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七零农场家属院日常

七零农场家属院日常 第83节

    “湘湘今天可乖了。”
    “乖,你们也去睡吧。”陈叶云打发两人去睡觉,抱起湘湘跟她亲近亲近。“乖宝,想我没?”
    湘湘最近时不时能发出些声音虽然听不明白说的什么,但总归是种回应。
    “洗把脸。”郝少东把洗脸水倒好,拿着帕子浸水沾湿给她拿进去。
    陈叶云把湘湘放回床上,接过已经拧了水的帕子擦脸,一边擦脸她眼睛还一直盯着闺女,只见湘湘一躺下又不老实了,奋力地一旁挪,那模样可认真了。
    “你瞧她哈哈哈哈,怎么这么不老实呢。”
    郝少东接过帕子也看一眼闺女,“随我。”
    等把湘湘哄睡着了,陈叶云才拿出今天买的复习资料,拿干的帕子一一给擦了擦,有些擦不掉的印子又用手抠抠,还真抠掉了些。
    “今晚还看书啊?”郝少东把水倒了,回屋准备休息,就看到媳妇儿拿着她的书发呆呢。
    “今晚算了,明天,明天开始看吧。”她打了个哈欠,今天折腾了一天确实太累了。
    她坐在床上靠在床头,一双脚塞到郝少东怀里,让人揉腿肚子。
    “好点没?”郝少东劲儿大,揉起来也舒服,很好的缓解了小腿的酸痛。
    陈叶云满意地点点头,她盯着对面的男人,“要不要我也给你按摩按摩?”
    “你劲儿那么小,还是省点力气吧。”郝少东看着她,人却是躺到了她旁边。
    “我劲儿也不小,周医生还夸我长劲儿了呢,不信你试试。”陈叶云在黑夜里搜寻他的胳膊。
    “哎,嘿,往哪儿摸呢。”郝少东一把她的手按住。
    “我给你按按。”陈叶云捏着男人硬邦邦的胳膊,手指用力地按摩,“怎么样?”
    郝少东点点头,伸手握住她的手,“按得挺好的,行了,别累着了,睡吧。”
    *
    后来的日子,大家开始看书复习,抓紧每分每秒。干活之余,大家趁着歇口气喝口水的时间,也要卷起书看看,嘴里念一念。
    因为复习资料少,整个农场就互相借,陈叶云的数学书就被人给借走了,知青点那块儿就拿着书去抄,大晚上的点着煤油灯不睡觉,下笔刷刷的。
    走在路上要是听见有人自言自语,估摸就是在背课文呢。
    陈叶云白天在卫生所利用空时间看书,晚上回家再点着煤油灯看书,如果说决定参加高考前她还有些犹豫,那么后面看了书之后她更觉得自己像是一条突然被丢进海里的鱼,一时宽广,反倒不知道往哪里游。
    “付医生,你会这个题不?”
    她把书上往对面桌上推了推,这会儿刚吃了午饭,卫生所没人来,两人正坐一块儿看书呢。
    付红看了一眼,数学题,她数字不大好,“你别问我数学,我这门最差了。”
    “这初中高中学的差别还是大啊。”陈叶云把书拿回来,拿着铅笔在上头写写划划。
    “你能跟得上不?”付红把自己笔记递给她看,“我随便写的,你随便看看。”
    “谢谢,我再努力啃啃书。”
    阔别书本多年,想捡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陈叶云如此,其他许多人也是如此。
    夜里十一点的知青点,此刻灯火通明。
    屋里生了个煤炉,一群人围了一圈,各个都穿着厚棉袄手里捏着书,不过大多是自己手抄来的。
    有人大晚上还神采奕奕朗读课文,有人也是眼皮打架还强撑着看书。
    “一会儿你看我要睡着了就掐我一把,知道不?”
    “行。”
    “掐狠点都成,我瞌睡大,你劲儿小了我醒不了。”
    张翠青拿着书站门外头去了,里头人多大家都说着话,她静不下心来看书,干脆出去让寒风给自己吹清醒。
    刚一开门,正好碰见隔壁农工潘军来敲门。一个四十多的农工领着他十八岁的闺女过来,“同志,你们学习好哇,能不能给我闺女看看这啥意思?”
    潘军的闺女当年高中毕业后也只能下田干活去了,谁成想今年高考恢复,全家一合计,考!
    他知道城里来的知青文化水平高,今晚闺女遇到不懂的题怎么想不明白,可他们一家人都是不识几个大字的,也看不懂帮不上忙。
    正巧看了看外头,知青点窗户里还有光,他连忙带着闺女来了。
    “进来再说吧,外头冷。”
    突然来了人,知青们挺热情,给他们递了两杯热水过去,等他闺女问了题,张翠青好好给她讲了一番。
    后来,知青点成了农场最爱交流学习的地方,谁家有个什么不懂的去问一问,人准能答出来,不过时间久了也有人烦,本来自己看书的时间就少,再被解疑答惑一耽误,时间就更少了。
    陈叶云也看得云里雾里,她这些日子便也拿着书往知青点跑,不过因为她之前借了书给知青们抄,人对她态度挺好的。
    看书看了半个月,她真是觉得越看不会的越多,时间真是太少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她还惦记着下午看的一道数字二次方程题。
    “吃饭就先专心吃饭。”郝少东看她一眼,忍不住发笑,这人和大军玲玲之前一样的。
    “哦。”陈叶云立马甩了甩头,把脑子里的东西通通甩掉。
    吃完饭,郝少东去洗碗,陈叶云抱着闺女坐在椅子上,发出声音想逗她说话,结果湘湘挥着手想往桌上抓,肉乎的小手碰到陈叶云的复习资料。
    “湘湘,这个可不能乱碰。”陈叶云把复习资料移开些,把闺女的手拿回来,结果小丫头还急了。
    她哼唧哼唧叫了两声,手还往前面伸,想抓什么似的。
    “要哪个啊?”陈叶云撕了一页纸下来在空中甩甩发出声响,想吸引她的注意力,结果人压根不用。
    手还保持着往前抓什么的动作,陈叶云干脆把笔帽扣上再把钢笔给她,这回她欢喜了,把笔紧紧攥在手里。
    “瞧不出来啊,咱湘湘还是以后还是个靠笔杆子吃饭的人。”郝少东给陈叶云倒了杯水,放到桌上。
    又伸手捏了捏湘湘的小脸蛋,想假装从她手里把笔拿走,结果小丫头像是能懂似的,把手给移开了。
    “她知道你要抢她的。”陈叶云看着闺女动作就发笑,手挪得还挺快。
    “湘湘,把笔给娘好不好?”陈叶云轻声说话,手掌摊开放在她手下面,“好不好?”
    结果湘湘看了她的手,小拳头一下子松开了,钢笔直往下掉,被陈叶云一把握住。
    “嘿嘿真是我的乖宝。”陈叶云一口亲上湘湘的肉脸蛋,又得意地看着郝少东,想向他炫耀闺女对两人的不同态度。
    不过在郝少东眼里,此刻的陈叶云抱着孩子向自己飞来得意的小眼神,眼波流转,倒只觉得可爱。
    他也起身亲了亲湘湘的脸蛋,“还能听懂你娘说话啦?还挺能耐啊你!”
    湘湘不知道发生了,就是自己左右两边脸颊都被亲了,她乐呵呵咧嘴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
    第二日。
    三连连长办公室,郝少东拿着摇把子电话,听筒放在耳边,只一个劲儿道,“嗯,嗯,我知道,你放心。”
    等对面的人说了两分钟,他才笑着提醒,“娘,这可是长途电话,你悠着点儿说。我当然不是嫌你絮叨,行,是我错了,那你到时候给云云找点复习资料吧,她最近看书看得饭都吃不香了,嗯,我知道,湘湘也乖着,你放心。你们多注意身体啊,好,挂了。”
    郝少东给贺秀英打电话说了陈叶云准备参加高考的事情,想托她弄点复习资料来,贺秀英自然是万分支持的,在她看来上大学是好事。在电话里,她打包票能给搞来复习资料,让儿媳妇好好准备。
    等挂了电话,郝少东拿起桌上一份文件又看了看,那是农场收到的指标文件,开荒地明年种植两棱大麦和啤酒花,给国家的啤酒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啤酒是又贵又难买的东西,在外头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因为各地啤酒厂产量低,供远小于求。不少人下馆子吃顿饭,想喝瓶啤酒还得搭两个菜才能买,就这,去晚了还买不到了。
    “连长。”通讯兵敲门提醒他,“营长让你三点去他办公室。”
    “行。”郝少东这才起身去陆庆华办公室。
    陆庆华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小子,一改往日的严肃,亲切问他,“你当连长几年了?”
    “马上三年了。”
    “嗯。”陆庆华也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时间过得还挺快,一晃眼就三年了,不过也差不多是时候了,组织上决定任命你担任二营副营长,开了年就正式提上去。你有什么想法?”
    “谢谢组织信任!”郝少东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没有太大波澜,只是回答地铿锵有力。
    “这回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啤酒厂合作的事情,你也知道现在啤酒贵又不好买,上头是想大力发展的,可总得有原料,这不,就盯上了我们这儿。”
    陆庆华说这话时还带着丝骄傲,这儿的土壤还挺适合种植生产啤酒需要的啤酒花和两棱大麦。
    “明儿会有其他啤酒厂的人来,大伙儿一块儿合计合计,怎么把东西种好,把啤酒产能给他提上去。这事儿办好了,有上头的专项拨款和奖励,好好干!”
    “好,我明白。”
    “啤酒?”陈叶云正在屋里看书,因为遇到一道数学难题一时没有思绪,嘴正咬着笔头呢,冷不丁听回家的男人说了这事儿,疑惑地看着他,“我们农场要种啊?”
    “十有八,九,你没看到农场大门口挂的红色横幅吗?热烈欢迎各省市啤酒厂领导莅临628农场。”
    陈叶云摇摇头,她最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那你抓紧办了,我看你们都还挺爱喝的,兴许以后就能随便买啤酒了。”
    说完,又自顾自看起书来。
    第二日,农场大门口驶进了几辆卡车,上头下来七八个人,都是附近名气大些有点实力的啤酒厂领导。
    郝少东一圈看过去,基本是些三四十岁的男同志,唯独有个年轻小伙子。
    “这是我们农场负责这事的郝连长,这是五家啤酒厂领导。”负责此次接洽的方同志向双方介绍,“这是白鸽啤酒厂的王厂长,这是三元啤酒厂的徐主任,这是....”
    郝少东上前和人一一握手。
    方同志介绍到最后一家,“这是东来啤酒厂的李丰年李厂长,这位是....”李丰年旁边站着个年轻后生,瞧着比在场的人都小。
    李丰年笑了笑,忙接话,“这是我们厂的赵新诚,毛头小子一个,这回跟我一块儿来学习交流。”
    “那肯定是欢迎欢迎啊!”方同志笑了两声,和郝少东一块儿把大家迎了进去。
    一上午,一行人参观了农场,这会儿快入冬了,还剩下红薯和玉米的丰收收尾工作,地里也快成了光秃秃一片。
    几家啤酒厂的负责人查看了一番,一致认为这里适合种植啤酒原料,郝少东拿出一把之前准备好的大麦,“到时候我们农场应该能承担一部分啤酒厂的原料。”
    “就是技术方面,你们多小心点。”
    郝少东此前也研究了一阵,这时倒是胸有成竹,“啤酒大麦皮壳偏薄,千粒重大,纯度高,发芽率高,我们肯定好好把关。”
    李丰年看着他说得头头是道也放下心来,“怎么样?来对了吧?看看这农场多大。”
    此时20岁的赵新诚听着前头男人的讲话,轻轻嗯了一声。
    “咱们厂里大麦是得好好选,上回收的大麦有点发潮,最后啤酒喷瓶的就有点多了。”
    “再看看吧,李叔,就是他们这儿没种过两棱大麦...”
    “嗯,再看看去。”李丰民是申请了国家拨款的,不过这钱肯定得用在刀刃上,能买到优质两棱大麦的钱,干嘛去买品质差的。


上一章
返回

七零农场家属院日常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