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85节

    便是第一次那五千两,与普通人来说数目庞大,可与朝中许多世家大族来讲,委实也算不得什么的。
    于是很快,永兴帝的嘉赏便派人送去了京城林家。
    而此次嘉赏,除了有给林立文的赏赐银钱等物外,前些日子钱秀秀生下来的小闺女,也得了一份单独的奖赏。
    这让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官大人知晓后,很快便也让其夫人给林家这小闺女送去了一份添丁之礼。
    然而这些官大人也绝对想不到,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林立文,可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待他归京后,要薅他们身上的羊毛呢!
    林立文:实在是他们身上这羊毛长得又肥又多,极为好薅啊!
    第106章 水果
    林家这边,于八月秋闱中考中举人的林立泽,早些时候便跟林老二,林杨氏他们一同来到了京城。
    这一次一并赶来京城的,还有林老头与林老太。
    毕竟家中儿孙们全都离开了林家村,再者京中还有钱秀秀和她刚生下来的小曾孙女,这让林家两个老人心中也实在是挂念的厉害。
    当从西州发来的文书送至京城的这一日,林家这边便也收到了林立文托闫刺史帮忙送来的家书与那一大袋子的干红枣。
    信里有林立文对林家众人的问候,还有对留下钱秀秀在京中生产的愧疚。除此之外,便是林立文自己在西州时的一些简单的事,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林家众人放心些。
    因此信件里林立文提自己的那些事,都是一些比较轻松和喜悦的。
    比如说,西州的高标准待客——邀请客人一同洗澡。
    “西州这地方也真是有趣,竟然还喜欢邀请客人洗澡。”林老二听见林立泽读到这时,忍不住哈哈大笑。
    林家其他的人此时脸上也带着笑意。
    林立泽便说道:“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大兄在信中刚也说了,西州那地方缺水的厉害,所以洗澡对寻常百姓来讲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
    林老大感叹:“竟还有缺水到这般程度的地方啊!”
    “不过大兄也说,这西州虽干旱缺水,但是长出来的果子却极为味美。比如西州的甜瓜,能甜如蜜。还有一种寒瓜,据说很是甘甜多汁,夏日食用甚为解渴……”林立泽继续一边往下读信,一边与家人们说道。(注1)
    寒瓜便是还未经过改良的西瓜,也是林立文下乡巡视时,在临近柱州的灵县偶然发现的。只是时下老百姓对水果不重视,再者未经改良的寒瓜瓜瓤较少,甜度也完全无法与后世改良后的西瓜的相提并论。
    因此在西州种植百姓者也甚少,大多都只是种来自家食用,便是西州本地的市面上也是鲜少能见着有售卖者。
    林立文便猜测,这些或许便是西瓜至今还未从西州传至皇朝其余府州的主要原因吧。
    毕竟如今水果的主要消费者还是那些达官贵人们,如他们这般的人,对水果的品质要求便高了许多。再者两地相距甚远,一些商者还要考虑人力物力上的消耗是否划算。
    这便也是时下百姓的另一悲哀之处,即便他们能种植出来好物来,一些保质期不够长的东西,注定也销售不出去。
    “唔,这甜瓜与寒瓜尚且不知具体滋味,不过这勤县之红枣,确实比旁的地方来得要味美许多。”此时已经吃上林立文寄过来的干红枣的林老头这般说道。
    如红枣这种水果,虽同样不被百姓们重视去特意种植。但因其晒干后能存放较长时间,因而比起其他的水果来,红枣在时下被种植的区域便广了许多。
    林家人虽少食用水果,但这红枣还是吃过些许的。
    不过他们以前食用的那些干红枣,确实都不如林立文这次从西州给他们捎带过来的这般好品质。
    在信件的最后,林立文还写到,如今他已经收集了好些水果的种子,他还打算来年在地里进行试种。若能培育出更好的品质来,待到林立文完成任务可以回京时,他便将这些水果种子等,一并捎带回来。
    也因此,林家众人也被他这信件所描绘的西州各种水果,生出了几分好奇之心。
    “也不知大郎到底何时才能归家。”林老头叹气道。
    好奇水果只是一点小事,关键是他也很是想念自家这个大孙子了啊!
    想想林立文当初去牧州上任,本以为最多两年便可归家,结果被永兴帝直接调拨回了京城……而待到他们从林家村赶至京城来时,林立文又被调拨去了西州。
    作为妻子的钱秀秀,此时也极为思念林立文。
    偏林立文在信中,只写了这些,于公事上的事情他却是一字不提。一直等到过了几日,永兴帝那边派人送来了嘉赏,林家众人这才知晓林立文在西州又立大功劳了。
    随后京城的那些官大人闻风而动,很快也派遣仆人往林家送来了许多的礼品。他们自是不能随便送礼,因此送礼的理由便是对林家贺添丁之喜。
    林老头在内的林家众人们,还是第一次收到这许多价值不菲的礼品,因而都有点吓到了。
    “这可如何能收得?”
    往常乡下也有贺添丁之喜的,但大多数礼都送得比较轻。一则是百姓家条件这样,二则他们讲究的也是礼尚往来。
    林老二这时便提议:“若不然,给回些红枣,香蕈还有平菇?”
    蘑菇只要开始出菇,后面种植起来就较为简单了。而林立文走时,还把种植蘑菇的技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教授给林老大了。
    因此即便是林立文去了西州后,林家的蘑菇也是一直在种植着,宫中更是没少派遣使者过来拿取。
    而眼下,已经是冬月了。
    新鲜的菌菇外面已然没有,林家的这些菌菇便又成了极为稀罕的东西。
    林老头却还是有些犹豫:“这能行吗?”
    然而跟着林立文在吉州送过一次黄豆芽,绿豆芽和豌豆苗组成的吉祥三宝的年礼后,林老二便悟出来了一个道理。
    一样东西值不值钱,看的是对方稀罕不稀罕。
    对方若是不稀罕,你便是送千金,人家也瞧不上。可若是送到心坎里的稀罕,不值钱的也能成宝贝。
    “爹,你不晓得。”林老二此时在钱秀秀眼中,便颇有一副当初林立文往各官大人家中送皮蛋那般的架势了,只听得他说道:“那些官大人最喜欢大郎种的新鲜东西了!”
    于是这一日,京城中那些往林家送去了添丁之喜的官大人家中便也收到了林家给的由红枣和香蕈,平菇装来的一小篮子回礼。
    “啧,果然不愧是教导出林大郎那般抠门的人家,这抠门习性简直是一脉相承!”
    还有一些官大人们,甚至还多思了起来。
    “莫不是这林大郎,又想如上次那般,这次其实是来引诱我等派人前去西州购置这勤县红枣来着?”
    “是了,定是如此!”
    毕竟那可是以抠门在京城出名的林大郎,别以为上次明面上送皮蛋一事,实则是在引诱他们去景县购置一事,他们就当真毫无所知了。
    因此针对林家送出来的这份礼,最后不管是收到的还是未曾收到的京城官大人们,在听闻后都做的这般猜想。
    便是后来永兴帝听闻这件事,也是做的这般想。
    又隔了几日,京中那些官大人们便瞧见有使者去了林家一趟。待到他出来时,手中提了一小篮子的红枣。
    且在第二日早朝结束后,永兴帝还留了几位比较亲近的大臣喝茶。
    喝茶时,那些大臣们便瞧着永兴帝一口接一口的食用着一碟子的红枣,显然是极为喜欢的。
    能得永兴帝喜爱的这些大臣们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便是他们很会琢磨永兴帝的心思。毕竟为人臣子,这也是他们必学的技能。
    于是待到这些官大人们离去后,很快便在家中议论了起来。
    好些人便说,这位林大郎家人送出来的香蕈和平菇就且不说了,那些个红枣确实挺不错的……是西州勤县所产么?
    好像有一攀附自家的商者,貌似在西州那地有行商来着……不如,给他传个讯息?
    只是这一次,京城这些人可是全都猜错了,林立文还真没打算让自家人去做这个红枣推广。他真只是见着勤县的红枣很是不错,想给家里人捎去一些。
    毕竟这年头路况不便,勤县这般好的干红枣即便是在京城有售卖,其价格必然也是颇为昂贵的。对于林家人来讲,是他们绝对舍不得去购来食用的。
    这也是时下所有水果的特性了。
    当地人不重视,外地人不知亦或者是根本食用不起。
    而对于水果一事,林立文在西州下乡巡查时,还碰见了一桩他曾经看到的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期有一个叫李衡的人,“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注2)
    就是李衡每次想管家事,但是家里的事情,他妻子就是不让他插手,然后他气不过就跑去偷偷种橘子树。
    被妻子气一次,李衡就这般偷着种一次。
    一直这么偷偷摸摸的种着,直到李衡要死的时候,他才跟他儿子说:“儿啊,我在哪哪哪种了多少颗橘子树,现在已经长成了,你每年可以收获多少……”
    然后这一次,林立文也碰见了与三国时期这位叫李衡的脑回路极为相似的一个人。
    这人姓杨,家里人唤他杨四郎。
    杨四郎很有西州汉子的一些特点,干活勤快很能吃苦,但就是不大爱说话。偏他娶了个媳妇,是个嘴巴极为厉害的妇人。
    每次妻子冲他发脾气时,杨四郎在闷不吭声的受过气后,就会忍不住跑自家附近一处紧挨着山坡的荒地里种植果树。
    他们两口子成婚到现在也已经有了近十年,于是在林立文骑着马巡查至那一片山坡时,被眼前成片的果树给狠狠震惊了一把。
    起初,林立文还以为这是当地哪个喜食果子的富户乡绅所种植的呢!因为他在这片果林里,还意外的发现了石榴树和葡萄藤!
    而这两种水果树,在西州以外的皇朝其余地方,林立文也还未曾见到过。因此,林立文便停了下来。
    结果他派赵武去询问时,可把杨四郎一家子给吓到了。
    因为朝廷有规定,荒地虽可随便开垦,但是却需要先去官府进行报备才可行。否则一经发现,朝廷是要治罪的。可一旦在官府里做了报备,等到五年免税时间一到,他们便要每年都缴纳一定的田赋。
    而杨四郎种这些果树,又并不是为着挣钱,甚至还不是奔着食用的目的去种植的。杨四郎纯粹只是在妻子那里受了气,又舍不得冲妻子发脾气,便借着种植果树发泄一番。
    也因此这些果树被种植的毫无规律可言不说,好些果树甚至还都是杨四郎从山上挖来的野生果苗栽种的。
    结出来的果子坐果率不高,品相一般,味道也很是一般。
    往日里他们也只是自家摘些来食用,吃不完的也由着村里人随意去摘食。因而等到赵武询问时,杨家众人全都矢口否认。
    他们为了躲避问责,竟是连整片果树都不打算要了!
    第107章 传艺
    杨家房屋就在这一大片果林的不远处,因而赵武前去与杨家人问话时,林立文全程都有听见。
    大家都知晓杨家人怕问责,才不敢承认果木是自家的。
    可林立文又实在是心动杨四郎所种的一些果木,尤其是那葡萄藤和石榴树,一则他在皇朝别的地方尚且还未发现,二来葡萄味美还可酿酒,石榴更是可作盆摘观赏的最佳果木品种之一。
    想了下,林立文带着杨越和张五郎也走过去了。站立在自家屋门口的杨家人瞧见了,明显就更为紧张了起来。
    “小儿的胡言乱语,又岂能当真?”杨四郎家的妇人大声说道,而之前被他们询问过的杨家小儿,觉察出自己许是说错了话,此时小脸上满是慌乱害怕。
    “你们是谁?到底要如何?”杨四郎站到了她与小儿的前面来,神情更是满脸的戒备。
    林立文说道:“我叫林立文。”
    “你是林大郎?”杨四郎脸上的戒备消退,神色也和缓起来了。


上一章
返回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