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16节

    林家其他人脸上也终于带了笑。
    晚上准备睡觉时,林老二还与林杨氏在房间里说道:“我之前还有些忧心,待瞧了大郎想出来的几样新农具后,我这心是彻底放下了。”
    林杨氏也很是高兴:“我早说了,大郎这方面脑子就是比旁人聪慧……往后家里多添上了这五十亩地,咱们二郎念书的束脩也就不愁了……”
    林家还未分家,林立文越能干,对于他们二房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林立文越是能赚钱,家里才越能供得起林立泽上学。这就是这段时间,家里异常和谐的主要原因。
    能给家里赚钱做贡献的人,没人会不喜欢的。
    这会林周氏也在跟林老大夸林立文:“我家大郎就是聪慧!”说着,又一脸喜悦的说道:“等这五十亩荒地开垦好了,再种上个一两年后家里能宽松些,我便去与爹娘说说,让他们花点钱,请个媒婆上钱家再细谈下婚事……”
    之前虽说两家是定了亲,但是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亲事钱家定的并不情愿。以至于林家对这门亲事也有点底气不足,可如今不同了,大郎自被退学后懂事了不少,更是在农具上搞出了不小的名声,还受到了县太爷的嘉奖。钱家的态度也开始转变,林周氏便感觉这门亲事能成了。
    林老大也点了点头:“我瞧着也行……”
    对他们做父母的来讲,最感到高兴的莫过于儿女能成器了。想到现如今的林立文,林老大和林周氏这天晚上躺到床上后,都是带着笑容睡去的。
    第二日更是天还未亮,俩人便起床了。
    今日照旧还是由林老大陪着林立文去县城,林周氏需要去灶屋给他们准备一些吃食带着。
    “时间还早呢,你晚一点再去喊大郎起床。”在去灶屋忙活前,林周氏还低声叮嘱林老大。
    话是这么说,但没等多久,林立文也起来了。穿越过来已经七个多月,生物钟早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林老太照旧收拾了不少要带去给林二姑的菜和鸡蛋,她还难得的抓了一只家里正在下蛋的母鸡。
    “这鸡是今年喂的,刚下蛋还没多久,最是补人。”林老太一边拿绳子绑着正挣扎着的鸡腿和鸡翅膀,一边对着林老大念叨:“算着日子,芸娘的肚子怕也快要生了。等见着人了,你可得记得多问问……”
    这次去往县城,林家虽还是没有买上牛,但是却出了租资借了钱家老爷的牛车一日。
    钱家老爷一开始还推脱不肯收,见着林家坚持,这才作罢。
    因为有牛车驾驶,去往县城这一路就轻省了许多。
    再次见到林老大和林立文,林二姑也是格外的高兴。她挺着个大肚子,行动不方便,就支使黄书成。一会让他帮着卸下牛车上的东西,一会又让倒水给俩人喝。
    在知晓他们要去县衙登记开荒,林二姑又连让黄书成陪着一同去。
    最后还是林立文拒绝了:“二姑如今身子不方便,店里事多又需姑父帮忙,县衙我们自己去便行了。”
    这话顿时就说到黄书成心坎里了,与他来讲,现在最要紧的便是林二姑的身子。再看林立文,也是越瞧越顺眼了。
    毕竟以前林立文是个什么样,他也是清楚的,何曾有过说过这般体谅人的话。黄书成是真未曾想林立文被退学倒还把人退懂事了,如今他想出来的那些好使的农具,便是黄书成在县城也听说了不少。东西确实好使,不怪能得县太爷嘉奖。
    县衙户房。
    役员接过林立文递过来的开荒文书和户籍仔细的看了遍后,又拿出算盘算了算:“开荒五十亩地……按照规定,你可领取棉种三十斤,豆种十斤。”
    在这里,赋税征收的都是实物。水田上缴的是稻谷,而旱地上缴的则是大豆和棉花。这也是因为水稻是主食,棉花可织布制衣保暖,大豆则能榨油。
    于是县城大多数百姓地里种植的也是这三样作物,便是官府这边对于开荒给予的粮种帮衬,也一样是这三种。
    林立文这次开荒的五十亩地又都是旱地,发的自然就是棉种和豆种了。
    开荒除了粮种补贴,官府还允许赊欠农具。然林立文看完可选择的农具后,默然了。
    这些农具倒也不是说不能用,但皆都是这年代常见的那些,使用起来效率很低。且官府又是赊欠,日后是要还回来的。
    林立文想了下,便说道:“农具不用了。”
    役员:“既如此,那我便给登记上了。”
    林立文忙道谢:“多谢。”
    登记完后,役员又道:“豆种和棉种凭这个去仓房找仓大使领取。”
    林立文:“好。”
    县衙负责管理仓库的人员统一称之为仓大使,没有官职,自然也不算编制内人员。
    林立文跟林老大拿着凭证,又去了仓库找仓大使把豆种和棉种领到,开荒登记的事这才算办完。之后他们没有先回林二姑那里,而是直奔铁匠铺。
    铁匠把林立文递过来的图纸看了看,又询问了他一些细节,便说道:“你这次打造的农具较多,时日怕会有些长。”
    林立文便问道:“分批来取可行?”
    铁匠笑道:“可,五日后能取一部分。”
    “好”
    林立文说完,便让林老大把订金交了。
    订金一交,林老大带来的钱就花去了一大半。饶是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林老大脸上也不免带上了几分心疼。
    就是林立文心里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古代铁就是贵,只是打造了一些开荒所需的农具,就把家里前段时间售卖打谷机的钱花去了一大半。也就不怪即便朝廷鼓励,还有粮种帮衬,却依然没什么老百姓愿意去开荒了。
    没点家底子,竟是连地都种不起!
    与铁匠定制好了农具,林立文还得再去一趟县城的粮店。
    “请问店家,你家可有穀种售卖?”
    穀便是后世的小米,只是在这里产量不如麦子,口感不如水稻,且当地增收赋税种类并不包含它,因此本地种植者较少,只一些喜食粥者或是用于酿酒才会特意种上一些。
    林立文之所以想要种它,却是看中了它极其耐旱的特性。
    作为县城的粮店倒是有穀种的,店家便问道:“有的,客人需要多少?”
    林立文打算用那较平整的荒地里的二十亩来种植小米,即便小米做主食食用口感不如稻米,但把它掺和白米一起煮来吃,口感绝对是能远剩米饭掺和各种野菜青菜的口感的!而且小米养人,食用它能对身体好。
    种植一亩小米大约需要种子两斤,然这里一斤是十六两,林立文在心里计算了下才说道:“给我来三十斤。”
    预留出多一些种子,可以用于后期的补苗。
    三十斤的小米装好后就是沉甸甸的一麻袋,钱自是又花出去不少。林老大带来装钱的钱袋,此刻已然所剩无几了。
    最后所需的穀种也买好,林立文和林老大便折回店里,与林二姑和黄书成道别。
    临走前,林立文说道:“铁铺那边还得再次麻烦二姑夫帮忙捎带回村了。”
    “大郎怎的这么客气了!都是一家人,哪用得着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黄书成在林二姑的吩咐下,又给他们添了不少自家铺子售卖的东西放进牛车上的箩筐里,才笑着说道。
    在林立文和林老大回到林家村后,又过了七八日,受黄书成拜托之人终于将林立文订制的第一批农具送至了林家。
    林家几个人在家里一通忙活,将农具组装好后。隔日林家村众人便都听说了一件事——林家大郎要开荒了,而且他一次就要开荒五十亩地!
    第23章 开荒神器
    如今这个季节,地里已经没什么农活可忙了,属于一年当中难得的清闲日。早些时间与林立文说好了要来帮忙开荒的村民们,听说了消息后,当天早上便赶到林家来了。
    没想到短短时间里,家里竟能来了这许多的村人,本以为还要上门去说的林立文吓了一跳。
    林立文只能赶紧对众人说道:“多谢大家前来帮忙,只是我家订做的农具暂时还只到了一部分,实在不够与大家分,所以现在还用不着这么多人……”
    “大郎无妨!”有汉子笑嘻嘻的喊道:“我家有农具,先拿着使用也成。”
    “我家也有农具……”
    “哎!我早想到这事了,瞧,我都带上了……”
    林立文顺着说话声过去一瞧,还真见人群里有那么几个手里拿着砍柴刀,镰刀,锄头,耙头的……可见大家这准备工作确实做的不错。
    “多谢各位帮忙了。”林立文脸上也不由得带上了笑意,不过他却还是与众人说道:“就是我这一次为着开荒,又想出了几样好使的农具。再等几日,待那批农具到了,我再来请大家帮忙,这样既能省力些,开荒效率也能快些。”
    “什么?大郎你又想出几样好使的新农具啦?什么样的,快与我瞧瞧……”村里人原本只是想还前段时间欠下的债,哪曾想这次倒得了这么个意外之喜。如今谁不知林家大郎善制农具,众人对他在这方面的能力那可是相当的信任!
    “这样吧,大家若是无事,今日不如随我先去荒地里一趟,亲自试试这些农具好使不好使。”林立文后面还需要大家拿着这些农具帮他开荒,今日试用一下,等下次农具到齐了,大家也好直接就能上手干活。
    于是往日去到荒地的这条鲜少人走的马路上,今日竟走着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人数众多到让一眼瞧去的人,都忍不住惊呼一声,这得是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出动了吧。
    事实也确实如此了。
    因为听说了林家大郎又想出几样开荒可使用的农具,村里一些本不用帮他干活的人得了这一消息后,此次也跟着跑来瞧情况了。
    林立文先领着大家去了山地那边的荒地,到了地方后,他便拿着农具开始一一与村民们展示起来。
    那日林立文过来探测时便发现了,这里虽然是无人愿意开垦的荒地。可是这边的土壤颜色深暗,且有一些地方甚至还发黑。当时林立文还蹲下身子从地里抠出来一些泥土,放手里搓了搓,感受到了一些湿意。于是他发现这里甚至有些地方的泥土,还能很轻易的搓成团……而这些都说明了一点,这片如山地一般的荒地中的土壤含水量不仅不低,反而还算高。
    它其实属于适合耕种作物的土质。
    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势不平,而且多杂草,还长有各种藤条荆棘树枝,地里还夹有石块。开垦起来格外费力,所以即便有人知晓这一点,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开荒这类土地。
    村里人之前虽不知晓林立文具体要开垦哪一片荒地,但对附近所有还未开垦的荒地却是了解的,因此之前才会有人带上了镰刀和砍柴刀。
    只未曾想到的是,针对地里的杂草,藤条这些,林立文拿出了一样疑似镰刀的物件。
    其实也不能说它是镰刀,因为镰刀的手柄绝对没有这么长,而这物件的手柄长度瞧着都能有成人手臂般了。不仅如此,此物件的刀片也与大家平日所使用的镰刀不同,其刀口竟呈弯月状。
    待林立文拿着它在荒地里一使用,只见他双手一前一后的握着手柄,让那弯月状刀口贴着一丛杂草,手这么往后一拉,前面一大片的杂草就被割了下来。既不用像平日里拿镰刀割草一般弯下腰去,整个动作做起来还显得轻松又快捷。
    林立文一边示范着锄草,一边也解释道:“此物唤钐镰,最适合如开荒这般大范围的锄草使用……”
    “我也来试试。”人群里立马有人喊道。
    被他这么一喊,也提醒了众人,大家纷纷去抢剩余的那几把钐镰。(注1)
    抢到钐镰的村民们再学着林立文之前那样,往地里一试,各种惊呼声便响了起来。
    “别的镰刀需要弯腰,这个真不用!站着就能锄草,便是一些荆棘藤条竟也能割断!好使,真好使……”
    “割起草来速度也比镰刀快捷……”
    “嗯,用起来有点像之前拿麦钐割麦,但却比麦钐还好使些。”
    这是自然的,因为麦钐使用需要耗费的力气不小,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若不然的话,在使用麦钐的时候是很容易伤到自己的。也就是村民们都是常年在地里劳作的,力气这一块自然是不缺,再有林立文做了示范,大家当时才能上手的那么快。而且麦钐割下来的麦子还需要收起来,可钐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锄草。设计上钐镰就要比麦钐轻简许多,使用起来自然也比麦钐更活。
    “果真不愧是大郎,聪慧到竟然连割草都能想出这般好使的农具!”
    众人在试过钐镰锄草后,皆都生出了这样的感叹。想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自认对地里的活熟得不能再熟了,可这么多年也无一人如林家大郎这般,竟能想出一个接一个好使的农具出来。
    这不是聪慧是什么?
    然今日林立文带来的还远不止钐镰这一样农具,在大家将一片山地里的杂草,藤条什么的都除干净,林立文又拿耙头将这些东西弄到一处去堆着后,拿出了第二样农具。
    “这个叫鹤嘴镐。”没等大家询问,林立文主动介绍了起来:“适合在挖掘土石,或是铲除树根时使用。”
    一般情况下,镐头做成两头尖,或者是一头尖一头扁平,中间是木制的把柄,它也叫洋镐。(注2)


上一章
返回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