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743章 新任经略使

    秋雨淅淅沥沥,残破的梧桐叶子,无力飘落。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青砖条石,坚固异常,可惜如今却换了主人。他的苦心孤诣,最终为别人做了嫁衣。阴冷的江水,拼命拍打条石,又无力退回,像极了朱元璋不甘而又无可奈何的灵魂。
    北宋之后,中原遭受难以恢复的破坏,经济中心彻底移往江南,从而确立了以三吴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以江宁、苏州和杭州为中心的文化价值体系,牢牢控制着后中原时代的华夏。元大都,北京城,尽管政治中心都在北方,但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三吴集团,比如著名的东林党。
    尽管大明灭亡了,但东林集团的利益并没有多少损失。辅政大臣时代,鳌拜通过江南奏销案,三吴大多数官吏就地免职,给予了他们沉重打击,但这只是扬汤止沸之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后中原时代,文明核心是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理念,只有把这个清除掉,才是釜底抽薪之举。番化改革是诛心之举,是西洋理念和儒家理念之争,严重危害江南士大夫的利益,所以新任经略使曹继武,一到南京城,风雨交加之下,整个江南都在暗潮涌动。
    黄宗羲、吴梅村、龚鼎孳之流,这些东林余党,曹继武所谓的老友,如今都满清时代了,还在喋喋不休的华夏正统,大义道德,江宁将军彭春看不下去了,手中钢刀一挫,金鸣之声贯耳穿髓,这帮家伙,立即不吱声了。
    “你们不是觉得明国正统吗?朱元璋在地下已经躺了两百多年了,你们不是想要大义气节嘛,干嘛不到钟山一头撞死?”彭春大眼一瞪,这帮家伙立即浑身哆嗦了起来。
    想要气节又怕丢了性命,这帮腐儒,既要当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此时的表情相当的逗比,杭州将军苏春顿时乐了:“整座钟山修的豪华无比,远比你们的家气派多了。可惜朱元璋都死了两百多年,仍然在嘲笑你们的破砖烂瓦,都说江南的母猪会上树,看来果然如此!”
    一众满族大员,哄堂大笑。黄宗羲等人,脸面个个像极了猴屁股,浑身燥热,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这帮混蛋,既无能又迂腐,一旦占据了位置,对上高风亮节,对付同阶层的同僚党争,对下用高尚忽悠老百姓当炮灰,明国就是被他们这么给玩死了。所以老一代满洲,以及没有被熏染的二代,都看不起他们。
    袍泽族人,太过丢人现眼,经略使曹继武,心中叹了口气,摆手让他们退下。然而尊严被践踏,这帮家伙此时脑袋短路,一时没有反映过来。
    “还不快滚!”苏春大喝一声,这帮人浑身触了电一般,脚底一阵小旋风,一道烟窜球。
    他们敢和曹继武扯皮抬杠,因此曹继武看在袍泽的份上,还算礼遇。满洲是靠钢刀和鲜血取得了天下,所以他们根本不敢正视彭春等人。
    苏春一脸灿烂:“江南大义气节,果然名不虚传!”
    彭春唾了一口:“狗屁,怕死而已!”
    苏春换了脸色:“不要这么直接嘛,打人不打脸,人家掌握着笔杆子,万一把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你彭春这一世英名……”
    “滚犊子,老跟老子卖狗皮膏药!”彭春立即给了苏春一脚,众人再次哄堂大笑。
    ……
    满洲入关,具体怎么统治天下,出现了三条路。汉化不过是为华夏历史,再多添一道轮回而已,根本没有什么意思,遭到了满洲旧部的强烈反对,直接逼迫顺治倒台。经过辅政大臣时代的检验,渔猎文明根本不适合关内,随着鳌拜的倒台,满洲化胎死腹中。
    不过番化改革,引来外来文明,将对古老的华夏,造成巨大的冲击。毕竟当今不是赵武灵王时代,类似于胡服骑射的番化改革,将会打破华夏千年的观念,严重影响士大夫的利益。一旦不成功,造成的后果,满洲是绝对承受不起的。
    主动出击,胜率是六成,防守反击,胜率是三成,被动防御就是被动挨打,几乎没有胜算。俄罗斯已经占领西伯利亚五十多年,直抵满洲大后方。西洋人已经占领南洋一百多年,虎视广东。满清已经受到了两面夹击之势,再玩华夏的老一套,恐怕不行了。
    所以尽管曹继武功高震主,尽管已经把他挤出了北京城。但主动出击的胜率,还是相当可观。麻子皇帝虽然年轻,但还不算太幼稚,将整个三吴托付给曹继武,同时做出重大人事安排,给及最大的支持。
    江南浙江经略使曹继武,掌控江南浙江所有的军政大权,麾下主要大员,江宁将军彭春,杭州将军苏春,江南提督佟国瑶,浙江提督费扬古,漕运总督佟国维,江南右布政使李任责,江西布政使鸡司晨等等,这些都是铁杆旧部。唯有江南左布政使汤斌和浙江布政使范承谟,这两个家伙都是腐儒,不过占少数,影响不了大局。
    当初鳌拜的江南奏销案,无条件免去了大批的明国故吏士大夫,同时通过卖官,又补上了许多空缺,虽然遭致了漫天的骂名,不过却给曹继武打下了基础,可谓是无意插柳柳成荫。
    因为番化改革,同样面临裁撤腐儒士大夫的敏感问题。为了老百姓,全是嘴上功夫。华夏的信仰就是做官,做官就能荣华富贵。做不了官,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受尽剥削欺压。人家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得来的美好生活,你却给毁了,他们不会跟你拼命?
    所以如果没有鳌拜当年的奏销案,曹继武此时裁撤官吏,一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恐怕连麻子皇帝也顶不住。这样麻子就成了宋神宗,曹继武就成了王安石,再来个司马缸砸光,就会把清国的改革,一下子砸个精光光。
    大部分出钱买官的家伙,都是些颇具经济头脑的商人。由这些人充实江南政权的中下层,正和曹继武的口味。番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引进荷兰最为先进的商业理念。商人都具有精明的眼光,曹继武的施政方针是什么意思,他们一眼就能看的明白,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如果还是原来的明国故吏,腐儒士大夫阶层,那麻烦就大了。王安石失败的主要因素,中下层阳奉阴违,变法措施难以有效下行。此时的曹继武,内心相当感激鳌拜。
    所以当年鳌拜的无意插柳,以及麻子皇帝的人事安排,给曹继武铺垫了极为有力的人员基础。江南番化改革的难度,根本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武将负责安定内部局势,文官主导劝农课桑以及经济贸易,曹继武早已拟定了初步方案,将各项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众位大员各自领了任务,辞别经略使,径回各自的府衙。
    其他大员都走了,可是江南左布政使汤斌、浙江布政使范承谟以及苏州知府郭秀,却没有动身。
    这三个家伙,一看那一脸的酸味,就是腐儒无疑。他们熟悉的是八股文,不理解曹继武的经济措施,有情可原。汤斌看了看范承谟,范承谟又扭头看了看汤斌,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
    曹继武相当无奈,坐直了身板:“有话直说。”
    汤斌终于忍不住了,起身叉手:“千年华夏,仁义之道,治世之正道……”
    曹继武不想听他之乎者也的啰嗦,直接打断:“你的俸禄是谁发的?”
    怎么问起了这个?汤斌顿时愣神了。
    曹继武催促:“直说。”
    汤斌只好照实回答:“户部。”
    “户部发给你的俸禄,又是哪里来的?”
    户部就相当于财政部,掌管帝国的钱粮。可是所有的钱粮,都是从百姓手里搜刮而来的。汤斌不好意思直说,犹豫了一下,底气十足:“汤斌顶天立地,没多拿百姓一文钱。”
    曹继武生气了:“打偏了,本使没问你这个。”
    汤斌浑身局促,耷拉着脑袋,斜眼向范承谟求救。可是当年长沙改制,范承谟领教过曹继武的凶狠,他才不敢触这个眉头。
    汤斌号称豆腐汤,清正廉洁,是百姓极为爱戴的清官。然而清官只是个虚名,曹继武要的,不是这个。对于百姓而言,更需要的是,生产技术的提升,尽而提升生活质量的措施。而对于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儒家的仁义道德,屁用没有。
    跟他讲经济,等同于对牛弹琴,曹继武不想浪费口舌:“你号称清官,但你拿的每一份钱粮,都是从百姓手里夺来的。你一不种田,二不采桑,衣食无忧。可是百姓要想衣食无忧,只能靠他们自己。百姓要想吃好喝好,得先让帝国的各级官吏吃好喝好。十年寒窗苦,为的就是你那份豆腐汤?你可别忘了,现在是清国时代,再谈仁义道德,等同于笑话。
    所以本使要的是能官,而不是清官。所以你的任务,采用各种积极措施,促进生产,让百姓能够多产衣食。贪,人性也。考验人性,往往是失望,所以本使允许你贪。但前提条件,你给百姓带来的效益,一定要高于你所贪的价值。”
    汤斌虽然不赞同,但曹继武直截了当,说的没有虚言。
    见他还在傻愣地站着,曹继武叹了口气:“你可以把本使所说的话,直接写进奏折里,上报给当今皇帝。”
    你不赞同上司的决定,可以向麻子皇帝打报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范承谟连忙暗中踢了汤斌一脚。汤斌一肚子郁闷,只好作揖行礼,退出了经略使府。
    范承谟和汤斌都走了,郭秀竟然还没动身。曹继武仔细一看,这个郭秀,竟然是江宁织造曹玺的管家。此时他竟然做了苏州知府,看来只要搭上皇家的贼船,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果然是名不虚传。
    曹继武虽然看不起他,但表面还是相当平静:“你还有什么话?”
    郭秀起身行礼,犹豫了好几下,还是没有出口,转身而去。他这一转身,曹继武好像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回来。”
    郭秀听得喊,急忙又转身回来了。
    曹继武仔细打量了郭秀的鼠腮须,满脸都是疑惑:“本使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下官郭秀,多谢恩公救命之恩!”郭秀扑通就跪了下去,不住地磕头。
    曹继武相当纳闷:“本使何时救过你?”
    “当年天下大乱,下官一家老小颠沛流离,落难江州,以卖糕为生。庐山幸亏恩公施舍银子,得以渡过难关。”
    曹继武闻言,忽然想起当年停留江州之时,曾和顾炎武一起登庐山东林寺问道,遇到过一个卖糕人,顿时大吃一惊:“原来你就是坑吴荣五文钱的卖糕小贩?”
    郭秀:“正是。”
    当年因为五文钱,吴荣差点没把郭秀给打死,曹继武回忆当年,唏嘘不已:“人生衣食多难事,你如今能到这个位置,一定受过不少磨难。”
    “多谢恩公理解。”郭秀感激不尽。
    “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既然当年有过一段经历,曹继武的语气,和蔼了许多。
    曹继武是好人,这个郭秀知道。然而往往祸从口出,诚所谓位卑莫劝人,草根出身的郭秀,事事小心。但此时曹继武既然想起了当年事,即便说错了,也不妨事。
    所以郭秀也不再遮遮掩掩:“恩公的措施虽好,但容易招众恨。”
    曹继武微微一笑:“说说你的见解。”
    “恩公的措施,对百姓好处多多,然而士大夫却不适应。人性又贪又懒,到手的荣华富贵享受,所以士大夫不愿意去折腾。恩公想象一下,像吴荣这类士大夫,连五文钱的利益都不愿让给穷苦人,怎么可能去关心百姓的死活?而且百姓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历来都是被士大夫带节奏。所以百姓一定会被扇乎,跟着一起瞎胡闹,恩公万万小心!”
    这个郭秀,出身底层,对草根的心态,几乎是了如指掌,如果能善加诱导,一定是一名能官,曹继武点了点头:“多谢提醒,本使早已做好了各项准备,你大可不必担心。”
    郭秀摇了摇头:“恩公能力非常,士大夫们正面打不过,一定会使出无尽的阴谋诡计。比如利用大义道德,煽动老百姓正面攻击。背地里寻找恩公的弱点,致命一击。此乃两面夹击,当年东林党对付魏忠贤,用的就是这一招,如今苏州城外《五人墓碑记》,就是当年的见证,成了愚昧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所以恩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弱点?曹继武唯一的弱点,就是女人。可是沈婷婷跟了金月生,佟君兰跟了金日乐,旧爱朱梦茹在东洋萨摩藩,新欢东娥体贴,为了不增添累赘,留在了北京城。唯一的弱点,早已防范得当,士大夫还要拿什么来对付曹继武呢?
    “恩公女人这一点,几乎是天下皆知,听说连太后也……”思索之中的曹继武,忽然抬头了。郭秀急忙敛住了笑容,低头避开曹继武的目光。
    好小子,什么花边你都知道!曹继武暗骂一声,一脸平静:“你到了这个位置不容易,不该说的不要乱说。别人听去了,小命就没了。”
    郭秀连连告罪,曹继武摆手打住了这一茬。
    过了一会儿,郭秀稳了稳心态,又来提醒:“英雄难过美人关,恩公无敌于天下,自然吸引绝世佳人。如果士大夫鼓动江南旧爱,恩公可要小心了!”
    江南旧爱?
    李香君,寇白门,卞赛赛……
    曹继武摇头笑了:“她们都是心性高傲之绝世佳人,早已看透了士大夫的虚伪,不会帮他们对付本使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继武本身自律非常,操守绝伦,交往的朋友,自然也是这类人物。郭秀相当聪明,怀疑是自己多虑了,但还是有些疑惑:“恩公真的就没有其他弱点了?”
    除了女人,曹继武的弱点还真是想不到。想不到不如不想,曹继武叹了口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上。”
    郭秀不以为然:“恩公是新政的主心骨,不能有所闪失。当年魏忠贤倒了,大明完蛋了。恩公如果倒了,华夏就真的完蛋了。至少三百年的奴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什么样的奴才,经过三百年的沉沦,还能翻身?所以还望恩公千万不要大意。”
    对于番化改革,灵魂人物当然是三兄弟。但吃力不讨好,所以身为女真人的二金,对汉人翻不翻身,根本不感兴趣,经常对曹继武冷嘲热讽。所以主持新政的,只能是曹继武。如果曹继武倒了,番化就彻底凉了。所以曹继武的人身安全,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出身草根的郭秀,本来就是个小人。但有谁愿意做小人呢?因为生活所逼,郭秀当年可谓是相当的刁滑。但如今得了位置,他也想做一番事业。曹继武能改变华夏的观念,就能改变华夏的命运,所以郭秀竭力维护这次难得的机会。
    “士大夫几乎没有一个好鸟,一定会派来刺客,还请恩公小心!”天色已晚,郭秀不想打扰曹继武休息,于是行礼告退。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