动迅捷,是十形中,最快最灵的一招,也是十形中,最难的一形。难度在于点,而不是抄。
    燕子点水,在高速高灵的基础上,要有高超的精准度。这对于脚法来说,简直是登峰造极之境。
    身处高空,极力俯冲的同时,以脚踝为根,全身功力聚集于脚尖,犹如飞燕迅掠,灵动快速,因而能冲开雄浑的波涛,穿浪而过。
    由于脚尖太小,本身承受不了巨大的力道。所以此招不适合硬碰硬攻击,否则硬击回弹的劲力,会伤及脚尖。
    老人刚刚讲解完,曹继武跃空而起,祭出一招燕子点水。
    此招飞掠迅灵,曹继武占了先机,连老人自己,也无法闪避。然而老人没有闪避,突然猿形一纵,探肩伸臂,祭出一招鬼拳,攻击大脚趾隐白之穴。
    猿形虽然没有燕形快捷,但纵身而起,身位并不吃亏。况且探肩伸臂,手上攻击距离,完全可以弥补速度的少许劣势。燕形劲力全在脚尖,隐白一旦被击中,劲力全破。
    曹继武知道厉害,脚尖收起,前脚掌探出,天马行空,硬踩猿形。
    天马行空的劲力,雄浑霸气,猿形远远无法相抗。老人鬼拳变掌,雨掌吐信,闪击脚面太冲穴。
    曹继武空中横身,脚掌收起,祭出鹰形,捉拿蛇形。老人双掌迅速并拢,打出一招熊形。双方相互拆招,四周劲气翻滚不断,涛声凑合,源源不断。
    ……
    又过了一个时辰,曹继武将十形功法,全部掌握。老人又将自己的神龙枪绝学,传给曹继武。
    一寸长,一寸强。对于枪法而言,一定要将远距离功力优势,发挥出来。就老人毕生所悟,能将长枪优势发挥淋漓尽致的,无外乎三招:挑,横,刺。
    曹继武忽然想起张三杆,忽然笑了:“这怎么和张三杆的绝学,有点相似?”
    老人没见过张三杆,自然有些奇怪:“什么张三杆?”
    张三杆的绝学,一杆子挑,一杆子戳,一杆子横。曹继武扯了一根旗杆,将张三杆的三招,使了一遍,老人哈哈大笑。
    所谓枪法和棍法,区别并不是很大。枪法由于枪尖的存在,是棍法的特化。挖藕的张三杆,武功和神龙枪法,不谋而合,老人有些吃惊,但也相当释然。
    武功作为一项技能,本身就起源于生活。老人的神龙枪法,化繁为简,返璞归真,虽然招式相同,但劲力的运用,远非张三杆所能比。
    高手对决,对于利器而言,如果三招过后,还没有决出胜负,接下来的对战,基本上就是毫无意义的消耗战。所以高手武功的精华,往往也就在三招之内。
    对长枪本身的构造而言,攻击效能最大的一点,在于枪尖。所以枪法所有的精华,几乎全在枪尖。挑横刺三招,全是基于枪尖的招式。
    对于刺而言,属于直线出击,出击速度最快。
    然而由于枪尖过小,如果刺不中要害,对手反而会抓住枪法,进行强力反击。
    人身在受到伤害时,瞬间反击的力道,大的惊人。所以一旦对手获得反击的机会,长枪的优势,瞬间无存。
    枪法用刺这一招,牵涉到拔枪这一动作。枪尖刺中人身,人身筋肉会立即反应,骤然夹住枪尖,大大增加拔枪的难度。
    所以如果不是高手用枪,刺枪并不是最好的一招。
    对于横枪来说,枪尖打出了是一个震颤横力。这个横切力,虽然不如刺枪快速,但伤害远远大于刺枪,而且没有拔枪这一多余的动作。
    但是要打出横力,消耗的功力巨大。因此此招不适合群战。
    挑枪是斜线攻击,创伤面大,血气喷涌,对手立即就会失去反抗能力。一旦对手被挑中,至少也是失去平衡。挑枪的力度,相对容易把控,能以最小的劲力,取得最大的伤害。所以挑枪是枪法之中,最常用的招式。
    老人将毕生的枪法,集中在最简单的三招。以曹继武现在的精力,很容易就掌握了神龙枪法。
    最后,老人又将自己的袖箭绝学传授。袖箭箭囊附于前臂、后背和小腿之上,隐秘性极高。曹继武乃暗器出身,很快将袖箭绝学掌握。
    大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对于曹继武的青出于蓝,老人相当满意。
    望着滚滚如潮的江水,老人捋须叹道:“取胜诀要,七分功力基础,两分招式策略,一分不确定因素。基础和策略扎牢,剩下的一分不确定,也有九成有利。九成九的胜率,当初老夫答应你的,已经毫无保留。”
    曹继武整了整衣衫,恭恭敬敬地行礼。
    老人点了点头:“你还有要事要办,别耽搁了,去吧。”
    曹继武又行了个大礼,将两根楠竹踢入了江中,悬竹飞渡,很快消失在江波浩淼之中。
    观音阁中,白衣老人衣袖一掸,轻飘飘地落在青衣老人身旁,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摇头叹息:“此子聪明绝顶,然时势无情。姬兄旷世绝学,落入异邦之手,可惜了!”
    青衣老人也叹了口气:“所谓异邦我邦,在上天眼里,没有任何区别。五千年繁荣不在,然大江依旧。既然选择传承,就由他去吧!”
    白衣老人点了点头:“大江无水,方能断流。传承没有生命,断绝是必然。姬兄洞察自然之道,跳出人世之外,高征南远矣!”
    “作为人来说,不太可能跳出人世之外,王老弟不必自谦。”
    青衣老人又叹了口气,“虽然同属内家功法,但老夫的绝学,太过简单枯燥。提不起兴趣,一旦没有迫切的实战需求,传承的难度极高。而老弟的绝学,远比老夫的玄妙,将来必定大方异彩。”
    白衣老人不以为然:“何以见得?”
    青衣老人满脸无奈:“文化使然!”
    白衣老人莫名其妙:“文化使然?”
    远望大江东去,青衣老人无奈点了点头:“除了武功之外,老夫能帮他的,的确不多。但愿他能扭转颓势,洗涤文化灵魂,重新归入避虚就实的正路。”
    “姬兄是不是多虑了?”
    白衣老人相当不解,“相对于华夏文化来说,满洲的野蛮文化,相当不值得一提。”
    青衣老人摇了摇头:“眼前的茅麓山之战,野蛮文化,彻底击败了华夏文明。对于满清来说,此战的胜利,是老百姓用肩膀抗出来的。所以……”
    白衣老人大为不满:“姬兄作为汉人,怎能有如此想法?这也太伤人心了!”
    “跳出汉人这个立场,你能看清更多的事实。撇去喜好的干扰,你能更清楚地洞察世事。世间的发展,只遵循自然之道。作为正统正义,因为主持人的改变,其意义和概念,也会跟着改变。”
    青衣老人满脸痛苦,“篦子坡事变,明国结束了。茅麓山之战,华夏结束了,汉家文明也跟着结束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满清文明的主导,将会确立下来。百年之后的世人,汉家以往的文明,从里到外,对他们来说,就不可避免地陌生了。”
    江水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低沉的震荡,白衣老人无奈摇头,泪流满脸……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