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铁血山河志

第748章 灵秀峰下

    洞庭祭妻,曹继武再次偶遇慧空大师,虽然觉得他十分的亲切,但自那之后,由于政务繁忙,也把这茬给忘了。
    一日,曹继武正要批阅生丝贸易行文,江宁将军彭春忽然前来求见。
    满清根本不信任汉人,各处要地都派有八旗驻防,独立于政权之外。其中江南是钱粮重地,因此江宁驻防是全国除京师以外最大的一支八旗兵力,总共八千余人。曹继武改革,如果成功,对满清极为有利。所以麻子皇帝破天荒地重提经略使职务,直接掌管治下八旗驻防,防止汉人顽固势力的破坏。
    事实上江南绿营军与当地势力盘根错节,根本指望不上。因此杭州驻防和江宁驻防两支八旗军,共一万一千多人,是曹继武维护江南秩序的主力部队。杭州将军苏春和江宁将军彭春,都是嫡系,一直在密切关注江南各方势力的异动。所以此次彭春前来,一定有重要军情。曹继武放下鹅毛笔,吩咐张铁胆急请彭春。
    双方都是老熟人,彭春开门见山:“属下探知,有大批贼寇聚集灵秀峰,要不要派兵剿了他们?”
    “灵秀峰?”曹继武一愣,“太湖之滨灵秀峰?”
    “正是。据密探来报,已有上千人集结,都是些自命不凡的乱匪,苏州府绿营守备,根本不敢过问。如果放任不管,江南必将大乱。”
    灵秀峰……报国寺就在灵秀峰上,这事会不会和慧空大师有关……想起慧空大师的音容,曹继武那种天然的亲切感,在此油然。
    无知民众往往被当枪使,《五人墓碑记》就是鲜活的案例。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动乱。然而牵涉到慧空大师,一旦调动八旗部队,刀枪无眼,岂不连他一块玉碎?慧空身上,一定有关乎曹继武的秘密。所以必须尽快解开这个秘密。
    曹继武打定主意,不动声色:“一群草寇而已,不必惊慌。八旗部队乃国之重器,不可轻动,你先下去吧。”
    彭春一愣,但见曹继武提起鹅毛笔,埋头继续批阅行文,只得退了下去。
    等彭春刚出大堂,张铁胆就忍不住开口:“你还想像以往一样,独闯龙潭虎穴?”
    多年的兄弟,曹继武的心思瞒不住张铁胆,只得点了点头。
    张铁胆相当担心:“自南宋以来,江南是文人士大夫的根基。如今你的番化改革,是要拔了他们的根,他们岂不拼命?所以这次不同湖广、中原和山东,他们扇乎的喽啰就像疯狗一样,见谁咬谁。千万不可再逞匹夫之勇,还是带上彭春的八旗部队,比较保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曹继武,张铁胆的卓识也相当不一般。寻常的方法,曹继武还真说服不了他,于是直言不讳:“报国寺慧空大师,好像与我有着极深的渊源。这次我会秘密前往,尽量不暴露行藏。”
    “可是……”
    曹继武摆手制止了张铁胆,无奈叹了口气:“慧空大师身上,对我来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种感觉,除了爹娘和师父之外,他是第四个人。”
    张铁胆大吃一惊:“你是说……他有可能是你一位至亲?”
    曹继武点了点头。
    张铁胆错愕。曹继武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飞出了经略使府,张铁胆再也没有理由阻拦,望着背影,久久愣神。
    太湖之滨灵秀峰,背依阖闾城,临下胥江,远眺虎丘,俯瞰太湖,乃风景绝佳之处。当年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就在灵秀峰上,东晋年间,成为一座著名的寺院,名为秀峰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毁于战火。朱元璋重建庙宇,改名为敕造报国禅寺。明朝末年,天下同样大乱,报国寺再次毁于战火。如果二十多年已过,不知是哪里来的一批僧人,重整庙宇,继续延续香火。
    灵秀峰自古以来就是苏州名胜,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死后,被宋廷封为蕲王,葬于灵秀峰将军岩下。如此一来,阖闾、伍员、馆娃宫、韩世忠,更增添灵秀峰浓郁的人文底蕴,加上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因此报国寺成为苏州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刹,香火一直鼎盛。
    平常上山拜佛烧香许愿的百姓,熙熙攘攘,比苏州城内还要热闹。可是今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守卫森严,根本不让百姓进山。看守卫的穿着打扮,明显民间势力成分。在看他们的仪容姿态,虽然颇有章法,但不过是普通民团,远远达不到军纪的高度。看来彭春所报,苏州绿营守备玩忽职守,果真如此。
    灵秀峰背靠太湖是百丈悬崖——灵燕崖,只有灵巧的飞燕才能栖息,因为谓之灵燕崖。南临胥江乃灵燕嶂,犹如一块巨大的铁盾,近八十度陡坡直插胥江,难以逾越。北面是皂角坡,到处都是丛生的山皂角,枝叶布满鬼刺,根本无法穿过。所以眼前的石阶路,成为上山的唯一通路。
    一个披肩散发,身穿玄色水光道袍的英俊青年,夹在人群当中,望着戒备森严的山路,摇了摇头,转身而去。
    “曹继武,哪里走?”背后忽然一声喊,青年迅速转过身来,定眼一看,原来手下败将——洪门三当家赵飞龙,从山道之上飞扑而下。
    “赵当家好眼力!”这么远的距离,又有如此多的人群干扰,竟然能一眼认出曹继武,所以他忍不住夸赞,递手一礼。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嘛。”赵飞龙冷峻的脸上艰难地挤出一丝相当难看的幽默,拱手还了一礼,“妖法无边,气度非凡,无论到了那里,都是鹤立鸡群之势,赵某人多吃了几年饭,可不是睁眼瞎。”
    “不错。如今是狗鞑子的天下,大家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套一身狗皮拖一条豚尾,哪个百姓胆敢像你这么非主流,大摇大摆地留着长毛?”赵飞龙身后又飞来一人,话语如吠,腔调相当难听。
    这人身材不高,但骨建筋强,相当瓷实,狗脸狗眼大黄牙,脑门印堂一撮黄毛,相貌相当奇特。此人名叫荀世清,天地会二当家,闽南异人,曹继武第一次见识。
    二人礼数还算周到,明显是专门来请曹继武的。但对方不怀好意,番化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曹继武权衡一下,觉得没必要以身犯险。
    “慧空大师已经等候多时。”见曹继武有退身之意,荀世清故意搬出慧空大师的名号。曹继武愣了一下,还是没有动身。
    “大家快看,这位就是曹继武,当今江南经略使,和当年洪承畴一路货色,甘心做鞑子的走狗,又缴粮食又缴钱,残酷欺压咱们老百姓,大家千万不要放过他。”荀世清对着人群造势,大家纷纷扭头看曹继武稀奇。
    “是了,是了,一定是曹妖那狗杂,整个江南,只有他会这身打扮。大家都拖着猪尾巴,就他一个还留着长发,这不明摆着打咱们的脸吗?”一个老家伙指着曹继武的鼻子大骂。
    “不错,老实本分成了亡国奴,凶恶妖邪倒成了人模狗样,大家说还有没有天理?”
    “杀了他!”……
    人群的愤怒被瞬间引爆,本来准备孝敬佛祖的香火贡品,顿时铺天盖地,全都来孝敬曹继武。赵飞龙和荀世清一阵狂笑,闪身飞上了山道。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次被民愤围攻,曹继武相当郁闷,袖袍一掸,只得飞身而起,沿着山道追了上去。
    山道很陡,但对于武功高手来说不算什么。赵飞龙和荀世清先行一步,他们是胸有成竹,曹继武铁定进山,所以使足全力飞奔,意图尽快通知山上群雄。曹继武因为抵挡了一阵群愤,所以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山腰一颗巨大的马尾松下,一个身穿红衣的高等哨位忽然横枪拦住了去路。曹继武定眼一看,原来是当年的小牧童郭小虎。他横身拦枪,眼神躲躲闪闪,似乎是不大情愿,又欲言又止。
    曾经的小牧童,如今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和当年刚刚出山的曹继武,神态几乎没什么两样。当年曹继武的指点接济,只是小牧童人生中的一个惊喜而已,路还是要他自己走的。可惜他没有那么好的机遇,碰上普空大师这样超凡脱俗的引路人。
    引路人就像一盏明灯,有的会引向康庄大道,有的却引向黄泉之路。所以一个好的引路人,对人生的开端非常重要。而一个坏的引路人,只会让人的精力和时间白白浪费,最终会被自然夺去可怜的生命,不会在历史长河中泛起哪怕一丁点的浪花。
    然而眼前曹继武还有要事,没有时间指点年轻人,无奈叹了口气:“有话直说。”
    郭小虎嘴唇蠕动了两下,还是弱弱来了一句:“山前是专门对付你的陷阱。”
    曹继武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他瘦削的肩膀:“我会小心的。”


上一章
返回

铁血山河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