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56节

    毕竟振兴乡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让先富带动后富。
    别到时候各地政府辛辛苦苦把返乡创业者扶持起来了,还没等到他们造福乡里呢,反倒被网上那些到处钻空子敲诈勒索的职业打假人给割了韭菜,这不是跟乡村振兴大业背道而驰了吗?
    现场已经有擅长写新闻评论的记者点开手机备忘录,疯狂记录起来。
    ……
    既然特产店和仓库都单独隔出去了,楼上住人的客房就更要隔开了。
    幸亏当初江小满想到这一点,把二楼三楼的楼梯间开在了外边,虽然因此又多花了一笔盖顶棚挡雨的钱,但这样一来,客房也算是独立出来了,也能单独办一个经营许可证了。
    “不错!小江的法律意识很强嘛~看来咱们省的返乡创业人员,要多向小江这样遵纪守法的经营者学习啊!”省领导越看越满意,要是广大返乡创业人员都像江小满这么有法律意识,他们接到的投诉都能少很多。
    有时候其实真不是地方法院不念人情,人家做这一行的,本来就是法律凌驾于人情之上的,哪怕明知道那些职业打假人就是在钻法律空子敲诈勒索,也不能不依法判决。
    江小满提出的这个问题,领导决定回去也要认真写个报告,争取在年底组织培训的时候,也请个这方面的律师,给省内的返乡创业者上上普法课程。
    创业致富很重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重要!
    江小满并不知道自己为省内创业者的普法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带着记者们参观完他家的快递驿站和特产店、农家乐之后,又带着他们去了山岩家。
    路上,为了防止待会儿记者们对山岩和江鱼的特殊家庭组合产生什么异样的表情,江小满委婉地向领导和记者们解释了一下这个家庭的组合。
    听到他说山岩和江鱼还维持着很早以前郎山这边流行的“契兄弟”关系,宣传部的领导暗暗皱眉,不过当着记者的面,也不好说什么。
    记者们虽然好奇,但他们这种官方媒体,即便知道了,也不会把这个写出来的,大家更关心的,是山岩和江鱼收养的山茶三姐妹。
    按照我国现行的收养法,严格来说,山岩和江鱼是绝对不符合收养女童条件的。
    但江小满说的也没错,除了他们夫夫俩,村里又能把山茶三姐妹交给谁呢?
    送还给她们的亲奶奶?先不说奶奶年纪大了,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抚养这三个孙女,听说当初两个小的差点被亲爹卖掉,这里面还有她们的亲奶奶从中牵线呢,送回去了,难保不会被再次卖掉。
    送给亲戚家抚养?郎山这边好多人家都信奉“多子多福”,连自己家生的都快养不起了,谁还会去养别人家孩子啊?
    从事这个行业时间久了,记者们都清楚,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用法律去衡量和解决的。
    当法律都没办法解决的时候,似乎也只有像郎山村这样,拿传统的人情法则去处理了……
    本来江小满是不想在媒体面前暴露山岩和江鱼家这种情况的,但谁让他们的养蜂合作社主要是山岩在负责呢?
    山岩和他的徒弟们,才是撑起整个郎山镇养蜂事业的顶梁柱,也是采访团绕不开的一个点。
    幸好,他们去采访的时候,家里三个小的都去上学去了,之后山岩和几个徒弟在院子里忙活。
    这个时间点,江鱼肯定在外面拍视频,他最近在跟网上一个野钓高手隔空比试,这家伙好胜心特别强,根本不允许自己认输,每天都在外面到处钓鱼搞直播,也幸好他和孩子们都不在家,只要记者们不提,单从画面上完全看不出来这个家庭的特殊性。
    山岩向记者们展示了养蜂合作社的“农户 合作社”运作模式,还有他们刚收上来还没来得及分装的野蜂蜜。
    江小满还从厨房拿了好些碗筷过来,请领导和记者们现场品尝一下他们郎山的土蜂蜜。
    结果采访刚结束,就有好些人当场表示想买点土蜂蜜,一来支持郎山老区的乡村振兴事业,二来也顺便带点健康食品回去做伴手礼。
    这种纯正的野山蜂蜜,在城里还是挺难买到的。
    领导们要买,山岩当然不会赚他们的钱,只要了一个成本价。
    听到山岩的报价,一行人都惊呆了。
    难道这不是纯正的野蜂蜜,而是勾兑过的?
    可刚才他们亲眼看着山岩从蜂桶里舀出来的原蜜啊,一点不掺水的,吃着味道也特别浓郁,野蜂蜜怎么可能这么便宜?
    “收购价就是这么定的。”山岩特别高冷地解释了一句。
    江小满无奈,只能接过话茬,跟领导和记者们解释,为什么他们的野蜂蜜收购价这么便宜。
    “咱们郎山这边除了下雪严寒那两个月之外,其他月份山里都有各种野花开放,蜜源丰富。”
    “我们也是考虑到这个优势,所以鼓励村民,利用废旧木板和砖块,在野外搭建了仿野生环境的蜂巢,引来野蜂在里面筑巢。这样的话,养蜂成本比我们购买蜂箱、蜂桶要低了至少一半。”
    “养蜂的投入成本降低了,也不需要花钱种植蜜源植物,所以我们的野蜂蜜等于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今年年成不错,开花的季节雨水少,咱们村养蜂的人家,春蜜都卖了好几千块钱,秋蜜价格贵一点,产量高,还能多割几茬,收入是春蜜的2~3倍。”
    “再加上还有一茬冬蜜,这样算下来,咱们郎山的养蜂合作社要是真正发展起来,根据我们的测算,平均每户人家人均年收入起码能增加五到八万元。”
    “这么多?那和进城打工也差不了多少了啊。”有记者忍不住眼前一亮。
    “可不是?咱们村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我说了,明年不打算出去打工了,就在家养蜂做茶饼,一年赚的也不比出去打工少。”
    “对啊,而且村民留在家乡创业,不需要花钱租房子,农村消费水平低,存下来的钱兴许还比出去打工多不少呢。”宣传部的领导也笑了。
    这才是他们想要的乡村振兴主题采访的正面典型啊!
    第195章
    确定了山岩这边的野蜂蜜真的是物美价廉, 丝毫不掺假的,记者们采购土特产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有几个都在同一个城市的,干脆一起团购了一整桶野蜂蜜, 让山岩的徒弟们帮忙分装一下, 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再来拿。
    这个价格卖出去, 山岩他们几乎是亏本在卖。
    但是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今天来的都是很权威的官方媒体, 只要他们随便动动笔杆子,在新闻版面的显著位置给郎山的野蜂蜜写两行字夸一夸, 就抵得上他们去省台省报花几十万打个广告的效果了。
    看着像是赔本买卖, 其实他们才是赚翻了!
    江小满已经想好了要怎么用这些新闻报道。
    等这些报道刊出之后,他就把报纸剪下来,视频也剪辑拼一下,到时候都放到商品页面上去!
    还有什么广告和机构认证,比权威媒体的官方盖章更有可信度呢?
    自媒体再发达,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更愿意相信**日报、**省电视台这样的官方媒体。
    再说了,有了这些官方媒体给他们背书,以后一些喜欢碰瓷挑刺的职业打假人, 也不敢随意来招惹他们了。
    不然岂不是在挑衅官媒?
    他们只是图钱,还不想坐牢……
    真惹恼了这些官媒,到时候人家挖地三尺,把他们以前做过的那些亏心事都挖出来报道一下,民警叔叔就要请他们去喝茶了。
    既然都提到蜜源植物了, 那就不得不去看江小满在山里种植金丝皇菊和金银花的“试验田”了。
    而且, 这个点, 《绚烂之路》剧组应该正在拍摄, 等他们看完种植基地, 剧组应该正好收工,记者们消息灵通,早就知道国际知名导演梁松云和影帝姜元都在这边拍戏。
    免费送上门的热度,怎么可以不蹭一下?
    再说了,乡村振兴和年度献礼大片,一个三农产业,一个娱乐产业,多么吸睛的梦幻互动啊?
    别看平时一些主流媒体提起饭圈文化,总是抨击的多、夸奖的少,可那不是因为这个饭圈不是为他们所用的吗?
    就像网上很流行的那句话,女人们讨厌绿茶,主要还是因为茶的不是她们?
    信不信来个男版绿茶小哥哥,整天对着你柔情蜜意、嘘寒问暖的,你能不迷糊?不享受?
    一想到等他们的报道出来,什么影帝影后的粉丝,都要来跟着转载他们的报道,点击量蹭蹭往上涨,那感觉,啧啧!怪不得娱乐圈的人都想做顶流呢。
    一行人跟着江小满沿着山道往上走,顺便就参观了一下江小满亲手打造的“长满野菜的山路”。
    “太浪漫了!小满,我能给你跟这条路拍几张照片吗?等回去之后,我想以你和这条山路为主题,写一篇采访手记。”一个女记者跑过来跟江小满说。
    “可以啊,要摆什么姿势吗?”江小满答应得异常痛快。
    “不用,你就跟平时一样往前走,我拍几张背影就行,主要还是拍野菜。”女记者指点道。
    其他几家媒体也跟着过来蹭了个镜头。
    本来他们其实对郎山这一站没抱多大希望的,这里既没有什么知名企业投资的大项目,又没有什么可歌可泣、感动中国的伟大故事,最多就是拿老区做噱头,顶多发发豆腐块就算了。
    没想到来了之后才发现,明明都是一个拿出去连豆腐块都不值得写的小项目,偏偏被眼前这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给玩出了花!
    就连一条普普通通的山路,都能整出个“长满野菜的山间小路”这么浪漫又新奇的设定。
    难怪人家回乡创业不过三年时间,个人自媒体账号就涨了千万粉丝,真是不服不行啊!
    更让他们佩服的,是江小满在特色农产品种植上的巧思——
    所以说多读书是真的有用!江小满在决定引进金丝皇菊种植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政策底线问题!
    知道耕地红线不能碰,所以,干脆绕过种粮食的耕地,鼓励本地山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的山地种植金丝皇菊和金银花。
    对了,还有那些边坡和山路两边。
    谁能想到,那种地方居然也能拿来种植经济作物呢?
    可是,江小满用他毫无技术含量的“实验”告诉他们,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边角地,要是能好好利用起来,兴许还真能创造不小的价值呢。
    金丝皇菊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也就是说,只要第一年种活了,别把根给挖了,以后每年都会从宿根上发出新苗来。
    郎山这边什么资源最丰富?
    那必然是这连绵不绝的大山啊!
    那些山坡上除了不能砍伐的大树之外,一年年的都长满了杂草,与其这么荒着,还不如就像江小满这样,局部开荒,隔一段距离挖出一小块地,种上金丝皇菊或者金银花。
    这两种植物的根部也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跟山里的野花野草没什么区别。
    可是,野花野草不能卖钱,金银花和金丝皇菊,晒成干花后,一斤动辄几十上百元……
    就像江小满说的那样,他们郎山地广人稀,经常一户人家就占着一整座山头。就算只把自己家所在的这座山头,见缝插针地种上漫山的金丝皇菊和金银花,不消几年时间,光是把自家山头上的花儿摘一摘,卖到江小满的茶叶厂去,一年赚的钱也不比出去打工少哇!
    最重要的是,这方法它不会占用耕地啊!
    一点不耽误粮食种植,而且在一些水土容易流失的边坡,种上金银花这种繁衍特别快的藤蔓植物,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塌方。
    又能提高当地老百姓的家庭收入,又能改善环境,江小满这孩子,脑子怎么就这么灵活呢?
    只不过,佩服归佩服,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上面没有定调子之前,记者们是万万不敢写到新闻里去的。
    不过,他们仔细想想,也觉得这种擦边球多打打也无妨。
    保护森林资源,也不能把老百姓给穷死、饿死啊!
    人都没了,留那么多森林干啥?
    江小满他们这种做法,一开始确实是要局部开垦一些山地,但是,金丝皇菊和金银花都是繁殖能力很强的多年生植物,现在开垦出来的山地,估计没几年就被繁衍出来的新花苗给覆盖了。
    到时候漫山遍野都开满了金灿灿的金丝皇菊,还有香喷喷的金银花,又好看!又能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要是这么两全其美的擦边球也要一刀切的话,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胆子大的老记者们默默记住了这个点,已经琢磨着,回去是不是要写个内参或者评论什么的。


上一章
返回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